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85649       资源大小:364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1、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1.下列属于盐的是:A. H2SO4 B. KOH C. Na2CO3 D. Na2O【答案】C【解析】【分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据此判断。【详解】A、H 2SO4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A 不符合;B、KOH 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B 不符合;C、Na 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盐,C 符合;D、Na 2O 属于氧化物,D 不符合;答案选 C。2.下列仪器适合用于萃取分液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A图中为圆底烧瓶;B图

    2、中为分液漏斗;C图中为容量瓶;D图中为漏斗。【详解】A圆底烧瓶通常用作反应容器,故 A 不选;B分液漏斗可用于萃取、分液实验,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故 B 选;C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能用于分离混合物,故 C 不选;D漏斗可分离固体与液体组成的混合物,故 D 不选;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把握分离提纯实验、仪器的使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常见仪器的用途。3.下列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氢氧化钡 B. 葡萄糖 C. 盐酸 D. 石墨【答案】B【解析】【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和

    3、在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均属于电解质。【详解】A、氢氧化钡属于碱,属于电解质,A 不符合;B、葡萄糖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B 符合;C、盐酸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C 不符合;D、石墨属于单质,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D 不符合;答案选 B。【点睛】需要特别注意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指符合要求的化合物。混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另外,有机物多因不能电离而属于非电解质。4.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过程,属于还原反应的是:A. MgMgO B. CaOCaCO 3 C. Cl2NaClO D. H 2SO4SO 2【答案】D【解析】【分析】

    4、氧化反应是指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是指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据此解答。【详解】A. Mg 元素的化合价由 0 价升高到+2 价,发生氧化反应,A 不符合:B. 元素化合价均无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 不符合;C. Cl 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 0+1,化合价升高,属于氧化反应,C 不符合;D. S 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6+4,化合价降低,属于还原反应,D 符合;答案选 D。5.136C 呼气法在医学上常用于门螺旋杆菌的诊断,下列关于 136C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子数是 6 B. 质量数是 6 C. 电子数是 13 D. 中子数是 13【答案】A【解析】的质子数为 6,质量

    5、数为 13,核外电子数 6,由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知,中子数为 146=8,故选 A【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原子的构成及原子中的量的关系,明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及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即可解答6.下列关于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硅是构成一些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 水泥、玻璃、水晶饰物都是硅酸盐制品; 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陶瓷是人类应用很早的硅酸盐材料。A. B. C. D. 【答案】C【解析】几乎所有的岩石和矿物都含有硅酸盐或者二氧化硅,则硅是构成一些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故正确;水泥、玻璃是硅酸盐产品,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错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

    6、分是二氧化硅,故错误;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则陶瓷是人类应用很早的硅酸盐材料,故正确;故选C。7.下列分散系中,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 Na2SO4溶液 B. NH 4Cl 溶液 C. 石灰乳 D. Fe(OH) 3胶体【答案】D【解析】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溶液、悬浊液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石灰乳属于悬浊液,故选 D。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一水合氨电离方程式:NH 3H2O NH4 OH B. 氯化镁摩尔质量:95 gmol 1C. 亚硫酸的化学式:H 2S D. Na 的结构示意图:【答案】C【解析】【详解】A. 一水合氨是弱碱,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即 NH3H2

    7、O NH4 OH ,故 A 正确;B.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 g/mol,氯化镁的摩尔质量为 95 gmol1 ,故 B 正确;C. 亚硫酸的化学式比硫酸少一个氧原子,即为 H2SO3,H 2S 为硫化氢的化学式,故 C 不正确;D. Na+的最外层电子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结构示意图为 ,故 D 正确;答案选 C。9.把钠放入滴有石蕊试液的水中,下列现象不存在的是:A. 钠浮在水面上 B. 会听到嘶嘶声C. 水溶液变为红色 D. 钠熔化成小球,并在水面迅速游动【答案】C【解析】【分析】钠的密度小于水,钠的熔点较低,钠和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 2

    8、,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详解】ANa 的密度小于水,所以钠会浮在水面上,故 A 不选;B.有气体产生,反应剧烈,因此会听到嘶嘶声,故 B 不选;C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故 C 选;D钠的熔点较低,钠和水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成小球,生成的气体使钠受力不均导致钠四处游动,故D 不选;答案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钠和水反应现象,会根据反应现象确定钠具有的性质,选项 C 是易错点,注意实验中加入的是石蕊试液,不是酚酞试液。10.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任何 1mol 气态物质具有相同的物理量是:A. 质量 B. 体积 C. 密度 D. 摩尔

    9、质量【答案】B【解析】A. 根据 m=nM,不同气态物质的摩尔质量往往不同,所以质量不一定相同,故不选 A;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的气态物质具有一定的摩尔体积,所以它们的体积相同,故选 B;C. 它们的体积相同,质量不一定相同, = ,所以密度 不一定相同,故不选 C;D. 摩尔质量不一定相同,故不选 D。11.下列不属于物质分离、提纯实验操作用到的实验装置是: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A. A 是蒸馏装置,可用于沸点差别较大物质的分离、提纯,故不选 A;B. B 是焰色反应装置,只能用于物质鉴别,不能用于物质分离、提纯,故选 B;C. C 是过滤装置,可用于溶解性

    10、差别较大物质的分离、提纯,故不选 C;D. D 是蒸发装置,可用于除去溶剂水等,故不选 D。12.下列试剂的保存方式不正确的是:A. 漂白粉需要密封保存 B. FeCl 3溶液保存时加入少量铁粉C. 钠应保存在煤油中 D. 液氯应储存在钢瓶中【答案】B【解析】【详解】A、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反应而变质,漂白粉需要密封保存,故 A 不选;B、铁与 Fe3+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因此 FeCl3溶液保存时不能加入少量铁粉,故 B 选;C、钠极易与氧气、水反应,不与煤油反应,密度大于煤油,所以钠应保存在煤油中,故 C 不选;D、常温下铁和氯气不反应,液氯应储存在钢瓶中,故 D 不选

    11、;答案选 B。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Na 与水反应:NaH 2ONa OH H 2B. FeCl3腐蚀电路板:Fe 3 CuFe 2 Cu 2C. 向 Ca(OH)2溶液中加入盐酸:OH H H 2OD. Cl2与水反应:Cl 2H 2O2H Cl ClO 【答案】C【解析】【详解】A. 没有配平,Na 与水反应:2Na2H 2O2Na 2OH H 2,故 A 错误;B. 电荷不守恒,FeCl 3腐蚀电路板:2Fe 3 Cu2Fe 2 Cu 2 ,故 B 错误;C. 向 Ca(OH)2溶液中加入盐酸发生中和反应:OH H H 2O,故 C 正确;D. 弱酸次氯酸应该用化学式表

    12、示,Cl 2与水反应:Cl 2H 2OH Cl HClO,故 D 错误;答案选 C。【点睛】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符合事实;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符合电荷守恒。解答此类习题的难点是判断溶液中溶质物质的表示形式是否正确。注意只有同时满足易溶和易电离的物质在溶液中用离子符号表示,其它物质均使用化学式表示。14.0.5 L 1 molL1 FeCl3溶液与 0.6 L 1 molL1 KCl 溶液中,Cl 浓度比是A. 9:2 B. 3:2 C. 3:1 D. 1:1【答案】C【解析】【详解】0.5 L 1 molL1 FeCl3溶液中 Cl 浓度是 1mol/L33mol/L,0.6

    13、 L 1 molL1 KCl 溶液中Cl 浓度 1mol/L,所以二者的溶液中 Cl 浓度比是 3:1,故答案选 C。【点睛】本题是关于某溶液中 Cl 浓度的计算、比较,注意判断氯离子的浓度时与溶液体积没有关系,而计算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时需要考虑溶液的体积。15.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0.1 mol Na2O2固体中含 0.1NA个阴离子B. 22.4 L SO2含有的原子数是 3NAC. 常温常压下,N A个 D2质量为 2 gD. 1 mol Fe 与足量 Cl2反应,失去电子数是 2NA【答案】A【解析】【详解】A. 过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组成

    14、的离子化合物,0.1 mol Na2O2固体中含 0.1NA个阴离子,故 A 正确;B. 温度和压强不确定,22.4LSO 2的物质的量不确定,含有的原子数也无从确定,故 B 错误;C. 常温常压下,N A个 D2的物质的量是 1mol,质量为 4g,故 C 错误;D. 1 mol Fe 与足量 Cl2反应生成 1mol 氯化铁,铁元素化合价从 0 价升高到+3 价,因此失去电子数是3NA,故 D 错误;答案选 A。1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 HClOCO 2 B. FeFeCl 2 C. CuOCu(OH) 2 D. SiO2H 2SiO3【答案】B【解析】【详解】

    15、A. 次氯酸的酸性弱于碳酸,HClOCO 2不能实现,故 A 不选;B. Fe+2HClFeCl 2+H2,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FeFeCl 2,故 B 选;C. 氧化铜不溶于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CuOCu(OH) 2,故 C 不选;D.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但不溶于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SiO2H 2SiO3,故 D 不选。答案选 B。17.下列物质中的主要成分不是硅酸盐的是:A. 玻璃 B. 陶瓷 C. 石英 D. 水泥【答案】C【解析】A. 玻璃中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钠、硅酸钙等,故不选 A;B. 陶瓷中的主要成分是铝硅酸盐,故不选 B;C. 石英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选 C

    16、;D. 水泥中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三钙、硅酸二钙和 铝酸三钙,故不选 D。18.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时,在水中的溶解性:碳酸钠碳酸氢钠B. 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C. 质量相同时,分别与同体积同浓度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快慢:碳酸钠碳酸氢钠D. 物质的量相同时,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 CO2的质量:碳酸钠碳酸氢钠【答案】A【解析】【详解】A、常温时,在水中的溶解性:碳酸钠碳酸氢钠,A 项正确;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B 项错误;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首先转化为碳酸氢钠,然后碳酸氢钠在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因此质量相

    17、同时,分别与同体积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快慢:碳酸钠碳酸氢钠,C 项错误;D、物质的量相同时,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据碳原子守恒,生成 CO2的质量:碳酸钠碳酸氢钠,D项错误;答案选 A。【点睛】明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差异是解答的关键,选项 B 是易错点,注意由于 CO32 比 HCO3 更易于结合 H 形成难电离的 HCO3 ,故盐酸应先与 Na2CO3溶液反应。只有当 CO32 完全转化为 HCO3 时,再滴入的盐酸才与 HCO3 反应。19.当反应条件(如温度、浓度或物质的量等)发生改变时,下列不会引起生成物发生改变的是:A. 钠和氧气 B. 碳酸钠和盐酸 C.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 D.

    18、铁和氯气【答案】D【解析】【详解】A. 钠和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在点燃时反应生成过氧化钠,故 A 不选;B. 碳酸钠滴入盐酸中立即产生二氧化碳,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首先转化为碳酸氢钠,盐酸过量后才能产生二氧化碳,故 B 不选;C. 氢氧化钠和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和足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故 C 不选;D. 铁和氯气反应的生成物总是氯化铁,不会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故 D 选。答案选 D。【点睛】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选项 D 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铁和氯气反应时即使铁过量,也不会产生氯化亚铁,氯化铁和铁只有在溶液中反应才能转化为氯化亚铁。20.用 50

    19、0 mL 2.0 molL1 NaOH 溶液吸收 0.8 mol CO2后,此时溶液中 CO32 和 HCO3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 1:3 B. 3:1 C. 5:4 D. 4:5【答案】A【解析】【分析】可以直接设溶液中 CO32 和 HCO3 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xmol、ymol,结合原子守恒解答。【详解】500mL 2.0mol/L NaOH 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5L2.0mol/L1.0mol,设反应后溶液中 CO32 和 HCO3 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xmol、ymol,根据原子守恒可知 x+y0.8、2x+y1,解得x0.2,y0.6,由于溶液的体积相同,则此时

    20、溶液中 CO32 和 HCO3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0.2:0.61:3。答案选 A。21.已知 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 Co2 ,Co 2O3、Cl 2、FeCl 3、I 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3Cl26FeI 2=2FeCl34FeI 3B. Cl2FeI 2=FeCl2I 2C. Co2O36HCl(浓)=2CoCl 2Cl 23H 2OD. 2Fe3 2I =2Fe2 I 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信息,I 的还原性强于 Fe2 ,因此 Cl2先氧化 I ,故说法错误;B、还原性I Fe2 ,先和 I 反应,氯气过量再和

    21、Fe2 反应,故说法正确;C、Co 2O3的氧化性强于 Cl2,利用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故说法正确;D、Fe 3 的氧化性强于 I2,因此两者发生反应,故说法正确。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等知识。22.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验它是否漏水B. 萃取剂要求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C. 用 CCl4作萃取剂,萃取后液体分层且下层无色D. 分液时,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答案】C【解析】A. 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验它的上口玻璃塞处和活塞处是否漏水,故 A 正确;B. 有利于萃取和分液,故B 正确;C.萃取

    22、后液体分层,CCl 4因密度大于水而在下层,下层是紫色的碘的 CCl4溶液,故 C 不正确;D. 可以避免液体之间相互污染,故 D 正确;故选 C。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工业上冶炼铁加入焦炭,目的是利用炭将金属铁从氧化物中还原出来B. 工业制玻璃和炼铁过程中都要加入石灰石,目的是除去杂质二氧化硅C. 工业上用金属钠与 TiCl4溶液在高温下反应,目的是将金属钛从氯化物中置换出来D. 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中加入贝壳煅烧制得的石灰,目的是将 Mg2 转变成 Mg(OH)2【答案】D【解析】【详解】A. 工业炼铁的原理是高温下用 CO 作还原剂,将铁从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因此工业上冶炼铁加入焦炭

    23、的目的是利用炭产生 CO,同时提供反应所需要的热量,故 A 错误;B. 炼铁材料为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加入石灰石,目的是除去杂质二氧化硅,普通玻璃的原料有石英、石灰石和纯碱,石灰石是制玻璃的原料之一,故 B 错误;C. 钠与 TiCl4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不能将金属钛从氯化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工业上用金属钠与 TiCl4熔融液在高温下反应,将金属钛从氯化物中置换出来,故 C 错误;D. 把贝壳制成石灰乳Ca(OH) 2,发生的反应为 CaCO3 CaO+CO2、CaO+H 2OCa(OH) 2,在引入的海水中加入石灰乳,沉降、过滤、洗涤沉淀物,发生的反应为 Mg2+2OH-Mg(OH) 2,所

    24、以加入贝壳煅烧制得的石灰,目的是将 Mg2+转变成 Mg(OH)2,故 D 正确;答案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工业制玻璃和炼铁的原理、钛以及镁的制备等,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金属冶炼方法与其活泼性强弱的关系。选项 C 是易错点,注意金属钠的活泼性。24.下列除杂方式正确的是:A. CO2气体中含有的少量杂质 SO2可通过饱和 Na2CO3溶液除去B. NaOH 溶液中含有少量的 Ba(OH)2可加入适量的 Na2SO4过滤除去C. K2CO3固体中含有少量的 NaHCO3杂质可用加热的方式提纯D. Cu 粉中含有的少量杂质 Fe 可加入 FeCl3溶液除去【答案】B【解析】A. CO2可

    25、与 Na2CO3溶液发生反应,故 A 错误;B. 适量 Na2SO4与 Ba(OH)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除去硫酸钡沉淀,得到氢氧化钠溶液,故 B 正确;C. 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杂质,故 C 错误;D. Cu 与 FeCl3溶液发生反应,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除杂问题需要注意不能损失被提纯物质;不能引入新的杂质。25.亚硝酸钠(NaNO 2)俗称“工业盐” ,其外观与食盐相似,有咸味,有毒,可用做食品防腐剂和肉类食品的发色剂。已知亚硝酸钠能与氢碘酸(HI,具有强酸性)发生如下反应:4HI+2NaNO2=2NaI+I2+2NO+2H 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6、亚硝酸钠具有氧化性,不可能表现出还原性B.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C. 向反应所得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和亚硝酸钠,I 不可能转化为 I2D. 人误食亚硝酸钠中毒时,可服用氢碘酸解毒【答案】B【解析】A. 亚硝酸钠中 N 的化合价为+3,化合价可以升高至+5 而表现出还原性,故 A 错误;B. 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NaNO2,还原剂是 HI,参加反应 HI 的一半作了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故 B正确;C.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 +2I -+2N =I2+2NO+2H 2O,向反应所得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和亚硝酸钠,继续发生上述反应,I 转

    27、化为 I2,故 C 错误;D. 亚硝酸钠与氢碘酸反应生成有毒物质碘单质,故 D 错误;故选 B。26.某铁矿石(若只含铁的氧化物和 SiO2)取 36 g 溶于过量的稀盐酸中,过滤、洗涤、干燥后得 5.6 g不溶物,向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 NaOH 溶液,过滤、洗涤后将沉淀灼烧,得 32 g 红棕色固体。根据题意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 由铁矿石转化为红棕色固体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 溶于盐酸后得到的滤液中 n(Fe2 ) : n(Fe3 )1 : 1C. 铁矿石中的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一定是 Fe3O4D. 若稀盐酸为 3.0 molL1 400 mL,反应前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滤

    28、液中剩余 H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5 molL1【答案】C【解析】A. 32g 红棕色固体是氧化铁,5.6g 不溶物是不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 SiO2,该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的质量为 36g-5.6g=30.4g32g,表明由铁矿石转化为红棕色固体的过程中 Fe 的化合价+2+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 A 正确;B. 32g 红棕色固体的物质的量为 0.2mol,其中含 Fe 0.4mol,含 O 0.6mol,红棕色固体与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的差别就在于结合的氧元素多少不同,相差氧元素的质量为 32g-30.4g=1.6g,物质的量为 0.1mol,Fe 2O32FeOO,铁矿石中含有 0.1m

    29、ol2=0.2mol, 0.4mol-0.2mol=0.2mol,溶于盐酸后得到的滤液中 n(Fe2+):n(Fe3+)=0.2mol:0.2mol=1:1,C. 铁矿石中的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Fe3O4或 Fe2O3、FeO 或 Fe3O4、Fe 2O3、FeO。D. 该稀盐酸含有 1.2molHCl,溶解铁矿石形成 FeCl3、FeCl 2消耗 1.0molHCl,剩余 0.2molHCl,则滤液中剩余 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5molL1 。故选 C。点睛:利用红棕色固体与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的质量差是解决本题的突破口。27.将一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30、(1)白色粉末的化学式是_,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是_。(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过程为物理变化 B过程是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 CO2、水蒸气形成了碳酸氢钠C过程发生了分解反应D整个变化过程中只有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答案】 (1). Na 2CO3 (2). Na2O+H2O=2NaOH (3). ACD【解析】本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活泼金属钠在空气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涉及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白色粉末是碳酸钠晶体失水形成的无水碳酸钠。过程生成容易潮解的氢氧化钠。(2)A. 过程发生氢氧化钠的潮解,属于物理变化。B. 过程是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 CO2形成了碳酸钠。C. 过程发生了碳酸钠结晶水

    31、合物生成无水碳酸钠和水的分解反应。D. 整个变化过程中只有金属钠生成氧化钠这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故选 ACD。点睛:本题容易出现因忽视氢氧化钠易潮解,碳酸钠晶体易风化的性质而没有思路的情况。28.A、B、C 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存在如图转化关系,其中均为有单质参与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若 A 是常见的金属,中均有同一种气态非金属单质参与反应,B 溶液遇 KSCN 显血红色,且为化合反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若 B 是太阳能电池用的光伏材料,为工业制备 B 的反应。C 的化学式是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1). 2Fe 3+Fe=3Fe2+ (2). S

    32、iCl4 (3). SiO2+2C Si+2CO【解析】本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根据题意可知 B 溶液为铁盐溶液,由此可以判断该气态非金属单质为氯气,反应是氯化铁被铁还原为氯化亚铁的反应。(2)根据题意可知 B 为硅,为工业制备 B 的反应。C 为硅与氯气反应生成的四氯化硅,反应为石英与焦炭反应生成粗硅和一氧化碳的反应。29.现有一瓶无色澄清的溶液,可能由以下离子中的几种组成:Na 、K 、NH 4 、Fe 2 、SO 42 、I 、CO 32 、Cl 、SO 32 、MnO 4 ,请根据以下实验步骤及现象回答问题:步骤一:取适量待测液,加入 NaO

    33、H 溶液并加热,得到溶液 A,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步骤二:向溶液 A 加入足量稀盐酸和 BaCl2溶液,得到溶液 B、白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步骤三:往 B 溶液中通入适量 Cl2,得到黄褐色溶液 C(1)下列有关该溶液说法正确的是_。A一定存在 SO42 、I 、NH 4 、SO 32 B一定不存在 Fe2 、CO 32 、MnO 4C可能存在 CO32 、Cl 、Na 、K D可用 AgNO3溶液确认原溶液中是否存在 Cl(2)步骤三得到黄褐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是_。(3)若向原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的盐酸,再加入足量的_(填化学式)并加热,通过现象也能得出步骤一、二相同的结论。(4)对于溶

    34、液中还可能存在的阳离子,确认其存在的实验方法是_。【答案】 (1). A (2). C (3). Cl 2+2I =I2+2Cl (4). Ba(OH)2焰色反应【解析】本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离子反应。无色溶液不含有紫色 、淡绿色 Fe2+。步骤一得到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表明原溶液含有 。步骤二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表面原溶液含有 、 。步骤三得到的黄褐色溶液 C 是含有 I2的溶液,表明原溶液含有 I 。(1)A. 正确。B. 可能存在 。C. 可能存在 CO32 、Cl 、Na +、K + 。D. 、 、Cl 均可与 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

    35、以不能用 AgNO3溶液确认原溶液中是否存在 Cl 。(2)步骤三得到黄褐色溶液的反应是氯气置换碘的反应。(3)向原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 与盐酸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再加入的物质既能与 反应生成沉淀,又能与 反应生成氨气,所以是氢氧化钡。(4)可通过焰色反应确定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的阳离子 Na+、K +。30.实验室需要配制 240 mL 0.8 molL1 的 NaOH 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称取 NaOH 固体_g。(2)在配制该溶液过程中,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是_。根据图示,除称量外还缺少的操作步骤依次是_、_。(3)在配制过程中,若其

    36、他操作都正确,下列操作会引起 NaOH 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A称量好的固体放置一段时间后进行溶解操作B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即转移到容量瓶中C容量瓶水洗后未干燥D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滴出瓶外E定容时不小心有蒸馏水滴出瓶外【答案】 (1). 8.0 (2). A (3). 洗涤 (4). 摇匀 (5). AD【解析】【分析】(1)依据 mcVM 计算需要溶质的质量;(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并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结合溶解、移液、定容的正确操作解答;(3)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 cn/V 进行误差分析。【详解】 (1)实验室需要配制

    37、 240 mL 0.8 molL1 的 NaOH 溶液,需要 250mL 容量瓶,则需称取 NaOH固体的质量是 0.25L0.8mol/L40g/mol8.0g。(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并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所以缺少的步骤为:洗涤、摇匀;搅拌时玻璃棒沿着一个方向进行,故 A 正确;移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故 B 错误;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容量瓶内,故 C 错误;答案选 A。(3)A称量好的固体放置一段时间后进行溶解操作,导致部分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钠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 A 选;B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冷

    38、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 B 不选;C容量瓶水洗后未干燥,对溶液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故 C 不选;D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滴出瓶外,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D 选;E定容时不小心有蒸馏水滴出瓶外,对溶液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故 E不选;答案选 AD。【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明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原理及操作步骤是解题关键。注意误差分析的依据。31.KNO3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的 KCl、BaCl 2杂质,为了提纯 KNO3并分离得到 BaCl2,进

    39、行如下实验操作:(1)试剂 c 的化学式是_,固体 1 的化学式是_。加入过量 K2CO3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结合下图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操作的名称是_、_。(3)有同学认为操作之前无需加入过量的酸 b,也能得到纯净的固体 1,你认为该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_;并做出相应解释_。【答案】 (1). HCl (2). KNO 3 (3). BaCl2K 2CO3BaCO 32KCl (4). 蒸发浓缩 (5). 冷却结晶 (6). 正确 (7). 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急剧下降,因此有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而碳酸钾溶解度很大,因而不会结晶析出【解析】【分析】样品溶解后加入过量

    40、K2CO3溶液,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过滤得到碳酸钡沉淀经过洗涤、再加过量的盐酸(c)发生反应得到氯化钡溶液,经蒸发、结晶、干燥可得到氯化钡固体;由于 K2CO3过量,所以滤液中的物质有 KNO3、KCl 和 K2CO3,因此要得到纯净的 KNO3就需要除去 K2CO3,所以加入过量的酸 b 为稀硝酸最合适,K 2CO3和稀硝酸反应生成 KNO3、水和二氧化碳,则所得溶液主要为 KNO3和 KCl,利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操作可以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析出 KNO3晶体,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 1为 KNO3;据此解答。【详解】 (1)本实验是为了提纯 KNO3并分离得到 BaCl2,

    41、固体 1 是硝酸钾,固体 2 就是氯化钡,所以试剂c 是稀盐酸。加入过量 K2CO3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l2+K2CO3BaCO 3+2KCl。(2)根据图像可知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急剧下降,K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因此将 KNO3和KCl 分离需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即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3)该同学的观点正确。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急剧下降,因此冷却结晶有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而碳酸钾溶解度很大,因而不会结晶析出,所以操作之前无需加入过量的盐酸除碳酸钾。【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分离的流程图,题目考查同学们的分

    42、析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判断能力。解决本题需要特别关注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急剧下降的特点。32.向两份 30 mL 同一浓度的 NaOH 溶液中通入 CO2气体,因 CO2通入量的不同,溶液的组成也不同,得到溶液 M、N。若向 M、N 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为 0.25 molL1 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 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 V(HCl)的关系分别为如图所示两种情况 A 和 B。请回答下列问题:(1)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2)M、N 两溶液中相同组分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答案】 (1). 0.25molL 1 (2). 3:5【解析】本题分析: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

    43、应的可能产物为碳酸钠、碳酸氢钠及水。M、N 两溶液中加入盐酸时发生反应:HCl+NaOH=NaCl+H 2O 、Na 2CO3+HCl=NaCl+NaHCO3、NaHCO 3+HCl=NaCl+H2O+CO2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时,先发生反应,再发生反应,而且两反应消耗氯化氢的物质的量等于氯化钠的物质的量。(1)当加入 30mL 盐酸时,恰好形成氯化钠溶液,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25molL1 (2)M、N 两溶液中分别依次发生反应、,M、N 两溶液中相同组分溶质是碳酸钠,两部分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6:10=3:5。点睛:准确理解、运用碳酸钠与盐酸发生的反应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注意事项

    本文(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