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物理上册《15.3 防止触电》教学设计3

    • 资源ID:97337       资源大小:139.1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积分,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物理上册《15.3 防止触电》教学设计3

    1、防止触电教 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安全用电的基础知识,掌握常用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过程与方法了解并掌握触电时急救常识及注意事项;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工作中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教学重点1、 讲明安全用电的基础知识,它不仅是安全用电的基础,又是安全用电的基本保障;2、 讲解电工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重点在于对常用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学难点1、讲解触电时急救常识及注意事项;2、阐明今后工作中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一、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形式 1 什么是触电?触电是指当人体接触或接近带电体,并有电流通过人体时,引起人体的受伤或死亡的现象。2 电流对人体有哪

    2、些伤害?电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来自电流。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分为两种类型:电击和电伤. 1)电击 是电流通过人体而造成人体内部组织破坏,使人的心脏、神经系统、肺部的正常工作造成的伤害。2)电伤 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外部造成的局部伤害,如电灼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等。 A 电灼伤:有接触灼伤和电弧灼伤。 接触灼伤:发生在高压触电时电流通过人体皮肤的进出口处,伤及人体组织深层,伤口难以愈合。 电弧灼伤:发生在短路或高压电弧放电时,电弧像火焰一样把皮肤烧伤、烧坏,同时还会造成眼睛严重损害。 B 电烙印:发生在人体与带电体有良好接触的情况下,在皮肤表面留下和被接触带电体形状相似的肿块痕

    3、迹,往往造成局部麻木和失去知觉。 C 皮肤金属化:由于电弧的温度极高,使得其周围的金属熔化、蒸发并飞溅到皮肤表层而使皮肤金属化。 注意:电击与电伤往往同时发生,同时还会引起二次事故。二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人体也是导体,电流对人体的危害性跟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电流的频率、通过人体的部位及触电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1 电流的大小:人体对电流反响一览表:100-200微安对人体无害反而能治病1毫安左右引起麻的感觉 感知电流不超过10毫安时人尚可摆脱电流 摆脱电流超过30毫安时感到剧痛,神经麻痹 呼吸困难,有生命危险 安全电流达到50毫安时很短时间使人心跳停止致命电流结论: 通过人体的电流

    4、越强,触电死亡越快. 2 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1)时间越长,电流所积累的能量越多,引起心室颤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2)时间越长,电流的热效应和化学效应会使人体出汗、组织电解,从而使得人体的电阻逐渐减小,流过人体的电流逐渐增大。绪论:时间越长,危害越大。3 电流的频率 人体对不同频率的电流的生理敏感性是不同的,因此不同频率的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也是有区别的。1) 直流电的伤害程度较轻2) 工频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较重。4 电流通过人体的部位 电流通过人体的任何部位都可致人死亡,但以通过心脏、中枢神经、呼吸系统最为危险。5 人体的状况触电者的伤害程度还与其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精神状态有关。三 常见

    5、触电的原因与触电方式 1 触电的原因1).缺乏电气安全知识;2).设备不合格;3).违反操作规程;4).管理制度不严格。 2 触电方式触电的方式:按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触电可分为三种情况:1)、单相触电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 理想情况下,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由于触电电流不能构成回路,通过人体的电流为零,不会出现触电现象,如图1所示。图1 单相触电的理想情况实际情况下,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触电时,触电者会死的很惨。多数情况下,强大的触电电流会将人体烧焦。触电电流的形成:在三相交流电网中,每一条输电线与大地之间都存在分布电容C,电容值的大小与线路的分布情

    6、况有关,架空线路、线路分布越长,其分布电容值就越大。并且线路与大地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绝缘电阻R。这样,每根导线与大地之间可以组成一个等效阻抗Z(Z=R/jwc)。当发生单相触电,触电电流I b构成的回路如图2所示。例如:在10KV的电网中,如果采用16mm2铜芯电缆输电,该电缆每千米对地分布的电容值大约为是0.22F,线路总长假设为1000m,导线对地的绝缘电阻是几千M,可以忽略不计。发生单相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Ib约为1.171A,I b远大于人体所能承受的安全电流(10mA),使人致命。 可见,供电线路越长,供电的面积越大,单相触电的后果愈加严重。 图2 单相触电的实际情况 (2)中性点接地

    7、系统的单相触电如图3所示,在三相四线制(380/220V)电源电路中,触电电流的路径为:从电源火线通过人体、大地、接地体、变压器中性点再回到电源火线,构成了回路。假如人体电阻按1K计算,人体承受的电压几乎是电源的相电压220V,则通过人体的电流大约220mA。这个电流远远大于致命电流,因此这种触电情况是十分危险的。图3 中性点接地系统中单相触电2)、两相触电指人体同时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时,电流从一相导体经人体流入另一相而发生的触电。如图4所示,此时,加在人体上的电压为线电压。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与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无关。假如仍在三相四线制(380/220V)电源电路中,人体电阻按1K

    8、计算,则通过人体的电流可达380mA,足以使人死亡。图4 中性点接地系统两相触电3).跨步电压电击当带电体有接地故障时,有故障电流流人大地,电流在接地点周围土壤中产生电压降。人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出现的电压即为跨步电压。由跨步电压引起的电击事故为跨步电压电击。范围:高压故障接地处或有大电流流过的接地装置附近,都可能出现较高的跨步电压。在距离接地故障点810m以内,电位分布的变化率较大,人在此区域内行走,跨步电压高,就有电击的危险;接地故障点4m以内(因室内狭窄,地面较为干燥,离开4m之外一般不会遭到跨步电压的伤害);在室外人体不得接发生高压设备、导线接地故障时,在室内人体不得接近故障点8m以

    9、内。如果要进入此范围内工作,为防止跨步电压电击,进入人员应穿绝缘鞋。安全电压一般情况下,36v以下的电压是安全的,但是在潮湿的环境中,安全电压是24v,特殊的甚至在12v以下.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学生阅读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根据以自主学习为主不会的在讨论完成本内容,然后回答然后出示正确答案从而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学生读题讨论、板演然后由其他学生纠正错误 让学生学习严格的解题步骤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纠错学生猜想 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精神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并且思考结论的依据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小灯泡电脑平台、小灯泡、 门铃、 电源、导线课 后 回 顾


    注意事项

    本文(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物理上册《15.3 防止触电》教学设计3)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