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4.1常见地貌类型(第2课时)课后限时练习(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4.1常见地貌类型(第2课时)课后限时练习(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4.1常见地貌类型(第2课时)课后限时练习(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4.1 常见地貌类型(第常见地貌类型(第 2 课时)课时) 【A 基础练 学业水平测试】 时间:15 分钟 总分:44 分 (知识点 1:风沙地貌;知识点 2:海岸地貌) 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知识点 1(2021 年西藏拉萨期中)右图为我国西北地区一雅丹地貌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读图,完成第 12 题。 1形成雅丹地貌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2据图判断,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正北风 D西南风 【答案】1.A 2.B 解析第 1 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以干旱气候为主,塑
2、造地貌的外力主要是风力作用;图示雅丹地貌形成的最主要的气候条件是干旱, 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都是干旱地区风力侵蚀的结果, 故 A 项正确。风力堆积往往形成沙丘等地貌。第 2 题,图中指向标指向北方,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雅丹地貌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是西北东南走向,宽浅沟槽、背鳍形垄脊是风力侵蚀的结果,其走向应该和主导风向一致,我国西北地区的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因此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西北风,B 项正确。 知识点 1读下面某风力沉积地貌示意图,完成第 34 题。 3上图中能正确表示移动沙丘的图是( ) Aa Bb Cc Dd 4若想营造灌木林带固定移动沙丘,造林带一般应在( ) 沙丘陡坡一侧
3、 沙丘缓坡一侧 沙丘移动的前方 沙丘移动的后方 A B C D 【答案】3.A 4.D 解析第 3 题,移动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陡坡为背风坡。移动沙丘是风扬起缓坡的沙在陡坡堆积,所以堆积的一层层沙基本上是和陡坡平行的。第 4 题,固定沙丘的植被一般种植在沙丘的缓坡一侧,沙丘移动的后方。 5知识点 1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在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实验。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 A高空输沙量 B近地面输沙量 C地表粗糙度 D风沙活动高度 【答案】B 解析石方格沙障使近地面风速下降,能有效降低近地面输沙量。对高空输沙量影响不大;增加了地表粗糙
4、度;对风沙活动高度影响不明显。 知识点 2台湾北部海岸有一种外形奇特的烛台石,该石柱酷似烛台,顶端保留较为坚硬的“烛焰”。读图,完成第 67 题。 6烛台石属于( ) A河流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风沙地貌 D海岸地貌 7烛台石奇特外形形成的重要原因是( ) A海浪侵蚀 B海浪堆积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答案】6.D 7.A 解析第 6 题,据材料可知,烛台石位于台湾北部海岸,故烛台石属于海岸地貌,D 项正确。第 7 题,烛台石位于沿海地区,常年受海浪侵蚀作用的影响,其形态不断变化,故 A 项正确。 8知识点 2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5、)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答案】B 解析河流入海口河水与海水相互顶托,使流速减小,泥沙沉积,常形成“水下沙坝”。故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堆积作用。 二、非选择题(20 分) 9知识点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20 分) 材料 地表每时每刻都受到外力作用的雕塑,风力、流水等外力在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右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图。 (1)图示地貌的形成是_和_作用的结果。(4 分) (2)推测图示景观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6 分) (3)该景观是_地貌,简述其形成过程。(10 分) 【答案】(1)风力搬运 堆积 (2)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风力强劲,气温日较差和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高中地理 必修 一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09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