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专题11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备战2020高考化学2018届名校好题分项版汇编(原卷版)

    • 资源ID:92519       资源大小:35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专题11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备战2020高考化学2018届名校好题分项版汇编(原卷版)

    1、专题1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1【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年第一次模拟】在体积均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molCO2和0.2mol 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 (g)+C(s) 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I、II、III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CO2(g)c(s)2CO(g) H0B 体系的总压强P总:P总(状态)2P总(状态III)C 体系中c(CO):6c(CO,状态I)正2【重庆市第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工业上以CH4为原料制备H2

    2、的原理为CH4(g)+H2O(g)CO(g)+3H2(g)。在一定条件下向a、b两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均通入1.1molCH4(g)和1.1molH2O(g),测得两容器中C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别为a和b。已知容器a的体积为10L,温度为T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容器a中CH4从反应开始到怡好平衡时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molL-1min-1B a、b两容器的温度可能相同C 在达到平衡前,容器a的压强逐渐增大D 该反应在Ta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27(molL-1)23【潍坊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已知:2CH3COCH3(1)CH3COCH2COH(CH3)2(1)。取

    3、等量CH3COCH分别在0和20下反应,测得其转化率()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曲线表示20时的转化反应B 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C 在a点时,曲线和表示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相等D 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顺序为:dbc4【天津市河北区2018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二)】对于反应CO(g)+H2O(g) CO2(g)+H2(g)Hv逆C 达到平衡时,容器中1 D 达到平衡时,容器与容器中的总压强之比为16176【安阳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已知反应2NO(g)+2H2(g)N2(g)+2H2O(g) H=-752kJ/mol的反应机理如下:2NO(g)N

    4、2O2(g)(快)N2O2(g)+H2(g)N2O(g)+H2O(g)(慢)N2O(g)+H2(g)N2(g)+H2O(g)(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N2O2和N2O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的反应的活化能最小C 反应速率v(NO)=v(H2)=v(N2) D 总反应中逆反应的活化能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7【延边州2018届高三年级高考仿真模拟】温度为T1时,在三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 2NO2(g)2NO(g)+O2(g) (正反应吸热)。实验测得:v正=v(NO2)消耗=k正c2(NO2),v逆=v(NO)消耗= 2v(O2)消耗=k逆c2(NO)c(O2),k正、k逆为速

    5、率常数,受温度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容器编号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1)c(NO2)c(NO)c(O2)c(O2)0.6000.20.30.50.200.50.35A 设k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则有k=k逆:k正B 达平衡时,容器与容器中的总压强之比为2017C 容器中起始平衡正向移动,达平衡时,容器中NO2的转化率比容器中的小D 若改变温度为T2,且T2T1,则k正:k逆T1),在3个体积均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NO(g)+Cl2(g)=2ClNO(g) (正反应放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温度/()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物质的平衡浓度

    6、/ molL-1c(NO)c(Cl2)C(ClNO).vC(ClNO)T10.200.1000.04T2.0200.100.20clT3000.20C2A 达到平衡时,容器与容器中的总压强之比为1:2B 达到平衡时,容器中ClNO的转化率小于80%C 达到平衡时,容器中c(ClNO)/C(NO)比容器中的大D 若温度为T1,起始时向同体积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NO(g).、0.2mo1Cl2(g)和0.20molClNO(g),则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9【榆林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CO常用于工业冶炼金属,如图是在不同温度下CO还原四种金属氧化物达平衡后气体中lgc(CO)/c(

    7、CO2)与温度(t)的关系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工业上可以通过增高反应装置来延长矿石和CO接触的时间,减少尾气中CO的含量B CO不适宜用于工业冶炼金属铬(Cr)C 工业冶炼金属铜(Cu)时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提高CO的利用率D CO还原PbO2的反应H 010【海淀区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以甲烷为原料合成甲醇的反应如下:反应I:CH4(g) + CO2(g) 2CO(g) + 2H2(g) H1= +247 kJ/mol 反应II:CO(g) + 2H2(g)CH3OH(g) H2=-90kJ/mol已知: T1时,反应II 的平衡常数数值为100;T2时,反应II 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

    8、衡,测得CO、H2、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分别为0.05、0.1、0.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反应I中,使用催化剂可以减小H1,提高反应速率B 反应II 中,加热或加压均可提高原料气的平衡转化率C 由上述数据可判断反应II 的温度: T1 T2D CO(g)+CH3OH(g)CH4(g) +CO2(g) H= +157 kJ/mol11【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在3种不同条件下,分别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2D(g)H=QkJ/mol。相关条件和数据见下表:实验编号实验I实验II实验III反应

    9、温度/700700750达平衡时间/min405030n(D)平衡/mol1.51.51化学平衡常数K1K2K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理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使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B 实验III达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再向容器中通入1molA和1molD,平衡不移动C 实验III达平衡后容器内的压强是实验1的9/10倍D K3K2K112【晋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在体积均为1.0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质量的固体B,再分别加入0.1molA和0.2molA,在不同温度下反应A(g)+B(s)2C(g)达到平衡,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c(A)随

    10、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A(g)+B(s)2C(g)S0、Ha(状态)C 体系中c(C)c(C,状态)(C,状态)D 化学平衡常数:K(状态)=K(状态)K(状态)13【太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以反应 5H2C2O4+2MnO4 -+6H = 10CO2+ 2Mn2+ + 8H2O 为例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分别量取 H2C2O4 溶液和酸性 KMnO4溶液,迅速混合并开始计时,通过测定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 、 所加的H2C2O4 溶液均要过量B 若实验测得 KMnO4溶

    11、液的褪色时间为 40 s, 则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 v(KMnO4)= 2. 510-4 mol/L/sC 实验和实验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和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 实验和起初反应均很慢,过了一会儿速率突然增大,可能是生成的 Mn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14【大连市2018届高三双基测试】已知“在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的可逆反应中,若反应物按计量系数比投料,则平衡时产物的体积分数最大”。对于2A2(g)+3B2(g)2A2B3(g) HT2B a、b、c三点都处于平衡状态;但正向速率最大的是a点C 在n(A2)=d的点:n(B2)=1.5dD a、b、c三点中:B2的转

    12、化率顺序为:bac15【2018届南通泰州扬州等七市高三化学三模试卷】在3个体积均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SO2(g)2NO(g)2NO2(g)S(s)。改变容器I的反应温度,平衡时c( NO2)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容器编号温度/K起始物质的量/molSO2 NONO2S0.50.600T10.510.51T20.50.211A 该反应的H0B 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C 容器与容器均在T1时达到平衡,总压强之比小于1:2D 若T2T1,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的体积分数小于40%16【徐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模拟检测】工业上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的反应:CO

    13、(g)+2H2(g)CH3OH(g) H0,在容积为1 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在T1、T2、T3三种温度下合成甲醇。右图是上述三种温度下不同H2和CO的起始组成比(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与CO平衡转化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2转化率:abcB 上述三种温度之间关系为T1T2T3C a点状态下再通入0.5 mol CO和0.5 mol CH3OH,平衡向正方向移动D c点状态下再通入1 molCO和4 mol H2,新平衡中CH3OH的体积分数增大17【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现有三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按下图所示投料,并在T条件下开始反应,其中容器I保持恒压100k

    14、Pa。已知: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对于2NO2(g)N2O4(g)H0,T时,标准平衡常数K=p(N2O4)/100kPa/p(NO2) /100kPa2=0.75, 式中p(N2O4) 、p(NO2)为气体分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达平衡时,容器中N2O4转化率小于50%B 达平衡时,容器中N2O4分压比容器中的大C 达平衡时,容器中N2O4的体积分数比容器中的大D 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molN2O4、2molNO2,达到平衡前v(正)v(逆)18【南通市2018年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在3个体积均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SO2(g)2NO(g)2NO2(g)S(s)。改变容器I

    15、的反应温度,平衡时c( NO2)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H0B 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C 容器与容器均在T1时达到平衡,总压强之比小于1:2D 若T20D T1时,容器中达到平衡后再充入NO、H2O(g)各210-4mol,则反应将向逆反应方向进行20【泰州中学2018届二模模拟】一定温度下,在3个体积均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容器温度/K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SO2或SO3平衡转化率c(SO2)c(O2)c(SO3)c(SO3)I7230.20.100.16a1II7230.40.20a2III823000.2a3A 达到平衡时,a1+a31B 达到平衡时,容器中的压强: PIIPIPIIIC 达到平衡时,容器III中的逆反应速率比容器I中的大D 若起始时,向容器I中充入0.16molSO2、0.04molO2和0.16molSO3,则此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9


    注意事项

    本文(专题11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备战2020高考化学2018届名校好题分项版汇编(原卷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