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版高考语文阅读复习(实战篇)阅读综合演练(1)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50252       资源大小:142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积分,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版高考语文阅读复习(实战篇)阅读综合演练(1)含答案解析

    1、阅读综合演练(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有人说到“经” ,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 ,而提起“中国经典” ,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 “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 ,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 ,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

    2、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 ,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 ,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

    3、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 ,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 ,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 ,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

    4、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带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 ;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 ;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选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序言 ,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

    5、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经典应当包括儒家、佛教、道教经典,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B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但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偏狭。C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大作用。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考虑历史、文字学名著以及唐诗、宋词、元曲里的名著佳篇等。【答案】B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身,

    6、用道教思想治心。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它们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答案】D【解析】A 项, “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身,用道教思想治心”错误,选项张冠李戴,文章第二段说的是“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

    7、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 ,由此可知应是“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 。B 项, “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错误,该信息无中生有,文中未说“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 。C 项, “它们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错误,选项以偏概全,文章第三段说的是“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并非全部。故选 D 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B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

    8、要。C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D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新经典才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从而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继续发挥作用。【答案】B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 “情”表现为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 ,融入自己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用诗学范畴的“情志”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先秦时期,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

    9、一系列国家大事。这些人知识渊博、地位崇高,不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责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不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的使命。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原因。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孔子慨叹:“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史记孔子世家 )如果是秉笔直书,只是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层原因还是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

    10、追加一个点评的主体。这样就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区分开来,不会混为一体,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 “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个当局者的态度史官并不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钱钟书言“史蕴诗心” ,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尽管一直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以诗性叙述,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示了历史强大的生命力。例如史记刺

    11、客列传中饱含深情地刻画了刺客这样一类人物,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一个个有血有肉、肝胆相照,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人生观。历史记录的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痕迹的捕捉,史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要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他的使命就是饱含着深情把已经逝去的人物写出生命,把已经发生的事件写得生动,最终呈现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让跳动的生命气息绵延不绝。史传作者的“情”不同于抒情诗人的“情” 。诗人多聚焦于一时一刻的客观世界和主观意志;史官有更加广阔的胸襟,不仅关注当代,也关注过去的人和事,在动态的社会和人生中表情达意。诗歌的情是静中显情;史传的情是动中传情。诗歌字里行间传

    12、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表面上有意避之,实则处处传情。(摘编自魏玮史传文学的“情志”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史书中都蕴含着“情志”: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写史书时融入史官的心灵感悟。B史传往往借某个主体对事件和人物进行点评,这样就区分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而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C司马迁认为,史传不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而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践行了自己的理念。D史传作者的“情”与抒情诗人的“情”不同,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有意避开情感。【答案】B【解析】A 项, “史书”扩大范围, “都”表述绝对化;

    13、C 项, “不是而是”错,原文为“不仅是也是” ;D 项, “有意避开情感”错,原文为“史传则是表面上有意避之,实则处处传情” 。故答案选 B。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把属于古诗学概念的“情志”引入史学研究中,目的是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B文章主体部分从记史言志和作史缘情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后一角度与诗学进行了对比。C文章引用史记中孔子的言论,论证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是历史的参与者的观点。D文章列举史记中的刺客这一类性格鲜明的人物,论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治史观念。【答案】D【解析】D 项, “论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治史观念”错,应是论述司马迁“史蕴诗心” ,在史书

    14、中体现价值观的观点。故答案选 D。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他们有一种使命感,因此在史传中表现“志” 。B 春秋中融入了孔子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主观内容较多,只能作为历史的参考。C史官在史书中表达自己作为当局者的态度,这是史官心忧国家,对国家兴亡的一种责任。D饱含深情地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这是史官的伟大之处。【答案】B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 “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

    15、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例如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 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初唐四杰针对唐高

    16、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 ,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政治气象的更新又促使诗人们把共同的时代感受反映到诗里,并意识到他们渴望及时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正是建安气骨和时代精神的契合点。唐代诗人善于提炼

    17、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高度,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中国古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多数是盛唐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日落归山、黄河入海的壮伟景象,激起诗人再上一层、放眼千里的万丈豪情,又蕴含着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乱之中亲人的平安消息比什

    18、么都珍贵,这个道理高度提炼了人们在同类境遇中共同的体会,因而成为后世常用的诗句。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以上这些至关重要。在登临巅峰的过程中,唐代文人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可能在当下尤为欠缺,因而对今后的文艺建设最有启发性。(摘编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人们的自觉努力促使唐诗达到了高峰,其他因素也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B唐代文人能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C唐朝吸取了前朝覆亡的教训,认识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D唐代诗歌革新的核心内容是发扬风雅传统、

    19、宏博气象,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答案】B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头就指出了写作重点,然后在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论述文章中心论点。B文章第三自然段的论述可分为三层,第二层按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了三次诗歌革新。C文章引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在激发当下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万丈豪情。D文章第五自然段总结前文,进一步指明了文艺工作者向唐代文人学习的具体内容。【答案】C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人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对创作出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意义重大。B如果唐代没有三次重要的诗歌革新,其诗歌创作可能还会沿袭齐梁陈隋时期的浮靡诗风。C唐代诗歌

    20、所表现出的普遍性人情、生活哲理等,是唐诗在后代引起广泛共鸣的重要因素。D只要当下的文人能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就能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答案】D【解析】D 项, “只要就”说法绝对, “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需要很多因素与条件, “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只是其中之一。故选 D。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诗庄词媚诗和词,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来诗词并称。史上有评论家对诗词的风格进行了总结,形成了“诗庄词媚”之说。所谓“诗庄” ,取字面意思就是说诗歌大都庄肃严整;“词媚”就是指词相对婉约媚气。这种说法看似简单而概括,实则一语道破诗与词的风格之

    21、异。那么“诗庄词媚”之说产生的原因何在呢?近体诗发展以来,人们在写诗时,必须遵从严格的平仄和字数要求,写出来的诗也就带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词则不然。词是音乐性的歌曲,是当时被人们传唱的流行歌曲,词牌也是多种多样,所以并没有固定的平仄和字数要求。如此看来,诗工整,词自由,格式上的差异构成了“诗庄词媚”说法的一部分。唐代科举取士需要考诗赋,这也决定了作诗的严肃性。才子文人们需凭一手好的诗作来获取官位,内容上自然也不能放松要求,多是追求功业、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而落榜失意的人写诗,就是为了感慨身世,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了。诗也是人们言志的一种常用手段。 尚书尧典中有记载:“诗言志,歌永言

    22、,声依永,律和声。 ”而词一直被人们称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淫滥郑声” ,它一般用于娱乐场所的助兴,依靠风尘女子来传播,多被唱作艳曲。词中的女性形象也占了很大部分,包括符号化的美女、思妇、甚至女强人等等。题材上,词以言情为主,欧阳炯花间集序中写:“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妖娆之态。 ”可见, “用助妖娆之态”的词自然不能脱离“媚”这一形容词了。有人说, “词植根于教坊歌女之口,扬声于雕栏玉砌之间,寓形于风花雪月之中”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也解释了“诗庄词媚”这一观点。在我国古典文学的传统中,诗歌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从诗经开始,人们便强调“思无邪”“发乎情止乎礼”等需严格遵守

    23、的戒条,孔子、荀子等儒家巨匠也阐释过“诗言志”这一中心命题。经过几千年儒家思想的洗礼,诗歌始终遵循着“经夫妻,成孝顺,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目的,起着教化作用。相对而言,词并没有历史的规定和局限,一直以通俗文学、娱乐大众的身份存在并流传,正如张炎词源云:“簸风弄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 ”人们说“诗庄词媚” ,这对诗词的风格来讲固然是个大方向,但历史上也存在着诗“媚”词“庄”的现象。诗也有美的一面,也有“媚”的一面,我国的诗也存在着很多男女情爱之作,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名句。此外,诗歌自身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特性,也充分体现出诗歌的美感。另一方面,自古以来词的题材和体裁多种多样

    24、,其中不乏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派, 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名篇,都体现了庞大的气势和远大的抱负,这又是词“庄”的重要体现。“诗庄词媚” ,诗重庄肃蕴敛、雅正刚挺,词尚谐婉有致、豁朗纤艳,二者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可谓“并蒂花开一树香” ,它们不仅成为中华文化永远的经典,而且也构成世界叹为观止的永恒遗存。(摘自于溟跃也谈“诗庄词媚” ,有删改)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诗庄词媚”现象的一项是( )A同是写离别,高适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而柳永却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同是写思乡,李白说“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而周邦彦却说“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C

    25、同样是写江,张若虚说“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苏轼却说“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同样是写愁,张继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而李清照却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答案】C1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与诗相比,词没有固定的平仄和字数要求,形式自由,这和词是音乐性的歌曲,是当时被人们传唱的流行歌曲以及词牌的多种多样有关系。B “诗庄词媚”的说法只是相对的,历史上也存在诗“媚”词“庄”的现象,比如诗歌中也存在着很多写男女情爱的作品,而词中也有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豪放词作。C “词植根于教坊歌女之口,扬声于雕栏玉砌之间” ,因此词

    26、中都是女性形象 ,包括符号化的美女、思妇、甚至女强人等等。D诗歌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具有教化的功能, “经夫妻,成孝顺,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相比之下,词没有历史的规定和局限,更具有通俗性和娱乐性。【答案】C【解析】C 项, “词中都是女性形象”错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词中的女性形象也占了很大部分” ,文中说的是“占了很大部分” ,选项变成“都是” ,选项以偏概全。故选 C 项。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一直被人们称为“淫滥郑声” ,这是由于词一般用于娱乐场所的助兴,并依靠风尘女子传播,多被唱作艳曲,所以不登大雅之堂。B诗是人们言志的一种常用手段,如追求功

    27、业,表达政治抱负,感慨身世,抒发怀才不遇之情等,而在豪放派出现以前,词并未表现出“庄”的一面。C诗歌自身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特性,诗歌里也存在许多男女情爱之作,这些都反映了诗有“美”的一面,也有“媚”的一面。D纵观全篇, “诗庄词媚”的风格和诗词的格式、用途及历史等因素有关。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诗与词的风格各不相同,却并无高下之分。【答案】B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在历史脉络中, “运河”名称的由来与变化,是不同历史节点所勾连的历史进程的反映。汉代有“漕渠”名称出现,至隋唐时期,具有漕运功能的人工河多被称为漕渠,又因该时期“河”字已不再是黄河的专称,所以“漕河”一词也出现

    28、了,用来指称漕运河流。宋代“漕河”名称广泛使用,但同时“运河”一词开始出现, 四库全书所列宋代文献中有 94 种使用了“运河”的名称。 “大运河”的概念也首次在南宋江南运河段出现,这里所说的大运河指的是江南运河。可见,这一时期,运河已然成为一个特有名词,指称某段人工河,但前须加地名指代。值得注意的是,从文献所记录的名称分布来看, “运河”一词多出现在江淮和江南区域,包括龟山运河、扬楚运河、浙西运河等。元明清时期“运河”开始指称南北贯通的京杭大运河,元代已有“运河二千余里,漕公私物货,为利甚大”的说法,但使用并不广泛。 明史仍称运河为“漕河” ,明代其他专书、地方志等也多用漕河之名,如漕河图志

    29、万历兖州府志漕河等。事实上, 明史河渠志 清史稿河渠志中,都列“运河”专篇,指北至北京、南至杭州的运河,但两者又有不同,前者列运河篇,但称“漕河” ,后者则直接称运河:“雍正四年官方正式设置北运河的管理机构后,多使用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和江南运河等说法。近世以来,民间则往往将其称为“京杭运河”或“大运河” ,2014 年运河“申遗”过程中,又将隋唐、浙东两段运河与京杭运河合称为中国“大运河” 。运河名称的变化反映了运道及其背后时势发展变化的趋势,首先,漕运是运河的基本功能,以“漕”为核心的漕河或漕渠的名称无疑都突出了这种功能,同时, “运河”一词也并未脱离漕运的主旨,而是以“运”字突出了“漕

    30、”的状态。其次,漕河、运河等名称都经历了从地方专称到南北通途或地方河流专称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而且也是运河附属功能逐渐增加和社会交流日渐频繁的过程。 “运河”一词在宋代出现似非偶然,比之隋唐时期,运河在保留漕运功能的同时,贸易交流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南宋时期,浙东运河、浙西运河是其经济命脉,浙东运河还主要承担了对外贸易的功能。运河名称的起源、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中国社会特殊的运行与发展轨迹。运河的“运”字本意为运输,但在社会体系之中,借助水的流转, “运河”成为漕粮运输、文化传播、市场构建和社会平衡的载体;在文化体系中,运河之运又与传统社会的国祚、文脉紧密相连

    31、。在这个意义上,大运河既是一条河,更代表了一种制度、一个知识体系和一种生活方式。运河及其流经的线性区域所孕育的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形塑中国文化的基因之一。(摘编白吴欣大运河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13下列对原文中“运河”的相关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运河”一词在宋朝文献中高频率出现,说明宋代“运河”名称也广泛使用。B北至北京、南至杭州的运河在明史和清史稿的记载中称呼不同。C运河在宋代不但保留了漕运的基本功能,也承担了对外贸易交流的功能。D运河名称的变化是运道及其时势变化的反映,也是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答案】B【解析】A 项, “运河一词在宋朝文献中高频率出现”说法错误,

    32、原文“四库全书所列宋代文献中有 94 种使用了运河的名称”并不等于高频率出现;“宋代运河名称也广泛使用”也不太准确,原文说“漕河”名称广泛使用, “运河”一词开始出现。C 项, “承担了对外贸易交流的功能”说法错误,原文“在南宋时期,浙东运河还主要承担了对外贸易的功能” 。D 项, “也是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说法错误,原文说“是不同历史节点所勾连的历史进程的反映” “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中国社会特殊的运行与发展轨迹” 。故选 B。1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介绍了“运河”一词的出现,并做出“运河”是特指某区域人工河结论。B文章梳理运河名称变化的过程,是展示大运河所指区

    33、域不断扩大的过程。C “大运河”是一条河,但在文化体系中是种制度,是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D文章论述了运河名称由来、变化及功能,指出大运河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答案】C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河其实是人工河,因此人工开挖应该是运河区别于其他河道的特征之一。B与汉唐相比,宋代才出现“运河”这一名称,可能和加强贸易交流的职能有关。C运河功能的丰富化既是运河基本功能的延伸,也是社会交流不断加强的结果。D运河对当时文化传播、市场构建起到重要作用,也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了借鉴。【答案】D【解析】D 项, “也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了借鉴”说法无中生有,在原文找不到依据。故选 D。六、阅读

    34、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像一幅好的画一样,可以在不同的人性空间里适应不同的环境,给人以新的领悟和新的启发。一般来讲,艺术作品的创作,主观性很强。作者希望它能影响人,或者希望这个小说使人性发生变化。一旦预设了这个立场,在搜集资料和观察人性的过程中,就会特别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不需要的就故意排除。只要有预设立场,对人性的观察面一定是比较窄的。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是没有预设立场的,所以红楼梦才会成为伟大的作品。什么叫爱?给对方最大的思考和选择的自由才是真正的爱。 红楼梦在现代仍然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所体现的爱是真正宽广意义上的爱。在作者笔下,人性是复杂的,它有时候会堕

    35、落,有时候会有各种自己控制不住的欲望。面对人性的这种复杂,他觉得这些向下堕落的人性跟所谓向上的、求好的人性是互动的,必须全部加以描绘,使读者在看红楼梦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选择。红楼梦是很多人愿意反复看的一本书,因为你的人生会因它而得到启发,获得成长,而作者从来没有很权威地告诉你应该如何生活。我们可以把读者分成两种。一种是比较简单的读者,他认为,读了一本书以后自己就可以变好。那种所谓格言式的或者道德教训方面的书,也许会对他有帮助。第二种读者则认为,人类在人性方面的摸索与思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读书会从中发现人性的复杂。如果你是第二种读者,你在读了红楼梦第九回以后就会思考,如果你面对这样的一个课堂

    36、,如果你是一个老师,你会怎么办?你也许会大骂他们一顿,说他们不守规矩之类的;然而你也可以借此了解你不在的时候学生的样子。这中间有一种互动的关系。我在读红楼梦时常常提醒自己,小说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我身体里的一部分,我身上有贾政的部分,也有贾瑞的部分。我不觉得我是在外面观察这些人物,或者赞美、批判他们。好的文学会让你觉得每一个人物都是你自己。你会思考应该怎么去调整自己个性里的这些部分。我以前常常会有那么几天,总想骂学生,就像贾政一样。有一天读了红楼梦 ,恍然大悟,自己怎么变成贾政了?之后就变得好一点。好的文学能提醒读者,所以我不觉得文学作品一定要认同最美最好的那个角色,有时候是去发现自己是不是也有一

    37、点贾政,有一点薛蟠,我觉得这是一个快乐的事,你会发现自己身上充满人性的弱点,而人性本来就有弱点。这个小说的精彩是真正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宽广。我希望能够跟大家探讨,怎么样把自己慢慢放进红楼梦当中,去真正地理解人性并因此获得成长。人性有很多方面,并没有好坏的区别,我读红楼梦的时候真的不敢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选自蒋勋说红楼梦 ,有删改)1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在不同的人性空间里适应了不同的环境,给人以新的领悟和启发,所以它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B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因为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没有预设立场,它对人性的观察面是比较宽的。C阅读文学作品必须做第二种读者,知

    38、道人类在人性方面的摸索与思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才能在读书中发现人性的复杂。D阅读红楼梦 ,要知道人性有很多方面,并没有好坏的区别,要把自己慢慢放进去,去真正理解人性并因此获得成长。【答案】D【解析】A 项, “在不同和启发”是一部作品成为好作品的必要条件,但具备了这个条件并不意味着就必然是一部好作品。B 项,因果关系推断绝对化,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没有预设立场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C 项, “阅读文学作品必须做第二种读者” “必须”不准确,属无中生有。故选 D 项。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把自己慢慢放入红楼梦 ”的做法的一项是( )A审视作品人物,对其进行赞美或批判,真正了解人性,从

    39、最美最好的那个角色身上获得帮助和成长。B认识到小说里的每个人都是“我”身体里的一部分, “我”的身上可能有贾政的部分,也可能有薛蟠的部分。C 红楼梦第九回,会引发“如果我是老师”这样的思考,使自己走进作品中的情境,或者借助作品了解现实。D读了红楼梦 ,突然发现自己怎么变成整天骂人的贾政了,之后就会调整自己,善待他人。【答案】A【解析】原文“好的文学能提醒读者,所以我不觉得文学作品一定要认同最美最好的那个角色”证明 A 项中的“从最美最好的那个角色身上获得帮助和成长”是不符合要求的。因此选 A 项。 1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把爱作为权威的借口,这不是真正的爱;曹雪芹则给予笔下人物真正的爱,即给对方最大的思考和选择的自由。B很多人愿意反复看红楼梦 ,因为它能够引导人们认识到那些堕落的人性跟所谓求好的人性是互动的。C 红楼梦会让你觉得每一个人物都是你自己,因为作者在搜集资料和观察人性时,不是有意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的。D一种读者希望自己读了一本书就会变好,这类书不是文学书;另一种读者通过读书发现人性的复杂,这类书是文学书。【答案】C


    注意事项

    本文(2019版高考语文阅读复习(实战篇)阅读综合演练(1)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