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66704       资源大小:164.89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1、上高二中 20172018 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若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它也容易被遮蔽。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乔布斯也曾直言,苹

    2、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然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以更有力的抓手、更具体的评价机制,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却长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或许是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幅名画前,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动心;街头驻足,白发苍苍的老人,衣着得体、妆容精致地在你身边神采奕奕地走过,这些都是美的窗口。可是,肯定也有不少人认为,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只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

    3、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难怪有人说, “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如今,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寥寥无几;艺术品市场繁荣火爆,但泡沫也不小,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向下一场拍卖。可见,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

    4、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位。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从现在起,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为时不晚。尤其是学校教育,要把美育课的开展真正重视起来,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摘编自赵婀娜美育是一种刚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美是有力量的,于教育而言,

    5、就是通过美育的教育来培养人的坚强性格和独立人格。B. 培养和提升公民的审美能力长期缺少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因为社会对审美能力不重视。C. 没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就不可能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升现代文明的水平。D. 全社会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尤其要靠学校把美育教有落实到位。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 2 段直接或间接引用孔子、蔡元培、乔布斯等人的名言进行论证,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B. 文章第 4 段采用了例证法来论证观点,既有点例又有面例,二者相辅相成,增强了说服力。C. 文章第 5、6 段从个人和社会两个维度论述了审美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

    6、作用及意义。D. 文章论证思维严密,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逐层深入,环环相扣。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生的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可以说,美的即是有趣的,有趣的即是美的。B. 城市雕塑难以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多是因为市民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不能理解雕塑之美。C. 国民要想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起文化自信,拥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必不可少。D. 为美献身是一种精神追求,为面包而活是一种物质追求,有时精神追求比物质追求更令人幸福。【答案】1. D 2. B 3. A【解析】1. 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

    7、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 推理以偏概全。从原文来看,美育教育的任务还包括“发掘美好的眼晴与心灵,拥有更健全的人格、更富有精致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等。B推测变必然。原文“这或许是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中的“或许”表示推测,选项却将其变成必然了。C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

    8、美的内在追求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平” , “很难”不等于“不可能”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 项“既有点例又有面

    9、例,二者相辅相成”错误。从原文看,第 4 段没有运用点例,以排比句的形式列举的美术馆内、音乐厅内以及街头驻足所见当属面例。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 A 项“美的即是有趣的,有趣的即是美的”错,于文无据。(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绿色的雨雾赵丽宏汽车沿着盘山公路缓缓地向上爬着,莫干山,它那迎面扑来的一片绿色,使我的整个身心都沉醉在一种未曾有过的清爽

    10、之中了。到达山顶的荫山街,安排好住宿,已经是黄昏,细细观赏这秀美的山林,只能留待明天了,那一晚,枕着幽幽的林涛声睡去,梦境,也仿佛是一片绿色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把我从梦中唤醒了。推开窗,飘然飞进来一片透明轻柔的白羽纱哦,是雾。向窗外望去,只见白蒙蒙、混浊浊一片,看不见选山,看不清近处的树林,更不用说朝霞旭日了,只有那如烟如纱的雾,淡淡的,轻轻的,在清晨湿漉漉的空中飘来飘去雾,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悄悄笼罩了群山,我不禁一阵失望,这扫兴的天气!然而几位同伴却兴致不减:“走,雾中游山,别有风味呢!”走出宾馆,是一片幽深的竹林,飘忽的雾慢中,看不清竹林的深度,只听见竹叶在晨风里絮语:沙啦啦,沙啦啦一颗水珠

    11、滴落在我的脸上,凉丝丝,怪惬意的。抬头望去,一族水灵灵的竹叶,含着一颗颗晶莹闪烁的露珠,像一团碧绿的翡翠,在我的头顶颤动着。这一团翠绿,仿佛点亮了我的惺忪的眼睛:从轻悠悠流动的雾中,恍恍惚惚地闪出淡淡的绿来,一星星,一团团,一片片,就像有人在雪白的宣纸上轻轻泼洒下一片绿色,慢慢地化开、化开沿曲折逶迤的石板小径走着,越走,这绿便显得越真切,越浓都,竹叶上的水珠,不时地滴下来,落到我的脸上,手上,流进我的颈子里,似在撩拔着游人的兴致,同伴们的头发都被雾气打湿了,眉毛和睫毛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小水珠。走出竹林,山道开阔了,雾也变得更为透明,而且流动得更加迅速,此时的雾中山色,随着轻绡羽纱似的雾气悠然流

    12、动,远山近峦时时显露出淡青色的,隐隐约约的、飘飘忽忽的曲线,使人在神奇之中感觉到一种亲切,我似乎不怎么讨厌这雾了,我觉得自己仿佛是一个探宝者,正在这茫茫雾海中寻找着稀世的珍宝,不时地为一些突然的发现而惊喜得叫起来一当一座精巧的建筑闪烁着缤纷的色泽,突然从雾幔中探身而出的时候;当一块奇异的岩山突然横在眼前,挡住你的去路的时候;当一丛野花摇曳着露珠莹莹的花瓣,突然出现在路边的时候;当一汪清亮的泉流发着叮叮咚咚的声响,突然涌到你的脚下的时候;当你在艰难的攀登之中,突然发现峰回路转的时候真的,这真是一种很难得的乐趣,就像人们在生活中的追求,那些被追求的目标,往往不是可望可即、一清二楚的,但它们存在着,

    13、并且永远在那里等待着,只要你不懈地寻觅,它们总会突然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出其不意地送给你一种成功的快乐。“哗哗哗,”一阵阵深沉雄壮的流水声,仿佛从极其遥远的地方,穿过雾的封锁传了过来。“快到剑池了!”同伴们又是一阵惊喜,很想远远地眺望一下这莫干山中的第一名胜,然而不行,雾,依然把一切罩得严严实实,云雾弥漫的山谷显得空溟缥缈,只有那一阵阵深沉的流水声,不停地从山中飘来,与乳白的雾气搅和在一起,形成一片神秘的气氛。在这种气氛里,很自然地想起了关于莫干山的那些神奇的传说。当年,莫邪和干将就在这山中铸剑。在氤氲的团雾之中,我仿佛看见他们正在剑池旁磨剑,在炉火旁炼剑。莫邪,这美丽而又勇敢的女子,为了炼出宝

    14、剑,纵身跳进了熊熊妒火,她的衣裙,是绿色的哗哗的流水声越来越响。终于,一道喷溅着雪白的水花、迸发着震耳的喧响的瀑布,从雾中显露出来,就像一柄硕大无朋的宝剑从天外飞下来,直插进一个绿森森的深潭之中,整个雾中的世界,都因之而颤动起来离开剑池踏上登山石径时,竟下起雨来,弥漫的晨雾转瞬间都凝成了雨珠,亮晶晶的雨珠滴在竹叶上,飘在泉潭中,发出许多轻微悦耳的声音。一些游客撑起了彩色的雨伞,于是,青苍苍的雨雾里,便绽开一朵朵耀眼的小花到达山顶,雨停了,云隙里,射下来一缕缕金黄色的阳光。登上宽阔的观日台极目四望,绿色的远山、绿色的竹林、绿色的湖泊,一切都历历在目了。刚才还漫山飘飞的雾和雨,仿佛都已溶化在这一片

    15、清新的绿色之中。但愿这绿色,能长久地留在我的记忆里。一九八 0 年秋,莫干山一上海(选自赵丽宏文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 年出版)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叙述细腻生动,兼用记叙、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既写出了作者游山的所见所闻,也写出了作者游山的所思所感。B. 文章插入干将和莫邪铸剑的神奇传说,与剑池流水声、雾气形成的神秘气氛相交融,既增添了莫干山的神秘色彩,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C. 文章多处运用不同形式的叠音词,如缓缓、白蒙蒙、淡淡的、隐隐约约、一缕缕等,使文章洋溢着和谐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D. 文章以作者游览莫干山的行踪为线索,采用换点

    16、定景的写法,描绘了一幅幅绚丽多彩、朦胧曼妙的雨雾图,让人如临其境。5. 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6. 对“绿色的雨雾” ,作者的情感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答案】4. D 5. 使用了拟人(竹叶在晨风里絮语) 、比喻(像一团碧绿的翡翠)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形象生动,动静相宜。从听觉(听见絮语) 、触觉(凉丝丝) 、视觉(抬头望去)的角度描写景物,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运用叠词描写景物,绘声绘色。 “沙啦啦”是拟声词,表现了竹叶在晨风中舞动的声音,形象而且富有动感:“水灵灵”描绘的是雾幔中的竹叶的色泽,晶莹透亮,清丽动人;“一颗颗”是量词的叠用,说明露珠的繁多

    17、。 6. 作者开始对雨雾天气感到“失望” 。清晨醒来,推开窗发现外面是“白蒙蒙、混浊浊一片” ,雾竟悄悄笼罩了群山,这天气令人扫兴。走出竹林,登山途中,作者“似乎不怎么讨厌这雾了” 。竹林绿雾的美景已让作者对雾中的神奇之景感到亲切,在山道上正享受着在茫茫雾海中寻“宝”的惊喜与乐趣。到达山顶,雨过天晴,作者对绿色雨雾流露出一种留恋与期望。 “但愿这绿色,能长久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文末作者用“但愿”两字一转,意味深长。一方面,表明游山所见绿色雨雾中的美景,将会长存于记忆中;另一方面,绿色也代表着自然、环保、宁静与活力,作者也期望自然山水常绿,青春活力永葆。【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

    18、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 项, “换点定景”有误。一般说来,景物描写的方法有移步换景、定点换景、定景换点三种。从文章内容看,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游记散文,作者以自己的游踪为线索,所以当是“移步换景。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一定要选择最主要、最鲜明的。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使用了拟人(竹叶在晨风里絮语) 、比喻(像一团碧绿的翡翠)等修辞手法描写景

    19、物,形象生动,动静相宜。从听觉(听见絮语) 、触觉(凉丝丝) 、视觉(抬头望去)的角度描写景物,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运用叠词描写景物,绘声绘色。 “沙啦啦”是拟声词,表现了竹叶在晨风中舞动的声音,形象而且富有动感:“水灵灵”描绘的是雾幔中的竹叶的色泽,晶莹透亮,清丽动人;“一颗颗”是量词的叠用,说明露珠的繁多。点睛:考查赏析语句或语句的表达特色。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时,分析语句所运用的手法(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一定要选择最主要、最鲜明的) ,接着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注意语句内容、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等) ,最后分析蕴含的作者情感。简单概括就是:手法 + 内容 + 情

    20、感。 6.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回答:对“绿色的雨雾” ,作者的情感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回答本题需要到文中找到作者对“绿色的雨雾”的情感态度的语段,然后提炼出情感态度,最后分析情感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抓住文章中这几段的语句进行概括即可:(1)雾,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悄悄笼罩了群山,我不禁一阵失望,这扫兴的天气!(2)走出竹林,山道开阔了,雾也变得更为透明,而且流动得更加迅速,此时的雾中山色,随着轻绡羽纱似的雾气悠然流动,远山近峦时时显露出淡青色的,隐隐约约的、飘飘忽忽的曲线,使人在神奇之中感觉到一种亲切,我似乎不怎么讨厌这雾了。 (3)到达山顶,雨停了,云隙里,射下来

    21、一缕缕金黄色的阳光。登上宽阔的观日台极目四望,绿色的远山、绿色的竹林、绿色的湖泊,一切都历历在目了。刚才还漫山飘飞的雾和雨,仿佛都已溶化在这一片清新的绿色之中。但愿这绿色,能长久地留在我的记忆里。(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毕业生就业呈现新格局不再扎堆北上广深, “新一线”城市受青睐步入 8 月,毕业生大部分已经开启全新的职业生涯,但与以往扎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就业格局不同,蓉渝杭等“新一线”城市越来越受青昧,在就业意愿的转变与各大城市频频出招揽才的双重作用之下,中国毕业生的就业格局正呈现新的变化。就业新宠“新一线”“宁要大城一张床,不要小城一套房” 。这曾经是毕业生就业

    22、心态的写照,而今,这样的想法则显得有些过时了。日前,国内生活服务平台 58 同城发布的2017 年高校毕业生招聘报告显示,2017 年毕业生简历投递量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广州、成都、北京,重庆,深圳,郑州、上海,长沙、杭州、贵阳。北上广深已经不是“独宠” ,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2017 年夏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也显示, “新一线”城市就业市场火爆,成都、西安等跻身求职者最热衷十大城市。所谓“新一线”城市是相对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而诞生的说法。据第一财经旗下数据新闻项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榜单,今年进入“新一线”的布 15 个城市,包括成都、杭州、武汉、南京、重庆、天津、苏州、西安、长沙等

    23、。其实,人才分流现象早就有体现。据猎聘网数据,2016 年人才净流入占比排名 T0P20 的城市中,杭州、长沙、武汉包搅前三。猎聘网相关负责人分析,这 3 个城市的共同特点是:省会城市,环境宜居,雾霾少,产业比较优势突出, “比如,杭州和武汉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很发达,而长沙娱乐传煤产业独树一帜。 ”由于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和快速增长的就业机会, “新一线”已经成为独具吸引力的就业区域。引智优惠频出招与这种人才流向新动相呼应的,是越来越多二三线城市为吸引人才出台的优惠政策。据本报记者统计,目前至少成都、武汉、南京,西安等 10 个“新一线”城市出台了人才优惠政策,涵盖收入、现金补贴、住房和户口等关

    24、键指标。例如,西安公布 23 条人才引进新措施,提出“5 年投入 38 亿元,引才育才 100 万”目标,对人才实行优质生活服务“绿卡通”制度,在医疗、落户、子女就学等方面开设绿色通道,武汉出台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政策,推出 18 项户口迁移调整政策,支持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落户几乎“零门槛” 。成都也高调推出“先落户后就业”政策;同时推行安居计划,对来蓉应聘的外地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可提供 7 天免费入住青年人才驿站,对急需紧缺优秀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租赁住房保障。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老一线城市的人才饱和度、居住饱和度相对来说已经达到了顶点,出现一

    25、些人才溢出效应,而我们所说的“新一线”城市已经认识到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要素,正为下一步城市发展上台阶作人才准备。留住人才看长期在向人才敞开大门的同时,如何长久地留住人才,落地生根,也成了未来城市发展的看点所在。从更长期来说,城市能否创造软环境至关重要,广东省人才开发与管理研究会会长刘善仕介绍,通过对几百万个人才样本做大数据研究,他们发现软环境对人才流动的影响占比达到 48%,比如创业配套,政府有无扶持政策、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支持等。“不同的创业人才关注的地方不同。 (政府)服务要做得更精细化,对创业人才进行分类,建立人才分类目录,并据此作出分析,看看到底块少哪类人才,把人才引进更精细化。 ”

    26、刘善仕说。而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岗位的适应性和发展空间大小也成了城市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互联网,传媒和金融等行业的就业需求,实际上对许多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说, “就业机会,尤其是高端的就业机会,与产业发展状况有关;米来就业的发展潜力,与产业升级有关;城市宜居环境也很重要,这是由公共财政提供支持打造的优质公共服务体系,不仅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也包括因林绿化、道路交通等因素。 ”(2017 年 8 月 3 日中国青年网)7. 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毕业生就业格局新变化是就业意愿和各大城市积极招揽人才双重作用促

    27、成的,是人才和城市双向选择的结果。B. 新的毕业生就业格局显示新一线域市在吸引人才方面有自己的优势,更受毕业生青睐,北上广深对毕业生的吸引力相对在下降。C. 新一线城市能够提供较低的生活成本,快速增长的就业机会,对毕业生具有吸引力,是改变就业格局的原因之一。D. 招揽人才不止老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在进行,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城市为吸引人才出台了优惠政策。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吸引人才重要,长久地留住人才,让他们落地生根,对未来城市的发展也很重要,城市要创造适合人才发展的软环境。B. 新一线城市出台的人才优惠政策,涵盖面很广,既为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也努力解决他

    28、们的后顾之忧。C. 产业升级能创造就业机会,而创造宜居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也能提升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D. 和一线城市相比,新一线城市招揽人才的力度很大,他们产业优势突出,经济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正在改变毕业生就业格局。9. 毕业生就业选择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7. B 8. D 9. (1)城市产业发展情况,即就业机会的多少。新一线城市产业比较优势突出,成为独具吸引力的就业区域;(2)生活成本的高低,新一线城市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增加了吸引力;(3)城市环境是否宜居,公共服务体系是否优质。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也包括园林绿化、道路交通等因素。【解析】7.

    2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更受毕业生青睐”与原文“越来越受青睐”有区别。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D, “他们产业优势突出,经济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夸大文中“产业比较优势突出”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翛,字翛然,涿州人也,登皇统二年进士第,由尚书省令史除问知霸州事。累迁刑部员外郎。

    30、坐请嘱故人奸罪,杖四十,降授泰定军节度副使。四迁大兴府治中,授户部侍郎。世宗谓宰臣曰:“王翛前为外官,闻有刚直名,今闻专务出罪为阴德,事多非理从轻,又巧幸偷安,若果刚直,则当应身以为国,履正以无偏,何必卖法以徼福耶?”寻命赈济密云等三十六县猛安人户,冒请粟三万余石,为尚书省奏夺官一阶,出为同知北京留守事。上曰:“人多言王翛能官,以朕观之,凡事不肯尽力,直一老奸耳。 ”章宗即位,擢同知大兴府事,迁礼部尚书,兼大理卿。使宋还,会改葬太师广平郡王徒单贞。帝欲用前代故事,班剑、鼓吹,羽葆等仪卫。宰臣以贞与弑熙宗诛死,意难之。于是诏下礼官议。翛言:“晋葬丞相王导,给前后羽葆、鼓吹,武贲、班剑百人。唐以来

    31、,大驾卤薄有班剑,其王公以下卤簿并无班剑,兼羽葆非臣下所宜用,国朝葬大臣亦无之。 ”上怒曰:“典故所无,固可从,然用之亦不过礼。”一日,诏翛及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张暐诣殿门,谕之曰:“朝廷之事,汝谏官、礼官即当辨析。且小民言可采,朕尚从之,况卿等乎?自今议事,毋但附合尚书省。 ”明昌二年,改知大兴府事。时僧徒多游贵戚门翛恶之乃禁僧午后不得出寺尝一僧犯禁皇姑大长公主为请翛曰奉主命即令出之立召僧,杖一百死,京师肃然。后坐故出人罪,复削官解职。明年,特授定海军节度使。谕旨曰:“卿赋性太刚,率意行事,乃自陷于刑。若殿年降叙,念卿入仕久,颇有执持,故特起于罪谪之中,授以见职,且彼岁歉民饥,盗贼多,须用旧人

    32、镇抚,庶得安治。勉尽乃心,以图后效。”未几,表乞致仕。上曰:“翛能干者,得力为多。 ”不许,复申请,从之。泰和七年,卒,年七十五。(节选自金史王翛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时僧徒多/游贵戚门/翛恶之/乃禁僧午后不得出寺/尝一僧犯禁/皇姑大长公主/为请翛曰/奉主命即令出之B. 时僧徒多游贵戚门/翛恶之/乃禁僧午后/不得出寺/尝一僧犯禁/皇姑大长公主为请/翛曰/奉主/命即令出之C. 时僧徒多游贵戚门/翛恶之/乃禁僧午后不得出寺/尝一僧犯禁/皇姑大长公主为请/翛曰/奉主命/即令出之D. 时僧徒多/游贵戚门/翛恶之/乃禁僧午后不得/出寺/尝一僧犯/禁皇姑大长公主/为

    33、请翛曰/奉主命/即令出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进士,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凡是考中进上的,便可立即被朝廷授于官职。B. 丞相,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总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也称相国。C. 字,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在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在十五岁行笄礼时取字。名和字往往有着意义上的关联。D.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概指官员辞职归家。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翛随心而为,太过率性。在赈济民户的过程中,他不知满足地多申请了三万多

    34、石的粟米,被尚书省参奏而降了一级官阶。B. 王翛处事果断,不惧权贵。有僧人违犯了禁令,他不顾皇上的姑母大长公主的求情,严行禁令,立即召来僧人,杖罚一百,致其死亡。C. 王翛个性刚直,颇有主见。在改葬太师时是否赐予班剑、鼓吹、羽葆等仪仗护卫上,他认为晋、唐朝在埋葬大臣时都没有用,因而太师改葬也不适合用。D. 王翛为人本真,优缺并存。优点让他颇受皇上赏识,累迁官职:缺点让他自陷于刑罚,屡遭贬官去职。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果刚直,则当忘身以为国,履正以无偏,何必卖法以徽福耶? (2)且彼岁歉民饥,盗贼多,须用旧人镇抚,庶得安治。勉尽乃心,以图后效。【答案】10. C 11

    35、. A 12. C 13. (1)如果他真是刚正的话,就应当为国家而忘记自身,公正而不偏颇,何必靠违背法令来求得福佑呢? (2)况且那个地方年成歉收,民众饥荒,盗贼众多,必须任用熟悉情况的旧人加以镇守和安抚,才能使地方安宁得到治理。希望你尽力而为,我期待看你以后的表现。【解析】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结合前后语境可知“游贵戚门”是修饰“僧徒”的,所以之间不应断开,应该是“时僧徒多游贵戚门” ,排除 AD;比较 BC 两项, “僧午后不得出寺”是作“禁”的宾语,所以应该不应断开,应该是“禁僧午后不得出寺” ,故选 C。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

    36、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 “纵” “是故” “于是” “向使” “然而” “无论” “至若” “是以” “继而”“纵使” “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 “向之”

    37、“未几” “已而” “斯须”“既而” “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 (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 “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 “哉”后叹(!), “夫” “盖”大都在句前。 “于” “而”一般在句中, “矣” “耳”后面画圆圈(。 ) “耶” “乎”经常表疑问(?), “也” “者”作用

    38、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 A 项中“凡是考中进士的,便可立即被朝廷授予官职”错。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都可称为进士,但只有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则要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

    39、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他认为晋、唐朝在埋葬大臣时都没有用”错误。从原文看,晋朝在埋葬丞相王导时,给予前后部的羽葆、鼓吹、武贲、班剑多达百人。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

    40、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若则”若果就;、 “履正”躬行正道;“卖法”贪赃枉法;“微福”名词作动词,求得福佑。第二句得分点:“且”连词,况且;“歉” ,粮食歉收;“乃”人称代词,你;你的;“图”期待。参考译文: 王翛,字翛然,涿州人, 。皇统二年(142 年)考中进士,多次升迁至刑部员外郎。因为替故人说情而获罪,被责打 40 杖,降任泰定军节度副使。后经四次升迁而任大兴府治中,被任命为户部待郎。金世宗对宰臣说:“王翛过去当外地官员时

    41、,以刚直而闻名。而今听说专门替人减免罪刑以积阴德,各种事情他都不按法令执行而从轻处理,又善于侥幸以偷安,如果他真是刚正的话,就应当为国家而而忘记自身,公正而不偏颇,何必靠违背法令来求得福佑呢?”不久被任命去赈济密云等三十六县猛安的民户,他不知满足地多申请了 30000 多石的的粟米,被尚书省参奏而降了一级官阶,皇帝说:“很多入说王翛是一名有才干于的官员,依据我的观察,他凡事不肯尽力去办,只不过是个老奸巨猾的人罢了。 ”金章宗即位,提拔王翛分掌大兴府事务,后又提升为礼部尚书,兼任大理寺卿。他出使宋朝回国之后,正值朝廷要改葬太师广平郡王徒单贞。皇帝打算引用前代旧例,赐予班剑、鼓吹、羽葆等仪仗护卫,

    42、宰臣认为徒单贞是因参与刺杀金熙宗而被杀的,因此有意责难,于是,皇帝下诏让礼官们提出看法。王翛上奏说:“晋朝埋葬丞相王导时,给子前后部的羽葆、鼓吹、武责、班剑百人,唐朝以来,皇帝的仪仗使用班剑,王公以下的大臣使用的仪仗并无班剑,而且羽葆也不适宜臣子使用,我朝自建立以来理葬大臣也没有采用过, ”皇帝生气地说:“过去典故没有的,固然可以遵从,但使用了也并不越礼。 ”“有一天,章宗诏令王翛和议大夫兼礼部待郎张暐到殿门,对他们说:“朝廷中的事情,你们这些谏官、礼官也应当加以争辩和分析,小老百姓的言论可以采纳的,我尚且听从,何况你们的意见呢?从今以后在朝中议事,不能够都附和尚书省的意见。 ”明昌二年(11

    43、91 年) ,改任大兴府尹,当时人多喜欢往来于各贵戚府上,王翛厌恶这种风气,于是禁止僧人午后走出寺院。曾经有位僧人违犯了禁令,皇上的姑母大长公主来替他求情,王翛说:“只要有皇帝的命令,就可以放掉他。 ”于是,他立即召来这位人,打了 100 杖致死,从此京城变得井井有条。后来,他又因故意放纵罪人而获罪,又被免去官职。第二年,皇帝特别任命他为定海军节度使,并对他说:“你的性格过于刚直,喜欢随着自己心意办事,因而自陷于刑罚。你在年底被降职,我念你任职日久,颇有主见,所以特地把你从遭罪贬滴之中提拔起用,授予现职。况且那个地方年成歉收,民众饥荒,盗贼众多,必须任用熟悉情况的旧人加以镇守和安抚,才能使地方

    44、安宁和得到治理,希望你尽力而为,我期待看你以后的表现, ”不久,他便上表请求退休,皇帝说:“王翛是个能干的人,国家的事情他出力很多。 ”因而不许可。后来王翛又再次请求,皇帝这才答应了,泰和七年(1207 年) ,王翛去世,时年 75 岁。(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兴八首(其三)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 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 抗疏 功名薄,刘向 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注】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抗疏:上疏直言。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

    45、事,论救房琯,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山郭”说明夔州地处偏僻, “千家”指人烟稀少;“朝晖”写秋晨朝霞的美景,以“静”饰“朝晖” ,空寂冷之意顿出。B. 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在“泛泛” 、 “飞飞”中就透出诗人对夔州的喜爱之情。C. 说“功名薄” ,说“心事违” ,表达了诗人的强烈愤慨。诗人借古人事以抒发自己的愤懑,写得委婉深沉。D. 全诗既有静景,又有动景,以动衬静,这种静带给人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的心绪。15. 本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表达了苦

    46、闷与愤慨、悲愤与哀伤之情。颈联,看淡功名,上疏直言;事不遂心,退而讲经。作者以匡衡、刘向自比,表达事与愿违不得为国出力的苦闷与愤慨。尾联,借轻裘肥马的“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凸现悲愤与哀伤。【解析】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 ,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喜爱”错,应该为“厌恶”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

    47、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从诗歌“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可以看出表达了苦闷与愤慨

    48、、悲愤与哀伤之情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则流露出自己无限的哀愁最后两联的意思是:汉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说了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我却注定要为一个信念苦渡人间.。(三)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赤壁赋中面对客人将人生看做如蜉蝣一样已逝的感叹,苏轼用了一个比喻,借“月”的“_,_” ,来劝慰朋友人生周而后始,并没有真正失去。(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

    49、_” 。(3) 氓中表现女主人公婚后终日操劳、披星戴月的句子是:“_,_” 。【答案】 (1). 万里悲秋常作客 (2). 百年多病独登台 (3). 春花秋月何时了 (4). 往事知多少 (5). 覆压三百余里 (6). 隔离天日【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作” “覆” “隔”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备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在长沙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志愿者,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否则就会养虎遗患,铸成人错。在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林建华发表了演讲,他以最近发生的国际大事为例,提醒广大毕业生不要人云亦云,信息时代更需要理性思


    注意事项

    本文(江西省上高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