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升初语文专题古诗词和文言文阅读 2023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原卷+答案与解释)

    • 资源ID:243529       资源大小:193.46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升初语文专题古诗词和文言文阅读 2023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原卷+答案与解释)

    1、2023年小升初语文真卷专题十三 古诗词和文言文阅读 一、请默写竹石,并完成相关题目。(1)请默写石灰吟。石灰吟(明)于谦 ,来源:学科网。,。(2)结合“资料袋”,再读石灰吟,作者仅仅是在赞石灰吗?为什么?二、阅读材料: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曰:非然也。1.背诵课文,在横线上补充句子。2.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恰当的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惟弈/秋之为听 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3.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通国: 善: 援:弗若: 之: 然:4.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句

    2、子的意思。来源:学科网ZXXK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5.学完这篇文言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结合这学期在家上网课的经历写写你的体会。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来源:Zxxk.Com学者有四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虽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注释)多:学得过多。 止:遇到困难停止不前。 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或失则多,或失则易: (2)然后能救其失也:(3)学者有四失: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3请你谈谈对教

    3、师作用的看法。四、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1解释加点词语。曝书画_ 谬矣_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只断一处)力 在 角 尾 搐 入 两 股 间五、文言文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百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虎求百兽而食之_ 敢不走乎_ 故遂与之行_2.翻译划线句子。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3

    4、.由这个故事衍化出的成语是什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六、文言文阅读。两小儿辩日(课内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_,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_,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把课文内容补充完整。2.“汤”的意思是_,由此可以推测“赴汤蹈火”的意思是:_。3.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翻译这句话)_4从“孔子不能决也”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_的人,论语中的“_”说的就是这种品质。七、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i)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注释:株:树桩。释:放下耒(li):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冀:希望。1.结合上下文和注释,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打“”(1)兔走触株。(a.离开;b.跑) (2)因释其来而守株。(a.于是;b.因为)2.下面与“折颈而死”的“而”意思相同的是( )。A.因释其耒而守株B.而身为宋国笑3.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八、诗词曲鉴赏。古诗词赏析。中华少年九曲黄河让我懂得百折不回,莽莽昆仑使我学会立地顶天,教我纯洁的是北国的雪花,教我

    6、热烈的是南疆的红棉。龙的故土,民族的摇篮,锦绣山川,我们的家园。1.这一小节采用了_的修辞手法,主要在赞美_。2.这一小节提到的地域名称有:_、_、_、_;提到的精神有:_、_、_、_。3中华少年是一首_诗,全诗共分_小节。课文选取了_、_、_、_四地的少年,代表中华少年。4.按要求写句子。比喻句: 拟人句: 九、文言文阅读。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弈秋( ) 鸿鹄( ) 弓缴( ) 弗若( )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7、( )。A.通国/之善/弈者也B.使弈秋/诲二人弈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D.思/援弓/缴而射之来源:学科网ZXXK3.说说整句话的意思。(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4.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效果?5.这篇短文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十、文言文阅读。阅读,完成练习。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徒居学宫旁;孟子乃嬉戏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1.根据文章,写写孟母的迁居地,以及迁居和定居

    8、的原因。来源:学科网ZXXK迁居地迁居或定居原因第一迁近墓地_第二迁_孟子常嬉为贾人街卖之事第三迁学宫旁_2.由此可见,孟子的母亲认为( )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正如古语所云:“( )”。十一、文言文阅读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曰:非然也。1.背诵课文,在横线上补充句子。2.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恰当的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惟弈/秋之为听 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3.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通国: 善: 援:弗若: 之: 然:4.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句子的意思。一人虽听之

    9、,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5.学完这篇文言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结合这学期在家上网课的经历写写你的体会。十二、文言文阅读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hu hu)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wi wi)有鸿鹄(h go)将至,思援弓缴(jio zhu)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wi wi)是其智弗若与(y y)?曰:非然也。1.用“”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并翻译句子。(1)使弈秋诲二人弈。(2)为是其智弗若与?3.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一人_;一人_;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十三、文言文阅读。曹冲称象曹冲

    10、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尝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太祖大悦,即施行焉。注智:通“知”,知识。致:送来。访:询问。咸:都。理:办法,道理。校:通“较”,比较。施行:实施,按这个办法做。1.借助注释,先理解短文的意思,再根据提示填空。2.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吕氏春秋察今记载了刻舟求剑这则富言故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己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故事和“曹冲称象”比较,就解诀问题的角度来看,两者

    11、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2023年小升初语文真卷专题十三 古诗词和文言文阅读(答案和解释)一、请默写竹石,并完成相关题目。(1)请默写石灰吟。石灰吟(明)于谦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2)结合“资料袋”,再读石灰吟,作者仅仅是在赞石灰吗?为什么?【答案】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不是。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他是想借这首诗明志,告诉世人,他要做一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二、阅读材料: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

    12、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曰:非然也。1.背诵课文,在横线上补充句子。2.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恰当的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惟弈/秋之为听 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3.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通国: 善: 援:弗若: 之: 然:4.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句子的意思。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5.学完这篇文言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结合这学期在家上网课的经历写写你的体会。【答案】1.其一人专心致志 为是其智弗若与2.B3.全国 擅长 引,拉 不如 指鸿鹄 这样 4.一个人虽然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拉弓箭把天鹅射下来。5.学习要专心致

    13、志地去学,不能三心二意,不然就会一事无成。【解析】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学者有四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虽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注释)多:学得过多。止:遇到困难停止不前。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1解释句中

    14、加点的词。(1)或失则多,或失则易: (2)然后能救其失也:(3)学者有四失: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3请你谈谈对教师作用的看法。【答案】1有的人 过失 纠正 2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学生的长处,纠正他们的过失。 3全面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解析】译文:学生有四种过失,当老师的一定要知道。人们的学习,有的错在贪多,有的错在求少,有的错在认为知识太简单,有的错在学知识半途而废。这四种过失产生的原因,心理状态是不同的。知道了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样以后才能补救他们的过失。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他们的长处,并且补救他们的过失。四、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

    15、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1解释加点词语。曝书画_ 谬矣_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只断一处)力 在 角 尾 搐 入 两 股 间【答案】1.晒 错误 2.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分析】译文: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翘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1本题考查的是字词的解释,要结合字词所在的原句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断句,要注意整句话的内容,结合译文进行相应的短句即可。五、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

    16、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百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虎求百兽而食之_ 敢不走乎_ 故遂与之行_2.翻译划线句子。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3.由这个故事衍化出的成语是什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案】1.吃 逃跑 就 2.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3.狐假虎威 告诉我们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的行为不可取。【分析】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找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

    17、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六、文言文阅读。两小儿辩日(课内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_,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_,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把课文内容补充完整。2.“汤

    18、”的意思是_,由此可以推测“赴汤蹈火”的意思是:_。3.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翻译这句话)_4从“孔子不能决也”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_的人,论语中的“_”说的就是这种品质。【答案】1.日初出大如车盖;日初出沧沧凉凉。2.热水 热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怕艰难,奋勇向前。 3.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正午时离人远。”4.实事求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分析】译文: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

    19、些。”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七、文言文阅读。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i)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注释:株:树桩。释:放下耒(li):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冀:希望。1.结合上下文和注释,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打“”(1)兔走触株。(a.离开;b.跑) (2)因释其来而守株

    20、。(a.于是;b.因为)2.下面与“折颈而死”的“而”意思相同的是( )。A.因释其耒而守株B.而身为宋国笑3.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答案】1.b a2.A3.不会再得到兔子了,而自己却成了宋国人笑话的对象。4.因为宋人把偶然当成必然,不可能经常性不劳而获,而要自己劳动。来源:Z*xx*k.Com【分析】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也被后人所耻笑。八、诗词曲鉴赏。古诗词赏析。中华少年九曲黄河让

    21、我懂得百折不回,莽莽昆仑使我学会立地顶天,教我纯洁的是北国的雪花,教我热烈的是南疆的红棉。龙的故土,民族的摇篮,锦绣山川,我们的家园。1.这一小节采用了_的修辞手法,主要在赞美_。2.这一小节提到的地域名称有:_、_、_、_;提到的精神有:_、_、_、_。3中华少年是一首_诗,全诗共分_小节。课文选取了_、_、_、_四地的少年,代表中华少年。来源:Zxxk.Com4.按要求写句子。比喻句:_拟人句:_。【答案】1.拟人 祖国的锦绣山川2.黄河 昆仑 北国 南疆 百折不回 立地顶天 纯洁 热烈 3.朗诵 8 宝岛台湾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内蒙古大草原 4.龙的故土,民族的摇篮。 教我纯洁的是北国

    22、的雪花,教我热烈的是南疆的红棉。 九、文言文阅读。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弈秋( ) 鸿鹄( ) 弓缴( ) 弗若( )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通国/之善/弈者也B.使弈秋/诲二人弈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D.思/援弓/缴而射之3.说说整句话的意思。(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4.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效果?5.这篇短

    23、文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答案】1. y h zhu f 2.B3.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却一心以为有鸟要飞过来,想要拿弓箭把它射下来。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5.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十、文言文阅读。阅读,完成练习。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徒居学宫旁;孟子乃嬉戏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1.根据文章,写写孟母的迁居地,以及迁居和定居的原因。迁居地迁居或定居原因第一迁近墓地_第二迁_孟子常嬉为贾人街卖之事第三

    24、迁学宫旁_2.由此可见,孟子的母亲认为( )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正如古语所云:“( )”。【答案】1.孟子常嬉为墓间之事 集市旁 孟子嬉戏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 2.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分析】译文: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闹市处,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又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校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提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十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材料:学

    25、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曰:非然也。1.背诵课文,在横线上补充句子。2.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恰当的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B.惟弈/秋之为听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3.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通国: 善: 援:弗若: 之: 然:4.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句子的意思。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5.学完这篇文言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结合这学期在家上网课的经历写写你的体会。【答案】1.其一人专心致志 为是其智弗若与2.B3.全国 擅长 引,拉 不如 指鸿鹄 这样

    26、 4.一个人虽然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拉弓箭把天鹅射下来。5.学习要专心致志地去学,不能三心二意,不然就会一事无成。十二、文言文阅读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hu hu)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wi wi)有鸿鹄(h go)将至,思援弓缴(jio zhu)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wi wi)是其智弗若与(y y)?曰:非然也。1.用“”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并翻译句子。(1)使弈秋诲二人弈。(2)为是其智弗若与?3.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一人_;一人_;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答案】1.h

    27、u wi h zhuwiy2.诲:教导(教诲)。句意:让秋教两个人(学习)下围棋。 为:因为。句意:(难道)是因为他没有另一个人聪明吗?(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 3.非常专心,听从弈秋的教诲 很不专心(三心二意),老是想着射大雁(天鹅) 学习(做事)应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来不得一点儿马虎) 十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尝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太祖大悦,即施行焉。注智:通“知”,知识。致:送来。访:询问。咸:都。理:办法,道理。校:通“较”,比较。施行

    28、:实施,按这个办法做。1.借助注释,先理解短文的意思,再根据提示填空。2.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3.吕氏春秋察今记载了刻舟求剑这则富言故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己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故事和“曹冲称象”比较,就解诀问题的角度来看,两者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答案】1.冲 莫能出其理 刻 校2.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了。3.相同点:都是在船上刻痕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不同点:曹冲称象说明了事情的原理并不是只有一种了

    29、解的途径,用心思考,也会有新的办法。刻舟求剑说明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分析】曹冲年龄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属下这件事,但他们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1.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文章内容:“时孙权尝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2.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3.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曹冲称象写的是曹冲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大象的体重了。刻舟求剑写楚国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相同点:都是在船上刻痕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不同点:曹冲称象说明了事情的原理并不是只有一种了解的途径,用心思考,也会有新的办法。刻舟求剑说明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16


    注意事项

    本文(小升初语文专题古诗词和文言文阅读 2023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原卷+答案与解释))为本站会员(鹏城****头)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