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五四制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82516       资源大小:33.02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五四制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1、第一单元 动物感知环境1.动物的眼睛教学目标1.了解马、羊、牛等动物眼睛所长位置的特点,能举例说出动物是如何用眼睛感知环境的。2.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动物眼睛的特点。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对多种动物的眼睛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4.懂得要珍爱生命,爱护小动物。一.导人新课教师播放视频,展示多种动物的眼睛,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二、探究活动马、羊、牛的眼睛长在什么位置?这种特点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帮助?(一)教师出示马、羊、牛的图片,引导学学生观察思考。1.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并总结出:这些动物的眼睛都长在头部的两侧。2.教师继续提问:“还有哪些动物的眼睛具有这样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总结

    2、出食草动物眼睛的共同特点。(二)教师继续提问:“这些动物的眼睛长在头部的两侧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帮助?”1.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2.教师指导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进行模拟活动,并将活动观察到的视线范围按要求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3.待学生汇报、展示活动记录后,教师小结:动物的眼晴长在头部的两侧比长在头部正前方能看到的视线范围要大。其他动物是怎样用眼睛感知环境的?1.教师出示猫眼的瞳孔组图.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猫眼的瞳孔。2.教师出示不同时刻时猫眼的瞳孔图片,启发学生思考:猫眼的瞳孔在不同时刻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习活动手册中。3.待学生展示记录后,教师小结:“猫眼的瞳

    3、孔能够随着光线的强弱不断变化。光线强时,猫眼的瞳孔收缩成一条缝;光线弱时,猫眼的瞳孔会放大、变圆。”4.教师继续提问:“其他动物的眼睛长在什么位置?具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或视频,指导学生观察比目鱼、青蛙、猫头鹰等动物。5.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许多动物能够通过视觉器官感知环境。”三、拓展活动了解蝙蝠是怎样确定物体位置的?1.教师出示蝙蝠夜间捕食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蝙蝠在黑夜里靠什么确定物体的位置? 2.教师指导学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 2.动物的耳朵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耳朵的特点,能举例说出动物是如何用耳朵感知环境的。2.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动物耳朵特点。3.

    4、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对多种动物耳朵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4.懂得要珍爱生命,爱护动物。一.导人新课教师播放动物的耳朵的相关视频,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二.探究活动不同环境中,兔子的耳朵有什么变化?1.教师出示不同季节兔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耳朵的不同。2.教师提问:“夏季和冬季时兔子的耳朵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季节兔子的耳朵有不同的形态,结合环境分析原因。3.教师播放兔子在警觉状态和放松状态下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兔子的耳朵的不同。4.教师提问:“在警觉和放松状态下,兔子的耳朵在形态上各有什么特点?”5.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相关活动。6.教师待学生汇报展

    5、示活动记录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兔子的耳朵是听觉器官,能够感知环境。其他动物是怎样用耳朵感知环境的?1.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耳郭,让学生讨论、汇报耳郭起到的作用。2.教师出示驴、大象和大耳狐的图片,介绍其生存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它们的耳郭有什么特点?3.教师待学生汇报完特点后,提问:“大耳郭对于它们的生存有什么好处?”4.教师播放鼹鼠、鱼和鸟的活动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它们的耳朵在哪里?5.师生交流没有耳郭对这些动物的生存的好处。6.师生交流发现,教师小结:没有耳郭有利于它们在活动中减少阻力。7.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的相关活动。8.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活动,并让学生记录

    6、发现。9.教师待学生汇报、展示活动记录后引导学生发现人有耳郭能够更好地感知声音,收集声音信息。三.拓展活动了解蟋蟀是怎样感知声音的。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视频、实物观察等形式了解蟋蟀感知声音的方法,并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相关活动。 3.动物的鼻子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鼻子的特点,能举例说出动物是如何用鼻子感知环境的。2.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动物鼻子特点。3.在好奇心驱使下,能对多种动物鼻子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4.懂得要珍爱生命,爱护动物。导人新课教师播放课前准备的相关视频,在播放过程中截取警犬搜救、缉毒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描述狗的鼻子在相应的场景下发挥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探究活动(一)

    7、狗靠鼻子闻气味, 可以做哪些事情?1.教师出示多幅不同小狗鼻子的图片,引导学学生观察并思考:狗的鼻子长在什么位置?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2.教师带领学生交流:小狗的鼻子都长在了什么位置?它们的特点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狗鼻子,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狗鼻子的共同点:鼻头圆圆的,湿润,冰凉等。3.学生讨论教科书出示的几幅情景图,教师提问:“观察狗在做什么?狗靠鼻子除了可以闻气味,还可以做什么?”4.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展示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继续了解狗的鼻子是嗅觉器官,能够感知环境。其他动物是怎样用鼻子感知环境的?1.教师出示沙漠和绿洲场景图及相应环境下骆驼鼻孔特写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骆驼鼻孔的形

    8、态在不同环境中有什么不同。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在交流后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3.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小结:骆驼的鼻孔在沙漠中是微微闭合的,在绿洲地区中是张开的。骆驼根据呼吸时体内水分的散失多少来调节鼻孔开闭的大小,此外骆驼在沙漠地区关闭鼻孔可以帮助其抵挡风沙。4.教师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鼻子的特点?它们的鼻子的位置、特点和本领分别是什么?”随后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引导学生观察鸭子、食蚁兽、大象、鲨鱼 4 种动物。5.师生交流后,教师小结:许多动物能够通过嗅觉器官感知环境。三、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蜜蜂采蜜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蜜蜂是靠

    9、什么寻找蜜源的?”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视频总结出蜜蜂确定蜜源的方法,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相应活动。 4.观察蜗牛教学目标1.知道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2.知道蜗牛可以通过嗅觉、味觉、视觉等感知食物和周围的环境。3.能逐渐养成耐心观察和记录的习惯。4.懂得要珍爱生命,爱护动物。一.导人新课教师展示与蜗牛相关的迷语开展猜谜活动,调动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明确研究主题。二、探究活动蜗牛生活在哪里?1.师生交流:蜗牛的生活地点有哪些?2.教师出示蜗牛生活环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3.待学生汇报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得出:蜗牛生活在潮湿的地方。观察蜗牛的反应,有什

    10、么发现?1.教师出示蜗牛对食物的反应实验场景图,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了解蜗牛喜欢吃的食物。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提示学生要耐心观察并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进行记录。3.待学生汇报观察记录后教师小结:蜗牛会通过嗅觉味觉等找到喜欢吃的食物。4.教师出示蜗牛对白醋的反应实验场景图,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蜗牛对刺激的反应。5.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提示学生要耐心观察。6.待学生汇报观察记录后教师小结:当蜗牛接触到白醋等有一定刺激的物品时会收缩触角。7.教师出示“判断蜗牛喜欢的光照程度”的实验场景图,引导学生研究蜗牛对光线的反应。8.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提示学生要耐心观察并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11、的相关活动。9.待学生汇报观察记录后教师小结:蜗牛更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三、拓展活动饲养蜗牛,继续观察,看看有哪些新的发现。教师提出活动要求:继续饲养蜗牛-周,仔细观察并记录其生活状态等。 5.太阳的光和热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可以发光发热。2.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和感受阳光下的多种现象。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阳光下的物体表现出探究兴趣;增强强光下的自我保护意识。一.导人新课回顾生活经验。1.教师提问:阳光下我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主思考。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生活中的感受。3.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阳光下自己的感觉。例如:感觉很热,感觉睁不开眼睛等。二.探究过程(一)布置

    12、户外活动要求。1.教师划定户外活动范围。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户外活动所用的物品和注意事项。(二)户外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在阳光下与背阴处的不同感受。2.教师引导学生每隔一.段时间感受-一下阳光下的物体。3.教师引导学生小组间交流各自的发现。三.拓展活动准备防晒用品。1.教师提问:阳光下,我们会受到什么样的伤害?学生自主思考。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生活中的感受和应对方法。3.教师引导学生说- -说自己的想法。4.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 6.太阳和生活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

    13、现出探究太阳对动植物影响的兴趣。4.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一、导人新课回顾生活经验。1.生活中,我们有哪些活动需要太阳?学生自主思考、回顾。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太阳有关的生活实例。二.探究活动(一)太阳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1.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已生活中需要太阳的实例,如在白天读书、晾晒衣物等。2.引导学生说出生产活动中需要太阳的实例,如晾晒粮食、利用太阳能发电等。3.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实例利用的是太阳的光还是热?4.指导学生适时填写活动手册。(二)太阳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1.引导学生分别找出白天活动与晚上活动的动物。2.引导学生对植物与太阳的关系进行讨论。3.引导

    14、学生了解植物开花的时间。4.指导学生适时填写活动手册。三、拓展活动制订作息时间表。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各自的作息时间。2.引导学生了解制订作息时间表的方法和策略。3.引导学生制订自己的作息时间表。4.指导学生适时填写活动手册。 7.春夏秋冬教学目标1.会描述季节变化的现象,能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2.在比较四季现象的过程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四季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一、导人新课准备户外活动的照片。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户外进行过什么样的活动。2.师生共同探讨生活中其他人在户外的活动。二、探究活动(一)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变化?1.教师指导学

    15、生观察教科书中的 4 幅图片,找出每幅图片的不同特点。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每幅图片代表的季节,以及四季的顺序。3.师生共同探讨四季中大自然的其他不同。(二)季节影响人类的活动。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季节自己在做什么。2.教师根据图片指导学生思考四季中其他人在做什么。3.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发现。(三)动物和植物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回想季节变化时动物的变化。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回想季节变化时植物的变化。3.教师总结。三.拓展活动画-画春天与秋天的景物,比较两个季节的不同。1.教师指导学生说- -说两个季节各有什么特点。2.教师总结,并提出指导建议。 8.看

    16、月亮教学目标1.知道月相是变化的。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描述不同的月相,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月相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一.导人新课回顾生活经验。1.教师提问:你们见过月亮吗?在哪里见过月亮?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3.教师可将汇报的结果汇总在黑板上。二.探究过程(一)讨论观察计划。1.准备在什么地方观察月亮?2.准备在什么时间观察月亮?3.了解课本上的观察计划的作用。(二)讨论观察中的安全问题。1.什么地方是危险的?什么地方是安全的?2.观察中,怎样保证自己的安全? 3.观察时,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4.建议由家长陪同观察。(三)比较不同的月相。1.在小组中,

    17、比较、交流自已的观察记录。2.了解月相的定义。3.描述月相,并尝试给月相起名字。三、拓展活动连续观察月相。1.交流观察月相的计划。2.布置中长期观察活动。 第三单元 植物与环境9.种大蒜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知道土培和水培的方法。2.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大蒜生长情况的不同提出问题,并合理解释。3.能如实记录大蒜生长的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4.知道一些植物可以利用水培或土培技术进行培育。一.导人新课方法一:教师借助谚语“过了八月半,赶快种大蒜。种蒜选好种,- 垄顶两垄”导人新课,让学生说一-说这则谚语的含义,引出主题一种 大蒜。方法二:教师出示正在培育

    18、的大蒜,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培育大蒜的方法。教师顺势引出本节课主题一种大蒜。二.活动过程(一)怎样种大蒜?1.挑选蒜种。(1)师生讨论种大蒜时如何挑选蒜种。教师指导学生说- -说挑选个大、饱满蒜瓣儿作蒜种的理由。教师总结。(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挑选蒜种。各小组展示自已挑选的蒜种,师生评价,留取合格的蒜瓣儿作为蒜种。2.种大蒜。(1)用土培育大蒜。教师指导学生了解用土培育大蒜步骤。师生交流培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用土培育大蒜的任务。(2)用水培育大蒜。教师指导学生了解用水培育大蒜的步骤。师生交流培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用水培育大蒜的任务。(二)怎样做更有利于大

    19、蒜生长?1.各小组展示自已培育的大蒜,学生评价。2.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怎样做有利于大蒜生长?3.学生交流,教师总结。4.教师指导学生课下进行验证。三.拓展活动活动指向:我们动手做一做。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土培育哪些植物?2.教师演示用水培育萝卜的过程。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每一步的注意事项,特别是用刀安全。3.教师指导学生课下用水培育其他植物,如白萝卜、胡萝卜等,并在活动手册中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10.植物和阳光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需要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2.能解释植物的生长情况为什么不同。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植物生长与阳光的关系表现出探究兴趣,并能够持续观察、记录。4

    20、.了解生产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利用植物与阳光关系的。一、导人新课方法一:教师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挂在果树枝头上的水果的生长环境、表面颜色等。教师提出问题:“观察这些水果,你们有什么发现?同一个水果的颜色为什么不均匀?”学生猜测并交流。方法二:教师出示蒜黄和蒜苗两盆植物,告诉学生它们用的是相同蒜种,让学生思考可能的原因。学生带着问题进人课堂,会增强探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活动过程(一)植物的生长与阳光有关系吗?1.观察水果表面的颜色。(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苹果表面颜色,交流、讨论同-一个苹果向阳面和背阴面颜色不同的原因。(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石榴、冬枣等水果的表面颜色。(3)师生总结水果表面颜

    21、色与阳光照射的关系。(4)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西瓜表面颜色,师生共同探讨瓜农给西瓜“翻身”的目的。 2.观察不同光照条件下同种植物的生长情况。(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阳光下和背阴处小草生长的图片,描述小草生长情况的不同。(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更多植物在向阳处和背阴处生长的图片。(3)师生共同解释植物在向阳处和背阴处的生长情况为什么不同。(二)选取两株生长情况差不多的同种植物进行观察。1.设计实验。(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实验。(2)师生共同讨论实验方案。2.开展实验。(1)教师出示方法指导。(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实验。(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中长期观察、记录植物生长情况的活动。三、拓展活动

    22、活动指向: 观察周围环境中朝阳的地方有哪些植物,背阴的地方有哪些植物。1.教师指导学生说- 说准备到哪些地方观察。2.师生交流观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教师总结并提出具体要求。11.植物和水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需要水,以维持生存和生长。2.能观察不同水量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并给出合理解释。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植物生长与水的关系表现出探究兴趣,并能够持续观察记录。4.了解生产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利用植物与水的关系的。一.导人新课方法一:教师播放资料片“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教师谈话:通过观看资料片,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植物和水的关系。方法二:教师展示两盆枯菱的植物,

    23、指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植物和水的关系。二、活动过程(一)水对植物的生长有哪些影响?1.观察水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的现象。(1)教师出示玉米正常生长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玉米正常生长时的状态,比如:观察叶子的颜色,茎的高度、粗细及颜色等。(2)教师出示千旱环境和洪涝环境中玉米生长的图片,指导学生描述两种环境中玉米的生长情况。(3)师生共同分析在玉米千旱和洪涝环境下枯萎的原因。(4)通过对比观察,学生思考什么样的环境适宜玉米的生长,总结植物的生存生长与水的关系。(5)教师出示更多同种植物分别在千旱和湿润环境中生长的图片,指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植物的生长与

    24、水的关系。2.探究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在小组展示,教师评价。(2)师生讨论实验的注意事项。(3)学生根据方法指导开展实验,验证植物的生长与水的关系。三、拓展活动活动指向:了解哪些植物适宜生长在千旱的环境中。1.教师指导学生回忆课上讲到的生长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2.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适宜生长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3.教师指导学生课下搜集生长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的资料,或者到植物园、公园等地观察。12.我们的食物教学目标1.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食物来源,初步认识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利用感官观察、记录生活中的食物。3.愿意在观察生活中的食物来原过程中

    25、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4.懂得要珍惜动植物资源,热爱大自然。一.导人新课。方法一:由检查学生课前准备导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同学们,我们一日三餐所吃的食物都有哪些?这些食物来源于哪里?”进行新课导入。方法二:谈话导人。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课前记录好自己在一天吃的食物了吗?记录的过程中你们能发现我们吃的食物来自哪里吗?”二.探究过程。我们的食物从哪里 来?(1)学生讨论结果:我们的食物来源于动物和植物。(2)得出结论:动物和植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3)教师对学生的交流作出评价。了解身边的食物是怎样来的。(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图示,了解小麦从种子发芽到被制成馒头的过程。(2

    26、)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科书的图示,了解鸡从孵化到成为我们的食物的过程。(3)学生汇报、交流。(4)教师对学生的交流作出评价。(5)结合课堂所学展示“法治在线”。三.拓展活动。了解家乡的特产。教师指导学生在课下继续了解家乡的特产。记录一天中自己吃的食物活动要求:记录- - 天中自己吃的食物。活动步骤:1.划分早、中晚餐和零食时间段,记录相应时间段吃的食物。2.了解记录的对象,明确记录内容,如记录食物的数量、种类等。3.进行分类记录。4.学生分成小组,各负其责,分工合作。5.准备记录工具。活动方法:1.文字描述。按照-定的顺序对观察事物进行文字描述,清楚表述事物的特征。2.表格记录。把观察记录的事物

    27、填写在一一个既定表格内,能在寻找相关信息的过程中快速、准确地进行定位。 13.我们的衣服教学目标1.观察并记录生活中做衣服的材料的来源,初步认识制成衣物的材料。2.利用感官观察、记录制作衣服的材料,进行简单分析。3.愿意在观察生活中的衣物材料来源的过程中合作交流。4.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增强动手能力。一、导人新课1.提出谜语“此物身上- -件宝,冬天多来夏天少。冬天可以抵风雪,夏天可以扮美装。”让学生讨论、猜想谜底。2.师生交流,揭开谜底,导人新课。二、探究活动做衣服的天然材料来自哪里?1.交流并猜想。(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科书图片,结合生活经验,通过体验活动感知不同材料的质感。(2)

    28、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放大镜观察棉花、毛线形态改变后的特点。(3)学生各小组根据观察讨论、汇报。(4)教师对学生讨论、汇报情况进行评价。2.教师提问:“同学们分别认- - 认图中的这些材料分别来自哪些资源?它们是怎么样变成我们的衣服的?”(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天然材料被做成我们的衣服的过程。(2)每组汇报讨论结果。(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汇报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我们做衣服的天然材料有的来自植物,有的来自动物。三、拓展活动将不能穿的衣服做成你喜欢的物品。教师指导学生课下将不能穿的衣服做成自己喜欢的物品。 14.身边的动植物资源一、教学目标1.观察并记录身边的物品来源,初步了解

    29、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2.指导学生利用感官观察记录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进行简单分析。3.愿意在观察动植物资源过程中合作交流。4.懂得要珍惜动植物资源,热爱大自然。一.导人新课方法一: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该方法可以督促学生今后在学习中养成提前做好准备的习惯。方法二:教师让学生填写“物品来源统计表”。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准备的材料,分析它们分别来自哪些资源,并填写在表格中。”这样,可以让学生较快进人活动状态。二.探究活动动物和植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提供的图片。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类并统计。3.师生交流观察、分类的结果。4.教师对学

    30、生的表现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和植物,动物和植物是宝贵的资源。我们要珍惜动植物资源。观察学习用品,说一说制作它们用到了哪些动物资源、哪些植物资源。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准备的文具和身边的文具哪些是来自于动物资源?哪些来自于植物资源?”2.学生分组讨论。3.师生交流。4.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三、拓展活动找一找家中的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教师指导学生课下进行“找一找家中的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活动。 第五单元 常用工具15.组装小书架教学目标1.认识“一”字和“十”字螺丝刀及相应的螺丝钉,了解其功能。2.利用感官观察螺丝刀和螺丝钉的外部形态特征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

    31、的工具,能正确使用螺丝刀螺丝钉将散装的书架组装成实用书架。3.能描述观察到的螺丝刀和螺丝钉的特征;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自己在使用工具时的想法;能从体验活动中感知使用工具更省力。4.了解工具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了解人类可以利用工具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I【问题与需求】.组装小书架,把书本整理一下吧。1.导入新课。方法一:创设情境,引发需求。教师先提出问题:“讲台上杂乱地摆放了一些书,老师想要找到其中的一一本。”再请一-位同学帮助找,使其发现如此找书花费时间较长,引发学生应整理书籍和需要书架的想法。方法二:生活经验,引发需求。教师在课前录制-一 段视频,展示- - 个生活场景,如

    32、某位同学的书房内书籍摆放杂乱,没有书架和书橱。教师利用该场景引导学生想办法为其整理,引发对书架的使用需求。2.提出组装书架的有关问题。(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构成书架的材料,相应展示散装的木板螺丝钉等材料。(2)教师带领学生观察螺丝钉,引导学生思考使用螺丝钉时需要用到什么工具。【探究与实践】.观察螺丝钉与螺丝刀 。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字和“十”字螺丝钉,尝试总结出两种螺丝刀刀头形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进行补充。2.教师带领学生观察书架中的连接孔,试试选用哪种螺丝和螺丝刀最合适。(使用螺丝刀。1.教师带领学生尝试使用,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拧紧旋转和松开旋转的用力方向。2.开展趣味竟时赛:用手与用

    33、螺丝刀拧螺丝,哪个更省力。(评价与创新).使用螺丝刀来组装书架吧。1.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明确学生分工。2.各小组展示组装好的小书架并进行相互评价。3.教师提出拓展活动要求:在家长的帮助下,用螺丝刀修理家中的生活用品。16.修理玩具教学目标1.认识身边的常用工具,了解其功能。2.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常用工具的外部形态特征;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并能使用工具对玩具进行简单维修。3.能通过观察了解常用工具的特征;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在使用工具时的想法。4.感知工具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了解人类可以利用工具让生活环境得到改善。问题与需求.很多玩具需要修理了,用哪

    34、种工具呢?1.导人新课。方法一:由实物引发问题。教师出示玩具,引导学生发现玩具中有的螺丝钉快要脱落了,产生修理需求。方法二:以课件再现生活场景引人。教师课前录制视频:- - 堆玩具中有的螺丝钉掉落,有的螺丝钉松散,有的部件已经掉了下来。以此引发学生修理玩具的欲望。2.提出对工具的需求。(1)教师将需要修理的玩具集中摆放,让学生观察需要修理的地方。(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待修理玩具设想:修理玩具会用到哪些工具?(探究与实践工具箱里面有哪些工具? 它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1.学生观察工具箱内有哪些工具。2.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工具。试一试,了解它们的功能。1.学生观察扳手,研究其功能、使用方法,说一说主

    35、要用途。2.学生观察锤子,比较不同样式的锤子功能的异同,探究同-把锤子不同部位的功能。3.学生观察其他工具,研究每件工具各部位的功能、使用方法。4.学生体验多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使用下列钉子或螺丝, 各选用什么工具合适呢?1.教师出示某种钉子,让学生选择工具。2.教师分发给各组学生不同型号的螺丝钉、螺丝帽等,由学生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使用练习。评价与创新.使用工具来修理玩具吧。1.使用工具修理玩具。(1)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修理活动,提出安全注意事项,让学生明确分工、互相配合。(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修理好的玩具,并进行相互评价。2.教师与学生共同提出设想: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合适的工具修理家中的生活用品。


    注意事项

    本文(五四制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