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7-2018学年江苏省苏州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 资源ID:90893       资源大小:75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7-2018学年江苏省苏州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1、2017-2018学年江苏省苏州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24分)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古树与其说是树,还不如说是一部史书,其枝干和树皮都(y)存着历史的印记。古树,经历朝代跟替,目(d)百姓悲欢,见证世间(cng)桑;古树,是文人雅士吟诗作赋、泼墨会画的素材;古树,是美景,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古树,是一段故事,是一部传说,有着道不完的精(ci)(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y)   存    目(d)   (cng)   桑    精(ci)   (

    2、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改成     改成   2(10分)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乡书何处达?   。(王湾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自古逢秋悲寂寥,   。(   秋词(其一)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 非淡泊无以明志,   。(

    3、诸葛亮诫子书)3(6分)名著阅读。(1)下列对朝花夕拾内容述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B藤野先生记录鲁迅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C二十四孝图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的 钦佩与赞美,宣扬传统孝道。D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描写了保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

    4、绘图山海经一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为成功、最受人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武艺高强,神通广大,除了七十二变、筋斗云等本领之外,孙悟空还有哪些神通之术?请你列举两个,并说出这些本领是他是如何得来的。4(2分)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某中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年份所占比例调查内容2015年2016年2017年不喜欢阅读42%32%20%喜欢阅读阅读纸质书籍20%23%24%用手机、电脑阅读38%45%56%该表格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的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关于学生阅读状况的两条主要信息。     二、阅读理解。5

    5、(4分)阅读夜雨寄北,回答各题。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与谭嗣同的潼关中“秋风吹散马蹄声”都写到了“秋”,点明了作诗的时节,你认为这两个“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2)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李商隐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家人团聚后的情景,以此表达对远方家人的深挚思念。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也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B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C月出惊

    6、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12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

    7、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注释】牧竖:牧童。竖,童仆。 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奄奄:

    8、气息微弱的样子。(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静以修身(诫子书)B狼不敢前其一犬坐于前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D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一狼径去                    B屠乃奔倚其下C屠自后断其股             D身亡所寄(列子杞人忧天)(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狼闻声

    9、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4)结合文段内容,谈谈甲乙两文中的狼的形象有何不同。7(8分)阅读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完成各题。该不该让家长陪读 【编者按】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广义上讲是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生活与学习的一种行为。狭义上讲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陪读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现在家长陪读已经成为一种风气。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我们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这个问题。有人说:“父母应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伙伴。”这句话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概括得很全面。确实如此,我们如果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良好的品行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现在,家长与孩

    10、子相处的时间很少,陪读就能增加与孩子相聚的时光提高家庭的和谐幸福指数。另外,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大,父母陪读能缓解孩子压力,激发孩子学习动力。(广东)刘同学首先,家长陪读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其次,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困难,如果每次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最后,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可能就无法有效地“言传身教”了。(河南)李同学家长陪读的重点应放在“读”上,而不仅仅放在“陪”上。要“读”懂孩子,理解孩

    11、子,摆正自己“陪”的位置,而不是变成管孩子吃饭、学习、交友、看电视、电脑。我的父母陪读就很讲究方法。我到家后,他们不光嘘寒问暖,还留出时间让我给他们讲述一天的情况,等我自己作出评价后,他们才会恰当地说出他们的见解。遇到双休日,不是他们“伺候”我,而是我孝敬他们。这使得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浙江)张同学(节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1)编者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他最想表达的意思可能是()A解释陪读的现象。    B呈现对陪读的看法。C说明陪读的方法。    D倡导陪读的风气。(2)下列语句来自三位同学的发言,请把它们分别放置在合适的段落中。(填序号

    12、即可)。A所以,家长陪读要尊重孩子,不要把陪读重心放在约束孩子、管教孩子上。B因此,与其躲在父母背后避风雨,不如在泥泞与荆棘中收获真正的人生教益。C对毕业班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家长的陪读能缓解孩子的压力,有利于他们以积极轻松的状态面对学习的挑战。段落          段落         段落   (3)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李女士在陪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请根据文本中三位同学的发言作出分析。    我已陪读了两年,孩子上初中后,我就选择了辞职陪读。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孩子上

    13、下学,准备一日三餐,做好一切后勤保障。我怕孩子学习不自觉,每晚都坐他身边陪读。除此之外,还要督促他复习。可最近孩子一回家就关房门,也不知他在想什么。(上海)李女士8(12分)阅读流淌在记忆里的小河,完成各题。流淌在记忆里的小河贾彩玲洨河,是我故乡一条小河的名字。她清清浅浅,潺潺涓涓,似一条飘带,缓缓地从我住的小镇旁流过。平时,我很少走进她,只有在春天的时候,姥姥带我回娘家,洨河水一路相伴,我才能完整地欣赏她的美丽。跟姥姥回娘家,是童年最高兴的事情。那时我大约五六岁,天刚亮就起床梳洗,吃完饭,换上妈妈新缝的花布衫,蓝裤子,粉嘟嘟的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两只羊角辫颤颤悠悠;小脚的姥姥发髻梳得乌黑发亮

    14、,穿上干净的斜襟蓝布衫,白袜子,新做的黑面鞋裹着“三寸金莲”。姥姥一手提着盛满干粮的篮子,一手拉着我的手,高高兴兴出了家门,碰见熟人就说:“回娘家呵!”春天的田野是一幅画,太阳慷慨地将阳光与温暖洒向大地,细致耐心地绘上金色,麦田绿绿的,油油的,一望无际。我们沿着河边的小路走,姥姥说,沿着河走,就能到她的家,她的家就在河边上。清澈的河水在脚下哗哗流过,欢快地奔向远方。我们先经过一个叫牛庄的地方,河水从村中间穿过,走上一座小石桥,桥下有女人在河里洗衣服,垂柳长长的发辫探到水面上,石板上女人捶打衣服的声音和女人的说笑声传得很远。走上一个高高的堤坝,河水在这里又深又急,河面也变得宽阔起来。堤坝旁种着很

    15、多树木,我和姥姥在树荫下休息。河岸边是一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微风送来阵阵的花香,还有河水扑面而来的清凉,我兴奋地跑过去采来一大把黄花,放在嘴边嗅啊嗅,也不说赶路了,姥姥急了:不走,就赶不上吃晌午饭了。走了十多里路,河边是一个村庄,姥姥兴奋地说到家了。河水到这里变窄了,一群孩子在河边嬉笑着捕鱼。刚进家门,姥姥的嫂子就迎出来了,那是一个瘦小的、面带慈祥笑容的老奶奶。她的儿子在铁路上班,孙女在大队工作,孙儿在生产队里当机手,儿媳在家,很和美幸福的一家人。屋子里收拾的很整洁,儿媳到厨房做饭去了,两个老人在一起亲热唠家常。我趴在桌子上盯着那个鸡吃米的钟表看,米怎么也吃不完,鸡也吃不饱,我在心里犯着嘀咕。

    16、吃完中午饭,我就躺在床上睡。姥姥他们在包饺子,下午吃完饺子,一老一少往回赶。傍晚的洨河,火红的晚霞映在水面上煞是好看!村庄里升起袅袅炊烟,小路上,走着扛着工具收工的农人,赶牛车的老伯扬着鞭子悠闲地从我们身旁经过,天黑的时候到家了。在童年的记忆里,洨河是美丽的。后来,我长大求学、工作,远离家乡,远离洨河。多年后,我又乘车经过那条小河,河水已经变得混浊,没有了当年的清澈,我已寻不到她当年的模样;去看年迈的姥姥,她已看不到我,也听不到我说话,只能靠触摸来感觉我,我说不出的神伤。那清清的洨河水,   只能在我的梦里流淌,流淌。(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为什么在“我”童

    17、年的记忆里,洨河是美丽的?(2)请从写作手法与表达效果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子。春天的田野是一幅画,太阳慷慨地将阳光与温暖洒向大地,细致耐心地绘上金色,麦田绿绿的,油油的,一望无际。(3)作者详写陪姥姥回娘家途中的见闻,而略写在姥姥娘家的情况。这样安排是否合理,说说你的理由。(4)“河水已经变得浑浊,没有了当年的清澈,我已寻不着她当年的模样”这句话在文章中有着怎样的作用?(5)根据文章内容,你感觉在“我”梦中流淌的,除了记忆中的洨河水,是否还有别的东西,请你给第段再添上一句话,使本文的意蕴更为明晰。那清清的洨河水,   只能在我的梦里流淌,流淌。三、作文。9(40分)生活中既有阳光灿烂的

    18、日子,也会有不期而至的风雨。有时让人忍住欢笑,有时又让人忍不住落泪;有时让人忍不住愤怒,有时又让人忍不住叫好“忍不住”是我们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往往能流露出一个人的真感受、真想法、真性情。请以“忍不住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在答题卷上;不要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2017-2018学年江苏省苏州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知识(24分)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古树与其说是树,还不如说是一部史书,其枝干和树皮都(y)存着历史的印记

    19、。古树,经历朝代跟替,目(d)百姓悲欢,见证世间(cng)桑;古树,是文人雅士吟诗作赋、泼墨会画的素材;古树,是美景,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古树,是一段故事,是一部传说,有着道不完的精(ci)(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y)遗存    目(d)睹(cng)沧桑    精(ci)彩(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跟 改成更会改成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把握,注意平时的积累。【解答】(1)“y存”应为“遗存”;“目d”应为“目睹”;“cng桑”应为“沧桑”;“精ci”应为“精彩”。(2)“跟替”应为“更替”;“会画”应为“绘画”。答案:(1)

    20、遗;睹;沧;彩。(2)跟更;会绘。【点评】做本题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分。2(10分)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

    21、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解答】答案为: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注意“雁”的书写)枯藤老树昏鸦落花时节又逢君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注意“禹”的书写)尚思为国戍轮台(注意“戍”的书写)河流大野犹嫌束(注意“嫌”的书写)俭以养德  非宁静无以致【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3(6分)名著阅读。(1)下列对朝花夕拾

    22、内容述说有错误的一项是CA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B藤野先生记录鲁迅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C二十四孝图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的 钦佩与赞美,宣扬传统孝道。D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描写了保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一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中国古典小

    23、说中塑造得最为成功、最受人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武艺高强,神通广大,除了七十二变、筋斗云等本领之外,孙悟空还有哪些神通之术?请你列举两个,并说出这些本领是他是如何得来的。【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和西游记情节内容的掌握。【解答】(1)本题考查朝花夕拾内容的识记。ABD正确;C错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故选:C。(2)本题考查西游记内容的掌握。小说中的孙悟空最突出的本领是七十二变、筋斗云,除此外还有他的火眼金睛,以及救命的毫毛,结合阅读的记忆与出这些本领获得的途径即可。答案:(1)C(2)“金刚不坏之身”

    24、,是孙悟空偷吃无数蟠桃和各种仙丹练就而成;“火眼金睛”,是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三根救命毫毛”,是观音菩萨在帮其收服白龙马之际送给孙悟空的。【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4(2分)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某中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年份所占比例调查内容2015年2016年2017年不喜欢阅读42%32%20%喜欢阅读阅读纸质书籍20%23%24%用手机、电脑阅读38%45%56%该表格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的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关于学生阅读状况的两条主要信息。这所中学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喜欢阅

    25、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喜欢网络阅读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快,喜欢阅读纸质的学生人数增长缓慢。【分析】本题考查图表阅读能力。图表解答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相关信息,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它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的概括提炼能力。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第二、归纳认读结果,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正是得到观点的源头。【解答】从“某中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可知,从2015到2017年,不喜欢阅读的同学下降到了20%,这所中学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喜欢阅读的学生人数

    26、逐年增长;从阅读纸质书籍的情况来看,由20%到24%的比例,增长缓慢。用手机、电脑阅读的比例由38%增长到了56%,喜欢网络阅读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快。答案:这所中学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喜欢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喜欢网络阅读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快,喜欢阅读纸质的学生人数增长缓慢。【点评】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

    27、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二、阅读理解。5(4分)阅读夜雨寄北,回答各题。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与谭嗣同的潼关中“秋风吹散马蹄声”都写到了“秋”,点明了作诗的时节,你认为这两个“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2)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李商隐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家人团聚后的情景,以此表达对远方家人的深挚思念。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也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D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B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

    28、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C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分析】夜雨寄北是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解答】(1)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作答时,需根据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写作背景做具体分析。本诗中的秋天正逢下雨,表现作者因为漂泊在外和归期无日而产生的无奈与凄凉之感。而潼关中“秋风吹散马蹄声”中的秋则表现了诗人有秋高气爽之时产生的豪迈奔放之情。(2)本题考查对虚实结合手法的理解。“夜阑卧听风

    29、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一句中前一句写自己卧听风雨,这是实景,后一句为梦境,是虚写,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故选:D。答案:(1)不一样,夜雨寄北中的秋又有雨,蕴含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和归期无望的无奈也凄凉。潼关中的秋风吹散了马蹄声,表现了诗人追求解放的豪迈之情。(2)D译文: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点评】虚写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多用于文学、艺术创作的过程。用具体之物来表现抽象之物,借虚拟之笔映衬客观实体,作者虽渲染

    30、了某些人物却不使其出场只让读者觉得它的存在借以影响着在场人物的命运或结局。虚写可以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使文章更具有一种含蓄的美。6(12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

    31、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注释】牧竖:牧童。竖,童

    32、仆。 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以刀劈狼首静以修身(诫子书)B狼不敢前其一犬坐于前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D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BA一狼径去                    B屠乃奔倚其下C屠自后断其股             D身亡所寄(列子杞人忧天)(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

    33、的句子。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4)结合文段内容,谈谈甲乙两文中的狼的形象有何不同。【分析】参考译文:【甲】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

    34、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

    35、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看见小狼不见了,神情十分惊慌。 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脚和耳朵,让它哀号;大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地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扭着另一只小狼的脚和耳朵令它急急地哀嚎;大狼听到另一只小狼的哀嚎后停下来四处张望,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边刨土边嚎叫像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

    36、(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了气。【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用/来B向前/前面C到/到D通只/停止故选:C(2)本题考查古今异义。A古义:离开/今义:到某地去。B古今都是倚靠。C古义:大腿/今义:屁股。D古义:没有/今义:死亡。故选:B(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闻,听

    37、到。顾,看。句意:大狼听到另一只小狼的哀嚎后停下来四处张望,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边刨土边嚎叫像刚才一样。(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甲文中的狼是贪婪和狡诈的象征,而乙文的狼为了救自己的孩子最后身亡,表现母爱的伟大。一为贬,一为褒。答案:(1)C(2)B(3)大狼听到另一只小狼的哀嚎后停下来四处张望,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边刨土边嚎叫像刚才一样。(4)甲文中的狼贪婪狡诈又愚蠢。乙文中的狼则体现了母爱的伟大。【点评】顾顾野有麦场(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不如蜀鄙之

    38、僧哉(难道)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看望,拜访)7(8分)阅读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完成各题。该不该让家长陪读 【编者按】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广义上讲是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生活与学习的一种行为。狭义上讲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陪读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现在家长陪读已经成为一种风气。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我们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这个问题。有人说:“父母应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伙伴。”这句话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概括得很全面。确实如此,我们如果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良好的品行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现在,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陪读就能增加与孩子相聚的时光提高家

    39、庭的和谐幸福指数。另外,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大,父母陪读能缓解孩子压力,激发孩子学习动力。(广东)刘同学首先,家长陪读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其次,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困难,如果每次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最后,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可能就无法有效地“言传身教”了。(河南)李同学家长陪读的重点应放在“读”上,而不仅仅放在“陪”上。要“读”懂孩子,理解孩子,摆正自己“陪”的位置,而不是变成管孩子吃饭、学习

    40、、交友、看电视、电脑。我的父母陪读就很讲究方法。我到家后,他们不光嘘寒问暖,还留出时间让我给他们讲述一天的情况,等我自己作出评价后,他们才会恰当地说出他们的见解。遇到双休日,不是他们“伺候”我,而是我孝敬他们。这使得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浙江)张同学(节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1)编者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他最想表达的意思可能是()A解释陪读的现象。    B呈现对陪读的看法。C说明陪读的方法。    D倡导陪读的风气。(2)下列语句来自三位同学的发言,请把它们分别放置在合适的段落中。(填序号即可)。A所以,家长陪读要尊重孩子,不要把陪读重心放

    41、在约束孩子、管教孩子上。B因此,与其躲在父母背后避风雨,不如在泥泞与荆棘中收获真正的人生教益。C对毕业班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家长的陪读能缓解孩子的压力,有利于他们以积极轻松的状态面对学习的挑战。段落C        段落B       段落A(3)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李女士在陪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请根据文本中三位同学的发言作出分析。    我已陪读了两年,孩子上初中后,我就选择了辞职陪读。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准备一日三餐,做好一切后勤保障。我怕孩子学习不自觉,每晚都坐他身边陪读。除此之外,还

    42、要督促他复习。可最近孩子一回家就关房门,也不知他在想什么。(上海)李女士【分析】本题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是一篇议论文,第一段提出议论的话题:陪读。然后分别介绍了三位同学对陪读的不同看法。三位同学的发言中不仅阐述了陪读的意义:陪读能缓解孩子压力,激发孩子学习动力;还介绍了陪读的方法,说明了陪读应该注意的事项:要关注“读”,“读”懂孩子,理解孩子,摆正自己“陪”的位置,“讲究方法,有艺术”,加强情感交流等。【解答】(1)此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述能力。A解释陪读的现象,属于以偏概全,只有“编者按”部分对陪读现象进行解释;B正确,根据题目“该不该陪读“可知,本文的话题是对陪读的看法;C说明陪读

    43、的方法,同属以偏概全,陪读方法的介绍是其中第三位同学发言的内容;D倡导陪读的风气,也是以偏概全,三位同学中只有第一位同学的发言在说明陪读的好处,并倡导家长陪读。故选B。(2)本题是对句子衔接与搭配能力的考查。第一位同学发言的中心是陪读的意义,无疑是对陪读持赞同的观点;第二位同学从三个方面摆事实讲道理,所持观点是陪读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第三位同学发言的中心是如何正确陪读。其次,再来看三个备选句子。无论是从语意的相承,还是逻辑的合理,都能判断出C项说的是陪读对于孩子的好处,赞同陪读;B项反对陪读;A项句意是围绕陪读讲究方法,才有利于孩子与家长的共同成长。所以,答案是C、B、A。(3)本题是对材料探究

    44、能力的考查。我们在认真审读李女士陪读过程的同时反观从三位同学发言中提取的信息,并进行对照判断。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三位同学的发言可知,李女士什么也不让学生做,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生活处理能力。她没有读懂孩子,认为只要管好孩子的吃饭和学习就是陪读的全部。与孩子没有进行情感的交流。答案:(1)B(2)C、B、A(3)李女士包办孩子的生活小事,不利于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李女士放弃了事业和追求,没有工作成绩,无法有效地“言传身教”。李女士把重心放在约束孩子、管教孩子上,不相信孩子,不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李女士没有读懂孩子,变成管孩子吃饭,管孩子学习,不利于激发孩子学习动力。李女士在

    45、陪读过程中没有与孩子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李女士陪读没有讲究方法和艺术。【点评】第一小题考查对材料核心内容的把握,要注意关注题目,通览全文。第二小题句子的衔接首先要看语意是否连贯,逻辑是否合理。因此辨析判断之前先要准确把握三位同学发言的中心是什么。第三小题要注意做题时首先要仔细审读题干,把握“存在问题”“文本中三位同学的发言”等关键词句。8(12分)阅读流淌在记忆里的小河,完成各题。流淌在记忆里的小河贾彩玲洨河,是我故乡一条小河的名字。她清清浅浅,潺潺涓涓,似一条飘带,缓缓地从我住的小镇旁流过。平时,我很少走进她,只有在春天的时候,姥姥带我回娘家,洨河水一路相伴,我才能完整地欣赏她的美丽。跟姥姥

    46、回娘家,是童年最高兴的事情。那时我大约五六岁,天刚亮就起床梳洗,吃完饭,换上妈妈新缝的花布衫,蓝裤子,粉嘟嘟的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两只羊角辫颤颤悠悠;小脚的姥姥发髻梳得乌黑发亮,穿上干净的斜襟蓝布衫,白袜子,新做的黑面鞋裹着“三寸金莲”。姥姥一手提着盛满干粮的篮子,一手拉着我的手,高高兴兴出了家门,碰见熟人就说:“回娘家呵!”春天的田野是一幅画,太阳慷慨地将阳光与温暖洒向大地,细致耐心地绘上金色,麦田绿绿的,油油的,一望无际。我们沿着河边的小路走,姥姥说,沿着河走,就能到她的家,她的家就在河边上。清澈的河水在脚下哗哗流过,欢快地奔向远方。我们先经过一个叫牛庄的地方,河水从村中间穿过,走上一座小

    47、石桥,桥下有女人在河里洗衣服,垂柳长长的发辫探到水面上,石板上女人捶打衣服的声音和女人的说笑声传得很远。走上一个高高的堤坝,河水在这里又深又急,河面也变得宽阔起来。堤坝旁种着很多树木,我和姥姥在树荫下休息。河岸边是一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微风送来阵阵的花香,还有河水扑面而来的清凉,我兴奋地跑过去采来一大把黄花,放在嘴边嗅啊嗅,也不说赶路了,姥姥急了:不走,就赶不上吃晌午饭了。走了十多里路,河边是一个村庄,姥姥兴奋地说到家了。河水到这里变窄了,一群孩子在河边嬉笑着捕鱼。刚进家门,姥姥的嫂子就迎出来了,那是一个瘦小的、面带慈祥笑容的老奶奶。她的儿子在铁路上班,孙女在大队工作,孙儿在生产队里当机手,儿

    48、媳在家,很和美幸福的一家人。屋子里收拾的很整洁,儿媳到厨房做饭去了,两个老人在一起亲热唠家常。我趴在桌子上盯着那个鸡吃米的钟表看,米怎么也吃不完,鸡也吃不饱,我在心里犯着嘀咕。吃完中午饭,我就躺在床上睡。姥姥他们在包饺子,下午吃完饺子,一老一少往回赶。傍晚的洨河,火红的晚霞映在水面上煞是好看!村庄里升起袅袅炊烟,小路上,走着扛着工具收工的农人,赶牛车的老伯扬着鞭子悠闲地从我们身旁经过,天黑的时候到家了。在童年的记忆里,洨河是美丽的。后来,我长大求学、工作,远离家乡,远离洨河。多年后,我又乘车经过那条小河,河水已经变得混浊,没有了当年的清澈,我已寻不到她当年的模样;去看年迈的姥姥,她已看不到我,也听不到我说话,只能靠触摸来感觉我,我说不出的神伤。


    注意事项

    本文(2017-2018学年江苏省苏州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