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高考历史二轮指导三大策略:高考增分第一招突破历史选择题

    • 资源ID:48542       资源大小:142.19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高考历史二轮指导三大策略:高考增分第一招突破历史选择题

    1、高考增分第一招 突破历史选择题的三大策略策略一 熟知历史选择题设置陷阱的主要方式1.时空错位:故意设置与题干时间、地点不相符的表述。解读大多设置不符合题干时间段特征的表述作为干扰项。如题干时间为 1655 年,干扰项设置为“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革命完成于 19 世纪中叶,明显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655 年”。因此时空定位很重要。题干中的时间信息有的是具体的时间,如 1886 年;有的时间信息比较笼统,如“18 世纪中叶”“清朝道光年间”“国民革命时期”等。不论是哪一种时间信息,考生都要根据这一时间或时间段的阶段特征逐一推敲备选项,从中排除时间不符的干扰项。例证1.1980 年 12 月

    2、,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2.19 世纪中叶,“由于一切生产资料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这一观点认为,促使世界面貌发生改变的深层原因是( )A.殖民掠夺B.工业革命的推动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D.垄断组织的产生2.程度失当:故意设置添枝加叶、夸大其词的干扰项。解读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表述绝对化,即采用过于绝对化的语言来描述某一历史现象,如“彻底废除”“完全实现”“始终”等。还有就是故意夸大

    3、某一措施的作用,主要用词有“完备”“完善”“完成”“决定”“动摇”等。绝对化的语言应排除。例证3.1957 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 7 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 6 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 105 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4.恩格斯曾指出:“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

    4、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从而把那种可以养活这亿万人口的旧体系完全摧毁。”据此,恩格斯认为( )A.战争是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的唯一机会B.战败后的清政府将对欧洲国家全方位开放C.中国的自闭和崩溃状态必然导致战争失利D.战争必然使中国变革统治体系和对外开放3.以偏概全:故意用局部代替全部、用个体代替整体、用一个事实来证明普遍的道理。解读 这种方式通常是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有意用片面性的说法制造全面的假象。题干材料往往描述某一个地区范围内发生的某一现象,这一现象只在这一地区内出现,在整体范围内并不具有普遍性,而干扰项故意将其普遍化。还有的材料设置为某一个政府、组织或个人所做的事情,它

    5、只代表这一个政府、组织或个人的意见,同样在世界范围内或全国范围内并不具有普遍性,但干扰项故意将其普遍化。这在历史学上也可以称之为“孤证不立”,即孤立的一个证据不能完全证明一个普遍的真理。5.蒙古人民共和国史中记载,据俄国海关统计,1891 年至 1908 年间,由俄罗斯输出到蒙古的货物总值增加了 22%,而同期由蒙古输入俄罗斯的货物总值却增加了 566%。对此状况合理的解释是( )A.近代中国经济竞争力有一定提升B.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工业化进程缓慢C.中国内地市场为英美两国所占领D.当时俄国社会矛盾尖锐,阻碍其对外贸易6.史载:“同治以来,上海花商收买花衣,于是轧花场地遍地皆是。始

    6、用小轧车,妇女手摇足踏,日可出衣十数斤。光绪中,洋轧车出,日可得衣数百斤,小轧车天然淘汰矣。”轧车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中国已经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B.光绪年间近代工业体系基本建立C.传统手工业受工业革命的冲击较大D.轧花技术进步导致传统工业消失4.偷梁换柱:故意设置偷换概念、偷换主题、移花接木的干扰项。解读 这种方式就是题干或备选项在推理、判断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偷换概念、移花接木等方法来设置考生推理、分析、判断的障碍,从而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大多数情况下设置为偷换概念,即干扰项所涉及的概念与题干材料中所描述的概念不符,如题干中的概念为经济政策,而干扰项所涉及的概念为政治理念

    7、,这就等于偷换了经济与政治这两个概念。还有一种情况是偷换主题,即干扰项所涉及的主题与题干材料中的主题完全不符,如题干材料的主题为国家统一,而干扰项所涉及的主题为民主政治建设,两者不是一个概念。例证7.春秋时期族刑(针对宗族)被广泛运用,但到战国时期“灭族”等族刑的记载大为减少,多以父母、妻子、同产(即同父的兄弟姊妹)在内的“三族”之刑取代。此变化说明( )A.分封制度走向崩溃B.宗法观念逐渐淡化C.郡县制度得到加强D.仁政思想得到贯彻5.无中生有:故意设置题干材料无从体现或者无法根据材料推理出来的干扰项。解读 大多数情况下设置为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材料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答非所问。如题干材

    8、料的主题为选官环节的变化,而干扰项却设置为促进民族交融,二者风马牛不相及。还有一种情况是干扰项与题干材料有一定的关系,但题干材料中的证据不足以支撑这一结论,也就是说根据材料无法推理出这一历史结论。例证8.20 世纪初中国某地县志记载:“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 )A.农村地区仍固守小农经济模式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近代经济对传统经济影响有限D.西方经济侵略尚未深入内地6.逻辑混乱:故意设置因果关系颠倒或与题干设问没有因果关系的干扰项。解读 这种方式的主要目的是将历史

    9、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混置在一起,以造成考生的判断失误。此类陷阱主要针对因果关系型历史选择题。一种情况是因果倒置。题干设问要求是“因”,而干扰项设置为“果”;或者题干设问要求是“果”,干扰项设置为“因”。如题干设问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而干扰项设置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明显是因果关系倒置。还有一种情况是干扰项与题干设问之间是并列关系,或者是对题干材料的简单重复或归纳概括,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例证9.1912 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

    10、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强烈的排满色彩B.缺乏明确反帝要求C.明显的限袁倾向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10.1938 年东欧国家对西欧国家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 68.4%,而 1953 年仅有 14.4%出口产品输往西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破坏B.西欧关税同盟的形成阻碍了东西欧联系C.国际政治影响经济全球化发展D.苏联模式的引入迟滞了东欧现代化进程7.本末倒置:故意以表象或假象来代替根本的东西。解读 这种方式是以表象或假象否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客观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叙述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因素,使考生辨别不出真相,结果舍本而求末。此类

    11、陷阱主要针对“根本原因类”“根本目的类”“本质类”历史选择题。对于“根本原因类”选择题,主要设置为无关紧要的原因、直接原因、客观原因或外部因素。对于“本质类”选择题,主要设置一些表面现象、细枝末节等作为干扰项。例证11.中国近代有竹枝词云:“寿头最怕请西餐,箸换刀叉顶不欢。”意即:寿宴上最忌讳使用西餐刀叉,影响寿宴喜庆的氛围。从文明史观看,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东西方文明的冲突B.近代中国人对西方饮食的抵制C.西餐已经盛行D.近代中国饮食受传统思想影响8.主次倒置:故意设置次要原因或某个问题的次要方面作为干扰项。解读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

    12、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此类陷阱主要针对“主要原因”“主要目的”“主要意图”等设问类型的历史选择题。或许四个备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目的”,但肯定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或目的。例证12.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其人数由 1854 年的 50 人发展到1900 年的 20 000 人左右。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小农经济瓦解,市场扩大B.两次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C.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D.中外经济合作与交流的频繁13.在西欧,“小麦的价格从 16 世纪初到

    13、16 世纪中期未有上升,而在 16 世纪末却涨到了 4 倍于 16 世纪中期的价格”。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风调雨顺,农业获得大丰收 B.贵金属大量输入冲击市场C.机械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 D.圈地运动推动农业的革新9.史实错误:故意设置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表述作为干扰项。解读 此类陷阱是最直接也最容易识破的陷阱,但往往也是考生最容易忽略的陷阱。史实错误的类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具体历史要素的错误,也包括阶段特征方面的错误,也就是设置不符合题干所要求的时间段的阶段特征作为干扰项。例证14.“在 20 世纪中期发生的一场持续三年的军事冲突中,一方自称是一次联合国主持下的警察行动,另一方的

    14、数十万军队采用了志愿军的微妙措辞。”这一冲突是( )A.美苏双方于远东的直接交战B.美苏冷战出现的第一次高潮C.北约与华约全面对峙的产物D.冷战全局背景下的局部热战10.似是而非:故意设置表面上看似正确,但实际上离题意较远的干扰项。解读 用这种方法设计的题目,其干扰项的表述含有较合理的成分,但整体上有很大的缺陷,有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立,但题干中缺少这种条件;有的虽整体上勉强可以如此表述,但不能透彻地体现内涵。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命题者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的知识组成干扰项。大多数情况下设置为偏离主旨的干扰项,即题干材料中好像有所体现,但不是材料的中心意思,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例证1

    15、5.商王朝的重大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通常用龟的腹甲或牛的胛骨卜吉凶,其中牛骨使用最多,用龟甲的较少。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生产活动中普遍使用牛,牛骨充足B.作为书写材料,使用牛骨较龟甲便利C.商王朝并不重视农业,大量宰杀耕牛D.游牧和畜牧是重要的生产方式,牛骨头数量多策略二 洞悉历史选择题正确选项的主要特点1.史实正确解读 抛开否定型历史选择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史实正确是正确选项的最基本特征。正确选项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等具体历史要素必须准确无误,同时要符合题干材料所处时间段内的阶段特征。例证1.(2018 江苏单科,19)20 世纪 60 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

    16、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 39%,美国同期从 1957 年的 20.9%下降到 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 年至 1970 年,西欧所占比例由 20.8%升至 28.6%,美国同期则由 48.6%降至 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2.对应最佳解读 这一特征主要适用于材料型历史选择题。每一小段材料有且只有一个核心思想,即思想主旨。正确选项首先要符合这一思想主旨。其次,正确选项要与材料所述现象的具体内容严格对应。如材料所述现象为民族资本主

    17、义经济发展,正确选项必然要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紧密相关。例证2.有学者指出:“虽然 1688 年革命缺乏前一个时期丰富多彩的细节,但其结果对英国本身的发展和英国成为欧洲强国都更具有确定性和决定性的意义。”据此可知,“光荣革命”( )A.使英国找到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B.保留了英国的君主制传统C.开启了温和地实现社会变革的方式 D.实现了议会对权力的控制3.内涵全面解读 这一特征主要适用于文字材料型历史选择题,而且材料中所述现象往往不止一个,这几个现象之间是并列关系。正确选项的内涵要涵盖材料中的所有现象,缺一不可。仅符合其中一个现象的选项绝不是正确选项。例证3.直到 1917 年初,新青年在答

    18、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 )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4.概念准确解读 这一特征主要适用于概念型历史选择题。每一个历史概念都有其固定的内涵和外延,正确选项的历史概念要与题干材料所描述的历史概念完全相符,或者同属于某一概念范畴。如题干材料描述的历史概念为民主法制,那么正确选项的概念范畴也必须为民主法制。例证4.1852 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

    19、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5.据研究,1853 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 9.09 便士,而中国是 0.94 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5.逻辑合理解读 这一特征主要适用于因果类、推理类历史选择题。正确选项必须与题干材料具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或者与题干材料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完全能通过题干材料推理出来。如果选项与题干材料之间逻辑关系混乱,那

    20、么该选项绝不是正确选项。例证6.19201946 年,潘鸿声先生先后到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北、河南、山东、甘肃、陕西等地访问并搜集了 2046 户农户的农具使用资料,发现“在构造和形制上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改进”。由此可以推断( )A.中国固有的传统经济结构没有变化B.西方近代农业机械对中国农业影响有限C.工业革命并没有影响中国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没有动摇7.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

    21、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6.程度适合解读 正确选项的表述往往非常严谨,让所有人找不出一点毛病,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该表述在程度上非常适当,既没有添油加醋,也没有夸大其辞,更没有绝对化的表达方式。例证8.1952 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 80 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 1940 年增加了 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与

    22、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9.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策略三 熟练掌握确定正确选项的常用方法1.逻辑判断法解读 对于因果关系型、推理型历史选择题,就要用到逻辑判断法分析备选项。考生必须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清题干材料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考生要熟练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能运用这些原理进行逻辑判断。例

    23、证1.右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2.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2.常识判断法解读 社会常识是社会生活中必须掌握且行之有效的知识,看似普通平常,实则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是社会知识的精髓。在推敲备选项时,有时会运用社会常识加以判断。那些不符合社会常识的

    24、备选项肯定是干扰项,坚决予以排除。例证3.1926 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4.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 宋 明 清河南 15 16 2 1江苏 7 8 17 49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

    25、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3.语法判断法解读 俗语说“文史不分家”。许多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的往往不是具体的历史知识,而是语文语法方面的知识。这样的试题就要用到语法判断法进行分析。正确选项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则的表述,而干扰项往往不符合最基本的语法规范。例证5.1928 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6.1920 年

    26、 12 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4.概念判断法解读 每一段历史材料所描述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都有一个概念范畴,这一概念往往有其固定的内涵和外延。而正确选项所涉及的概念必然要与题干材料所属的概念同属于一个概念范畴。不符合这一概念范畴的选项必然是干扰项,即使表述再正确也要坚决排除掉。例证7.

    27、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8.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哄,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5.规律判断法解读 任何事物都有其固定的发展规律。历史选择题中题干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物

    28、必然也有一个发展规律,正确选项的设置也一定要符合这一发展规律。一般情况下,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往往是正确选项,而不符合事物发展基本规律的往往都是干扰项。例证9.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10.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

    29、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6.史实判断法解读 史实判断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判断方法。除否定式选择题之外,正确选项首先要符合史实正确这一要求,因此对于史实错误的选项应首先排除。对于大多数选择题来说,都可以先用这种方法排除一些在表述上存在史实错误的干扰项,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这道题的难度。例证11.18 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

    30、有权力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力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12.1933 年到 1937 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12”选择题题组专练(一)1.史记记载:“与父老约,

    31、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到了武帝时期盐铁论记载:“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这一变化说明汉代( )A.量刑更加合理化 B.皇权受到律法约束C.律法逐渐儒家化 D.律法由简洁到繁琐2.两宋时期,相对于传统州县城市,大量涌现的各种市镇超过了 3600 处,其中 2200 多处属于较为成型和稳定的市镇,开启了一条农耕文明时代的城镇化道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坊市制度的打破 B 市民阶层的兴起C.草市的发展兴盛 D.对外贸易的扩大3.“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

    32、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灭人欲”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4.英国人在上海创办的北华捷报多次公开刊文反对英国人华尔组织的洋枪队,认为他们会激怒太平军。但到 1862 年,太平军逼近上海,被洋枪队击退,随即北华捷报公开赞扬华尔指挥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这反映了( )A.新闻报道没有历史研究的价值B.战争胜败影响历史记录的真实性C.时代变迁导致历史记录不客观D.利益得失影响历史叙述准确性5.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地说,封建社会的要素是这样的: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上级称臣,事实上是

    33、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兼地主材料中的“地主”和后世官吏相比,其特殊性主要在于( )A.拥有世袭统治权 B.属下土地可以买卖C.尊重上级的权威 D.属下人民归其管理6.1931 年,在苏区不但当地贫苦农民获得了土地,来自外省的红军官兵也都分到了土地,这些土地以公田的形式由当地农民替他们耕种。绝大多数红军官兵有生以来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这反映了( )A.革命根据地基本实现了土地公有B.土地制度是工农联盟的突出表现C.土地革命是红色政权存在的保障D.革命根据地的土地实行平均分配7.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颁布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系根据清末各商会所商讨拟订的商律总则和公司律草案,由农商总长张謇邀请原

    34、起草员来京,复加审视,修正十余条,再交付国会议决公布。这表明北洋军阀政府( )A.重视经济立法程序的规范性B.成为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代表C.经济立法借鉴清政府的经验D.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8.公元前 5 世纪,雅典人以神庙所在地卫城为城市中心,但城市的主体却是卫城之外自然摆放着的各种自成一体的独立公共建筑、矮小住宅、不成体系的小胡同构成的街道。这种城市布局体现了( )A.神权至上思想 B.自由平等精神C.小国寡民国情 D.主权在民理念9.1415 世纪中叶,英国议会权力逐渐扩大,下院的地位也在上升。期间充满着国王、下院、上院之间的合作和斗争。有时议会两院联合起来向国王夺权;有时国王又联合下院

    35、与上院作斗争;有时国王又与上院合作打击下院。这表明英国( )A.国王居于权力中心地位 B.各派政治势力激烈角逐C.专制政体转向立宪政体 D.政治民主传统历史悠久10.下表为 19321939 年美国制造业工人主要经济指数表,据此可知美国当时( )1932 年 1933 年 1934 年 1938 年 1939 年实际工资指数 100 96.78 95.5 105 103.6每周工时指数 100 91.05 93.68 99.21日用品价格指数 100 94.64 100.4 101.7 102.5食品价格指数 100 94.87 98.04 87.04 84.6房租价格指数 100 86.15

    36、 80.73 83.76 83.12A.民众基本消费状况尚未好转B.工人靠延长劳动时间增加收入C.全国工农业的复苏极为缓慢D.制造业工人物质生活有所改善11.古代罗马凭借武力成就了当时西方人眼中的全球化,近代英国依靠贸易实现了全球化,而二战后美国用美元构建了当代全球化体系。这说明( )A.推动全球化的发展因素多样B.全球化是由区域化发展而来的C.各个时代的大国推动全球化发展D.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12.欧元区进程:1999 年,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芬兰、荷兰、卢森堡、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 11 国正式启用欧元;2000 年希腊加入欧元区;20072011 年斯洛文尼

    37、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爱沙尼亚相继启用欧元。丹麦、瑞典等则拒绝加入。这一进程表明( )A.各国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诉求存在差异B.欧元区的推进对各国经济影响差异显著C.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各国对欧元的态度D.欧洲一体化进程在曲折中不断走向深入“12”选择题题组专练(二)1.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说:“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国家就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这反映了( )A.国家动荡不安B.中央集权逐渐削弱C.分封制的致命弱点D.王室衰微诸侯崛起2.汉代的监察机关人员少而且官阶低,御史台的主管御史中丞官阶尚不及九卿,“位卑权重”。这种做法( )A.有利于

    38、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B.阻碍了监察职能的发挥C.有效杜绝官僚机构的腐败 D.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膨胀3.中国古代统治者宣扬“敬天、法祖、忠君、保民”,汉朝以后“以孝治天下”逐渐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这表明 ( )A.儒学正统坚不可摧 B.政治与伦理相结合C.君主皆为道德楷模 D.宗法制度得以延续4.有学者认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原C

    39、.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5.下图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B.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C.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6.抗日战争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大量内迁。下表所示是截至 1939 年沦陷区企业内迁的情况,对其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钢铁厂 纺织厂 机械厂 食品厂 电器厂 化学厂 文教用品厂 其他1 家 92 家 168 家 22 家 28 家 54 家 31 家 14 家A.内迁企业类型存在不平衡性B.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为西南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D.中国工业

    40、基础仍旧非常薄弱7.新中国成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中规定,新时期中国的经济建设将采取“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此政策的提出是针对(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8.公元前 462 年,罗马平民保民官提出编纂成文法,却遭到贵族反对。由于平民持续不断斗争,公元前 454年政府派考察团去希腊考察立法。参考两年的考察情况,罗马组建十人委员会编纂出有十表的铜表法。由于平民仍不满意,第二年在十表以外又制定了两表,作为对前者的补充。十二铜表法的由来,表明当时( )A.罗马人重视运用法律和借鉴外部文明调整社会矛盾B.罗马法以希腊法律精神为

    41、标准而获得迅速发展C.罗马社会在学习希腊民主制度基础上完善了成文法D.罗马平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变得日趋尖锐9.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认为: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据此,以下对文艺复兴影响的理解错误的是( )A.有利于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潜能B.最大贡献是推动人文主义达到顶峰C.开启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D.冲击了宗教神权对个性发展的束缚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他们虽然有过变革

    42、社会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材料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 )A.不主张社会进行变革B.没有认识到阶级对立C.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动力D.仍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11.戈尔巴乔夫是苏联解体的关键人物,但在 1990 年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由俄罗斯教育部审查认定、国家历史学会编写的新版历史教科书对此评述为:“苏联民众对此的反应却是敌对的、冷淡的。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却在庆祝戈尔巴乔夫对冷战和平演变的巨大贡献。”对此评述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解体主要缘于西方和平演变B.苏联改革没有解决好民生问题C.俄罗斯重视国家

    43、的意识形态导向D.历史教科书具有社会教育功能12.“这个世界和它的所有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起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和管理它在现实生活与来世生活中,他事实上在任何时候都拥有快乐与幸福。”这段话的主旨是宣扬( )A.以人为本的宗教理念 B.上帝创造万物C.反对禁欲,强调来世享福 D.人类可以统治世界“12”选择题题组专练(三)1.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农耕区域 年人均耕田数 平均亩产量 粮食总收入量南方农耕区 23 小亩 1.37 石 32 石中原农耕区 30 小亩 1.5 石 45 石西北屯垦区 74 小亩 0.4 石 29 石此表可以用来说明

    44、当时( )A.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B.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C.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D.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2.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3.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通过分割权力

    45、强化相权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4.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下列观点与此相悖的是( )A.“天之立君,以为民也”B.“受命于天,既寿永昌”C.“君臣友朋,相为表里”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5.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海关税很低,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连正税也要收货价的 20%,且外国人每次纳税都经过一种讲价式的交涉。此现象说明( )A.国人对列强有着高度的警惕B.传统体制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剧变C.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力D.低关税有利于列强商品在华畅销6.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

    46、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政治主张的提出说明了( )A.救国救民道路新思想萌发B.农民问题依然为革命重心C.城市中心论从此无人问津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已完善7.毛泽东与朱德于 1937 年 7 月 8 日致电驻北平、天津、张家口、保定的国民党军,请他们策励全军,为保卫平津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红军准备随时调动,追随国军,与日寇决一死战!对这一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是( )A.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B.中共表明抗日形式和立场C.抗日救亡运动向民间发展 D.国共两党的抗战相互呼应8.1957 年,全国农业总产值 536.7 亿元,比 19

    47、52 年增长 24.8%,平均每年递增 4.5%。粮食总产量 19 505 万吨,比 1952 年增长 19%,平均每年递增 3.5%。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优先发展农业 B.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C.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D.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9.十二铜表法第七表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线”,“树上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一规定( )A.强化了物权的归属B.注重规范公民的行为C.协调了邻里的关系D.稳定了罗马帝国的统治10.1829 年英国议会通过大伦敦警察法案,1835 年通过市镇自治机关法,1839 年通过郡警察法,1842 年英

    48、国第一个现代刑警机构伦敦警察厅成立,1856 年整个英格兰和威尔士最终确立了新警察制度,现代警察队伍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据此判断( )A.英国社会秩序相对安定B.宪法是英国现代警察制度的保障C.经济发展推动民主进程D.工业革命促使议会司法职能加强11.1928 年,苏联农民购买 1 千克的糖要卖 7 千克小麦,到 1962 年,要卖 14 千克小麦,1965 年 2 月则要卖1516 千克小麦。这表明苏联( )A.长期优先发展重工业B.粮食产量不断增长C.国内物价持续上涨D.农民生活水平提高1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初期,其资金主要在美国筹措,且该银行贷款必须由贷款国政府担保,贷款用途主要是

    49、购买美国商品。由此可知,该机构( )A.标志着美国经济霸权的建立B.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复兴C.使贷款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D.是美国资本扩张的重要工具“12”选择题题组专练(四)1.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礼节轻重决定地位的尊卑 B.古人对丧葬的轻视C.丧葬制与宗法制密切相关 D.丧葬制违反宗法制2.两汉的统治者十分重视监察机构的建设,早在汉武帝时期,中央就设置了御史台、丞相司直、司隶校尉三大监察系统。这三大系统互不统率,权力交叉,各自为政。这反映出汉代( )A.君主专制统治发生明显异化B.侧重于中央政府的反腐建设C.监察制度具有多元性的特征D.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的严重性3.唐朝“侍老”制度规定,对年龄在 60 岁以上的老人,赋役俱免;80 岁以上者,给予一名“侍丁”在其身边照顾,免其赋役。这说明唐朝( )A.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


    注意事项

    本文(2019高考历史二轮指导三大策略:高考增分第一招突破历史选择题)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