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 资源ID:77563       资源大小:1.57M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第 24 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现 代 生 物 进 化 理 论 的 主 要 内 容 ( ) 2.生 物 进 化 与 生 物 多 样 性 的 形 成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内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2)意义: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

    2、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突 变 基 因 突 变染 色 体 变 异 )基 因 重 组 )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原因:不断淘汰不利变异的基因,积累有利变异的基因。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物种的概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隔离现象 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原因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地理上的障碍实质 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物

    3、种形成的过程(必修 2 P116“探究 讨论”改编)(1)树干变黑是否会影响桦尺蠖浅色个体的出生率?为什么?(2)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型?为什么?答案:(1)树干变黑会影响桦尺蠖种群中浅色个体的出生率,这是因为许多浅色个体可能在没有交配、产卵前就已被天敌捕食。(2)表现型。比如,天敌看到的是桦尺蠖的体色而不是控制体色的基因。下图为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基本环节图解,据图分析下列问题:(1)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_,图中 是_,是_,是_,是_。(2)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是因为_。(3)自然选择的实质是_,自然选择作用的直接对象、根本对象分别是_、_。答案:(1)

    4、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2)在生物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却代代相传,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时仅仅研究个体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3)对控制某特定性状的基因的选择 生物个体的变异性状 (表现型) 与生物个体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考向 1 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2019福建莆田六中期中) 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的金鱼选种经验是: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5、 )A“分数缸饲养”相当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B“逐日去其不佳者”是指对金鱼进行人工选择C“自然奇品悉具”是金鱼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D这种人工培育金鱼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解析:选 B。“分数缸饲养” 是制造地理隔离,使其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但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A 错误; “逐日去其不佳者”是人为选择去除生长状态不好的个体,属于人工选择,B 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 C 错误;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因此金鱼中的“奇品”可能是基因突变造成的,D 错误。2寨卡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蚊媒病毒,为了有效控蚊,某研究机构进行了灭蚊剂灭蚊研究,如图是研究期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图中箭头 1

    6、 时开始使用灭蚊剂,箭头 2 时停止使用灭蚊剂,A 为野生基因,a 为突变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 控制的性状是适应性性状Ba 表示该灭蚊剂的抗性基因C灭蚊剂的使用使蚊子种群中产生了抗性突变D若从此不再使用该灭蚊剂, a 基因一定会消失解析:选 B。生物的适应性是相对的,由题图可知,在使用灭蚊剂时,a 控制的性状是适应性性状,而在不使用灭蚊剂时,a 控制的性状就不是适应性性状了,A 错误;在使用灭蚊剂时,aa 的基因型频率增加,而 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均下降,因此 a 表示该灭蚊剂的抗性基因,B 正确;灭蚊剂的使用对蚊子进行了选择作用,而不是使蚊子种群中产生了抗性突变,C

    7、错误;若从此不再使用该灭蚊剂, a 还会因存在于杂合子中而不会消失,D 错误。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考向 2 生物进化及物种形成3(2019辽宁海洲高级中学月考) 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 a 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 a1 和 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 b 和 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 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 a2 同域分布,向 d 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 和 d 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 和 d 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若 a1 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 b 和 d 是同一物种D若

    8、 a1 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 a2 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 c 和 d 是不同物种解析:选 B。题图所示是物种形成的常见模式,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a 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 a1 和 a2,又分别演化出 b、 c、d 三个种群,b、d 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形成了生殖隔离,故 A 项错误;由于 d 是由 a1 演变而来,c 是由 a2 演变而来,c 与 d 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故 B 项正确;即使 a1 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由于 b 和 d 两个种群之间有地理隔离,有可能形成了生殖隔离,故二者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故 C 项错误;同理,即使 a1 中的

    9、外迁群体与当时 a2 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 c 和 d 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仍是同一物种,故 D 项错误。4(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 如图表示某类植物的进化过程:物种 A 先是分隔为A1、A 2、A 3,后又分别进化成为 B、C、D 三个物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 1、A 2、A 3 应当生活在相同的地理空间BB 与 C 存在生殖隔离,但有可能相互杂交产生后代CA 2 中一部分个体进入 A3 群体,两者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A 1、A 2、A 3 的生存环境相似,则发生的基因突变也相似解析:选 B。A 1、A 2、A 3 是由同一物种 A 分隔而来,但它们又分别进化为 B、C、

    10、D三个物种,故它们应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空间,A 项错误; B 与 C 存在生殖隔离,但有可能相互杂交产生后代,只是后代不育,B 项正确;A 2 中一部分个体进入 A3 群体,两者间能进行基因交流,C 项错误;A 1、A 2、A 3 的生存环境相似,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故发生的基因突变不一定相似,D 项错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区别与联系项目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标志 生殖隔离出现 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生物与原生物的关系新物种形成,质变 生物进化,量变二者联系(1)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才形成新物种;(2)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考向 3 种群基因频率和

    11、基因型频率的计算5(2019山东济宁高三一模) 经调查在某一种群内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40%,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60%,aa 的基因型 (基因致死型)频率为 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A 的基因型频率占 49/91BAa 的基因型频率占 42/100C自然选择过程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D该种群未发生进化解析:选 A。A 的基因频率为 40%60% 1/270% ,a 的基因频率为170% 3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其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 AA 的基因型频率70% 70% 49%,Aa 的基因型频率 270%30%42%,aa 的基因型频率30% 30% 9%,

    12、其中 aa 为致死型,因此 AA 的基因型频率占 49/91,Aa 的基因型频率占 42/91;自然选择过程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随机繁殖一代后 A 的基因频率为10/13,a 的基因频率为 3/13,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6(2019安徽阜阳三中月考) 如图表示从 Q 点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种群中 A 和 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 点后基因 A 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 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均为 50%C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使得该种群产生了适应性变异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解析:选 C。分析题图可

    13、知, Q 点以后 A 的基因频率升高,a 的基因频率降低,说明A 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A 项正确;P 点两曲线相交,说明 A 与 a 的基因频率相等,此时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均为 50%,B 项正确;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不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变化对不定向的变异起选择作用,C 项错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由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D 项正确。(1)“定义法”求解基因频率某基因频率 100%某 基 因 总 数某 基 因 和 其 等 位 基 因 的 总 数若在常染色体上:某基因频率 100%某 基 因 总 数种 群 个 体 数 2若在 X

    14、染色体上:某基因频率 100%某 基 因 总 数2女 性 个 体 数 男 性 个 体 数(2)“公式法”求解基因频率( 以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A、a 为例)A 基因频率AA 基因型频率1/2 Aa 基因型频率a 基因频率aa 基因型频率1/2 Aa 基因型频率(3)运用遗传平衡定律求解基因频率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 a)时,设 p 代表 A 基因的频率,q 代表 a 基因的频率,则:( pq) 2p 22pqq 21。其中 p2 是 AA(纯合子) 的基因型频率,2pq 是 Aa(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q 2 是 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

    15、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1)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3)共同进化的实例共同进化类型 包含类型 实例种间互助 一种蛾与兰花捕食 猎豹和斑马寄生 黏液瘤病毒和兔子不同物种之间 种间斗争竞争 作物与杂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地球早期无氧环境厌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现空气中有氧气出现好氧生物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内容: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多样性。(2)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3)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4)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3生物

    16、进化理论在发展(1)中性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2)生物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必修 2 P124“思考与讨论”改编)(1)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病毒,还是细胞生物?其生活环境是陆地,还是海洋?(2)就植物和动物而言,谁最早登陆?为什么?(3)恐龙于何时灭绝的?物种灭绝对生物多样性有何影响?答案:(1)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厌氧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中( 病毒是专性寄生的,没有寄主细胞,就没有病毒) 。(2)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否则动物登陆后没有食物。(3)恐龙是在中生代后期绝灭的。物种绝灭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

    17、复杂的,恐龙的绝灭有利于哺乳动物的繁盛。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下图,并思考:(1)图中显示了_多样性,此类多样性发生于 _(填“相同”或“不同”) 物种间。(2)显示了_多样性,此类多样性发生于_(填“相同”或“不同”)物种间。(3)图显示的是_多样性,此类多样性_(填“包含”或“不包含”)非生物成分。答案:(1)遗传(或基因) 相同 (2)物种 不同(3)生态系统 包含考向 1 共同进化的实例1(2019山东烟台期末)鼠尾草的雄蕊高度专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当蜜蜂飞到另一

    18、朵花上时,花粉落到成熟的雌蕊柱头上,从而完成传粉。由此无法推断出( )A雄蕊高度专化的鼠尾草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概率更高B鼠尾草属于自花传粉植物C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态特征与传粉昆虫的某些形态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解析:选 B。雄蕊高度专化的鼠尾草能够通过蜜蜂传粉,有利于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鼠尾草通过蜜蜂携带花粉并将花粉传授到其他的花上,这说明鼠尾草能进行异花传粉,从题中信息不能看出鼠尾草能进行自花传粉;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2北美洲某种臭虫以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的气球状蔓生果为食,臭虫需要用锋利的喙

    19、刺穿果实,据统计喙长如图 1 所示;1920 年,有人从亚洲引进平底金苏雨树,其果实的果皮比较薄,据统计到 1980 年以它为食的臭虫的喙长如图 2 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平底金苏雨树与臭虫间发生了共同进化B平底金苏雨树与当地植物存在竞争关系C臭虫体内控制喙长度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早于引进平底金苏雨树D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间形成了地理隔离解析:选 D。平底金苏雨树果实的果皮比较薄,臭虫喙长度变短,便于取食平底金苏雨树果实,平底金苏雨树与臭虫间发生了共同进化,A 正确;平底金苏雨树与当地植物争夺阳光、空间等,它们存在竞争关系,B 正确;平底金苏雨树只对臭虫喙的长度起选

    20、择作用,不能引起其发生基因突变,C 正确;地理隔离是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没有地理上的障碍,D 错误。考向 2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3(2019江西新干二中等四校联考) 如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 P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图中 R 表示生殖隔离,它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若两个动物交配后能产生后代,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物种解析:选 D。图中 P 表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 正确;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

    21、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正确;产生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 正确;如马和驴属于两个物种,但它们可以交配,并产生后代,D 错误。4下列四组图是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证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由于不同食物的刺激所致的不同变异B图乙中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C图丙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它们的性状分化证实了物种形成的机制D图丁中捕食关系对两者都是有益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解析:选 D。图甲中四种地雀喙的差异、图乙中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及图丙中两种体色的桦尺蛾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生物多样性各层次间的关系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

    22、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的形式描述:(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分析从分子水平看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清一清易错点 1 误认为变异出现于环境变化之后,是在环境“诱发”下产生的点拨 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且是不定向的,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易错点 2 能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点拨 两个个体虽然能够交配产生后代,但子代有可能高度不育,如马和驴,虽然能够产生子代,但子代不育,因此马和驴是两个物种。易错点 3 种群物种点拨 (1)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23、的一群生物,一个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形成不同的种群。(2)种群是同一种生物、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形成的一个群体。种群“小”,不同种群间有地理隔离;物种“大”,不同物种间有生殖隔离。(3)判断生物是不是同一物种,如果来历不明,形态结构相似,可靠依据是: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不是同一物种。易错点 4 混淆自交和自由交配时基因(型) 频率的变化点拨 (1)某种群的所有个体自交,若没有进行选择,则自交后代的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会改变,并且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降低,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升高。(2)某种群的所有个体自由交配,若没有基因突变且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能力相同时,后代的基因频率不

    24、变。后代的基因型频率是否改变有以下两种情况:如果没有达到遗传平衡,则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会改变并达到遗传平衡;如果已达到遗传平衡,则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不会改变。易错点 5 不能准确运用男性基因型频率计算该地区 X 染色体基因频率点拨 (以红绿色盲为例)红绿色盲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 b 位于 X 染色体上,对男性(XY)而言,每个男性体细胞中只有一条 X 染色体,含有致病基因就为患者,不含则为正常个体,无携带者。若某地区男性中色盲占 x。则此地区 Xb 的基因频率也为x,此地区女性色盲率则为 x2。判一判(1)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2)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

    25、性状更适应环境( )(3)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4)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5)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6)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7)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江苏,5C)( )(8)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江苏,5A)( )(9)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海南,8C)( )(10)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共同进化的结果( )(11)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12)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就是生物对环境影响的结果( )答案:(1) (2) (3)

    26、(4) (5) (6) (7) (8) (9) (10) (11) (12)(2018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解析:选 A。群体中近亲个体基因相似度高,近亲繁殖会提高纯合体的比例,A 项正确;基因突变中的有害和有利突变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 项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C 项错误;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的一个前提是群体足够大,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不一定保持不变,D

    27、项错误。(2017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解析:选 A。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基因才是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A 项错误;各大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B 项正确;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 项正确;越古老的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

    28、越复杂,说明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进化的,D 项正确。(2016高考江苏卷 )如图是某昆虫基因 pen 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B基因 pen 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C基因 pen 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野生型昆虫和 pen 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解析:选 C。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不会导致抗药靶位点的形成,A 项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 项错误;突变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 项正确;基因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没有形成新物种,故野生型昆虫与 pen 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29、,D 项错误。(2016高考北京卷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 F 区和 T 区。20 世纪 90年代初,F 区豹种群仅剩 25 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 T 区引入 8 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 F 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解析:选 A。题干中“经过十年, 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由于豹与豹之间的基因组成存在差异性,因此随着 F 区豹种群密度的增加,其遗传多样性增加,A 正确。题干中没有关于十年后 F 区中豹种群性别比例的相关描述,故无

    30、法确认其性别比例的变化,B 错误。丰富度为群落特征,而豹群为种群,种群数量增加,没有改变丰富度,C 错误。T 区的雌豹与 F 区的雄豹交配,产生后代,且种群数量在增加,由此推出致病基因频率下降,D 错误。(高考全国卷)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 A 和 a 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 Aa 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 A 基因频率a 基因频率为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 AA、Aa 和 aa 的数量比为_,A 基因频率为_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 Aa 和 aa 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

    3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 Aa 和 aa 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解析:(1)因为该种群只有 Aa 一种基因型,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该种群中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均为 0.5,所以 A 基因频率a 基因频率11。如果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且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AA 的基因型频率为0.25,aa 的基因型频率也是 0.25,则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0.5,所以 AA、Aa 和 aa 的数量比为 121,且 A 和 a 的基因频率仍然都是 0.5。(2)由于该种群初始只有 Aa 一种基因型,所以理论上随机交配产

    32、生的后代中,应含有三种基因型,且比例为 121。但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 Aa 和 aa 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 21,最可能的原因是显性基因纯合(AA)致死,从而导致子代中无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存在。子一代中 Aa 和 aa 的比例为 21,即Aa 和 aa 的概率分别是 2/3 和 1/3,所以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1/3 和 2/3。如果不考虑基因纯合致死,随机交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产生的子二代中AA1/31/31/9,Aa(1/32/3)24/9,aa2/32/34/9,所以AAAaaa 144,AA 个体致死,所以 Aa 和 aa 的个体数量比应为 11。答案:(1)11

    33、121 0.5 (2)A 基因纯合致死 11高考应答必背1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2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3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的利害性取决于生物所生存的环境。4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5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使两种生物共同进化。6生物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课时作业基 础 达 标 1(2019河北衡水安平中学月考)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 1

    34、BAa 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 A 基因的频率大于 a 基因的频率C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生物在不断进化解析:选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 1,A 正确;Aa 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 A 基因的频率等于 a 基因的频率,各占 50%,B 错误;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等于女性群体的,C 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 错误。2(2019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冲刺模拟) 某科研小组用面粉甲虫研究人工选择的功效,他们称量甲虫蛹的体重,并选择

    35、部分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B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C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D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解析:选 B。由图可知,持续选择条件下,甲虫蛹的体重会持续增加,故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A 正确;从停止人为选择的曲线可以看出,甲虫蛹体重下降,故体重越小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B 错误;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C 正确;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

    36、因为存在选择,D 正确。3在某动物种群中,V 基因在甲种群和乙种群中的基因型个体数如下表。通过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基因型 甲种群(个) 乙种群(个)VaVb 200 0VaVa 50 120VbVc 100 200VcVC 150 50VaVC 100 80A.甲种群的基因库大于乙种群B基因 Va 在甲种群中的频率约为 33%C若甲、乙两种群长期隔离,表中基因型数量会发生变化D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小解析:选 D。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由表格数据可知,甲种群的基因库大于乙种群,A 项正确;基因 Va 在甲种群中的频率为(200502100)(200

    37、250 2100215021002)100% 33%,B 项正确;若甲、乙两种群长期地理隔离,两种群进化的方向不同,基因型数量会发生变化,C 项正确;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D 项错误。4(2019福建福州一中期中) 如图表示小鼠原种进化为某种小鼠新种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 使该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若图中 X、Y、Z1、Z2 表示物种形成中的基本环节,则 Z1 是形成小鼠新种的必要条件C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可认为,X 来源于突变和基因重组D某个小鼠有利变异的产生不一定引起该小鼠种群的进化解析:选 D。分析题图可知, Y 是自然选择,可引

    38、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 错误; Z1 为地理隔离,图示中由于地理隔离形成的小鼠新品种与小鼠原种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故没有形成新物种,而 Z2 为生殖隔离,为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 错误;X 表示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突变和基因重组,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不是达尔文的观点,C 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某个小鼠有利变异的产生不一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 正确。5(2019河北定州中学开学考试) 桦尺蠖的体色暗黑由显性基因 S 控制,体色灰白由隐性基因 s 控制。由于工业化发展,S 和 s 基因的频率在英国某工业污染区 100 年间的变化结果如下

    39、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工业污染区 1800 年 1810 年 1890 年 1900 年s 基因 99% 90% 19% 10%S 基因 1% 10% 81% 90%A.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可使种群中 s 基因的频率下降B暗黑色桦尺蠖是通过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产生的新物种C自然选择能保留有利变异且能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D污染区种群 S 基因频率上升是桦尺蠖对环境的适应解析:选 B。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淘汰了体色灰白的桦尺蠖,从而使种群中 s 基因频率下降,A 项正确。暗黑色桦尺蠖与灰白色桦尺蠖虽然在性状上有很大的不同,但二者之间并未发生生殖隔离,所以并非产生了新的物种,B 项错误。自然选择是定

    40、向的,因而能保留有利变异且能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C 项正确。污染区种群 S 基因频率上升是桦尺蠖对环境的适应,D 项正确。6(2019河北永年一中月考) 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下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 1黄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三个岛屿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生殖隔离B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会与其食物、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C甲、丙两个岛屿的相同环境决定羽毛颜色朝着相同方向进化D乙岛屿的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产生 B1 基因解析:选 B。分析题图可知,甲岛的鸟迁到乙、丙两岛后存在地理

    41、隔离,但是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生物的进化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因此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会与其食物、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分析题图可知,甲岛种群进化过程中 B 基因频率逐渐升高,b 基因频率逐渐降低,丙岛种群在进化过程中 B 基因频率逐渐降低,b 基因频率逐渐升高,两者进化的方向不同,因此生存的环境不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7(2019湖北沙市中学月考)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

    42、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选 A。突变是自发的,青霉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只起到选择作用,A 错误;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B 正确;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C 正确;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 正确。8(2019山东泰安期末)美国白蛾是外来入侵物种,对果树等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科学家利用某病毒防治该害虫,防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ab 年间,美国白蛾能适应入侵地的环境Bc 年

    43、时,美国白蛾种群的基因库与 b 年时的相同C该病毒对美国白蛾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D美国白蛾与该病毒和当地物种相互适应、共同进化解析:选 B。a b 年间,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增长较快,说明其能适应入侵地的环境,A 正确;c 年时,由于种群数量减少,因此美国白蛾种群的基因库与 b 年时不同,B 错误;该病毒作用后,白蛾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病毒对美国白蛾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C正确;引入病毒后,白蛾在病毒的影响下,数量减少,两者之间存在共同选择,因此美国白蛾与该病毒和当地物种发生了共同进化,D 正确。9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物种 1 与物种 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

    44、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为 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见下图);当基因 A 与 B 同时出现在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 C 与D 或 E 与 F 同时出现也有胚胎期早亡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甲地所有的果蝇构成一个_。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历史阶段 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性。(2)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甲、丙两地的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_多样性。(3)甲地与戊地果蝇最终进化成两个物种,运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其最终导致生殖隔离。可能的主要原

    45、因:_。若甲地果蝇(物种 1)一个基因组含有 15 000 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 50 000 只;戊地果蝇(物种 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 25 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 38 000 只。比较两地的果蝇种群基因库的大小:_。解析:(1)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故甲地所有的果蝇构成一个种群。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2) 甲、乙两地果蝇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之间的差异属于物种多样性,物种内基因和基因型的多样性叫做遗传多样性。(3)由于环境对变异的影响,加上两物种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最终导致甲地与戊地果蝇的生殖隔离。

    46、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所以甲地果蝇种群基因库较大。答案:(1)种群 不定向(随机、不确定、多样性 )(2)物种 甲、乙两地果蝇交配后代不能存活或基因不能交流( 或生殖隔离) 遗传(3)由于两地距离遥远,超越果蝇飞行距离,基因不能发生交流;两地环境不同,环境对变异的选择不同,基因频率发生不同的改变 甲地大培 优 冲 刺 10苍蝇的有翅、无翅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将一定量的有翅和无翅苍蝇饲养在甲、乙两瓶中,甲瓶内放有捕蝇纸,乙瓶内没放捕蝇纸,其余实验条件(如培养基、有翅和无翅的苍蝇数量等)皆相同。一段时间后,如图所示,甲瓶内仅无翅的苍蝇存活,捕蝇纸上皆是有翅的死苍蝇,乙瓶内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存活。下列对此实验的解释或推论合理的是( )A


    注意事项

    本文(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