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先秦诸子选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案

    • 资源ID:89031       资源大小:232.9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先秦诸子选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案

    1、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文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其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孔子又将这八个字概括为一个字“恕”,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的消极原则(即否定性的原则),因为它似乎只是强调人“不要”做什么。其实,它暗含着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孔子明确地把这种意思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得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在孔子那个时代,这一原则意味着:自己对臣下有

    2、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君;自己对儿子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父;自己对弟弟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兄;自己对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对待朋友。放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原则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自己期望幸福,所以使别人幸福;自己期望顺利,所以使别人顺利;自己期望得到尊敬,所以尊敬别人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觉,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仁”的人生

    3、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1词语理解(1)通假字举直错诸枉 通“_”,_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通“_”,_ 知者利仁 通“_”,_ 答案措安排、安置向先前智精明(2)一词多义归事举答案称许,赞许/出嫁/返回/归还/归聚事情/事故,变故/事业/从事,实行/侍奉,服侍举起,抬起/提出,举出/发动,出动/推荐,选拔/攻克,占领/拿,用/全,都(3)古今异义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古义:_今义:丈夫或妻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古义:_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答案爱护别人。可以凭借。 (4)虚词归纳于答案介词,从/介词,给/介词,在/介词,被2词类活用(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4、_(2)不仁者远矣:_(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_(4)不可以长处乐:_(5)仁者安仁,知者利仁:_(6)尧舜其犹病诸:_答案(1)前“直”,形容词作名词,正直的人。后“直”,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正直。枉: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2)形容词作动词,疏远(3)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达: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通达(4)形容词作名词,安乐的生活(5)安、利:形容词作动词,安于,利于(6)名词作动词,担忧、忧虑3特殊句式(1)克己复礼为仁。(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3)富哉言乎!(4)何谓也?(5)何如?可谓仁乎?(6)舜有天下,选于众(7)不仁者远矣。答:_答案(1)(

    5、2)判断句,(3)主谓倒装句,(4)(5)宾语前置句,(6)介宾短语后置句,(7)被动句。4语句翻译(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译文:_(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译文:_(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_(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_(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译文:_答案(1)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做。(2)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3)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4)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以及仁义之人,不会因贪生怕

    6、死而损害仁,只会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5)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可以长久地处在安乐中。文本名句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5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文外名句1苟志于仁矣,无恶也。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1.(论语颜渊)2.(论语颜渊)3.(论语颜渊)4.(论语卫灵公)5.(论语雍也)6.(论语述而)7.(论语泰伯)8.(论语卫灵公)9.(论语里仁)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理能力?答:_答案这是一种将心比心

    7、、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心理能力,也就是孔子的“仁”。它实际上是告勉学者:欲求达到“仁”的境界,固然“克己复礼为仁”,而居心敬恕与无怨,且展现于外,心行相发,内外如一,同样亦为“仁”。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答:_答案这是孔子“仁”的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一种由己度人的思想。孔子主张在不破坏等级名分的前提下,对包括一般劳动者在内的众人给予尊重、同情和爱护。3在选文13则中,针对不同弟子提出的同一个问题,孔子是如何回答的?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哪一方面?答:_答案针对颜渊的提问,孔子强调“仁”是“克己复礼”;对仲弓,他则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回答樊迟时,孔子说“爱人”

    8、。这三则选文集中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4关于什么是“仁”,孔子对颜渊、仲弓、樊迟、子贡等人的回答各有侧重,各不相同,试作具体分析,然后综合起来谈谈你对孔子所说的“仁”的理解和认识。答:_答案孔子回答颜渊问“仁”,说明“仁”的一个基本内容是对“礼”的自觉,即“礼”在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实现。孔子回答仲弓问“仁”,以及回答子贡问可以终身实践的“一言”,主要是从否定的方面说明“仁”意味着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孔子回答子贡问“仁”,则主要是从肯定的方面说明“仁”意味着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孔子回答樊迟说“仁”就是“爱人”,其内涵跟他所说的“恕”“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

    9、己欲达而达人”是一致的。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觉,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孔子的“仁”的学说蕴涵着哪些值得现代人弘扬的思想精华?答:_答案第一,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地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

    10、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因此,孔子宣扬的“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孔子的洒脱周国平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孔子是一个

    11、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地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地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吧。”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不患莫己知,求为可

    12、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唯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上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树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泼泼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非要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妄。“信

    13、”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其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研究孔子,如果能顾及他的全人,对他的哲学或许会有些新的认识吧。赏析对于如何读论语,作家周国平独辟蹊径,以自己独到的眼光读出了“孔子的洒脱”,他认为这“洒脱”二字,主要体现在“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和“对于伦理的态度颇为灵活”两个方面。文中还指出孔子读书方面的看法: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此外,文章并没有就此止笔,还指出孔子“不洒脱”的一面,告诉我们研究孔子要“顾及他的全人”。本文为我们研读论语提供了另一种读法,颇耐人寻味。


    注意事项

    本文(先秦诸子选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