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理科综合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57345       资源大小:182.2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理科综合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1、2019 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理科综合- 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金刚石是自然养最硬的物质,可作钻头 B. 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C. C60 具有稳定结构,不能燃烧 D. 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作净水【答案】 C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 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可作钻头 ,不符合题意;B、 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不符合题意;C、 C60 具有稳定结构,但在点燃时能够燃烧,符合题意;D、 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可吸附色素或异味用作净水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分析】A、根据金刚石的硬度性质决定用途分析;B、根据石墨导电性决定用途分析;C、根据碳单质有可燃性分析;D、根据活性炭吸附性分析。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肥皂水可以将硬水软化 B. 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 1:2C. 铝比铁耐腐蚀,说明铝没有铁活泼 D. 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答案】 D 【考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肥皂水只能检验出硬水和软水,但无法转化,不符合题意;B、 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1:2 ,不符合题意;C、 铝比铁耐腐蚀,但铝比铁化学

    3、性质活泼,是因为铝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化铝膜,不符合题意;D、 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硬水软水转化方法和鉴别方法分析;B、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分析;C、根据铝的化学性质分析;D、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分析。3.下列符号能表示 2 个氯分子的是 A. Cl2 B. 2Cl2 C. 2Cl D. 2Cl-【答案】 B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表不氯气或一个氯分子,不符合题意;B、表示 2 个氯分子,符合题意;C、表示 2 个氯原子,不符合题意;D、表示 2 个氯离子,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

    4、元素符号前加系数表示原子个数,化学式前加系数表示分子个数分析。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 将 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仍然是饱和溶液【答案】 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由曲线可知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不符合题意;B、 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符合题意;C、 20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但没指明是否为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符合

    5、题意;D、 将 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会析出固体,此时仍然是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物质的性质一定相同B. 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物质一定是酸C.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粒子的总称D.

    6、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用量简量取浓溶液,仰视读取数据,会导致配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答案】 D 【考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一定相同,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B、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二氧化碳也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不符合题意;C、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而粒子还包括分子、原子团转变的离子等,不符合题意;D、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用量简量取浓溶液,仰视读取数据,则浓溶液实际体积会偏大,导致配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的决定因素分析;B

    7、、根据碱的性质分析;C、根据元素定义分析;D、根据量筒仰视读数造成的后果分析。6.下列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序号操作 现象 结论A 向某固体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该固体是碳酸盐B 在空气中加热除去碳粉中的杂质铜粉 粉末完全变黑 碳粉中杂质已除尽C 向某固体滴加氧氧化溶液,微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荔试纸接近试管口试纸变蓝 该固体含铵根离子D 向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A. A B. B C. C D. D【答案】 C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解析】【解答】A、除碳酸盐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外,活泼金属也能与酸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不符合题意;B、

    8、在空气中加热除去碳粉中的铜粉时,碳也发生反应,且铜产生氧化铜仍为杂质,不符合题意;C、含铵根离子的 物质与碱反应能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符合题意;D、若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加入氯化钡溶液也会有白色沉淀产生,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B、根据除杂原则分析;C、根据铵根离子的验证方法分析;D、根据氯化钡的性质分析。7.下图中的图象与对应变化关系不相符的是 A. 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片和锌片B. 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C. 向一定量碳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盐酸D.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接近饱

    9、和的硝酸即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答案】 D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 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片和锌片 ,镁活动性比锌强,所以反应速率快,且金属足量,酸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最终产生氢气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B、 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加催化剂与否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不符合题意;C、 向一定量碳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盐酸,只碳酸钾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气体质量从原点开始增加,直到碳酸钾反应完全后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D、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即溶

    10、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直到达到饱和时保持不变,而图像是从原点起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8.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B. 该实验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C.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的确图D. 该实验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答案】 B 【考

    11、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水沸腾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 该实验过程中,是水液态变气态,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符合题意;C、该实验是物理变化,不能证明水的组成,不符合题意;D、该实验为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可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水沸腾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分析,结果状态间的变化是分子间隔发生改变进行判断。9.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考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12、、灯泡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风力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太阳能供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蓄电池放电是化学能变电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所给能量是否有化学变化引起分析,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反应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若有,则为化学变化。10.下列对物质的分类(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甲 氮肥 混合物 有机合成材料 非晶体乙、丙、丁 尿素、氨水、草木灰 高锰酸钾、碘酒、空气 生铁、涤纶、羊毛 松香、玻璃、沥青A. A B. B C. C D. D【答案】 D 【考点】物

    13、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草木灰为钾肥,不符合题意;B、高锰酸钾为纯净物,不符合题意;C、生铁是金属材料,不是有机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D、 松香、玻璃、沥青都是非晶体,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分析;B、根据混合物纯净物定义分析;C、根据生铁为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分析;D、根据非晶体的特点分析。11.为测定气球内的气体成分,有学生用超薄材料的气球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气球沉于烧杯底部,打开开关后,过一会儿气球从烧杯底部慢慢浮起,最后悬于烧杯口。气球内可能的气体是( ) A. 甲烷 B. 氧气 C. 氯气 D. 氢气【答案】 B 【考点】氧气的物理

    14、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 开始时气球沉于烧杯底部,打开开关后,过一会儿气球从烧杯底部慢慢浮起,最后悬于烧杯口,说明气球内气体比二氧化碳密度要小且比空气密度大;A、甲烷密度比空气小,不符合题意;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但比二氧化碳小,符合题意;C、氯气密度比二氧化碳密度大,不符合题意;D、氢气密度比空气和二氧化碳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气球开始沉入烧杯底通入气体后上浮分析,可知气球内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比二氧化碳小,由此判断。二、填空及简答题12.厨房中,蓝藏着很多化学知识: (1 )厨房里用案刀切菜后,发现一段时间后生销了,生锈的原因是铁与_物质反应。 (2 )炒菜

    15、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_。 (3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米饭和馒头 B. 花生油和大豆油 C. 鸡蛋和牛肉 D. 水果和蔬菜(4 )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的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A. 食醋 B. 食盐水 C. 食用油 D. 洗洁精【答案】 (1)氧气、水(2 )隔绝氧气(3 ) C(4 ) A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的化学性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1)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2)锅盖盖灭火是利用可燃物隔离氧气的原理;(3)A、米饭和馒头富含糖类,错误;B、花生油和

    16、大豆油富含油脂,错误;C、鸡蛋和牛肉富含蛋白质,正确;D、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错误;(4)水壶中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可用酸除去,厨房中食醋成分中含有醋酸,故选 A。【分析】(1)根据铁生锈的实质分析;(2)根据灭火原理分析;(3)根据常见食品成分中富含的营养素分析;(4)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13.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 甲 乙 (1 )用甲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木炭适 O2 燃烧时,现象为_。 (2 )实验室用乙图装置制取 CO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3 )用丙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设计 B、D 的

    17、目的是 _。能验证可燃物需要 O2 的现象是_。AD 中,可不做的实验是_(填序号)。【答案】 (1)2KMnO 4 K2MnO4+MnO2+O2;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2 ) CaCO3+2HCl=CaCl2+CO2+H2O(3 )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C 中白磷不燃烧, D 中白磷燃烧;A 【考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 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木炭在氧气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反

    18、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3) B、D 实验白磷都接触氧气,但温度不同,实验目的是 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 能验证可燃物需要 O2 的现象 C 中白磷不燃烧,D 中白磷燃烧 ; AD 中 A 实验温度达不到白磷着火点且不与氧气接触,所以该实验可不做。【分析】(1)根据氧气的制取原理分析;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2)根据二氧化碳制取原理分析;(3)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结合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进行解答。14.A,B,C,D,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

    19、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一” 表示互相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A 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A 、B 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之一是厨房内常用调味品:C 的溶液与 D 的溶液反应可得到 B。请回答: (1 )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A_ (2 ) E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3 ) D 与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答案】 (1)HCl;NaOH(2 ) CaO+H2O=Ca(OH) 2(3 ) Ca(OH) 2+Na2CO3=CaCO3+2NaOH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 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则 A 为盐酸;A、B 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之一是

    20、厨房内常用调味品,即生成氯化钠,则 B 为氢氧化钠:C 的溶液与 D 的溶液反应可得到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生成E,盐酸能生成 E,E 和 C 能相互生成,则 E 为水,C 为氢氧化钙,D 为碳酸钠;(1)A 化学式为 HCl;B 化学式为 NaOH ;(2) EC 为水生成氢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为 CaO+H2O=Ca(OH) 2 ;(3) D 与 C 的反应为碳酸钙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

    21、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三、实验探究题15.火锅是我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火锅常用的一种燃料是固体酒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对其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a.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b.氯化钠、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提出问题】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1 ) 【实验探究】 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发现烧杯内壁有一层白膜,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理由是_。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沉淀是如何形成的:_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已

    22、变质,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制的变质程度,分组进行探究。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方案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_实验结论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清液中有碳酸钠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过量氯化镁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2 )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 (3 )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以应_保存。【答案】 (1)烧杯内壁出现白膜说明有 CO2

    23、 生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酒精中含有碳元素;Na 2CO3CaCl 2=CaCO32NaCl;白色沉淀;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2 )除去碳酸钠,以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3 ) 2NaOH+CO2= Na2CO3H 2O;密封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说明固体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证明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氢氧化钠变质生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CaCl 2=CaCO32NaCl ;清液中含有碳酸钠,加

    24、入澄清石灰水会有白色沉淀生成;因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所以通过加酚酞,酚酞变红不能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2)因碳酸钠干扰氢氧化钠的验证,所以 乙组实验中加过量氯化钡溶液除去碳酸钠;(3)氢氧化钠变质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2NaOH+CO2= Na2CO3H 2O ,由此可知氢氧化钠要密封保存。【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碳酸盐与钙盐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分析;根据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分析;(2)根据实验设计的注意事项分析,在验证物质时一定要排除相关物质的干扰;(3)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及保存方法分析。四、计算应用题16.将 20.0g 稀盐酸逐滴加入到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5、 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 pH 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表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散失) 反应时间(s) 0 10 20 30 40 50 60溶液温度() 20.5 20.6 20.7 20.8 20.9 20.8 20.7(1 )当稀盐酸与氯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是_。 (2 )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 0.1%) 【答案】 (1)20.9(2 )解:根据图表可知当反应时间为 40 秒时,溶液的温度最高,所以当 40 秒时,反应恰好完全反应。当 pH 为 7 的时候,恰好完全反应,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可以求出盐酸的质量分数。 解:设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 xNaOH + HCl= NaCl+ H2O40 36.510.0g4% xx=0.365g100%=3.65%答:所以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是 3.65%【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放热,当温度达到最高时反应恰好完全分析;(2)根据方程式计算的方法与步骤分析,结合图像中所给信息,判断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再利用氢氧化钠质量计算出盐酸中溶质质量,从而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理科综合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