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2020实验中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册教案

    • 资源ID:82463       资源大小:1.44MB        全文页数:2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实验中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册教案

    1、- 1 -实验中学数学组1.1.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3.理解数 0表示的量的意义。(二)能力训练目标: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 0表示的量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 0表示的量的意义。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

    2、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2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向前一步,向后三步;向前两步,向后一步;向前四步,向后两步。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 等。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讲授新课: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 的意义。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 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

    3、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 (正号)表示正数。举例说明:3、2、0.5、 31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3、2、0.5、 等是负数。4、数 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 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 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 3 -P5图 1.1-2-3)让学生观察地形图上的标注和记录支出、存入信息的本地某银行的存折,说出你知道的信息。巩固提高:练习:课本 P5练习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课后作业:课本 P7习题 1.1的第 1、2、4、

    4、5 题。活动与探究: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的平均分为 85分,把高于平均分的高出部分记为正数。(1)美美得 95分,应记为多少?(2)多多被记作一 12分,他实际得分是多少?课后反思:1.1.2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1.了解正数和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深刻理解正数和负数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具有相反意义的理。3.进一步理解 0的特殊意义。(二)能力训练目标: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熟练地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能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

    5、的量。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负数、数 0表示的量的意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师生互动。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分小组派代表,注意数学语言规范。1.认真想一想,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某零件的直径在图纸上注明是 05.32,单位是毫米,这样标注表示零件直径的标准尺寸是 毫米,加工要求直径最大可以是 毫米,最小可以是 毫米。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带有“一”的数是负数; B、0表示没有温度;C、0 既可以看作是正数,也可以看作是负数。D、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认识正、负数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特别是数 0。讲授新课:例 1. 仔细找一找,找了具有

    6、相反意义的量:甲队胜 5场;零下 6度;向南走 50米;运进粮食 40吨;乙队负 4场;零上 10度;向北走 20米;支出 1000元;收入 3500元。例 2 (1)一个月内,小明的体重增加 2千克,小华体重减少 1千- 5 -克,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2)2001 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 6.4%,德国增长 1.3%,法国减少 2.4%,英国减少 3.5%,意大利增长 0.2%,中国增长 7.5%。写出这些国家 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例 3.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正整数,哪些是负整数?哪些是正分数(小

    7、数) ,哪些是负分数(小数)? .016%80546.1205.3108 。例 4. 小红从阿地出发向东走了 3千米,记作+3 千米,接着她又向西走 3千米,那么小红距阿地多少千米?复习巩固:练习:课本 P6 练习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课后作业:课本 P7习题 1.1 的第 3、6、7、8 题。活动与探究:海边的一段堤岸高出海平面 12米,附近的一建筑物高出海平面 50米,海里一潜水艇在海平面下 30米处,现以海边堤岸为基准,将其记为 0米,那么附近建筑物及潜水艇的高度各应如何表示?课后反思:- 6 -1.2.1 有理数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负

    8、数的认识。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能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但都要求做到不重不漏。2.能按不同的标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师生合作,使整数、分数在引入负数后能够达到完善,从而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分类。教学难点:有理数的分类及其分类标准。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分小组派代表回答,注意数学语言规范。1、你所知道的数可以分成哪些种类?你是按照什么划分的?讲授新课:问题 1:整数包括什么数?负数包括什么数?- 7 -问题 2:什么叫做整数?什么叫

    9、做分数?什么叫做有理数?问题 3:有理数如何分类?1、按形式(整或分)来分类可分为 。76.3214503212、按符号(“正”或“负” )来分类可分为:。0尝试反馈, 巩固练习:练习:课本 P10练习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最大的体会和收获是什么?课后作业:课本 P17习题 1.2 的第 1 题。课后反思: 1.2.2 数轴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 8 -1.了解数轴的概念,如何画数轴。2.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二)能力训练目标:1.从直观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2.通过数轴

    10、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法。3.会利用数轴解决有关问题。(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对数轴的学习,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而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教学重点:数轴的概念。教学难点: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教学方法:小组活动、师生探究。教具准备:弹簧秤、温度计等。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 1:1、教师演示用弹簧秤称物体质量,并说明弹簧秤的制作方法。2、观察温度计,再次体会数与形的对应关系。师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弹簧秤和温度计上反映了数与形的对应关系有何不同?- 9 -生弹簧秤上的点对应的是 0和正有理数,而温度计的点对应的既有正有理数和 0,还

    11、有负有理数。活动 2:1、在一条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 3千米和 7.5千米处各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 3千米和 4.8千米处各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度画出表示这一问题的示意图。2、再次观察温度计,教科书图 1.2-1,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师引导学生画图,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探究,并找两名同学板演问题 1提出的问题。请同学思考: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方向、距离)讲授新课-认识数轴:1、学习数轴概念:一般地,在数学中,人们用画图的方式把数“直观化”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教师讲解,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为

    12、了读、画方便,通常把直线画成水平或竖直的线来表示数轴,它满足三个要求:(1) 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 0,这个点叫做原点。(2) 正方向: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3) 单位长度: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 10 -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 1,2,从原点向左,用类似的方法表示一 1,一 2,(教科书图 1.2-3)例 1 画数轴。丰富数轴的内涵:分数或小数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例如从原点向右 6.5年单位长度的点表示小数6.5,从原点向左 2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分数 23(书上图 1.2-3)说明:给出数

    13、轴后,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然后让学生画数轴,指出:(1) 数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2) 原点是“任取”一点,通常取图中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表示的数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3) 数轴的正方向也是可以任意取的,通常规定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4) 单位长度的大小要根据实际需要选取。例 2 在数轴上能否实际画出表示一千万分之一的点?这个点存在吗?引导学生认识到: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如果我们规定一千万厘米画在纸上为 1个单位长度(可能是 1厘米) ,则表示一千万分之一这个数的点的位置应在原点右边,距原点 1厘米处。- 11 -2、引导学生归

    14、纳:一般地,设 a是正数,则 a是负数。数轴上表示数 a的点在什么位置? 呢?复习巩固:练习:课本 P12练习 1、2 课时小结:教师和同学一起进行回顾: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课后作业:课本 P习题 1.2 的第 2题。课后反思: 1.2.3 相反数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1.了解相反数概念。2.能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并且发现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在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3.利用互为相反数符号表示方法化简多重符号。(二)能力训练目标:1.利 用 数 轴 , 直 观 为 相 反 数 的 位 置 特 点 , 理 解 相 反 数 的 代 数 定义 和

    15、 几 何 定 义 的 一 致 性 。2.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3.会正确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相反数的学习,体会数学符号- 12 -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而进一点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相反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理解相反数的代数定义和几何定义的一致性。教学难点:负数的相反数的表示方法。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 1:1.如图,D、B 两点分别在原点的左、右两边,但是它们与原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2.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 2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与原点的距离是 5的点有 个,

    16、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3. 什么叫数轴?(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非负数? 17203827。(2)画一条数,在数轴上标出下列各数:一 3,4,0,3,一 1,5,一 4,一 5游戏:把一 3和 3看成一对冤家,找出数轴上其他的“冤家” ,30-1-2 21-3DB- 13 -并说说为什么?讲授新课:学习互为相反的概念。师生共同由活动 1概括归纳出下列结论:1.一般地,设 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 a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的左右两边,表示一 a和 这两个数,我们说表示一 a和 这两个数的点关于原点对称。2.互为相反的概念(1)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原点的两旁,离开

    17、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如下图,4 与一 4互为相反数, 5。互为相反数。(2)代数定义:像 4与一 4, 51这们,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即 2的相反数是一 2,一 2的相反数是 2, 51的相反数是51, 的相反数是 1。一般地,一 a和 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 的相反数仍是 0.师由互为相反数定义,如何深刻地认识互为相反数呢?(1)0 的相反数仍是 0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千万不能漏掉,并且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只有 0.(2)互为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一般不能单独存在。如 3与一 3互为相反数等。(3)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中的“只有”指的是除了符

    18、-1 5130-1-2 2-3 4-4 -1 - 14 -号不同外完全相同。例如一 2和+3,虽然符号不同,但数也不同,不能叫互为相反数。(4)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复习巩固:1、练习:课本 P14练习 1归纳互为相反数的表示方法:在正数的前面添上“一”就得到一个正数的相反数。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一” ,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一般地, a的相反数是一 a,这里的 a表示任意一个数,也可以是负数,也可以是正数或 0.规定+0=0,一 0=0.例如:一(+5)表示+5 的相反数,所以一(+5)=一 5;一(一 5)表示一 5的相反数,所以一(一 5)= 5;一 0 表示

    19、 0的相反数,所以一 0=02、练习:课本 P14练习 2归纳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十” ,仍与原数相等;在一个数前面添上“一” 。就成为原数的相反数,因此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这个数的前面加上“一”号再化简即可。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课后作业:课本 P 习题 1.2 的第 2题。课后反思: - 15 -1.2.4 绝对值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绝对值概念及表示方法。2.使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绝对值的求法和有关计算问题。3.癷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特别地,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二)能力训练目标:1.在绝对

    20、值概念 的 形 成 过 程 中 , 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2.能根据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距离” ,初步理解绝对的概念。3.给出一个数,能求它的绝对值。(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从上节课的相反数到本节的绝对值,使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具有普遍的联系性。教学重点: 1.给出一个数会求它的绝对值。2.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代数定义的导出;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利用绝对值和数轴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16 -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 1:问题 1.检查了 5个排球的重量(单位:克) ,其中超过标准重

    21、量的数量记为正数,不足的数量记为负数,结果如下:一 3.5,+0。7,一 2.5,一 0.6.其中哪个球的重量最接近标准?问题 2:两辆汽车从同一处 O出发,分别向东、向西方向行驶 10千米,到达 A、B 两处(如图) ,它们行驶的路线相同吗?它们行驶路程的远近(线段 OA、OB 的长度)相同吗?教师指出:A、B 两点到原点 O的距离,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 A、B 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的绝对值。讲授新课:(一)绝对值的定义。借助于数轴给出绝对值的定义,并由这个定义得出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 的绝对值是 0.运用此结论可以直接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

    22、示数 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 a的绝对值,记作 a。注:这里 a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和 0.0-10AB10O 1010- 17 -例如:在活动 1的问题中,A、B 两点分别表示 10和一 10,它们与原点的距离都是 10个单位长度,所以 10和一 10的绝对值都是 10,即 。010显然, 。活动 3:在数轴上表示出下列各数,并求出它们的绝对值。6,一 8,一 3.9, 25,0,一 3.并由此归纳总结正数的绝对值、负数的绝对值、0 的绝对值各有何特点?应得出: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 的绝对值是 0.代数表示(数学语言)是:字母 a可个有理数。(1)

    23、当 a是正数时, a;(2) 当 是负数时, ;(3)当 是 0时, .我们不妨对 a取一些具体的数,检验你填写的结果是否正确。师:有了上面的结论,对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好处呢?生:我们可以不用去画数轴,利用数轴去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我们只需知道这个数是正数、负数还是 0即可,这样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会很简便。2、练习:课本 P15练习第 1、2 题。- 18 -(二)有理数的比较大小。活动 4问题:观察下图给出的一周中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其中最低的是 ,最高的是 ,你能将这 14个温度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吗?生上图中的 14个温度按从你到高排列为:一 4,一 3,一 2,一 1,0,1

    24、,2,3,4,5,6,7,8,9.师很好!按照这个顺序排列的温度,在温度计上所对应的点是从下到上的,按照这个顺序把这些数表示在数轴上,表示它们的各点的顺序是从左到右的。 (如下图)(1)两个正数或 0之间怎样比较大小?(2)任意两个有理数(如一 4和一 3,一 2和 0,一 1和 1)怎样比较大小呢?未来一周天气预报周一08周二17周三-16 周四-25周五-43周日29周六-3430-1-2 21-3 4 5 6 7 8 9-4- 19 -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由这个规定可以比较上述各数(如一 4和一 3,一 2和 0,

    25、一1和 1)的大小。有没有不通过数轴就可以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呢?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1)正数大于 0,也大于负数,0 大于负数。(2)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例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1)一(一 1)和一(+2)(2) 8和 73(3)一(一 0.3)和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异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正负;同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绝对值;特别是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活动 6:练习(教科书第 18页) (1) (2)1. 补充练习比较 03215。这四个数的大小。3.用有理数的比较大小解决引言中的第(2)个问题。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课后作业

    26、:课本 P 习题 1.2 的第 4、7、10 题。- 20 -课后反思: 1.3.1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了解有理数的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二)能力训练目标:1.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3.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教学重点:了解有理数的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教学难点: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教学方法:讨论及探究式教学法。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

    27、,引入新课 活动 1: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 21 -可能超出正数的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在本章前言中,红队进 4个球,失 2个球;蓝队进 1个球,失 1 个球;黄队进 2 个球,失 4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数为 )(4蓝队的净胜数为 1黄队的净胜数为 )(2这里用到了正数和负数的加法。师在足球循环赛中,如果两个队的积分相同,净胜球多的队排名在前。如果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负数,净胜球数就是进球数与失球数的和,这涉及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运算加法运算。有理数的分类按

    28、大小分可分为: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你能根据这种分类方法思考,有理数加法有几种情况吗?(小组讨论完成,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师生共析(1)正有理数与正有理数相加,负有理数与负有理数相加可以归结为“同号相加” ;(2)正有理数与负有理数相加,负有理数与正有理数相加可以归结为“异号相加” ;(3)任何一个有理数与零相加,或零与任何一个有理数相加是同一类。- 22 -下面我们就根据具体情况来探究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讲授新课:、探究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活动 2:看下面的问题:1.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运动 5m记作 5m,向左运动 5m记作一 5m。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 5m

    29、,再向右运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 8m,写成算式就是:5十 3=8 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 5m,再向左运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 8m,写成算式就是:(一 5)十(一 3)= 一 8 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见课本图 1.3-1)师:结合数轴说明两正数的加法。然后对比说明两负数的加法。活动 3: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 5m,再向左运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 2m,写成算式就是:5十(一 3)= 2 - 23 -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

    30、点(见教科书图 1.3-2) 。2、探究: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物体运动两次的结果:(1)先右运动 3m,再向左运动 5m,物体从起点向 运动了 m。(2)先右运动 5m,再向左运动 5m,物体从起点向 运动了 m。(3)先左运动 5m,再向右运动 5m,物体从起点向 运动了 m。启发学生或由教师写出对应的算式:3十(一 5)= 一 2 5十(一 5)= 0 (一 5)十 5 = 0 3、如果物体第 1秒向右(或向左)运动 5m,第 2秒原地不动,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或 )运动了 m。启发学生或由教师写出对应的算式:5十 0 = 5 或(一 5)十 0 = 一 5 活动 4:你能从算式发现有理

    31、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吗?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过程总结。- 24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3) 一个数同 0相加,仍得这个数。巩固、提高:活动 5:例 1.计算:(1) (一 3)十(一 9) (2) (一 4.7)十3.9.例 2. 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 4:1,黄队胜蓝队 1:0,蓝队胜红队 1:0. 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2. 练习 1、2(教科书第 23页)1.解:(1) (一 4)十 7=十(7 一 4)=3(2)

    32、(十 7)十(一 5)= 十(7 一 5)=22.解:(1)15 十(一 22)=一(22 一 15)=一 7(2) (一 13)十(一 8)= 一(13 十 8)=一 21(3) (一 0.9)十 1.5=十(1.5 一 0.9)=0.6(4) .6123213. 补充练习:计算(1) (十 7)十(十 3) ; (2) (一 7)十(一 3) ;(3) (一 7)十(十 3) ; (4) (十 7)十(一 3) ;- 25 -(5) (一 7)十(十 7) ; (6) (一 7)十 0.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有理数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并熟练用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课后作业:课本 习题 1

    33、.3的第 1、8、12 题。活动与探究:两个数的和一定大于其中的一个加数,对吗?课后反思: 1.3.2 有理数的加法 (二)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1.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2. 有理数加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及简化运算的能力。- 26 -2.利用运算律进行适当的推理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生通过交流,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重点: 1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2.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运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 11、叙述

    34、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 “有理数加法”与小学学过的数的加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3、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明是根据哪一条运算法则?(1) (一 9.18)十 6.18; (2)6.18 十(一 9.18) ;(3) (一 2.37)十(一 4.63) 。4、计算下列各题:(1)8 十(一 5)十(一 4) ; (2)8 十(一5)十(一 4);(3)(一 7)十(一 10)十(一 11) ; (4) (一 7)十(一 10)十(一 11);- 27 -(5)(一 22)十(一 27)十(十 27) ; (6) (一 22)十(一 27)十(十 27) ;师生: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讲座、交流,教师可积

    35、极参与其中,发现学生的问题。1.有理数加法法则(略) ,注意分类及符号的确定。2.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首先要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选用法则,确定和的符号,这与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加法是不同的;而计算“和”的绝对值,用的是小学里的加法与减法的运算。3.解:(可由三位学生板演,然后一起纠正错误) (略)讲授新课(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有理数运算律):活动 21.通过以上练习,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的加法中它们还适用吗?计算:30 十(一 20) , (一 20)十30.两次所得和相同吗?换几个数再试一试。计算:8 十(一 2)十(十 2) ,8 十(一 2)十(十 2).两次所得和相同吗?换

    36、几个数再试一试。2.尝试用文字语言或字母表示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师生:分小组多尝试几组有理数加法运算,师生共同讨论得出:(1) 交换律:在有理数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 28 -置,和不变。即:ab(2) 结合律:在有理数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cba.师:对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既要注意文字表述,也要注意字母的表示。板书 1.式子中的字母,分别表示任意的一个有理数,也就是说它们可以表示整数,也可以表示分数,特别是既可以表示正数,也可以表示负数或 0.例如 2.也要注意:在同一个式子中,同一个字母只表示同一个数。巩固提高

    37、-运用举例,练习活动 3 教科书第 24页: 例 3计算:16 十(一 25)十 24十(一 35) 。师:怎样可以使计算简化呢?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生: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这样做既用到了加法的交换律,又运用了加法结合律。例 4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 90千克,10 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单位:千克)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 29 -与标准重量相比较,10 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 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解法 1:先计算 10袋小麦的总重量:91十 91十 91.5十 89十 91.2十 91.3十 88.7十

    38、 88.8十91.8十 91.1=905.4(千克)再计算总计超过 905.4一 9010=5.4(千克)解法 2:每袋小麦超过标准重量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10 袋小麦对应的数为:十 1,十 1,十 1.5,一 1,十 1.2,十 1.3,一 1.3,一1.2,十 1.8,十 1.1.这 10个数的和为:1十 1十 1.5十(一 1)十 1.2十 1.3十(一 1.3)十(一1.2)十 1.8十 1.1.=1十(一 1)十1.2 十(一 1.2) 十1.3 十(一 1.3) 十(1 十 1.5十十 1.8十 1.1)=5.4905.4一 9010=5.4(千克)答:10 袋

    39、小麦总计超过标准重量 5.4千克,总重量是 905.4千克。师:比较两种解法,解法 2中使用了哪些运算律?生:例 4的解法 2说明:把互为相反数的数结合起来相加,可以使计算简化。这种方法使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30 -师:很好!我们运用运算律就是为了使运算简便。由例 3和例 4我们可以发现:我们使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目的是为了把正数、负数、互为相反数分别结合在一起,这样做一般情况下会比较简便。我们做下组练习,相信同学们会很棒!活动 4练习:课本 P25练习(由学生板演)(1)计算:23 十(一 17)十 6十(一 22); (一 2)十 3十 1十(一 3)十 2十(一 4) 。(2)计算:1 十 )61()2(;584)5(3.师生: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交流;师生评价。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课后作业:课本习题 1.3 的第 2题。活动与探究:填幻方有人建议向火星发射如下图的图案,它叫做幻方,其中 9个格中的点数分别是 1、2、3、4、5、6、7、8、9。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斜对角线上的点数的和都是 15.如果火星上有智能生物,那么它们可以从这种“数学语言”了解到地球上也有智能生物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实验中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册教案)为本站会员(牛***)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