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版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创新讲义(含答案)

    • 资源ID:67199       资源大小:2.21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版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创新讲义(含答案)

    1、第 11 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习目标 1掌握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活动。2理解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特点。3分析探索建设道路中获得的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交通落后,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2)恢复:到 1952 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 “一五”计划实施(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2)时间:19531957 年。(3)特点:优先发展

    2、重工业。(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 奠定了初步基础。3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 年底。(2)概况内容 过程 结果农业 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手工业者纷纷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 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二、探索与失误1中共八大(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2)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当前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

    3、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提出: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2)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影响: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2)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3)后果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 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4政策调整(1)目的: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4、。(2)方针: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3)结果:从 1962 年起,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到 1965 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1966 年, “文化大革命”爆发,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2.表现:许多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 。3调整(1)周恩来:1971 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 1973 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2)邓小平:1975 年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使国民经济呈现回升状态。辨析 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 年) 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点拨

    5、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让农民和手工业者走以合作社为组织形式的集体化道路,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也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辨析 从 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到 1956 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社会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思考 该图反映了什么事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后果?提示:“大跃进” 。 “左”倾错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挫。辨析 “大跃进”运动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 “大

    6、跃进”运动片面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生产建设的高速度,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变革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点拨 “文化大革命”偏离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给经济建设带来极大破坏。小结 本课知识可归纳为“一、三、四、四” 。一条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三个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 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 年) 、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年);四次成功探索:“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八字方针;四次失误探索:1958 年总路线、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

    7、命” 。主题一 “一五”计划的特点核心必记1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但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是孤立地发展重工业,因为国民经济的各部门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的,因此必须统筹兼顾,合理安排。2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所谓变革生产关系是指 19531956 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3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兼顾。4渐进性和长期性。史料印证材料一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 766.4 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 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 58.2%“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

    8、 156 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 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材料一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且重点发展区域在东北地区。材料二 我们对于资产阶级,第一是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策略、方式和步骤:策略是利用、限制和改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是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是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造;方式是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步骤是由个别企业公私合

    9、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材料三 下面是 19501956 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思考:材料三反映了 19501956 年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提示: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意义:标志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对点巩固1观察下图,图中的对应的行业应该是( )A工业 B农业C交通 D教育解析:选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其在“一五”计划预算总支出中所占

    10、比重应最高,柱状图中对应的行业应该是工业,故 A 项正确。主题二 19561976 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原因及教训 核心必记1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主张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2)“大跃进”运动: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3)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一大二公” ,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国民经济困难。(4)“文化大革命”: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使经济建设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2原因(1)客观原因: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及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

    11、设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2)主观原因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形势的认识和分析发生了偏差,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得不到认真执行,党内民主得不到充分发扬,对党的领导干部缺乏严格监督。个人崇拜现象严重,党内民主生活遭到严重破坏。没有正确处理“左”倾,右倾错误的关系。长期以来,注意了反对右倾错误,但缺乏对“左”倾错误的认识和警惕。缺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生产力发展阶段。3教训(1)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结合和反映实际。(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进行,并按客观规律办事。(3)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12、4)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反之,就会造成失误甚至遭受挫折。史料印证材料一 20 世纪中期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改造自然”的宗旨深入人心,特别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 “人定胜天”同“改天换地” “愚公移山”等成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响亮的口号。对人定胜天的历史反思材料一反映出导致 19561976 年社会主义探索出现失误的主观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脱离国情和实际。材料二 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 ,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 。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

    13、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思考:据材料二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这一运动造成的危害有哪些?提示:特点: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危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点巩固21958 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 1 070 万吨钢而奋斗。为此,学校、工厂、机关、农村、军队全民大炼钢铁。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是“大跃进”时期出现的现象B只追求数量,不重视质量C浪费了大量资源D促使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解析:选 D

    14、 材料反映的是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其脱离了当时的国情,因而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A、B、C 三项均符合材料含义,而 D 项表述与史实不符,答案为 D 项。题组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最核心的任务是( )A巩固无产阶级政权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解析:选 D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最核心的任务是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2 “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 。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

    15、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解析:选 A 根据所学知识, “一五”计划最大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3如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在( )A1949 年 B1952 年C1956 年 D1979 年解析:选 C 从图片信息可知,我国公有制占绝对主体地位,该现象最早出现在三大改造完成的 1956 年。故选 C 项。题组二 探索与失误4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

    16、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对我国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B这表明人民对于经济落后的现状极为不满C这一论断得到了认可并长期执行D这一论断不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析:选 A 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论断是符合当时实际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未能长期贯彻执行,故选 A 项。520 世纪 50 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 ,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B

    17、土地改革运动C “大跃进”运动D三大改造运动解析:选 C 题干中 20 世纪 50 年代出现的这些科学“奇迹”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是人们主观臆断,这一现象与“大跃进”运动密切相关,故选 C 项。6.如图反映的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出现图中 B 点到 C 点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缺乏计划性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 “左”的错误严重泛滥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方针的实施解析:选 C 图示中 B 点到 C 点即 19571960 年。图示表明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回顾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左

    18、”倾错误严重泛滥,导致农业生产急剧下降。题组三 国民经济的劫难7下面曲线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哪一历史时期的工农业生产变化情况( )A新中国成立初期B三大改造时期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 “文化大革命”时期解析:选 D “文化大革命” 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是:破坏、转机、回升、破坏。1967、1968 年国民经济遭到摧残性的破坏,1973 年复苏,1975 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经济回升,后来邓小平被打倒,国民经济又遭破坏。8据统计,1972 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 3 635 亿元,比 1971 年增长 4.5%。其中,工业总产值比 1971 年增长 6.6%。1973 年国民经济各项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工农业总产值达 3 968 亿元,比 1972 年增长 9.2%。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文化大革命”并没有冲击经济的发展B这与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有关C “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D这是邓小平推行全面整顿的结果解析:选 B 题干表明 1972、 1973 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有明显增长,其主要得益于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时对国民经济的恢复调整,使国民经济出现复苏。A、C 两项表述与“文革”时期的史实不符;邓小平全面整顿出现在 1975 年,D 项时间不符。


    注意事项

    本文(2019版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创新讲义(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