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阶段能力提升练(一)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49937       资源大小:125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阶段能力提升练(一)含答案解析

    1、阶段能力提升练(一)(80 分钟 100 分)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行之若以父母之命为非,而直行己志,虽所执皆是,犹为不顺之子。”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宗法关系中长尊幼卑B.体现了宗法制度强调血缘纽带C.体现了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D.此做法有利于凝聚宗族【解析】选 A。材料中“虽所执皆是,犹为不顺之子” 表明真正的标准是“受父母之命”而不是是非对错,故 A 正确。2.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隋唐开创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巩固国家统一C.强化贵族特

    2、权 D.加强君主专制【解析】选 A。郡县制下,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将诸侯纳入中央行政系统,科举制将任命官员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回中央政府,都加强了中央集权,A 正确。【拓展延伸】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中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最大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以至高无上的皇权为核心;人治高于法治。(2)一直存在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专制主义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最终在北宋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最终在明朝解决。(3)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长期影响政治制度。

    3、3.通典职官载:“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与大司马、丞相是为三公,皆宰相也。”汉成帝此举意在 ( )A.提升御史地位 B.提高行政效率 C.抑制丞相职权 D.完善监督体制【解析】选 C。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也是宰相,提升了御史的地位,是具体做法,不是目的,A 错误;提高行政效率材料没有涉及,B 错误;材料“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与大司马、丞相是为三公,皆宰相也”,三者地位相等,相互制约,削弱了相权,C 正确;完善监督体制是指健全监察机构,材料没有涉及,D 错误。4.西汉丞相公孙弘在自己的府邸里建造“客馆”,以招揽才学之士。公孙弘去世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麓继踵为丞相,自蔡

    4、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而已。至贺、屈麓时,坏以为马厩、车库、奴脾(婢)室矣!”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 ( )A.中央与地方斗争激烈B.西汉时丞相更替频繁C.丞相有任免官员的权力D.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解析】选 D。从“客馆”到“ 客馆丘虚”,再到“马厩、车库、奴脾(婢)室”,可知丞相府的地位不断下降,反映的是丞相权力被削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汉武帝设立中朝有关,故 D 正确。5.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下列诗句与此制度有关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B.举

    5、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C.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D.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解析】选 D。“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表明此项制度注重公平公正,指的是科举制。“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指的是九品中正制,故 A 错误;“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指的是察举制,故B 错误;“大人世及以为礼”指的是世袭制,故 C 错误;“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指的是科举制,故 D 正确。6.(2018南通一模)唐初三省制下,中书省的具体工作为批答奏章和起草诏书,是决策出令的第一道程序。门下省对诏令的审议封驳,成为决策出令的又一道重要程序。门下省审复

    6、的诏令,经皇帝“画可”、加盖皇帝印玺后,再下达尚书省执行。材料反映的三省运行机制 ( )A.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 B.强化了尚书省的决策权C.削弱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D.推动了中央决策合理化【解析】选 D。秦朝推行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排除 A;尚书省掌执行,排除 B;三省分工协作,但必须“加盖皇帝印玺” ,说明皇权依然至上,排除 C;三省分工协作,推动了中央决策合理化,故选 D。7.(2018苏北四市一模)“廷寄”上谕是清代军机处官员日常工作之一,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 ( )A.传达皇帝旨意 B.参与行政决策C.总领全

    7、国政务 D.负责监察百官【解析】选 A。根据“廷寄”内容“ 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结合所学可知,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故选 A;军机处没有决策权,排除 B;C 不符合史实,排除;军机处不是监察机构,排除 D。8.史记平准书:“(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材料反映了( )A.汉高祖开始实行盐铁官营B.汉代因势调整商业政策C.汉高祖废除秦朝经济政策D.抑商导致汉

    8、代物价飞涨【解析】选 B。材料中没有涉及“盐铁官营”,故 A 错误;汉代因势调整商业政策与材料中“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相符,故 B 正确;材料中“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不等于废除秦朝经济政策,故 C 错误;材料中“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 表明投机导致物价飞涨,对此“高祖乃令”抑商,故 D 错误。9.唐代郑熊番禺杂记载:“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人与交易,多得异物。”明代谢肇淛五杂俎又载:“务本坊西门有鬼市,冬夜尝闻卖干柴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鬼市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B.官府逐步放松对市的管制C.唐代

    9、的市已有了突破性发展D.明代的坊市界限开始消失【解析】选 A。材料“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人与交易,多得异物”和“务本坊西门有鬼市,冬夜尝闻卖干柴声”表明时间是在夜里,地点在海边和坊西门,说明鬼市是自然形成的、人与人之间互通有无的民间集市,A 正确。10.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处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判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 ( )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解析】选 C。唐宋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是出于保障农业生产的考虑,法律严酷性只是表面

    10、现象,A 错误;材料与奖励耕战无关,B 错误;上述规定保障农业生产需要的畜力,体现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C 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天灾人祸面前的脆弱性,D 错误。11.(2018徐州一模)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D.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解析】选 B。根据“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可知官营的产品可以被人贩卖到民间市场,B 正确;A 不符合材料“ 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

    11、去”,排除 A;C、D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2.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公元 1734 年)27 355 462 32.54乾隆十八年(公元 1753 年)102 750 000 6.89乾隆三十一年(公元 1766 年)208 095 796 3.56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解析】选 B。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A错误;表格数据反映出当时人均土地减少,人地之间矛盾突出,需要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精耕细作农业进一

    12、步发展,B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雇佣关系,C错误;D 出现在西汉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D 错误。【加固训练】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 19 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 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 ( )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解析】选 A。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政府对手工业技术的轻视,说明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生产方式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故 A 正确。13.(20

    13、18南扬泰徐淮宿六市二模)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晚明海外贸易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 述 出 处“臣请言开洋之利。我中国人若贩吕宋,则单是得其银钱而已。是以中国湖丝百斤至彼悉得价可二三百两。”何乔远请开海事疏“东洋吕宋,地无他产,夷 张燮东西洋考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商人回澳,征水陆二饷外,属吕宋船者,每船更征银百五十两。”“所通乃吕宋诸番,每以贱恶什物易其银钱,满载而归,往往致富。”李廷机李文节集A.晚明政府禁止民间海外贸易B.白银自吕宋流入中国C.西方殖民者垄断东西方商路D.中国商人主导对外贸易【解析】选 B。三则材料没有共同体现政府禁止,故 A 错误;三则材料中都能体现白银

    14、自吕宋流入中国,故 B 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殖民者垄断商路,故 C 错误;三则材料不能共同体现中国商人主导对外贸易,故 D 错误。14.论语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成为后世历代明君推崇的自我节制原则。下列与此观点不一致的是 ( )A.“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B.“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C.“知行合一”“止于至善”D.“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解析】选 C。“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表明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的意思是君子从政以端正自身为先,以教育和约束为其次,表明要自我节制,故 A 不符合题意

    15、;“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的意思是以身作则,自我节制,故 B 不符合题意;“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的意思是知道了就去做,做到最好就停下来,与自我节制无关,故 C 符合题意;“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的意思是国君所作的带头示范作用,强调自律,故 D 不符合题意。15.2014 年,两汉文化发源地徐州诞生了史上第一个赋社彭城赋社,专门从事辞赋的整理、创作、研究,重点开发“汉代五绝”之一的汉赋资源。下列关于汉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B.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宏的时代C.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D.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解

    16、析】选 B。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基础的是诗经而不是汉赋,故 A 错误;汉赋辞藻华丽,表现了汉代气势恢宏的时代特征,故 B 正确;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指的是宋词的兴盛,故 C 错误;浪漫主义文学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如屈原、李白,故 D 错误。16.朱熹说:“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不知不自觉,自然醒悟。”陆九渊则说:“读书只以晓文义为是,只是儿童之学,须看意旨所在。”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 ( )A.明“理”的方法 B.读书的方法C.明“理”的目的 D.读书的目的【解析】选 A。“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指的是格物致知以求理,陆九渊“须看意

    17、旨所在”强调内心反省以求理,故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明“ 理”的方法上,A 正确;朱熹与陆九渊明“理” 的目的是相同的,都为了维护封建统治,C 错误,B、D 与题意不符。【加固训练】“心者,万事之原也。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朱子语类)这则语录所阐发的是 ( )A.心外无物的世界观 B.克己省身的修养论C.推己及人的处世观 D.格物致知的方法论【解析】选 B。心外无物的世界观是陆王心学的观点, 与题干朱子语类不符,A错误;从材料“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 则无一事得由于正”可以看出阐发的是克己省身,B 正确;推己及人意思是你怎样对待自己

    18、 ,就怎样对待别人,与材料信息不符,C 错误;格物致知的意思是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与材料信息不符,D 错误。17.王阳明曰:“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这说明心学 ( )A.重视道德修养 B.强调格物致知 C.倡导知先行后 D.主张人性本恶【解析】选 A。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心学重视道德修养,故 A 正确;强调格物致知的是程朱理学,故 B 错误;王阳明倡导知行合一,故 C 错误;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荀子,故 D 错误。18.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

    19、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科学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段材料主要反映 ( )A.三大发明在推动欧洲社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B.国家、宗教未能对欧洲社会的转型发挥作用C.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转型起了决定作用D.指南针推动了欧洲新航路的开辟【解析】选 A。依据所学,三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普及产生了重大影响,A 正确。【拓展延伸】社会环境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发展的影响(1)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强调“大一统”,君主专制不断发展并强化,阻碍科技发展创新。(2)经济上,自

    20、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与农业有关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较多。(3)思想上,儒家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特别是北宋以后,宋明理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4)政策上,几乎所有的封建统治者都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影响中国传统科技的理论性总结。19.陈衡恪曾评价某类中国画:“不但意趣高尚,而且寓书法于画法,使画中更觉不简单。非仅画之范围内用功便可了事,尚须从他种方面研究,始能出色颇占势力,盖其各种素养、各种学问凑合得来。”下列作品符合其主旨的是( )【解析】选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的主旨是这类中国画不仅讲求意趣而且融诗、书、 画于一体,此类绘画应属文人山水画,洛神赋图属于人物画,故A 错误;步辇图属于

    21、人物画,故 B 错误;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故 C 错误;墨兰图属于文人山水画,故 D 正确。20.(2018南京三模)“从文以载道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的明清传奇文人作家,表现出两种创作倾向:一是张扬言情,二是调和情理。他们文学观念的波动犹如钟摆,时而偏向载道,时而偏向言情,但终归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的平衡状态。”这表明明清文学 ( )A.具有离经叛道的时代特色B.以张扬个性为其主要目标C.以传奇作为主要表现形式D.仍然受到理学的较大影响【解析】选 D。离经叛道,与材料中“时而偏向载道” 不符,故 A 错误;张扬个性,与材料中“他们文学观念的波动犹如钟摆”不符,故 B 错误;明清小说数量繁多,体裁多样

    22、,而材料中只提到“明清传奇”,但未涉及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故 C 错误;明清时期理学主导,与材料中“调和情理”“ 时而偏向载道” 相符,故 D 正确。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21.(14 分)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重要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

    23、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新唐书材料三 凡军国大事,则令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 资治通鉴(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运作的主要特点。(4 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政事堂”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4 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6 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可知唐三省六部制决策过

    24、程严格按照程序;“ 中书做定将上”“门下缴驳”“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可知三省职权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三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终究是以皇权中心。第(2)题,根据材料二“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改政事堂号 中书门下 ,列五房于其后”可知政事堂由唐时三省宰相的议政场所转变为中央一级的国家行政机构,地位和权力大大提升。第(3)题,根据材料三“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可知三省六部制内部的权力制约机制日臻完善,有利于减少统治者的决策失误;内部权力制衡机制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加强皇权;三省六部制调节了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标志着专制主义中

    25、央集权制走向成熟。答案:(1)特点:注重程序;三省职权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 ;以皇权中心。(4 分,任答2 点)(2)变化:唐初,政事堂是宰相集体议政的场所; 后来,改为中书门下, 成为国家的行政机构。(4 分)(3)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2 分) 建立制约机制, 有利于减少统治者的决策失误;(2 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走向成熟。(2 分) 22.(13 分)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往往作出不同的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政府干预经济、管理市场古已有之,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及贸易的参与方面。其中,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城镇市集,划分

    26、销售地区;规定贸易时间,限制夜市交易,推行抑商政策,加强商人管理;严查商品质量,不许伪劣入市;调控市场物价,严格物价管理;利用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经济政府对贸易的参与主要表现在官营贸易及官吏经商两方面。丁长清中国历史上政府干预市场问题的考察材料二 安古斯 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 GDP,提出自 1700 年至 1820 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中国的 GDP 在世界 GDP 的比重从 23.1%增长到 32.4%;而欧洲的 GDP 在世界 GDP 中的比重仅从 23.3%增长到26.6%;贡德 弗兰克认为,直到 1800 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

    27、发展中的一个“悖论”(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政府干预市场的直接目的,并指出与此相对应的经济政策。试对这一政策进行评价。(7 分)(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思想和文学的影响。(4 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与西方的不同。(2 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直接目的,依据材料“规定贸易时间,限制夜市交易,推行抑商政策,加强商人管理”“严查商品质量,不许伪劣入市;调控市场物价,严格物价管理”分析思考,第二问结合所学很容易得出是重农抑商政策,第三问评价,注意一分为二地回答。第(2)题第一问基本态

    28、势据材料“自 1700 年至 1820 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中国的 GDP 在世界 GDP 的比重从 23.1%增长到 32.4%”“直到 1800 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分析概括,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题明清时期中国仍然是农业文明,而西方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答案:(1)目的:抑制商业发展;维持市场秩序。(2 分)政策:重农抑商。(1 分)评价:这一政策实行早期,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明清以后,这一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 分)(2)态势:明清时期中国经济是不断发展的,经济总量、增长速度超过欧洲。(2 分)影响:传统儒学

    29、受到冲击和批判;小说创作蓬勃发展。(2 分)(3)中国农业文明高度发达,西方工业文明蓬勃兴起。(2 分)23.(13 分)古代儒学家一直关注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星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荀子天论材料二 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

    30、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董仲舒天人三策材料三 生有生之理,死有死之理,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天者,理也,其命,理之流行者也违生之理,浅者以病,深者以死。人不自知而自取之,而自昧之夫国家之治乱存亡,亦如此而已矣。王夫之读通鉴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自然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主张。(4 分)(2)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目的,并辩证认识董仲舒与荀子思想的关系。(4 分)(3)据材料三,指出王夫之认为国家治乱存亡的关键因素及其思想特点。

    31、(3 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时期儒学家探讨的共同主题和出发点。(2 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由“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得出自然界变化有规律等;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荀子的政治主张是“仁义”“王道” ,君舟民水。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二“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得出天人感应;第二问根据材料二“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得出规劝君主实行仁政(限制君权);第三问一方面董仲舒的思想是对荀子思想的继承发展(都是探讨自然界现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另一方面与荀子思想又对立矛盾(有所悖离,董仲舒认为自然界的异常现象与国家兴乱有密切的关系)。第(3)题第一问根据材

    32、料三“天者,理也,其命,理之流行者也”“夫国家之治乱存亡,亦如此而已矣”得出国家治乱存亡的关键因素是符合规律(遵循天理);第二问王夫之认为国家治理需要符合规律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第(4)题第一问从三则材料看,荀子、董仲舒、王夫之探讨的共同主题是关注自然现象与国家治乱兴亡;第二问他们探讨自然现象与国家治乱兴亡关系的出发点是为治理国家寻找理论依据。答案:(1)观点:自然界变化有规律;自然界异常现象不可怕;自然界的异常现象与国家兴乱无关。(任答 2 点给 2 分)主张:“ 仁义”“王道”;君舟民水。 (任答 2 点给 2 分)(2)主张:天人感应。(1 分)目的:规劝君主实行仁政(限制君权)。(1 分)关系:既继承发展,又对立矛盾(有所悖离)。(2 分)(3)因素:符合规律(遵循天理)。(2 分)特点: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1 分)(4)主题:关注自然现象与国家治乱兴亡。(1 分)出发点:为治理国家寻找理论依据。(1 分)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阶段能力提升练(一)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