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广西桂林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67595       资源大小:211.92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西桂林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1、桂林市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年级语文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三月天。 ”关于清明, 岁时百问讲:“万物生长于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引三统历云:“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 ”明代张岱夜航船亦讲:“清明万物齐于巽。巽,洁也,齐也。清明取洁齐之义。 ”时至清明,已入深春,莺飞草长,清波粼粼,桃红柳绿,风清景明。清明作为节气,有起源于周朝之说。据张岱夜航船天文部时令讲:“周公始定二十四节,以合二十四气。 ”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冬至和清明。古以五

    2、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清明三候是:初候桐始华(华,即开花);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三候虹始见。这早在逸周书时训解即有记载:“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 ” 鴽是鹌鹑一类的鸟, “田鼠化为鴽” ,是古人的一种错误认识。“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 ”说起清明,就不能不谈到寒食。据传说,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贤人介子推的。春秋时晋文公(重耳)与介子推等诸臣逃亡去国十九载,返国后封赏功臣,独介子推无封无赏。子推作龙蛇歌而讽之:“有龙矫矫,将失其所;有蛇从之,周流天下。龙入深渊,得其所安;蛇脂尽

    3、干,独不得甘雨!”子推遂偕母隐于绵山。文公悔悟,烧山逼令出仕,子推抱树焚死。时人为悼念子推,于其忌日禁火冷食。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寒食大致在清明的前一二日,亦有前三日之说。到了唐代,寒食与清明两节由于日期相近,便逐渐融为一体,几乎成为“同一个节日” 。据唐代杜佑通典载:“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同拜扫礼。仍编入五礼,永为恒式。至此,寒食被作为“用展孝思”的“法定节日”确定下来。俗话说:“清明到,儿尽孝。 ”唐代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寞重泉哭

    4、不闻,潇潇暮雨人归去。 ”由于寒食禁火,故清明取火曰请新火。 “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在清明这一天,皇帝亦将新火赐予近臣,以示恩赏。唐代韩翃寒食诗写的便是公侯大臣受皇宫赐火:“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清明成为“法定假日” ,亦始于唐代。寒食一日,再加前后三日,共计七日假,相当于近年来的“黄金周” 。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由于唐代以后,寒食、清明既是“法定节日” ,又是“法定假日” ,所以除了祭祖扫墓而外,尚有春游、踏青、插柳、放风筝等风俗。谚云:“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 ”又云:“清明去踏青,不害脚疼病。 ”宋范成大春

    5、日田园杂兴有句:“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因而清明或曰寒食庶几成为一个“旅游节”了。寒食与清明(金台随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深春时节,清明到来,当时风清景明,正与其清洁明净的含义相符。B. 寒食节传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贤人介子推,后来相沿成俗,成为节日。C. 到了唐代,寒食与清明两节由于时间前后相差不大,人们已经把它当作“同一个节日” 。D. 从唐代开始,寒食、清明成为“法定假日” ,共计七日假,就像我们的黄金周。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冬至和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而且它们作为节气是早于作为节日的

    6、。B. 寒食节作为“用展孝思”的法定节日,清明有“清明到,儿尽孝”的俗语,可见这两个节日有着共通的文化内涵。C.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面,在这一天人们禁火并且吃冷食,因此才称清明取火为请新火。D. 清明这一天,人们为逝去的先人扫墓,皇帝也将新火赐予身边的大臣,以示恩赏。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清明作为节气,有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周朝,张岱的 夜航船天文部时令可以作为一个佐证。B. 寒食因当日禁火冷食,清明取清洁明净之义。可见中国的节日取名有独特的含义。C. 寒食、清明既是“法定节日” ,又是“法定假日” ,风俗也就不局限于祭祖扫墓,而变得丰富多样。D.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

    7、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因为受到炎黄子孙的普遍推崇,所以清明节具有丰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答案】1. C 2. A 3. D【解析】【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 选项曲解文意, “人们已经把它当作同一个节日 。 ”错误。原文第四段的表述是“几乎成为”同一个节日。故选 C。【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

    8、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A 选项“而且它们作为节气是早于作为节日的”无中生有。故选 A。【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D 选项因果颠倒, “因为受到炎黄子孙的普遍推崇,所以清明节具有丰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错误,应为“因为清明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才会受到炎黄子孙的普遍推崇”。故选 D【点睛】解答此

    9、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 “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水袖之痛肖复兴胡文阁是梅葆

    10、玖的徒弟,近几年名声渐起。作为梅派硕果仅存的男旦演员,胡文阁的声名无疑沾了梅派的光。当然,他自己很努力,唱得确实不错。六年前,我第一次看他的演出,是在长安剧院,梅葆玖和他前后各演一折御碑亭 。坦率地讲,说韵味,他还欠火候,和师傅有距离;单说声音,他要比师傅更亮也更好听,毕竟他正当年。其实,我对胡文阔的兴趣,不仅在于他梅派男旦的声名和功力,还因为听他讲了自己的一件往事。20 世纪 80 年代,他还不到 20 岁,在西安唱秦腔小生,却痴迷京戏,痴迷梅派青衣,便私下向名师李德富先生学艺。青衣的唱腔当然重要,水袖却也是必须苦练的动夫。四大名旦中,水袖舞得好的,当数梅、程二位。水袖是青衣的看家玩意儿,它

    11、既可以是手臂的延长,载歌载舞;又可以是心情的外化,风情万种。那时候,不到 20 岁的胡文阁痴迷水袖,但和老师学舞水袖,需要自己买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做水袖。这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当时需要 22 元,正好是他一个月的工资。为了学舞水袖,花上一个月的工资,也是值得的。但关键问题是,那时候,胡文阁的母亲正在病重之中一他很想在母亲很可能是一辈子最后一个生日的时候,给母亲买上一件生日礼物。但是,他已经没有钱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了。在水袖和生日礼物两者之间,他买了七尺杭纺做了水袖。他想得很简单年轻人,谁都是这样,把很多事情想得简单了下个月发了工资之后,再给母亲买件生日礼物。在母亲的病床前,他把自己的想法对母亲说了。

    12、已经不能讲话的母亲嘶哑着嗓子, “呃呃”地不知在回答他什么。然而,无情的病魔没有给胡文阁补上母亲生日礼物的机会。母亲去世了,他才明白,世上有的东西是补不上的,就如同落到地上的叶子,再也无法如鸟一样重新飞上枝头。30 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胡文阁都非常后悔。水袖,成为他的心头之痛,是扎在他心上的一根永远拔不出来的刺。胡文阁坦白道出自己的心头之痛,让我感动。我们也常常会面临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事业、爱情、婚姻、子女我们觉得每件事都比父母重要。即使在母亲病重的时刻,胡文阁还觉得自己的水袖更重要呢。都说人年轻时不懂爱情,其实,年轻时是不懂亲情。爱情,总还要去追求,亲情只要伸手接着就是,那么

    13、轻而易举。问题是,胡文阁还敢于面对自己年轻时的浅薄,坦陈内疚一一多少孩子吃凉不管酸,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对不起父母的地方,没有什么心痛之感,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想起我的父母,我常常会涌出无比惭愧的心情,因为在我年轻的时候,一样觉得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总是被放在了后面。记得当初母亲从平房搬进新楼之后,已年过 80,腿脚不利索,我生怕她下楼不小心会摔倒,便不让她下楼。母亲去世之前,一直想下楼看看家前面新建起来的元大都公园,总是兴致很高地对我说:“听说那里种了好多月季花!”正是伏里天,我对她说:“天凉快点儿再去吧。 ”谁想,没等到天凉快,母亲突然走了。那时候,总以

    14、为父母可以长生不老地永远陪伴着我们。我们就像蚂蟥一样,趴在父母的身上,理所当然地吸吮着他们身上的血。我不知道,如今的胡文阁站在舞台上舞动水袖的时候,会不会在一瞬间想起母亲。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听到他讲述自己这件 30 多年前的往事之后,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电视里,再看到他舞动水袖的时候,我总有些走神,忍不住想起他的母亲,也想起我的母亲。(原载今晚报)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水袖”是全文的线索,引出了胡文阁和他母亲的故事。B. 胡文阁决定先买水袖再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主要原因是,当时他觉得水袖对自己更重要,母亲的礼物可以缓一缓。C. 作者用了大量的议论来

    15、说明年轻人对待亲情和对待自己的事情有不同态度,意在表明,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懂亲情。从而增强文章的现实意义。D. 作者在写胡文阁时,融入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使文章情感更加厚重感人,也更能引发读者深思。5. 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世上有的东西是补不上的,就如同落到地上的叶子,再也无法如鸟一样重新飞上枝头。 ”6. 作者通过“水袖”的故事,在文中引出了几点关于“痛”的思考,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4. C 5. “世上有的东西是补不上的”原文指的是无情的病魔没有给胡文阁补上母亲生日礼物的机会,也泛指错失的亲情。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它比作掉落的叶子和不能重新飞翔的鸟。表达了胡文阁对母亲深深的愧疚,

    16、这种无法弥补的遗憾成为他心头永远的痛。 6. “水袖”里隐藏着胡文阁的痛,在母亲病重时,胡文阁选择买水袖,无情的病魔没有给他机会补上母亲的礼物,这成为他永远的痛。由胡文阁的“水袖”引出了作者的痛。作者在年轻的时候。因为觉得自己的事情更重要,错过了陪母亲看月季花的机会。母亲突然离世,成为作者永远的痛。作者由胡文阁和自己的故事想到了很多年轻人不懂亲情,认为亲情只要伸手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为追求其他的事情忽视或是不珍惜亲情。这也许会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痛。【解析】【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

    17、析鉴赏” ,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 选项说法太绝对,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懂亲情”错误,不可能“都”不懂,肯定大部分人还是懂亲情的。故选 C。【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理解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案例什么情感。由文中“无情的病魔没有给胡文阁补上母亲生日礼物的机会。 ”句子可知“世上有的东西是补不上的”是指错失的亲情,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错失的亲情”比喻成“掉落的叶子和不能重新飞翔的鸟” ,最后分析此句表达了胡文阁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

    18、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由文章 “30 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胡文阁都非常后悔。水袖,成为他的心头之痛,是扎在他心上的一根永远拔不出来的刺。 ”可知“水袖”里隐藏着胡文阁的痛;“想起我的父母,我常常会涌出无比惭愧的心情,因为在我年轻的时候,一样觉得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总是被放在了后面。 ”此句可知由胡文阁的“水袖”引出了作者的痛。由“都说人年轻时不懂爱情,其实,年轻时是不懂亲情。爱情,总还要去追求,亲情只要伸手接着就是,那么轻而易举。 ”可知年轻人不懂亲情这也许会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痛。【点睛

    19、】理解句子含义时有些句子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就要联系文章的思想内容,深刻地理解他们的含义。还有的文章或句子牵涉到的时间久远,反映的时代背景复杂,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具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就要联系当时的背景情况,准确把握句子的意思。(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018 年 1 月 5 日,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2016 一 2017在京发布。这是中国国家形象调查平台开展的第 5 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与以往相比,本次调查新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合作机制等热点话题,涵盖了中国整体形象与影响力、政治、

    20、外交、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国际形象与传播,更加立体、全面地呈现出国际社会对2016 年以来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中国国家整体印象得分为 6.22 分(总分为 10 分) ,延续了近年来小幅增长的势头。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6.5 分)和国内治理的表现(6.2 分)赢得海外好评,尤其是在科技和经济领域参与全球治理的表现得到更多认可。相比年长群体,海外年轻群体(18-35 岁)对中国内政外交表现评价更高,对中国未来发展形势的看法也更乐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致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将会持续增强,中国将引领新一轮全球化,为全球治理做出更多贡献。预期中国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海外受访者比例从

    21、 2013 年的 17%、2014 年的 20%、2015 年的 24%,到 2016-2017 年的 33%,呈逐年加速增长趋势。受访者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对个人、国家、地区和全球经济以及全球治理都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海外年轻群体的认可度更高。超过六成的海外受访者认可中国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的活跃度高,并期待中国在其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摘编自中国国家形象怎么样?全球调查报告来了 ,有删改)材料二:(摘编自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2015 )(摘编自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2016-2017 )材料三:与信息匮乏年代“大路货”的传播同样有需求不同,早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

    22、,受众缺少的不再是信息,而是精准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与受众的这种需求相适应,我们的媒体传播就要着重在分众化、对象化上下功夫,做到内外有别、外外有别。所谓内外有别,就是内宣与外宣之间在传播内容和表达方式上要有所不同,外宣应更加重视运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来传播。所谓外外有别,就是同样是对外传播,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传播的内容、语言、方式也要有所不同,做到应其所需、传其所要。对外传播既要“强魂”精心选择适合传播的内容,又要“健体”重视在重点国家、重点地区和周边国家建设传播平台。我们应当努力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中国立场,国际表达,受众遍天下。在新闻传播中,为什么要提倡讲好故事

    23、呢?这是因为: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反映和体现人们实践活动的丰富性、生动性、故事性,是新闻报道的题中应有之义。其次,故事性的报道具有具象化的特征,让受众可感、可知,入脑、入心。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中国贡献,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好故事的元素千千万万,好故事的题材源源不断。主动而充分地讲好这些故事,必将有助于建构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建构和塑造国家形象,要把效果放在第一位,用传播效果体现政治立场、检验工作态度、考察平台项目。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不仅要看媒体派出了多少人、新建了什么项目,更要看影响力提升了没有,提升了多少。在推进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中,不仅要考察其科

    24、技支撑指标(包括团队科技素养指标、传播平台评估指标)、经济营收指标(包括媒体对广告客户的影响指标、媒体盈利平台的量化指标) ,更要考察其影响力指标(包括受众的注意力指标,业界、学界的评价指标) 。只有这样,通过融合发展推动良好国家形象建构和塑造的过程,才是扎扎实实的、富有成效的。(摘编自国家形象与媒体担当 ,有删改)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介绍了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2016-2017是中国国家形象调查平台开展的第 5 次调查以及这次调查呈现的相关特点。B.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2016-2017显示,中国整体形象好感度稳中有升,内政和外交表现受到好

    25、评。C. 在中国文化代表元素的排序中,海外受访者对饮食的认可度提高,超过了武术和中医,这说明媒体对饮食的宣传超过了武术和中医。D. “内外有别” “外外有别”虽然针对的对象不同,但都强调媒体传播要有对象意识,要注重实施分众化传播。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涵盖了中国整体形象与影响力、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中国国家形象调查体现了我国对国家形象的重视。B. 从预期中国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海外受访者比例逐年增长可以看出,近几年外国人都能积极主动了解中国,对中国发展有信心。C.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赢得点赞,中国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的作用备受期待

    26、,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海外年轻群体都对这两项政策的认可度更高。D. 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所追求的并不是规模大、人员多,而是其在宣传国家形象方面的影响力以及影响力提升的速度。9. 一家国内主流媒体想推出一部有关“一带一路”的宣传片来宣传国家形象,在提高海外收视率方面,你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作简要概述。【答案】7. C 8. A 9. 要有对象意识。 “一带一路”在发展中国家和海外年轻群体中有更高的认可度,因而想要提高收视率可以在发展中国家围绕年轻人做足宣传。要注重讲好故事,选取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要素。可以选取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一带一路”的交流中发生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典型事迹的选取最好涉及海

    27、外观众认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中医、武术、饮食等元素。要注重效果,注意宣传的方式。要运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接受的语言来传播。【解析】【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二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C 选项“这说明媒体对饮食的宣传超过了武术和中医”错误,于文无据。故选 C。【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

    28、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B 选项无中生有, “近几年外国人都能积极主动了解中国”错误,无中生有,他们认为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原因很多,但不能说明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去了解中国。C 选项曲解文意,从文中可以看出, “发展中国家认可度更高”的是对“一带一路”的看法,不是对“中国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的作用” 。D 选项, “追求的并不是规模大、人员多”错误,结合原文“不仅要看媒体派出了多少人,新建了什么项目,更要看影响力提升了没有,提升了多少”可知,并非不追求规模、人

    29、员。故选 A。【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材料三中“受众缺少的不再是信息,而是精准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与受众的这种需求相适应,我们的媒体传播就要着重在分众化、对象化上下功夫”可知在提高海外收视率方面要有对象意识。 “在新闻传播中,为什么要提倡讲好故事呢?这是因为:首先,其次, ”可知在提高海外收视率方面要注重讲好故事,选取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要素。 “所谓内外有别,就是内宣与外宣之间在传播内容和表达方式上要有所不同,外宣应更加重视运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来传播。

    30、 ”可知在提高海外收视率方面要注重效果,注意宣传的方式。【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 “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窃窕之章。少焉,月

    31、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2)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

    32、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尽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后赤壁赋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B.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C.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D.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11. 下列对选文中的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

    33、散文的性质。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辞藻的文风。将抒情和说理依托于景物描写中,因景而生情,借物而喻理。B. “冯虚御风” “羽化而登仙”皆借用道家典籍所记成仙之事表明内心自由,不虑世情之境。C. “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D. 苏子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孟子等。与“将子无怒”中的“子”基本相同。12. 下列对两段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赤壁赋中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写的是初秋之景。B. 后赤壁赋中的“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写的是初冬之景。C. 后赤壁赋和赤壁赋一样都是写月夜游赤壁,但描绘景的不再有清风明月,而只有山间草

    34、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D. 后赤壁赋写的是作者在散步时为“月白风清”的美景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 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2)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解析】【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

    35、 “有声”是“发出声响”的意思,发出声响的应该是“江流” ,所以“声响”后断句,所以排除选项 CD。 “几何”是“多少”的意思,指的是“日月”多少,也就是相隔多少日子,所以“几何”后断句,排除选项 A,故选 B。句子翻译: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

    36、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 选项“与将子无怒中的子基本相同。 ”错误,将子无怒中的“子”是“你”的意思。故选 D。”【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C 选项“但描绘景的不再有清风明月”错误, 后赤壁赋也写到了明月清风。故选 C。【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

    37、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舞:使起舞。泣:使落泪。 (2)望:十五日。步:出发。将:准备。【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 ,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 “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 “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

    38、“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翻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漂流到各处,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前进时就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并不知道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

    39、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在这时喝酒喝得高兴起来,敲着船边,打着节拍,应声高歌。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迎击月光下的清波,逆流而上地泛光。我的心怀悠远,展望美好的理想,却在天的另一方。 ”有会吹洞箫的客人,依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赤壁赋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40、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后赤壁赋(二)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对雪 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

    41、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B. “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闲居长安,生活得非常艰苦。C. “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正在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D. 尾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

    42、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15. 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案】14. C 15. 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 ,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解析】【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C 选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

    43、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故选 C。【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解答此题要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再找出诗中的景物,概括景象的特点。然后描摹诗歌图景,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最后剖析作者的情感。从题干给出的信息看,本题共分二问。第一问中,抓住“乱云” “急雪”两个景物,将之串连概述即可。第二问中,就“用意”的分析,应从写作手法入手,分析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感,由于“雪”在此联中是第一次出现,又要考虑与标题的对应问题。【点睛】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

    44、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 沁园春长沙里,毛泽东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两句是:_。_ (2) 荆轲刺秦王里,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3)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_,_。【答案】 (1). 携来百侣曾游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风萧萧兮易水寒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 夫人之相与 (6). 俯仰一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

    45、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属于情境型默写题,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携” “峥嵘” “稠” “萧萧”“俯仰”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

    46、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 ,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2018 年 7 月下旬,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塞内加尔成为非洲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2013 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 ) 。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 21 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 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摩拳擦掌,其影响可见一斑。五年

    47、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沿途国家正编织以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 。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如 般出现;一张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B. 连接中外,承接古今,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C.

    48、 承接古今,连接中外,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D. 连接中外,承接古今,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 “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B. 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C. 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 “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D. 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高瞻远瞩 崭露头角 雨后春笋B. 远见卓识 初露雏形 星罗棋布C. 远见卓识 崭露头角 星罗棋布D. 高瞻远瞩 初露雏形 雨后春笋【答案】17. A 18. A 19. D【解析】【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注意前后句的暗示与限制,前面的句子中“跨越时空”暗示应该先讲时间“承接古今


    注意事项

    本文(广西桂林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