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潍坊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69265       资源大小:181.53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潍坊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1、高三语文2019.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題,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宋代理学家们提倡的“节孝”观念,其实并不是他们的首创。至少从汉代以来,国家政府都曾经对社会上的节孝行为进行过表彰和奖励。到了宋代,一方面,政府基本上持续了历代政府对旌表节孝的重视;另一方

    2、面,理学家们为强调士大夫应注重气节的道德标准,对“节孝”观也作出了更明确的表述。然而直至宋元时期,国家政府对于旌表节孝的行为,更多的是停留在倡导个案“典型”的层面上。有学者把明以前到明代的旌表贞节行为的演变过程,形象地描述为“由典范到规范” 。典范是由倡导所致,而成为规范则必须要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化设计来加以保障和推行。明代在固定的审核标准下,对来自全国各地大量的旌表案件,予以定期、集体和分类处理,从而形成了明代旌表节孝的制度化、规律化和等级化,乃至演变至激烈化的特质。与之相伴相行的是以朱熹为核心的理学成为明代政府所认可推行的政治意识形态范本,这就促使明朝的许多士大夫从理学的角度来诠释和欣赏政

    3、府的旌表节孝制度。这样,明政府所推行的节孝行为,就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政策,同时也成为一种社会道德的教化行为。在制度与教化的双重作用下,明清时期的节孝行为,越来越出现违反人性的激烈化特质。儒林外史中所描述的父亲眼看着女儿自尽殉夫并大赞“死得好”的故事,在明清两代的文献中并不罕见。在朱熹悟道、传道的福建地区,清代竞有胁迫寡妇殉节的风气。“孝道”本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但是经过明清时期的制度化推进之后,也在不同程度上走上了泛政治化的极端道路。在上层统治者眼里,孝道的体现就是臣下的“死忠”:所谓“以孝治天下” ,实际上就是天下服从一尊。就一般士庶之家而言,争取“孝行”的褒奖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实际利

    4、益。正因如此,为博得孝名而导致明清时期惨无人道的“割股疗亲”行为盛行,显然也是政府对于“节孝”制度化与教化灌输的后果。宋代理学所倡导的“节孝” ,更多的是强调士人自身的道德气节与行为准则,而到了明清时期经过专制政府的制度化、规范化之后,传统的“节孝”观被引入到激烈化的歧途。特别是随着明清时期皇权专制体制的强化和官僚阶层奴庸化的加剧,朱子及理学家们所提倡的勇于坚持士人气节的义理观,基本上成了政治上的一种“摆设” 。而某些部分被强调而形成制度化的诸如“贞节” “孝道” ,则根据统治者的需求而经过了新的改造和诠释。正因如此,宋代朱子及理学家们所倡导的“义理” “气节”等命题所蕴含的道德价值,还是应当

    5、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加以继承、(摘编自陈支平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节孝”观并非始于宋代,只是宋代持续了历代对旌表节孝的重视,并对其作了更明确的表述。B. “由典范到规范”中的“典范 ”是指明之前的倡导个案典型, “规范”指明代的制度化设计。C. 节孝行为成为明代社会的一种制度政策后,朱子理学就变成了政府认可的政治意识形态范本。D. 对节孝行为进行制度化设计并使之成为道德的教化行为,是“节孝”观在明清发生变异的原因。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分析“节孝”观在明朝前后的演变,告诉人们要客观看待宋理学

    6、的内容和价值。B. 文章运用例证法,用“割股疗亲 ”等事例,证明了明清时期的节孝行为违反人性的特质。C. 文章论证“孝道”走上泛政治化道路,是从上层统治者和一般士庶之家两方面来分析的。D. 文章先叙说节孝观的演变过程,然后溯根源,析危害,先立后破,逐层深入,说理透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明朝士大夫们从理学角度诠释和欣赏旌表节孝行为,助推了旌表节孝制度的形成。B. 本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节孝”走上泛政治化道路后,势必会改变原本意义。C. 没有良好的国家体制和社会风气,朱子的“气节” “义理”就没有被实践的可能。D. 现在重新审视宋理学,我们既要重视和继承其道德价值,又

    7、不能忽视其反人性特点。【答案】1. C 2. D 3. B【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C项, “节孝行为成为明代社会的一种制度政策后,朱子理学就变成了”不正确,原文说的是“与之相伴相行的是以朱熹为核心的理学成为明代政府所认可推行的政治意识形态范本” ,是“与之相伴相行” ,而不是“之后” 。故选 C 项。【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

    8、,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D 项, “先立后破”不正确,由原文来看,应为“先破后立” 。故选 D 项。【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A 项, “助推了旌表节孝制度的形成”不正确,原文说的是“这就促使明朝的许多士大夫从理学的角度来诠释和欣赏政府的旌表节孝制度” ,可见,“明朝士大夫们从理学角度诠释和欣赏” 的就是“旌表节孝制度” ,而不是“助推了”旌表节孝制度的形成。C 项,无中生有,文中没有

    9、依据,且 “没有就没有被实践的可能”表述过于绝对。D 项, “宋理学 反人性特点”不正确,原文说的是“明清时期的节孝行为,越来越出现违反人性的激烈化特质” 。故选 B 项。【点睛】第 2 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那一排钻天杨肖复兴四十多年前,我家搬到北京陶然亭南、附近马路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卖些油盐酱醋,同时兼管每天牛奶的发送:母亲那一阵子大病初愈,我给她订了一袋牛奶。由于每天到那里取奶,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其中一位很年轻,刚来不久。她面容清秀,长得纤弱,快言快语。熟了之后,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了。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想明年接着考。她又听说我爱看书,还写点儿东西在报刊上发表,就对我另眼相看。那时候,买麻酱要证,买香油

    11、要票,带鱼则只有过春节才有。打香油的时候,都得用一个老式的长把儿小吊勺作为量器,盛满之后,通过漏斗倒进瓶里,手稍微抖喽一下,就会使盛进瓶里的香油的分量大不相同。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每次我去买带鱼,她会把早挑好的宽一些的带鱼,从台子底下拿给我,我感受到她的一番好意。除了书和杂志,我无以相报。好在她爱看书,我就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她曾经悄悄地对我说她不喜欢待在这么个小铺里卖一辈子香油麻酱和带鱼,告诉我想复读,明年重新参加高考。刚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她参加了高考,没考上。第二年又去高考,结果差的分比前一年还多。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

    12、考的事了。我读大学期间,很少回家,和她见面少了,几乎断了音讯。六年过后,正是文学复兴的时期,我家有很多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堂堂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正好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我这才注意,她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我把杂志给了她,说:家里还有好多,你这样子不方便到我家去拿,待会儿我给你送来!她一摆手说:那哪儿行啊!那显得我的心多不诚呀!便跟着我回家抱回好多本杂志,我只好帮她提着一大摞,护送她回到副食店,对她说:这么沉,你怎么拿回家?她说:一会儿打电话,让孩子他爸来帮我扛回家。这可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宝贝呀!说完,

    13、她咯咯又笑了起来。那天告别时,她挺着大肚子,特意送我走出副食店正是四月开春的季节,路旁那一排钻天杨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迎风摇曳,格外明亮打眼在这里住了小九年,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这么好看。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小冯同学前些日子,我参加一个会议,到一座宾馆报到宽阔的大厅里,从天而降的瀑布一般的吊灯,晶光闪烁。一位身穿藏蓝色职业西式裙装的女士,大老远挥着手臂径直走到我的面前,伸出手来笑吟吟地问我:您是肖老师吧?我是小冯呀!看我盯着她发愣,她补充道:陶然亭南那个副食店的小冯,您忘了吗?我忽然想起来了,但是,真的不敢认了,她似乎比以前更漂亮了,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

    14、“我是专门等您的,我在会议名单上看到您的名字,就一直等着这一天呢!我和您有三十多年没有见了:今晚,我得请您吃饭!我已经定好了房间!您可一定等着我呀!”她热情地说,晚餐丰盛又美味:边吃边谈,我知道了她的经历:生完孩子没多久,她就辞掉副食店的工作,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不甘心总这么憋在家里,便和丈夫一起下海折腾;折腾得一溜儿够,赔了钱,也赚了钱,最后合伙投资承包了这个宾馆,她忙里忙外,统管这里的一切。告别时,我问她,那个小小的副食店,现在还有吗?她忍不住又笑了起来:芝麻粒那么大的副食店,现在还能有吗?早被连锁的超市取代了。那一带,二十多年前就都被拆平,盖起了高楼大厦。不过,副食店前路旁那一

    15、排钻天杨,倒是没有被砍掉,现在都长得有两三层楼高了,已经成了那个地带的一景儿了呢!钻天杨,她居然还记得那一排钻天杨。(选自光明日报2018 年 11 月 30 日,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选用的副食品商店、麻酱证、香油票等事物极具典型性,能够唤起一代人对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贫穷与落后的集体记忆。B. 第段中“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 ,运用细节描写,意在表现小冯技艺娴熟,是一名称职的店员。C. 作者三十多年后再见到小冯, “她似乎比以前更漂亮了,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 ,暗示小冯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改善了很多。D. 文章

    16、多次写到小冯的笑,如“笑吟吟地叫我” “咯咯又笑了起来” “忍不住又笑了起来”等,表现了小冯不同情景下的心理特点。5. “钻天杨”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本文已被光明日报 “中国故事”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答案】4. B 5. 是时代的见证者,见证了小冯的成长和时代的发展变化。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以“小冯”为代表的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祖国的飞速发展。饱含着作者对小冯的进取精神和祖国发展的热情赞颂。 6. 选材典型,以小见大。小冯的经历代表着千万中国人的经历,陶然亭一带的变化是中国巨变的缩影。剪裁精当。选取作者与小冯交往的几个片段,凸显了人物的

    17、精神风貌和时代变化。构思巧妙。将小冯成长历程和陶然亭一带前后面貌的变化交织在一起,侧面展现了四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内容和主题与栏目要求十分契合。【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 项,“在表现小冯技艺娴熟,是一名称职的店员”不正确,从原文来看,意在表现小冯对“我”的尊重。故选 B 项。【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探讨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重点考查的是某物象

    18、的作用,这类题目解答时可先通读全文,找到文中描写该物象的段落或语句,结合上下文,从物象本身特点和对表达主题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中多次写到“钻天杨”,开头写“新栽不久的钻天杨” ,那时小冯刚来到副食店;第 12 段写已经怀孕的小冯收下书后送“我”出副食店时,我看到“一排钻天杨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 ;结尾写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小冯又提到了那排“钻天杨” ,小冯说那里的平房“都被拆平,盖起了高楼大厦” ,但是钻天杨还在,可见“钻天杨”是见证者,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小冯的成长。从表达主题的角度来看,小冯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一直没有停止奋斗

    19、的脚步,她身上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小冯在成长,祖国在发展, “钻天杨”由小树苗长成大树,可见“钻天杨”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了中国人的这种奋斗精神和祖国的飞速发展,作者借对“钻天杨”的赞美,也就表达出对小冯的进取精神和祖国的发展的赞美之情。【6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然后联系文本或现实作答。如本题问的是“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 ,考生可结合文本,从选材、剪裁、构思等角度进行分析。从选材上来看,小冯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她的经历却是千万中国人的代表,而小冯所生活的陶然亭一带

    20、的变化,也正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变化,可见此文选材典型,以小见大。从剪裁的角度来看,小冯的成长经历可写的内容很多,陶然亭一带的变化可写的内容也很多,但作者只选择了自己与小冯交往的几个片断来写,这几个片断从小冯初到副食店到小冯结婚,再到小冯下海经商,写出小冯的成长历程,表现出小冯的精神面貌,也反映出时代的变化。从构思的角度来看,文章在写作中既写了小冯的成长经历,又写了小冯生活的陶然亭一带的变化,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反映的却是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变化,可见构思巧妙。另外,作为栏目编审,还要考虑到所选文章是否符合栏目要求,因此还应答出文章内容和主题与栏目要求契合。【点睛】第 2 题考查鉴赏作品中的物象

    21、与作者写作意图关系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分析这个物象本身的特点;其次,分析这个物象与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情感表达、环境背景等之间的联系;再次,分析这个物象与表达主旨之间的关系;最后考虑这个物象的使用对读者阅读带来什么情感体验或审美体验。(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9 年 1.月 1 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首次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 5000 元(每年 6 万元),优化调整了税率结构等,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 6

    22、 个专项附加扣除。此次个税制度改革走出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由分类征收向综合征收转换的关键一步,有助于解决分类征税方式下不同所得项目之间税负不平衡的问题;将大幅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更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实现从普惠制改革到定点减负的转变。财政部部长刘昆说,个税起征标准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并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同日,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正式实施。 “办法是在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和充分凝聚客方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公开征求意见到办法公布后各方面的反映看,社会各界对办法的评价是积极的、正面的,普遍认为专项附加扣除力度之大,超出预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减负政

    23、策。 ”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说,财政部将会同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交换,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使纳税人能够充分、便捷地穿受到扣除政策。(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 经济日报)材料二:表一: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 5000 元后不同收入水平的减税情况(单位:元)月收入年收入调整前年纳税额调整后年纳税额减税额 降幅5000 60000 140 0 140 100%10000120000 3876 1001 2875 74915000180000 12948 5484 7464 58%20000240000 24120 1015

    24、1 13968 58%50000600000 .114036 88780 25256 22%800001960000 231552 205396 26156 11%(摘自中国经济周刊)表二: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扣除情况测算享有瞻养老人扣除的纳税人在人群中的此例(%)兄弟姐妹数量 (个)瞻养老人平均扣除款(元/年)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纳税人在人群中的比例(%)子女教育平均扣除款(元 /年)低收入人群33 1.88 2783 38 4500中低收入人群62 2.29 4486 43 5172中高等收入人群67 1.96 5463 22 2595高收入人群72 1.69 6426 18 -2143平均值

    25、6793 1.98 5397 37 4402(摘自田志伟、田展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注扣除款:指按照办法.规定从享有该专项扣除政策的纳税人的应税收入中减除的款项。如王某扣除五险一金每月实发工资 8000 元,减除 5000 元免税额,其应税收入为3000 元,现在其享有子女教育专项扣除每月再扣除 2000 元,那么这 2000 元即扣除款。材料三:目前一个典型的城市家庭抚养一个小孩的成本每年大约是 3 万元,考虑到边标成本递减,抚养两个小孩的成本大概为 5 万元。如果夫妻两人年总收入为.25 万元, ,按目.前的抵扣方案,养育两孩每年抵扣额为 2.4 万元,在 20

    26、%的税率下,这意味着家庭一年只能节省 4800.元,与年均 5 万元的养育成本相比微不足道。(摘自梁建章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应该按小孩人头抵税)材料四:依据办法 ,夫妻双方只能在负责.自己的父母养老时获得赔.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若夫妻双方仅有一方具有工作收入,实际上承担着夫妻双方父母共同的养老,但法律却只允许其在缴纳个税时抵扣自己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不允许抵扣对方父母的养老費用支出,这不.仅不合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 5

    27、000 元后,纳税人的收入与纳税额、减税额成正比,但与降税幅度成反比,月薪 2 万元以下的收人群体税负下降明显。B. 收人高的群体纳税额高而降税輻度小,收入低的群体纳税额低而降税幅度大,体现税收调节个人收人的作用,低收人者是最大收益者。C. 高收人人群導有赡养老人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中低收人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体现了专项附加扣除定点减负作用。D. 高收入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比例最小且其平均扣除费用最少,因此较赡养老人费用扣除,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个人所得税法具有创新性与前瞻性,实行部分劳动

    28、性所得综合征税、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是其突出亮点。B. 我国个人所得税以前是分类征收,新个人所得税法向综合征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对解决税负不平衡有帮助作用。C.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在制定时虽然广泛听取了民意但在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等方面并未充分凝聚各方共识。D. 要使纳税人能充分、便捷地享受到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需要多部门协同工作,其中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成为重要的一环。 .9. 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内容,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提一条修订建.议并至少给出两点理由。【答案】7. D 8. C 9. 示例一建议:加大子女教育专项扣除额度;理由:能够

    29、减轻中青年的家庭负担;有助于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人;会让政策更加惠及低收人人群;有助于提升人口生育率。示例二建议:将岳父母和公婆纳入赡养父母专项扣除的范围;理由:更符合家庭实际情况;有利于倡导孝敬父母的社会风尚;有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让纳税人更能切实地感受到减税效果,更有获得感。【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 项,“因此较赡养老人费用扣除,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

    30、来更大利益”不正确,应是“赡养老人费用扣除比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 。故选 D。【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 “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 项,“并未充分凝聚各方共识“不正确.材料一原文说的是“办法是在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和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故选 C。【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31、。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内容,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提一条修订建议,并至少给出两点理由” 。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材料三分析了城市家庭抚养孩子的成本,由所列出的数字,可以看出“一般家庭养育孩子的成本高,中青年的家庭负担过重,孩子越多,负担越重”,现在的税率下,一般家底一年节省的费用与年均养育成本相比微不足道,根据这些情况,可提出“加大子女教育专项扣除额度”的建议。由上边的引文可总结出原因:“能够减轻中青年的家庭负担” 、 “有助于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人”等。材料四分析了办法中赠养

    32、老人的相关规定,指出其中规定的“夫妻双方只能在负责自己的父母养老时获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从这里可总结出“将岳父母和公婆纳入赡养父母专项扣除的范围”的建议,虽然有其不合理之处,并结合现实进行了分析,指出办法中的此项规定“不仅不合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闭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由此可知,此建议的原因有:“有利于倡导孝敬父母的社会风尚” 、 “有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等。【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

    33、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

    34、,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

    35、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荀羡字令则。清和有准。才年七岁,遇苏峻难,随父在石头,峻甚爱之,恒置膝上。羡阴白其母,曰:“得一利刀子,足以杀贼。 ”母掩其口,曰:“无妄言!”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弱冠,与琅邪王洽齐名。穆帝以为抚军参军,征补太常博士,皆不就:后拜秘书丞、义兴太守。征北将军褚裒以为长史。既到,裒谓佐吏曰:“荀生资逸群之气,将有冲天之举,诸君宜善事之。 ”寻迁建成将军、吴国内史。除北中郎将、徐州刺史,监徐兖二州

    36、、扬州之晋陵诸军事。殷浩以羡在事有能名,故居以重任二时年二十八,中兴方伯,未有如羡之少者。羡寻北镇准阴,屯田于东阳之石鳖。寻加监青州诸军事,又领兖州刺史,镇下邳。羡自镇来朝,时蔡谟固让司徒,不起,中军将军殷浩欲加大辟,以问于羡。羡曰:“蔡公今日事危,明日必有桓文 之举。 ”浩乃止。及慕容俊攻段兰于青州,诏使羡救之。俊将王腾、赵盘寇琅邪、鄄城,北境骚动。羡讨之,擒腾,盘迸走。军次琅邪,而兰已没,羡退还下邳。是时,慕容兰以数万众屯汴城,甚为边害。羡自光水引汶通渠,至于东阿以征之。临阵,斩兰。帝将封之,羡固辞不受。先是,石季龙死,胡中大乱,羡抚纳降附,甚得众心。以疾笃解职。后除右军将军,加散骑常侍,

    37、让不拜。升平二年卒,时年三十八。帝闻之,叹曰:“荀令则、王敬和相继凋落,股肱腹心将复谁寄乎!”追赠骠骑将军。(节选自晋书荀羡传 )注桓文:齐桓公和晋文公,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的国君,春秋时期的霸主,二人都以“尊王”相号召而成就霸业。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B. 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C. 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通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D. 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11.

    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足A. 弱冠,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而体犹未壮,故称。后用以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B. 屯田,汉以后政府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饷和税粮。C. 领,指在原有官职之外又兼任其他官职,一般是兼任较低的职务。D. 追赠,是在官员退休或去世后加封某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封、追晋。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荀羡很有个性,遇事颇有主见。他七岁时深受谋反的苏峻喜爱,却暗地里有杀贼之念;在殷浩询问蔡漠一事时也有不同见解。B. 荀羡不慕荣利,多次辞不就命。将迎娶公主时他逃跑了;先后被授职抚军参军、太常博士、右军将军、散骑常侍,

    39、却均未接受。C. 荀羡骁勇善战,屡次立下军功。王腾、赵盘侵犯琅邪、鄄城时,荀羡讨伐他们,捉拿了王腾,打跑了赵盘,同时斩杀了慕容兰。D. 荀羡极有声望,深得皇帝信任。他年轻时就与王洽齐名,任职时被殷浩认为处事有能力,死后又被皇帝评价为重臣和心腹。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荀生资逸群之气,将有冲天之举,诸君宜善事之。(2)时蔡谟固让司徒,不起,中军将军殷浩欲加大辟,以问于羡。【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荀羡凭借出众的才气,将会有惊人的壮举,各位应当好好侍奉他。(2)当时碰上蔡谟坚决辞让司徒的官职,不出来任职,中军将军殷浩想治他死罪,就此事询问荀羡

    40、。【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画线句子中,“羡”是人名,指荀羡, “羡不欲连婚帝室”是省略句,应为“羡不欲连婚(于)帝室” ,意思是荀羡不想与皇家联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C 两项。再比较 A、D 两项, “不得已”的主语是“荀羡” ,因此“监司追” “不得已”中间应断开,排除 D 项,答案为 A 项。【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

    41、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 项, “官员退休”不正确, “追赠”是加封死者官职、勋位。故选D 项。【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 项, “同时斩杀了慕容兰”不正确。原文说的是“是时,慕容兰以数万众屯汴城,甚为边害。羡自光水引汶通渠,至于东阿以征之。临阵,斩兰” ,意思是这时慕容兰率领数万兵马屯据汴城,给东晋造成极大边患。荀

    42、羡便开通河渠从光水引汶水,一直到达东阿来征讨慕容兰。荀羡亲临战阵,斩杀了慕容兰。可见,斩杀慕容兰是后来的事,并不是“同时” 。故选 C 项。【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资” ,凭借;“逸群” ,出众;“之” ,助词,的;“冲天”,这里指“惊人”;“举”,壮举;“诸”,各个;“宜” ,应当;“善” ,好好地;“ 事”,侍奉;“之” ,代词,他。(2)“时”,

    43、当时;“固” ,坚决;“让”, 辞让;“不起”, 不出来任职;“加大辟”,处以死罪;“以”,介词,拿、就;“于” ,介词,向;“ 以问于羡” ,省略句,也是状语后置句,应为 “以(之)于羡问”,就此事向荀羡询问,也可译为“就此事询问荀羡”。【点睛】第 1 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根据文意断句。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 、 “云” 、 “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

    44、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荀羡字令则。为人清静平和而有准则。年仅七岁时,碰上苏峻发动叛乱,荀羡跟随父亲在石头城,苏峻很喜欢他,经常抱他坐在膝盖上。荀羡暗地里告诉自己的母亲,说:“我如果有一把锋利的刀子,就足以杀死这个叛贼。 ”母亲掩住他的嘴巴,说:“不要乱说!”荀羡十五岁时,将娶寻阳公主为妻,荀羡不想与皇家联姻,于是逃往远处。监司追赶,荀羡不得已,才出来与公主结婚,被授予驸马都尉的官职。二十岁时,与琅邪人王洽齐名。晋穆帝又让他担任抚军参军,征召他补任太常博士,荀羡都不赴任。

    45、后被授予秘书丞、义兴太守的官职。征北将军褚裒让他担任长史。荀羡到任后,褚裒对他的僚属说:“荀羡凭借出众的才气,将会有惊人的壮举,各位应当好好侍奉他。 ”不久荀羡就升任建威将军、吴国内史。授予北中郎将、徐州刺史,监徐州、兖州二州及扬州之晋陵诸军事。殷浩因为荀羡居官任事有能干的名声,所以委以重任。荀羡当时只有二十八岁,晋朝中兴以来的地方长官中,没有像他那样年轻的。荀羡不久往北亲自镇守淮阴,在东阳的石鳖屯田。不久又增加监管青州各项军事的任务,并兼任兖州刺史,镇守下邳。荀羡从下邳来到朝廷,当时碰上蔡谟坚决辞让司徒的官职,不出来任职,中军将军殷浩想治他死罪,就此事询问荀羡。荀羡说:“如果现在蔡公遭遇不测

    46、,他日一定会发生齐桓公、晋文公那样兴兵问罪的事。 ”殷浩于是作罢。等到慕容俊在青州攻打段兰,皇帝下诏让荀羡前去救援段兰。慕容俊的属将王腾、赵盘侵犯琅邪、鄄城,北部边境不得安宁。荀羡前去征讨他们,擒获了王腾,赵盘逃走。军队驻扎在琅邪,可段兰已全军覆没,荀羡于是退还到下邳。这时,慕容兰率领数万兵马屯据汴城,给东晋造成极大边患。荀羡便开通河渠从光水引汶水,一直到达东阿来征讨慕容兰。荀羡亲临战阵,斩杀了慕容兰。皇帝准备封给荀羡爵位,荀羡坚决推辞不接受。此前,石季龙去世,胡人统治的地区大乱,荀羡安抚收纳前来投降和归附的,深得人心。荀羡因为病重而被解除职务。后来被授予右将军的职务,加散骑常侍,荀羡推让不接

    47、受。升平二年荀羡去世,当时只有三十八岁。皇帝听说荀羡去世,叹息说:“荀令则、王敬和相继去世,还有谁能成为我的得力助手与亲信呢?”追赠荀羡骠骑将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咏梅【宋】王安石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诗人借世俗之人对梅花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B. 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C. 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

    48、己的衣袖。D. 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15. 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意为世俗之人满眼看到的只是艳丽的桃杏,却不识凌寒独放色香俱佳的梅花。诗人把世俗之人对桃杏和梅花的态度作对比,讥讽世俗之人的浅薄与庸俗。借梅花自喻,暗示自己的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C 项, “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不正确, “淋漓红袖”指美貌

    49、女子, “淋漓红袖趣传杯”意思是呼唤侍女传递酒杯。故选 C 项。【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鉴赏的是哪些诗句,然后找到诗句在诗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从内容、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本题要求分析的诗句是诗歌的最后两句,需要结合上文来分析。从内容上来看,尾联“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结合上文可知, “此”指的是梅花凌寒独自开放色香俱佳的特点,尾联诗句的意思是,世俗中人的眼中哪知道梅花的这些高贵品质,他们只知道买一些艳丽的桃花、杏花来栽种。上下句之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世俗之人对梅花和对桃杏的态度进行了对比,说明世俗之人只喜欢桃杏,反映出世俗之人的浅薄和庸俗,表达出诗人的讥讽之意。另一方面,联系诗人毕生的理想和追求,结合全诗内容,可知诗人写梅花,也是在写自己,借梅花自喻,表达出自己改革志向不被理解的复杂心情。【点睛】第 1 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潍坊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