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教学设计

第二课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3)1现在各国人常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第第1313课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教材分析】标准(2011年版)要求:“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教学设计Tag内容描述:

1、1.2 人口和民族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人口分布状况和人口增长的变化。2.我国人口增多的影响和我国的基本国策。3.举例说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和独特的民族风情。4.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形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和人口的增长变化。2.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三、课时安排3 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四世同堂,摔跤,这些不同的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人口和民族,我们可以了解人口的变化和各民族的特点。(四世同堂) (摔跤)讲授新课1.人口分布状况和。

2、第 1 课时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和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了解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以及国家为此采取的措施。3懂得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过程与方法】1培养识图、材料整理、合作探究的能力。2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热爱中华民族,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2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难点【重点】1我国民族地区的经。

3、 7.1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一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和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正确 认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了解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以及国家 为此采取的措施, 懂得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和光 荣义务。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搜集整理少数民族的资料,区分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 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提高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

4、二二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民国初期、国民政府前十年、抗战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我国民族工 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2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体会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所表现的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和创业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1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 2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3官僚资本对民族。

5、 一一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专题概要专题概要 本专题主要阐述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历史。 初中教材中, 已经介绍了民族 资本发展的一些基本史实, 所以在讲授中需要学生把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线索: 鸦片 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19 世 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甲午战争后,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6、“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重要步 骤,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了解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明确了解这场战争的性质。 结合义勇军进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说出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主题。 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简要评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多渠道收集有关九一八事变和。

7、第二章第二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三节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情况。 2.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 3.了解一些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及文化特色。 4.知道我国的民族政策及少数民族现在的发展情况。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借助地图及资料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观点,尊重各民族的风俗。

8、第三节 民族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社会等原因,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因此产生了个 别不和谐的因素, 导致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民族状况大肆渲染, 因此有必要向学生讲清楚 我国的民族状况,所以教材在学习了疆域和人口后,安排了民族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 两方面,一是我国民族的概况,包括民族数量,民族政策和民族文化,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我 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文化, 我国的。

9、第第 1919 课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一、七七事变 (一)时间:1937 年 7 月 7 日 (二)地点:卢沟桥(又称卢沟桥事变) 问题探究:读图,为什么日本要首先进攻卢沟桥呢? 分析:1937 年 7 月,北平的东南面、东面、北面和西北面均被日军或汉奸军队占领, 只有北平的西南面,为中国驻军国民党二十九军防守。因此,位于北平西南、处于平汉铁路 上的卢沟桥,就成为了。

10、第第 1919 课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重点是“血染卢沟桥” ,主要是日本帝国主义经过长期的准备,为了摆脱国内政法 经济危机和转嫁国内阶级矛盾,同时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国策,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的“卢沟 桥事变” ,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认识七七。

11、第第 1919 课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说出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 淝水之战的简况和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基本事 实,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融合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更替,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2.通过学生阅读理解教材,概括归纳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

12、第第 1919 课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标要求】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淝水之战和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基本史实,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 2.通过学生阅读理解教材, 概括归纳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 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的分析。

13、第第 1919 课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材分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时期。西晋末年,战乱频繁,中原人口剧减少数民族加快了 内迁速度。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彼此征战中,原有民族格局被打乱,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 较晚内迁的鲜卑族,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大大促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各民族间相 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民族交融的高潮,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也使统一。

14、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的抗战从此开始; 了解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2使学生认识到日本的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让他们知道日本帝国主义对 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学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并同时认 识到发展与强大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3.通过了解中国军队英勇抵抗。

15、第第 1919 课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北方的民族汇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够正确识读“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进一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识图,具体感知这一时期北方民族融合的情况; 2、通过表演历史小短剧孝文帝设巧计迁都,加深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把历史与现 实联系起来。 (三。

16、一一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一、教材分析:列强入侵使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三次侵华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 民地过程中三个关键性的步骤。 本课内容线索清楚, 但过于理性和枯燥, 学生的理解有困难。 需要提供一些情境性材料, 加深和引导学生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 本课有些内容,学生在初中略有学过,但。

17、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课题 多民族的大家庭 单元 第一章第三节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政策,初步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 民族风情,运用阅读民族分布图来掌握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通过小组展示、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归纳、 整理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8、第第 1919 课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题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 学习 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初期的历史史实;了解中国人民尤其中国军 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了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 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了解日本帝国主义 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19、第第 1313 课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教材分析】 标准(2011 年版) 要求: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 的作用” 。 本课紧随上节课内容,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为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创造了条件; 而疆域的开拓、对外交流的发展,又巩固了大一统格局。教材共三个子目,汉匈和战、张骞 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三者之间互相联系。汉对匈奴战争的胜利是打通汉与西域联系的。

20、第二课 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3)1现在各国人常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A. 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C. 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 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2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开放的朝代之一,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A. 遣唐使来华 B. 鉴真东渡日本C. 玄奘西游天竺 D. 文成公主入藏3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教学设计】相关DOC文档
【精准教学】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1.2人口和民族》教案
《7.1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 统编九年级上册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2.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教学设计
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教学设计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教学设计
2.3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设计
1.3民族 教学设计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设计3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设计1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设计1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设计3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设计2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教学设计
第19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教学设计
2.1 列强入侵和民族危机 教学设计
1.3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学设计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设计2
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教学设计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