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先秦诸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学案

    • 资源ID:89029       资源大小:242.04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先秦诸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学案

    1、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释文题“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提炼自孟子梁惠王下中“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是孟子对统治者的告诫,希望他们记得天下万民的忧与乐,并且以天下万民的忧乐为忧乐。孟子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主要是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其政治目的是推动封建王朝向前发展,但是,它也表现了孟子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今天,我们有必要把它的精神发扬光大,要一心为民。明主旨本课所录三则选文从不同方面共同阐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第1则选文,孟子与齐宣王论乐,乘机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施行“仁政”。孟子认为,国君能“与民同乐”,便能施行“仁政”,最后形成“王天下”的局面。第

    2、2则选文,孟子拿周文王和夏桀进行对比,说明与民同乐就会得到百姓的拥戴,不与民同乐,老百姓就会恨之入骨,这样,国君即使拥有再多也不会感到快乐。第3则选文,孟子通过陈述晏婴劝齐景公不要只图自己享乐,要施行仁政与民同忧乐的故事,证明了自己“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观点。1词语理解(1)通假字今之乐由古之乐也通“_”,_ 可得闻与 通“_”,_ 直好世俗之乐耳 通“_”,_ 时日害丧 通“_”,_ 予及女偕亡 通“_”,_ 畜君何尤 通“_”,_ 景公说 通“_”,_ 徵招 同“_”,_ 答案犹如同欤语气词只只、仅仅曷何日、何时汝你慉喜欢、喜爱悦 高兴韶古代乐曲名 (2)一词多义疾

    3、举夫适修答案痛/痛恨/猛烈的/强全,都/抬起/推荐,选用/发动/攻下,占领句首发语词/人/成年男子/丈夫到去/女子出嫁/适合从事某种活动/治理/修养/修建,修造/长,高(3)古今异义兄弟妻子离散古义:_今义:男子的配偶。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古义:_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答案妻子儿女。在那里。2词类活用(1)独乐乐,与人乐乐:_(2)与少乐乐,与众乐乐:_(3)今王鼓乐于此:_(4)吾王庶几无疾病与:_(5)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_(6)庶民攻之,不日成之:_(7)庶民子来:_(8)而民欢乐之:_(9)乐其有麋鹿鱼鳖:_(1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

    4、之忧者,民亦忧其忧:_(11)出舍于郊:_(12)遵海而南:_答案(1)名词作动词,娱乐(2)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3)名词作动词,演奏(4)名词作动词,生疾病(5)名词作动词,称王(6)使动用法,使建成(7)名词作状语,像儿子一样(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欢乐(9)意动用法,以为乐(10)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以为忧(11)名词作动词,居住(12)名词作动词,南行3特殊句式(1)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2)此无他,与民同乐也。(3)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4)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5)巡狩者,巡所守也。(6)述职者,述所职也。(7)畜君者,好君也。(8)好乐何如?(9

    5、)何以能鼓乐也?(10)何以能田猎也?(11)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12)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13)王语暴以好乐。(14)王尝语庄子以好乐。(15)今王鼓乐于此。(16)今王田猎于此。(17)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18)乐以天下,忧以天下。(19)吾欲观于转附、朝儛。(20)善哉问也!(21)暴见于王。(22)他日,见于王曰。(23)不若与人。(24)不若与众。答:_答案(1)(7)判断句,(8)(12)宾语前置句,(13)(19)介宾短语后置句,(20)主谓倒置句,(21)(24)被动句。4语句翻译(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译文:_(2)时日害丧,予及女偕

    6、亡!译文:_(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文:_(4)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译文:_(5)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译文:_答案(1)如果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就差不多了!(2)这太阳什么时候消失呢,我们宁愿跟你一起灭亡!(3)以老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君王,老百姓也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老百姓的忧虑为忧虑的君王,老百姓也以他的忧虑为忧虑。(4)天子到诸侯国去叫作巡狩;巡狩就是巡查诸侯驻守、掌管的疆土。(5)给我创作君臣同乐的乐曲。文本名句1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2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3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

    7、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文外名句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2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3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4仲尼不为已甚者。1.(孟子梁惠王下)2.(孟子梁惠王上)3.(孟子梁惠王下)1“庄暴见孟子”一则为什么一开始要先写庄暴与孟子的谈话?答:_答案庄暴与孟子的谈话是一个引子,只有短短几句,由庄暴之言,提出齐宣王“好乐”,而孟子的简单回答,则直接提出了本文的论题,齐宣王好乐与齐国大治的关系:“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但这一部分的对话没有论述为什么齐宣王好乐齐国就能大治,也许是孟子根本没有与庄暴详谈,更大可能是有意留在记载与齐宣王谈话时再写出,更恰当有力。在下文中孟子面对齐宣王展开论述“与民

    8、同乐”的观点前,引出一段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正面提出论题;制造议论悬念;以庄暴无言以对齐宣王,说明此论题的难度,反衬孟子论辩艺术的高明。孟子是对话体的文章,以对话形式切入论题,也是孟子散文的常见手法。2孟子在文中描绘的悲惨和太平两幅画面,有什么作用? 答:_答案孟子和齐宣王的一番对话,最大的妙处在于他没有纠缠于先王之乐和世俗之乐,也没有极力推荐先王之乐或批评世俗之乐,而是力图把齐宣王引向与民同乐。这是更根本的,因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真的能与百姓同乐,以百姓之乐为乐,以百姓之忧为忧。那么,就能成就王业了,恐怕百姓也就不会向国君提更高的要求了。孟子不是通过说理,而是运用了打比方

    9、、对比的方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3请以本课后两则选文为例,说一说孟子是如何把握机会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的。答:_答案在“孟子见梁惠王”一则中,孟子从惠王一句“贤者亦乐此乎”的问话引申出去,谈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并引用古代故事来说服梁惠王,让其在何去何从中同意孟子的观点,时机抓得准确,论证有力、得当。“齐宣王见孟子”一则,孟子也是在回答了齐宣王“贤者亦有此乐乎”的问话后提出“与民同乐”的观点,然后借齐景公问晏子出游一事来阐明应“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借古讽今,很有说服力。4本文使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请结合文章说一说对比手法的好处。答:_答案“庄暴见孟子”一则以欣赏音乐和

    10、狩猎为例,先说国君不与民同乐就会遭百姓厌弃,再说国君与民同乐就会受百姓拥戴。正反对照,孰轻孰重,不言而喻。“孟子见梁惠王”一则,先说周文王爱惜民力,百姓服役欢欣雀跃,周文王也深受百姓爱戴;夏桀残暴害民,百姓欲与之同归于尽,自然受到民众唾弃。一正一反,有力地揭示了君主贤明才能拥有池沼苑囿之乐的主旨。“齐宣王见孟子”一则,孟子引用故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齐景公想出去游山玩水,晏子劝谏,先说古之天子出游、诸侯述职是为了急民之所急,因此,百姓盼望国君出游;眼下国君出游是“流连荒亡”,兴师动众而又靡费民财,为百姓添乱增忧。如此正反对比,使“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主旨更加鲜明突出。孟子善用故事说理,这样写有

    11、什么好处?答:_答案在第2、3则选文中,孟子引用了古代典籍中的记载和故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第2则中引用了诗经中记载的周文王贤明而受百姓拥戴的故事和尚书中汤誓一篇记载的百姓痛恨夏桀的事例;第3则中引用了过去齐景公问晏子的故事,说明该如何出游。这样,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面对这些前朝先例,统治者更应该幡然醒悟,否则,就会重蹈覆辙。铭记孟母李木生我深切地理解孟母与孟子,是从历史不经意间遗留下的两个细节虽然孟子休妻的事早已堙没在时间的烟霭里,我却觉得它也许是孟子人格成长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我甚至能栩栩如生地“看到”当时的情景。那是一个炎热夏天的正午,刚刚织好一匹布的孟子的妻

    12、子,在婆婆的再三催促下才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休息。酷热、疲惫、倦乏,她忍不住关了门,解下外衣、舒展了四肢躺在床上小憩。谁知这时孟子推门进来,看到妻子祼臂岔腿的“不雅”姿态,顿时火冒三丈,气冲冲就要休妻。孟子想不到母亲不仅不为儿子帮腔,反倒严厉地批评起儿子:将要进门的时候先要问一声有没有人,这不是礼记的教导吗?你进屋不敲门不问询,是你的无礼;媳妇刚刚在泼火的天气里织完了一匹布,又累又乏,你不去体贴却还责备,更置媳妇的生命、生活于不顾动辄谈休,咱将心比心品品,这不就是不通情理的无情无义吗?现如今你的受委屈的媳妇不知该怎样心乱如麻呢,还不快去认个错!谁能说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

    13、思想,不就是发轫于此呢?孟母不仅在为孟子的人性锻造上融入着美与善,还会在重大关节处,眼明心亮,成为儿子正直与正气凛然的后盾。孟子离齐也许是他最难决断的时候。齐国是当时的大国,最有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力量与天地,可是齐王“霸天下”的心态与孟子“仁者爱人”的仁政思想是格格不入的。道不同不相与谋,岸然的孟子是决计要离开了。但是离开了齐国也就失去了高官厚禄,母亲年事已高,还要拖家带口,真让大儒孟子踌躇而忧郁、“拥楹而叹”起来。细心的孟母探清了原委,毫不迟疑地劝儿子:“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子何忧也。”这等于说,走你的仁义之路吧,母亲赞成你,支持你,帮助你!于是,孟子不仅果断离齐,

    14、还高傲地拒绝了齐王馈赠的百镒黄金(按一镒二十两计,也有二千两)。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之气”,因了孟子而成为世代读书人的座右铭,并业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反叛与独立的传统的时候,我们是不能忘记这位母亲的爱与理解的。正是这种爱与理解,使得这个传统虽然常常处于榛莽丛中和潜流状态,却能够血脉相传,绵延不绝。这种来自母亲的爱与理解,其实更是一种拯救。它拯救孟轲于顽劣的孩童之时,将他引向知识与思想之路,从而使得颓势之中的儒家学说获得了空前的丰富与拓展。它是人类的摇篮,也是引导人性的众川回归的海洋。即使人性的堕落如高山滚石,母亲也会用她的身躯拦住它,并用爱鼓舞它、陪伴它远离深渊,重新

    15、向上。它还是世道人心的拯救者。有野蛮与血腥的时代,有愚昧与黑暗的时代,有颓废与糜烂的时代,但是只要有母亲的爱与理解在,就有新生的希望。因为她那悲悯慈爱的情怀,就是令万物复苏、万木葱茏的大地啊!当然,这种浩无涯际的母爱,更是女性自己的拯救者。当她为世俗所诱或生计所迫而丧失本性的时候,当她囿于环境沉湎于声色犬马而不能自拔的时候,只要她想到儿女,想到要做儿女的榜样,想到儿女绝不能过自己这样的生活,她就会立刻升腾起战胜自我的力量,从善从真从美,从而找回那美丽而灿烂的人性。我们谁不是在母腹中孕育而成的生命?寒冷里,母亲的这种爱与理解就是一个火盆,温暖着儿女们的胸膛。火盆中燃烧的,就是母亲的骨架与血肉啊!

    16、黑暗中,是母亲为我们点亮了灯。当我们沉浸在光明的欢乐之中时,我们可不能忽略,那点燃的,正是母亲的心啊!她可以用缕缕白发织成儿女远航的征帆,她可以耗尽全副心血化作浇灌儿女成长的雨露。哪一位母亲不是一部读不尽的关于爱的大书?在我们忘形地享受人生的欢乐,甚至忘记了母亲的存在之时,被忽略的母亲为了不打扰儿女的欢乐,会忍住厮守儿女的强烈欲望,躲开,悄悄地、孤独地生活。躲开着,孤独着,仍会给我们送来最为深长的祝福。人生毕竟是艰辛的,当我们承受苦难或厄运临头、亲朋疏远之时,不遗弃我们的最后一个人肯定是母亲。她会用为儿女操持了一辈子生计的手,抚平我们的忧伤与绝望,让我们重新获得生与前行的力量。一点一点地,母亲

    17、把她的生命之水献给我们,再献给我们的儿女。流干的时候,也就是母亲生命的尽头。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她也会淌下两行泪,滴成儿女人生之旅中思念与挂牵的溪流;或微笑,笑作一朵祝福的小花,开在儿女生命的枝头。真的,母亲的哪怕一个眼神所包含的爱,就够我们受用一生了。不用去寻找两千多年前的孟母了,你的,我的,他的母亲就是孟母一样的母亲。母亲与母爱,也就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上最为伟大的教师了。赏析这篇文章从孟子“休妻”和“去齐”写起,着重刻画孟母在孩子人性锻造方面融入的美与善,以及在重大关节问题上的凛然立场;然后作者由孟母之爱进而写到人间母爱,极力渲染母爱的至真至纯和伟大。本文语言清新自然,感情真挚,以写事转而抒情,可读性较强。


    注意事项

    本文(先秦诸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学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