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四 专题小结与测评

    • 资源ID:59230       资源大小:396.8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积分,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四 专题小结与测评

    1、一、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中心内容 整顿吏治 理财改革程度 局部改革 全面改革不同点影响庆历新政对缓和社会矛盾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时间太短,作用不大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背景都面临社会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发生;“冗官” “冗兵” “冗费” ,财政困难;来自辽和西夏的威胁目的 都是为了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巩固统治性质 都是封建地主阶级改革相同点结果 都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而失败二、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启示1历史作用(1)积极作用: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

    2、弱的局面。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2)变法的局限性:王安石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2失败原因(1)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激烈的反对,这是其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2)新法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改革措施操之过急,引起民间不满。(3)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揺及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4)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5)

    3、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真正给农民以更大的利益,因而不可能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也不可能很好地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3启示(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3)改革必然会遭到守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4)改革的政策和措施要体现百姓利益。(5)改革措施要循序渐进,要注意用人。(四)(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1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感慨他们生不逢

    4、时, “汝生不及贞观中,半粟数钱无兵戎” 。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对北宋孱弱的无奈A BC D解析:选 D 诗中的“输与官家事夷狄”,表明作者对北宋政权向少数民族政权纳贡求和的强烈不满,故正确;“ 汝生不及贞观中” 表明了作者对唐代治世的向往,故 正确。诗中不能体现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故排除;诗句表达的是作者对冗费的不满,未提及冗兵冗官,故排除。正确答案为 D。2北宋中期, “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如某人为“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 , “吏部郎中”是官, “龙图阁学士”是职,“知开封府”

    5、才是实际职务。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C加重了财政负担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解析:选 C 题干体现了北宋政权机构重叠,官职混乱,容易导致冗官现象,加重国家财政负担,故本题选 C 项。3王安石变法期间, “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 。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保马法 B将兵法C保甲法 D军队精简解析:选 C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能力。保甲法在京城附近实施一年后,地方治安便有了好转,出现题干中的情况,故 C 项符合题意。421 世纪提及王安石,我们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 900 多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

    6、地方提出。 ”这段材料说的是( )A农田水利法 B募役法C市易法 D青苗法解析:选 D 本题主要考查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青苗法是指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是“金融管制的办法” ,故选 D。5王安石:“昔日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 ”司马光:“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 ”据此可知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 )A是否有助于限制兼并之家B是否有利于改善政府财政状况C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D是否真正有助于稳定市场秩序解析:选 C 王安石认为政府实施青苗法,贷款给农民,可以使农民免受

    7、高利贷盘剥;而司马光认为政府贷款利息偏高,对农民仍是沉重的负担。可见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A 、B、D 三项都与材料无关,因此选择 C 项。6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这说明王安石( )A继承了古代墨家的思想B主张读书人要以天下为己任C具有注重实用的教育思想D反对诗赋取士和经义策论解析:选 C 材料“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体现了王安石“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故选 C 项。7在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秋收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的是 (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C方田

    8、均税法 D均输法解析:选 A 本题考查对青苗法内容的理解能力。青苗法针对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出现的困难提供钱或粮食,对农民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故选 A。B、C、D 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8韦骧在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 “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形成“保兵知警守” “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募役法 D免役法、更戍法解析:选 A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保兵知警守” “河淤开亿顷”和所学史实可知,是因为采取保甲法,农民在农闲时忙于军事训练,维护了社会治安;通过政

    9、府鼓励兴修水利的措施保障了农业生产环境。故 A 项正确。9 宋史载有某位官员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 “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这表明此官员( )A支持变法,主张新制B否定任何形式的改革C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D主张变法应选择时机解析:选 C 该官员是否支持变法材料体现不明确,故 A 错误;材料“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说明该官员反对激进的改革,主张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变法,故 C 项正确,B 项错误;D 项是对材料的曲解。10王安石变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品评的话题,从下面两幅漫画中能得出的信息是( )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失当

    10、的问题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A BC D解析:选 A 王安石变法因触动旧势力的利益,虽然重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但是忽视了减轻人民负担,同时变法过程中用人失当,出现了危害百姓利益的现象,均正确。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社会发展,仍然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错误。故选 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1 题 16 分,第 12 题 16 分,第 13 题 18 分,共50 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

    11、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 )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不) 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商君书 外内材料二 煕宁四年(1071 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煕宁五年(1072 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 100 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 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1)材

    12、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6 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8 分)解析:本题围绕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选取材料,要求概括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体现了关注社会热点的命题趋势。第(1)问,应分析材料一粮食价格过低。第(2)问,从商鞅重农抑商,王安石实行募役法减轻农民负担来解答。第(3) 问,要求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答案:(1)粮食价格过低。(2)商鞅: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对工商业征收重税。王安石: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

    13、间。(3)商鞅:主张抑制商业的发展。原因:引导人民从事农业,发展小农经济,确立巩固封建制度。王安石:主张采用市易法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原因:增加政府收入,挽救封建统治。12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历代对其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诚能御轻重(指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 敛散(指古代国家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之权,而禁因缘 (指勾结)之奸,则何患乎经入(指常规赋税收入)之不足。王安石文集卷四九材料二 今因其固有之义务而修明之,易征徭之性质为赋税之性质,视前非有所增也。而其征收之也,以财产之高下列为等第,富者所征较重,贫者所征愈微,其尤贫者,则尽

    14、豁免之,此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不惮得罪于巨室,而依然课彼辈以助役钱,此欧洲诸国流亿万人之血乃得之者,而公纡筹于庙堂,顷刻而指挥若定也。梁启超王安石传(1908 年)材料三 王安石的最大弊病,还在仅看重死的法制,而忽视了活的人事。依照当时情况,非先澄清吏治,不足以宽养民力。非宽养民力,不足以厚培国本。非厚培国本,不足以遽希武功。在国内新政措施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觊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钱穆国史大纲(1)材料一反映出王安石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实现“御轻重敛散之权” ,他在变法中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什么积极效果?(6 分)(2)

    15、材料二中,梁启超肯定的是王安石变法的哪一措施?指出其肯定的理由。(6 分)(3)材料三中,钱穆指出了王安石变法存在的哪些不足?(4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从政府财政状况的角度概括;第二、三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从其赋税征收的特点可知是募役法;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百姓负担、社会公平的体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阐释。第(3)问,依据材料信息,从改革的偏重方向、加意聚敛、军事扩张等方面分析归纳。答案:(1)问题:政府的财政危机。措施:实行市易法和均输法。效果:打击了富商对物资和物价的操纵垄断,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16、2)措施:募役法(或免役法)。理由:认为该措施没有增加百姓负担;对穷人和富人征税税额不同,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推动了社会进步。(3)不足:偏重创设制度,忽视整顿吏治;偏重敛财,忽视宽民固本( 或与民争利);变法与战争同步,财政需求过大。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孝文帝(467499)是北魏第七位皇帝,谥号孝文皇帝。485 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了均田令,495 年正式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指北宋时期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革北宋建立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新法立意虽好,

    17、但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于是与反对者间长期反复地争斗,导致处于被批评的局面,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次改革在背景和目的上有何相同之处。(3 分)(2)从内容看两次改革的侧重点各是什么?改革的成效如何?(6 分)(3)两次改革各自的反对势力有哪些?列举王安石变法中“ 反对者”最不满的措施。(5分)(4)我们从以上改革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4 分)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两次改革中一个是少数民族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而进行的,一个是为摆脱危机而进行的,故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改革的成效”实际上就是要求回答改革的积

    18、极作用。第(3)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属于难度较低的题,依据所学史实回答即可。第(4)问,回答启示时要结合当前的实际。答案:(1)背景:都是在社会矛盾尖锐和激化的情况下进行的。目的:都是维护其统治。(2)侧重点:前者是汉化政策;后者是理财策略。成效: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推动了社会进步;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军事力量,促进了经济发展。(3)孝文帝改革:鲜卑上层旧贵族和守旧势力。王安石变法:大官僚大地主等势力。措施: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4)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改革措施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客观实际,策略得当、用人得当;改革者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注意事项

    本文(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四 专题小结与测评)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