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含答案点拨11:非物质文化遗产

    • 资源ID:23316       资源大小:416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积分,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含答案点拨11:非物质文化遗产

    1、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

    2、界开阔,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D

    3、.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2.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 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 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D.

    4、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本报北京 2 月 14 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2011 年 6 月 1 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 2016 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报告显示,截至 2016 年 8 月 31 日,全国有

    5、24 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 72 部。其中,17 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 7 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评估报告显示,2011 年至 2015 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 163731 万元,有 10 省(市)累计投入 5000 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截至 2016 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 1986 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

    6、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 14928 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 70 周岁的已达 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 年 2 月 15 日)材料二“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

    7、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 年 2 月 15 日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

    8、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摘编自“南方网”落实还需做加法2017 年 2 月 16 日)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区、市)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B.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人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C.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网红。D.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A.材料一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旨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

    9、护的重视。B.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C.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E.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一致,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3.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本报讯(记者于明山)】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下午共同发布了中国非物质文

    10、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报告显示,截至 2015 年年末,国务院共公布了 1372 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民间文学类项目为155 项,占总数的 11.3%,在十大非遗门类中排第 5 位。文化部共认定了 1986 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民间文学类共计 77 人,占总数的 3.88%.民间文学还面临着继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等问题。曲艺有 127 项,曲艺类传承人有 151 人,仍有 40余项曲艺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没有国家级继承人,显示出曲种传承的不均衡和保护传承人的紧迫性。2015 年,包括河南坠子国家级传承人刘宗琴、相声国家级传承人常

    11、宝霆等 20 名曲艺类项目国家级传承人离世,更是给非遗传承带来了巨大损失。2015 年,北京、上海、山西、山东等 8 个省市公布了新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其中,传统音乐新增项目共计 28 项,包含民间音乐 23 项、宗教音乐 3 项和人文音乐 2 项,表明民间音乐仍是传统音乐类名录建设的主体。“申遗热”推动了传统音乐的发展,2009 年,有5 个传统音乐项目类型同时被选为“世遗”;在前两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传统音乐分别入选 72 项和 67 项,在十大非遗门类中位居前列。2015 年,传统音乐诸多新增赛事尤其是原生态赛事的举办,网络歌坛的迅速发展,观看民歌实景演出以及近几年的民歌民乐进校园

    12、等,都显示出传统音乐在全民参与的“后申遗时代”更加欣欣向荣。2015 年,我国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工作延续了以往良好的势头。名录建设方面,在历年公布的各级非遗名单中,传统技艺都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2015 年各省公布了新的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其中传统技艺类非遗共 136 项,约占总数的 34%.2015 年新增传统技艺项目中,上海和陕西分别占比 16%和 22%,领先于其他省市。各项传统技艺中,有一部分适合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如酿酒类、制瓷类非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不能回避的是,一部分传统技艺因创新设计不足,难以跟上市场的步伐。随着屠呦呦获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 2015 年

    13、中国传统医药立法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传统医药逐渐被世界认知。2015 年,北京、安徽等地公布了省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名单,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达到了 43 人。尽管传统医药发展势头迅速,但传统医药类项目的新增代表项目和扩展项目数目甚少。(新民晚报2016 年 11 月 29 日)材料二【济南 6 月 8 日讯(记者尹延杰)】记者今天从山东省邮政公司了解到,为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邮政定于 2016 年 6 月 11日发行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 1 套 2 枚,两枚邮票采取连印形式,分别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中心,从

    14、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用线描的表现形式环绕展示在周围,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整体风格古朴、简洁,主题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昆曲、珠算、剪纸、端午节、古琴;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长城、福建土楼、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大众网,2016 年 6 月 8 日)材料三文化部社图司巡视员周小璞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确定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一些专家认为,相当大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无形或隐形,是人的精神创造,更凸显了对其保护抢救的重要性。它可以暂时没有任何意义,可要可不要,但如果

    15、因此而不重视,让其自生自灭,将给人类、国家、民族造成精神和情感上的断裂。(摘自 2007 年 4 月 28 日人民日报)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来源不同,内容各有侧重,材料一从总体上介绍 2016 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情况,材料二、材料三着重介绍具体保护措施。B.材料二表明,“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指的是自然景观,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C.从材料二可知,设立“文化遗产日”、发行纪念邮票也是保护非遗的措施,它可以强化民众对非遗的价值和保护非遗的意义的认知。D.材料三认为,“非物质”的属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

    16、遗产是精神创造,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因此容易为人们所忽视。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民间文学、相声为例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保护不能故步自封,抱残守缺,而要与时代同步,否则就有可能失传。B.酿酒类、制瓷类非遗项目因为能够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发展得比较好,因此,如何提高非遗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C.材料二中的纪念邮票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选取的都是文化遗产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体现出鲜明的保护文化遗产的设计理念。D.材料三强调,与有形的物质性文化遗产不同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如果任其自生自

    17、灭,人们可能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针灸的起源和功效针灸疗法最早记载于战国时代问世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其中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减轻的效果。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

    18、的医疗工具砭石。从此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又被称为针石,在当时还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到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后来便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砭而刺之”渐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渐发展为

    19、灸法。针灸的功效很多。首先,针灸能疏通经络,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这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其次,针灸能调和阴阳,使人的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改善。这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时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方法是通过改善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再次,针灸能扶正祛邪,可扶助机体正气、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

    20、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取材于“百度百科”“针灸”的相关文章)材料二“中医针灸”申遗成功2010 年 11 月月 16 日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正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针灸理论认为,人体作为一个小宇宙通过经络联系在一起,刺激这些经络可以促进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以恢复健康。这种刺激包括在经络穴位上针刺或燃烧艾绒(艾叶)的方法,以达到恢复机体平衡,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针刺,是根据人体的不同状态选择适宜的针具刺激特定的穴位;灸法通常分为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种,用艾

    21、炷接触穴位灸灼,或用艾条与体表保持一定距离热薰穴位。针灸发源于中国,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中医针灸”这个项目的成功申报是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认可。这对进一步促进“中医针灸”这一宝贵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和认识,彰显国家软实力,增进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医针灸”的申报成功,使中医针灸的自然、绿色健康理念与方法,在当今医学大环境下得到更多的了解、理解和尊重,为传统针灸理论方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针灸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世界范围内

    22、提高其共享度,使它成为服务于全人类生命健康、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取材于“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材料三针灸铜人当国礼国家主席习近平 2017 新年首次出访,来到世界卫生组织总部时,有这样一个环节:中国向世卫组织赠送了针灸铜人雕塑。习主席在致辞中说,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看到这一幕不禁浮想联翩。2010 年,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去年,欧洲药典上首次出现了 6 种中医药材。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已有 103 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炎,欧洲还建立了 209 个中医教育机构。如果再联系屠呦呦前年获诺奖,无论

    23、从文化层面还是医学层面,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药,正日益多方位走向世界,被接纳、认同。文化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这个世界的魅力所在。全球化大势中,开放与交流日渐增多,原本一只只独立的土豆,必然要被装进一个麻袋里,摩擦、碰撞甚至冲突、交锋都在所难免。对中国来说,走向世界的过程,实际上更是一个文化交融、文明包容的过程。这些年,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个过程特别需要学会讲好中国故事,但究竞该讲什么故事、怎么讲才有好效果,大有玄机。针灸在 2010 午申遗的时候,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中国申报的项目是中医,包括中医理论、技能、各种药物、用药原则等,打了很大一个“包”,并不顺利当然,这也与西医话语体系下中药

    24、本身存在的争议有关。后来,中方进行了调整,把中医针灸作为申遗的优先项目提出。记得当时专家解释这种调整时是这样说的:除了针灸有着丰富的中医文化代表性外,特别考虑到它的实践性和技艺性,考虑到它是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的,被国际医学界了解得软多,便于外国人理解。申遗的成功证明了这种调整的必要和智慧,也给我们一种启迪:一种文化要能被更多国家和民众理解接受,需要一个合适的载体,需要讲究“文化相融”的一些技巧万。当我们希望把自己的好东西输出、渴望得到更大范围的文化包容及价值认同时,要找到最易交流的点、最能认同的面、最有说服力的事,才可能计门越开越大。了解、认识是第一步,互相包容、彼此尊重是第二步,然后才谈

    25、得上认同、欣赏乃至合作。这次向世卫组织赠送的针灸铜人塑像,本身也没具故事性,铜人原型诞生于近 1000 年前的中国北宋天圣年间,当时,我们聪明智慧的祖先绘制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是世界上第一个针灸国家标准,并铸造了两尊铜人,以立体人体模式来标注 354 个经络和针孔六位,无论是医学分值还是制造工艺,堪称世界瑰宝,两尊“天圣铜人”在历史长河中命运多件,现存中国的仅是共后世仿品,可想而知,伴随着针灸铜人身上附着的这些故事被钩沉、翻阅,会有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优秀文化,了解中国的沧桑历史。(节选自人民网评针灸铜人当国礼,从排斥到认冋需要“好载体”)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法治

    26、疗起源于白人的生活实践,古代当一些使物偶然碰撞了身体某个部位而出现疼痛减轻的现象时,古人逐渐有意识地去研究总结,最终形成丁中医针法。B.针法与灸法治疗的手段方法是不尽相同的,针法是通过刺入身体的某些部位来治病的疗法,灸法是通过烧灼烘烤来治病的疗法。C.针灸能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止常的生理作用,能调和阴阳,能扶助机体正气、驱除病邪。D.世界上第一个针十灸国家标准针灸图经,是北宋人绘制的,并铸造了两尊立体人体铜人,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了其中一尊针灸铜人雕塑。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艾叶具有易燃、易加工、资源丰富等特点,

    27、还有温通经脉的疗效,就选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原料。B.中医药材出现在欧洲药典上,众多中医教育机构在欧洲建立,针灸在部分世卫会员国被允许使用,这些现象都说明“针灸申遗成功”直接促进了中医药学的发展。C.针法和灸法会在特定部位上针刺或烧灼艾叶来达到机体的平衡,其共同点是都能使人的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改善。D.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药正多方位走向世界。这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中医针灸,阐明了针灸有着丰富的中医文化代表性及实践性和技艺性。3.中医针灸申遗成功有何意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阐述。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在文化遗产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人们关注略晚于物质文化遗产。它见证

    28、真实历史,承载民族文化,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固态”特征

    29、比较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显著特征是“活态”。因此,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它已经存在的状态,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本质上就是保护那些使之存活的人。(摘编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材料二:2001 年,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2004年加入世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06 年,国务院批准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 518 项。2008 年,国务院又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0 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 147 项。2011 年,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 191 项,和国家

    30、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 164 项,第一、第二、第三批共收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1530 项。非遗标准的认定是由父子、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 100 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我国有一批非遗传承人年岁已高、后继乏人,亟待抓紧培养青年传承人,以避免人亡技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在生活,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传承。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名录中拥有项目较多的国家有:中国 34 项、日本 18 项、韩国 11 项、西班牙 10 项、法国 9 项等等。(摘编自中国非物

    31、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2016 年)材料三:(图表来源于参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材料四:我国政府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务院从 2006年起,把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活态性、传承性的特质,保护难度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面临困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发展的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

    32、快,国际社会文明对话更加频繁,文化交流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摘编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民族的传承)1.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33、历史的真实见证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B.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因而,生命力更强,也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诉求。C.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身口相传,师徒传承等形式传承下来,反映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沉淀、汇聚成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D.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尤为重要,而有一些非遗传承人年岁已高,如果不抓紧培养青年传承人,可能人亡技失。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传统技艺,一项技艺被创造出来,通过父子、师徒等代代延续,历经百年不会失传,更不会失去本

    34、来面目。B.目前,我国是全球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文化生态环境最好的国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C.要实现可持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应维护、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因而需要鼓励、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传承行列。D.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人积极参加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实际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人数不断增加。E.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二者特点不同,保护方法不尽相同。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

    35、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下午共同发布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报告显示,截至 2015 年年末,国务院共公布了 1372 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民间文学项目为 155 项,约占总数的11.3%,在十大非遗门类中排第 5 位。文化部共认定了 1986 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民间文学共计 77 人,约占总数的 3.88%。民间文学还面临着继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等问题。曲艺有 127 项,曲艺类传承人有 151 人,仍有 40 余项曲艺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没有国家级继承人,这显示出曲种传承的不均衡和保护传承人的紧迫性。20

    36、15 年,包括河南坠子国家级传承人刘宗琴、相声国家级传承人常宝霆在内的 20 名曲艺类项目国家级传承人离世,更是给非遗传带来了巨大损失。2015 年,北京、上海,山西、山东等 8 个省市公布了新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其中,传统音乐新增项目共计 28 项,包含民间音乐 23 项、宗教音乐 3 项和人文音乐 2 项,这表明民间音乐仍是传统音乐类名录建设的主体。“申遗热”推动了传统音乐的发展。2009 年,有5 个传统音乐项目类型同时被选为“世遗”;在前两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传统音乐分别入选 72 项和 67 项,在十大非遗门类中位居前列。2015 年,传统音乐诸多新增赛事尤其是原生态赛事的举办

    37、,网络歌坛的迅速发展,观看民歌实景演出以及近几年的民歌民乐进校园,等等,都显示出传统音乐在全民参与的“后申遗时代”里更加欣欣向荣。2015 年,我国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工作延续了以往良好的势头。名录建设方面,在历年公布的各级非遗名单中,传统技艺都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2015 年各省公布了新的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其中传统技艺类非遗共 136 项,约占总数的 34%。2015 年新增传统技艺项目中,上海和陕西分别占比 16%和 22%,领先于其他省市。各项传统技艺中,有一部分适合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如酿酒类、制瓷类非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不能回避的是,一部分传统技艺因创新设计不足,难以跟上市场

    38、的步伐。随着屠呦呦获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 2015 年中国传统医药立法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传统医药逐渐被世界认知。2015 年,北京、安徽等地公布了省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名单,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达到了 43 个。尽管传统医药发展势头迅速,但传统医药类项目的新增代表项目和扩展项目数目甚少。(摘编自新民晚报2016 年 11 月 29 日)材料二记者今天从山东省邮政公司了解到,为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邮政定于 2016 年 6 月 11 日发行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 1套 2 枚,两枚邮票采取连印形式,分别以中国非物质文化

    39、遗产标志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中心,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世界遗产名录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用线描的表现形式环绕展示在周围,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整体风格古朴、简洁,主题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昆曲、珠算、剪纸、端午节、古琴。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长城、福建土楼、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材料三文化部社图司巡视员周小璞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确定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一些专家认为,相当大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无形或隐形,是人的精神创造,更凸显了对其保护抢救的重要性。它可以暂时没有任何意义,可要可不要,但如果因此而不

    40、重视,让其自生自灭,将给人类、国家、民族造成精神和情感上的断裂。(摘编自人民日报2007 年 4 月 28 日)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来源不同,内容各有侧重,材料一从总体上介绍 2016 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情况,材料二、材料三着重介绍具体保护措施。B.材料二表明,“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指的是自然景观,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C.从材料二可知,设立“文化遗产日”、发行纪念邮票也是保护非遗的措施,它可以强化民众对非遗的价值和保护非遗的意义的认知。D.材料三认为,“非物质”的属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创

    41、造,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因此容易为人们所忽视。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 )A.材料一以民间文学、相声为例,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不能故步自封,抱残守缺,而要与时代同步,否则就有可能失传。B.酿酒类、制瓷类非遗项目因为能够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发展得比较好。因此,如何提高非遗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C.材料二中的纪念邮票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选取的都是文化遗产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体现出鲜明的保护文化遗产的设计理念。D.国家之所以将“抢救第一”作为保护非遗的方针之一,是因为一些非遗项目并没有系统的文字和影像资料,主

    42、要依靠师傅口传心授来传承,很容易失传。E.材料三强调,与有形的物质性文化遗产不同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如果任其自生自灭,人们可能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一种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在民众中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规约、习俗、精神,其特点是活态的传承与流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地域格局看,多分布于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盛行以及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各个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如下图:(摘编自程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

    43、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材料二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下产生的,如果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遭到破坏,这种文化遗产就会渐渐沉寂下去,甚至走向灭绝。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近二三十年来,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迅疾改变,影视的普及与流行艺术的影响,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等文化生态的变化,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危机。一些有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村落、村寨遭到破坏,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的非遗保护命题,本质上是文化传承如何应对自然和社会环境变化的挑战。(摘编自黄永林“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44、护)材料三源自于日常生活事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因此,非遗本体事象的环境生态化非常关键。以淮河流域的“柳编”为例,在过去,淮河流城生态自然化呈现,淮河两岸滩涂之野遍布柳树、荆条、芦苇,淮河上的渔民与两岸乡民自然而然地就地取材,生活用具自然而然地用上了柳编,如席子、馍篓、鱼篓、菜筐、藤椅等等。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淮河两岸逐渐被白色垃圾、水泥工程等侵占,既有的柳编生态环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再加上现代文明也一度视柳编生活用品为落后苦难生活的象征,柳编也自然而然地被人们弃用。不仅如此,非遗的生态化传承,还需要考量传统遗产如何走入现代生活并融入到时代群体的血脉里。我们保护

    45、和传承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事象,不是停留在保留某种样态上,而是推动其走入到一个动态的发展轨道上去。博物馆式的原样态陈列与展演固然有其历史标本的重要性,但我们的目的是让其生活化和应用化,从而激活其生命,助推其历史重构及时绽放出时代的风采。例如,中国各地的皮影戏,在过去就是早期的动画片,曾对青少年的情商与智商发展,有不可估量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世代相传的非物化形态的动态保护,不是机械地、被动地封存式保护,而是活态传承。要在保护好原生态文化生长“原生土壤”的基础上,引导好原生态文化的良性变迁。(摘编自戎龚停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生态考量)1.下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

    46、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以活态为传承形式的技艺、经验、规约、习俗、精神的文化积淀。B.相比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数,第一批和第二批中省份间的非遗项目数的差距大,其中三批项目数最多的都是浙江省。C.国家级非遗项目数从地域分布来看,不仅南方和北方极不均衡,而且南方的非遗项目数均高于北方的非遗项目数。D.从地域格局来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程度,与其所属区域的悠久历史、文化盛行以及少数民族的聚居有关。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材料一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材料二、材料三

    47、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B.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近二三十年的沉寂和灭绝,是由于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破坏了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C.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危机,是由民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迅疾改变,影视的普及与流行艺术的影响,外来文化的冲击等因素引起的。D.淮河流域“柳编”被弃用,一方面是因淮河两岸生态环境受损造成原材料的短缺,一方面是因现代人曾认为它象征落后苦难的生活而不为。E.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既可以继承其外显的样态,也可以发展其内隐的文化,因此要用封存式保护与动态传承相结合的文化保护方式。3.怎样才能促进非遗的生态化传承?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8

    4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保护非遗,最根本的是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一个非遗项目是否得到有效保护,可以主要从以下六点加以判断:实践活动是否持续并富有活力;基本实践方式,如手工技艺之于某些传统工艺项目,是否得到保持;基本文化内涵是否得到尊重;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是否得到弘扬;相关社区、群体和传承人的保护、传承及再创造权利是否得到尊重;传承人群是否得到保持乃至扩大。非遗保护工作有一个重要理念:见人见物见生活。中国剪纸技艺列入非遗代表作名录,不是因为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剪纸图案,而是因为剪纸深深融入了中国老百姓的社会生活和情感表达,成为很多地方社区和民众生活的一部分。

    49、厘清了这一点,就不难把握非遗保护的对象,以及政府在剪纸项目保护中的角色定位,即保护和培育这种大众文化生态,支持开展剪纸活动的习俗和社会实践,让剪纸传统及其技艺在当代生活中得到延续和发展。至于是沿用过去的图样,还是创作新的题材,是传承人或爱好者在公序良俗规范下的文化表达权利。(摘自项兆伦用大历史观看非遗)材料二: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少数民族非遗名录的统计情况类别 数量(项) 省份 数量(项)民间文学 66 云南 79民间音乐 72 新疆 69民间舞蹈 90 贵州 63传统戏剧 13 内蒙古 53曲艺 17 青海 42杂技与竞技 18 西藏 41民间美术 31 四川 39传统手工技艺 61 湖南 25传统医药 13 广西、吉林 24民俗 96 甘肃 15(改编自肖远平、王伟杰中国少数民族非遗名录及传承人统计分析)材料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是中国人传统生活方式的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事热点试题集锦含答案点拨11: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本站会员(好样****8)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