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历史考点14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资源ID:99110       资源大小:1.77M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历史考点14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高中历史考点14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试内容考试要求2017年2018年2019年4月11月4月11月4月1百家争鸣(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T2T1(2)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T2(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c2汉代儒学(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2)太学的创建bT5(3)科举制的文化影响c3宋明理学(1)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bT7T6(2)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b(3)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c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c(2)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bT6(3)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b(

    2、4)明清时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cT6百家争鸣一、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1儒家(1)孔子(创始人)政治:核心是“仁”“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提倡“德治”,反对苛政,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讲授课程以六艺为主。文化: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乐后来亡佚,成为“五经”);他去世后,言论被编纂成论语。(2)孟子(战国末期的代表,亚圣)提出四种道德规范:仁、义、礼、智。发展孔子的“德治”,提倡“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

    3、”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战国末期的代表)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2道家(1)老子(创始人)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并用以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变。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弱者道之用”),蕴含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比较消极)。(2)庄子(战国时的代表)“道”是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主张“齐物”“逍遥”论。名师点拨 道家主张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不能认为他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其中某些成分可能吸

    4、取了道家学派的思想。3墨家墨子(创始人)(1)“兼相爱、交相利”(主旨)。(2)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主张。4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集大成者)(1)韩非(战国时的代表,集大成者)将“法”“术”“势”结合,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主张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地进行变法。(2)作用:法家理论为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二、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

    5、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并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他们对于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有重要贡献。三、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1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2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3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汉代儒学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大一统”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主要原因:董仲舒改造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2经过: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核心是确定儒学独尊的地位。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

    6、等措施,提升了儒学的地位。3董仲舒的主张(1)倡导儒学、实践德政、实行教化、政策的“更化”。(2)君权神授。(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文化“一统”与政治“一统”是一致的。4影响: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学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二、太学的创建 1创建时间:汉武帝时期。2影响(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2)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3)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7、。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有利于推动儒学发展,儒学全面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2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巩固。3有利于官僚队伍的扩充。4导致科研技术的相对薄弱。宋明理学一、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道、佛的传播冲击了儒学的地位。2唐中后期:韩愈、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3北宋:士大夫们掀起儒学复兴运动,理学就在这场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时代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备注北宋理学程颢程颐确定理学最高范畴“天理”(世界本原)。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孔颜之乐)理学的开创者南宋朱熹

    8、主要主张(1)理气关系论:理比气(物质)更根本,理先于气。理离不开气。万物皆有理,万物之理终归为一(即太极)。(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仁”是人的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主张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4)编写四书集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之成为理学(儒学)经典。理学集大成者南宋心学陆九渊提出“心即理”(本心即天理)这一核心命题,所谓“本心体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批评朱熹理学过于“支离”,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

    9、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主张扫除人心的“物欲”和“意见”。心学的开创者明代王守仁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所谓“灵明”就是天理,就是本心,就是良知。(“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是“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心学集大成者三、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北宋五子开创理学;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进了理学新的发展。宋明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心学在明中期以后得到广泛传播,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伦理道德均产生深远影响。名师指津 理学于宋代兴起,到明代掀起高潮。程朱理学主张“理”

    10、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1著作:明夷待访录。2思想主张(1)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最精彩),提出君臣平等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2)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是明末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反映)。3影响(1)其主张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2)其思想为近代中国反专制主义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二、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 1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2思

    11、想主张(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2)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3)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梁启超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地位: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三、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 1著作:船山遗书。2主要思想主张(1)政治上:主张是“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2)哲学上: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3地位: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名师指津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挑战正统、批

    12、判专制等主张,并不是对儒学的否定,而是对儒学中不符合时代潮流的落后成分进行改造,是一种批判继承,它们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四、明清时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 1明清时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具有鲜明的反专制启蒙色彩,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2尽管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仍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但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儒学)重新焕发生机。名师点拨 明清时期,由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资本主义萌芽较脆弱,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虽然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主导地位,其实质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考向一 诸子百家

    13、思想反映的春秋战国时期变动的阶级关系(1)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主张社会有序,反映了春秋晚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希望通过“仁爱”“德治”等手段,维护旧的社会秩序的愿望。(2)老子主张统治者“无为而治”,反映了春秋晚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面对社会动荡无能为力的消极情绪。(3)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社会安定,建立公平社会的愿望。(4)孟子和荀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舟民水”等思想,反映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希望统治者争取民心、维护统治的愿望。(5)韩非子主张“法

    14、治”,要求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等,反映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地主阶级专政的愿望。 “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以上思想反映的诉求应属战国时期A底层的小生产者B新兴的地主阶级C重要的游士阶层D没落的贵族阶层【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节用”“尚贤”等信息来看,属于战国时期反对奢侈浪费、反对任人唯亲、代表平民百姓愿望的墨家思想。故答案为A项。墨家代表底层的小生产者,不是代表地主阶级、游士或贵族阶层,排除B、C、D项。【点睛】墨家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宣扬“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提倡节俭,

    15、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尚贤”,反对任人唯亲。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考向二 全面认识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是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1)经济根源: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出现了多种经济因素并存的局面,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2)政治状况: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诸侯割据局面出现,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各国竞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3)阶级关系: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复杂,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思想家层出不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2百家主张反映不同的时代要求(1)儒家思想春秋时期,

    16、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其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适应封建统治的要求。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2)道家思想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说明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消极思想。道家的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3)墨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

    17、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权”“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推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

    18、推动作用。这不仅是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解释,也是对它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应该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摘编自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或者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展开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观点:“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评析:战国时期,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士阶层日益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新兴地主阶级

    19、要求废除奴隶主阶级特权;面对社会大变革,一批杰出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可以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示例二观点: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并不恰当,“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评析: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绝非偶然,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仅侧重从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出发,具有局限性。夏商周三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人才和思想资源基础。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分别是儒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也受到先

    20、代文化的影响;他们开创的思想学派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可以说“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有助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和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因此,“百家争鸣”的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解析】首先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观点(可以是材料中的观点,也可以是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如根据材料信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百家争鸣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等可以提炼出两个观点:一是同意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与

    21、评价;二是认为“百家争鸣”的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或者在材料的基础上提出其他观点。其次结合相关知识对提炼的观点加以评析。考向三 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1)具体主张的影响“大一统”主张有积极意义,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重要现实意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有利于思想统一,维护中央集权,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从另一方面,对形成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勤奋好学的风尚也有积极作用。“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唯心主义,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22、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信”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2)后世深远影响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对主流思想:

    23、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其提出该主张的目的。(2)根据

    24、材料二、三归纳董仲舒提出的道德标准。董仲舒的上述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后,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答案】(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治,实现政治大一统。(2)三纲五常。影响:儒家思想成为此后封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是加强思想统治,实现政治大一统。(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和材料“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可知是三纲五常。影响:依据所学从儒家思想成为此后封建统治者推

    25、崇的正统思想回答。考向四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1程朱理学的社会地位(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2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有研究者撰文指出,在现代儒学研究史中,一般看法是把王学(即王阳明心学)作为程朱理学的对立面,这种看法掩盖了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很多实情。实际上,王学是有元以来在“合会朱陆”的趋势下产生的,黄宗羲也称其“范围朱陆而进退之”。作者认为“王学”A主要是

    26、上承陆九渊学说B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C对朱陆的思想兼有承袭D与程朱思想完全一致【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研究者与一般看法不同,并不认为王学是程朱理学的对立面,而是认为王学“合会朱陆”而生,即王学对朱陆的思想兼有承袭,故C项正确。作者认为王学是对朱陆的思想兼有承袭,而不是单纯是上承陆九渊学说,故A项错误。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故B项错误。王学承袭程朱思想,与程朱思想存在一致的地方,也有所发展,故D项错误。考向五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和传统儒学的关系(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黄宗羲批判传统儒学“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了

    27、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顾炎武批判理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扬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积极思想。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神道论”。(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的一些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是前人未曾提出的,具有民主色彩。这些思想影响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明清之际,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28、”。陈翠芳中国儒学总论材料二 借书籍的编纂,剪除各种异端。直到明代的永乐大典和清初的古今图书集成,也还尚能容纳各书,“直取原文,未尝擅改片语”。然而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就大不一样了,乾隆进行了直接干预讽刺派代表作儒林外史不得收入。与此同时对非儒学正统的爱情作品,清统治者一律斥为“淫”,禁止刊行,如红楼梦就被严行禁止。故“四库全书书不全也”!林岷中国文化史概述(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进步思想的经济因素?(2)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有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分析未能开

    29、拓新路的原因。【答案】(1)内容: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注重实学,讲究经世致用。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阶层壮大。(2)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封建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思想专制加强。【解析】(1)内容:从材料“天下为主,君为客”、“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等可以看出明清进步思想的内容为反对君主专制和主张经世致用。因素:结合所学回答这些进步思想的经济因素即可。(2)根据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分析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未能开拓新路的原因。考向六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的发展历

    30、程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兴太学)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对专制)。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摘编自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

    31、儒学发展中的地位材料二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摘编自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材料三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

    32、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摘编自任继愈儒家与儒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2)材料二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请以与其同时代的一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证明。(3)根据材料三,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思想到“儒教”的两次改造。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答案】(1)新特点:佛道化;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2)不同点: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认

    33、为心是万物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程朱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依据:进步的历史观。(或“事物是发展的观点”)证明: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说明即可。(如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臣平等”“限制君权,以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出“众治”, 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主张“经世致用”等)(3)改造:西汉时,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神化君权,以“三纲”“五常”来巩固等级制度;宋朝时,朱熹等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并将孔子神化为被崇拜的偶像。影响:巩固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使孔孟思想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解析】第(1)问,即回答宋明

    34、理学对传统儒学的新发展,结合材料信息“一方面一方面”来归纳总结。第(2)问,“不同”从“本原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依据”据材料二中的“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来概括;“证明”要结合所学知识,如可选择黄宗羲、顾炎武等,要突出“发展”“变化”的特征。第(3)问,第一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儒学已经经过董仲舒和理学家的两次改造,结合董仲舒和宋朝理学家对儒学具体改进的措施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从巩固国家统治、铸造民族性格等方面思考。1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成儒家圣人

    35、。这一现象表明A孔子不只是儒家学派创始人B儒道法三家思想已完全合流C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相对立D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2冯友兰先生认为,孔孟思想的特点在于“道中庸”,在伦理道德领域见长,而老庄思想的特点和优势则在于“极高明”之哲学领域。在冯友兰先生看来,儒道两家A互相吸纳融合B具有优劣之分C展开思想争鸣D具有不同传统3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A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B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C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D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4公元前141

    36、年董仲舒为兴建太学上奏汉武帝:“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据此可知,董仲舒兴建太学的意图是A加强思想控制B培养政治人才C扩大儒学影响D确立选官制度5下图为汉武帝采纳的有关太学运作的具体方案。据此可得出太学的创办A在文化上提升了大一统的水平B使地方教育有了统一管理机构C初步形成了面向社会考试选官的制度D培养了一批精通各派学术经典的人才6朱熹编注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通过四书而深人人心。他的著作中对社会群体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都做了细致的规定,这反映了A理学的主张“存天理、去人欲”B朱熹

    37、学说成为官方正统思想C朱熹重视理学的普及化、世俗化D朱熹理学强化等级与秩序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开篇阐述人类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是为了“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然而后来的君主却“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故其认为“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以下主张符合黄宗羲思想的是A废除君主制度B君臣共治天下C实行君主立宪D提倡法治8顾炎武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他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A全盘否定明代的学术成果B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C强调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

    38、D强调独立思考并有所创新9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A不满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1(2019年4月浙江选考)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A“经世致用”B“人心一点灵明”C“循天下之公”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2(2018年11月浙江选考)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

    39、”,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3(2018年11月浙江选考)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A知行合一B本心即天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4(20184浙江选考)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5(201711浙江选考)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

    40、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6(201610浙江选考)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7(20164浙江选考)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思想。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8(201711浙江选考)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

    41、,“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 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9(201610浙江选考)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官立学校出现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10(20184浙江选考)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重建

    42、儒学信仰 人人都有良知 无私则无心 道德自我完善A B C D11(201610浙江选考)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12(20174浙江选考)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考点冲关1【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现象是战国时期,孔子失去其本然形象。孔子被不同学派丑化、尊崇或美化,说明孔子的思

    43、想与各派思想的某些主张相矛盾或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致性,这正表明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故D项正确;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非其他学派的创始人,故A项错误;儒法道三家思想在战国时期还没有完全合流,法家和道家尊崇孔子只能说明孔子的某些主张与法家和道家的主张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故B项错误;墨家批判孔子只能说明孔子的某些主张与墨家思想相对立,不等同于儒墨两家思想相对立,故C项错误。2【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冯友兰先生认为,儒家在伦理道德领域见长,道家思想在哲学领域具有优势,这表明儒道两家具有不同的传统,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道两家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长,并未体现两家相互吸纳融合;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儒道两家在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历史考点14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