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2—2023学年浙江省七年级上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试卷:诗词赏析(含答案)

    • 资源ID:229548       资源大小:80.37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2023学年浙江省七年级上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试卷:诗词赏析(含答案)

    1、 诗词赏析诗词赏析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 暮春归故山草堂 唐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 1诗中“_”词点明了暮春时节。 2通过“炼字炼句”可以揣摩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选择“怜”的义项并阐述理由。 怜:怜爱、疼爱;同情、怜悯。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窗前木芙蓉 宋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释】这首诗具体写作时间不可确考。从表现风格来推测,估计是范成大早年迫于生计而奔波或是为了科考而旅居在外时所作。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3该诗前两句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_

    2、,傲然怒放,而它的处境是_、辛酸的。 4寓情于景,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景中蕴含的情感。 5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注释】帘栊(1 ng) :窗户上的帘子。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1)划线句展示了一幅_、_的美丽画面。 (2)两首元曲中都描绘了“小桥流水”的景象,但所含情感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

    3、甲】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乙】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知背景】 甲诗略。 乙诗:李贺,唐朝诗人。所处的贞元(785805) 、元和(806820)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诗中“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 【析场景】 诗人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把复杂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具体生动的客观物象上。 【甲】 【乙】两诗也不例外。请完成下面的表格,体会古诗的写法。 诗题 选取的意

    4、象 诗人情感 夜上受降城闻笛 用一望无际的大漠、凄神寒骨的“_”和凄凉幽怨的“_”营造了苍凉旷远的意境。 _ 马诗 用悲凉无垠的大漠和肃杀凛凛的“_”,营造了雄壮诗境。 _ 阅读下面阅读下面古诗词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完成下面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 7从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这首诗写了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 8有人说“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中的“怜”字用得好,请赏析其妙处。 9甲乙两诗均是岑参的五言绝句,都写于行进途中,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

    5、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乙】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唐】岑参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注释】渭州:州名,今甘肃陇西县西南。后面提到的“泰川”“雍州”均借指长安。此诗为作者首次西行经过渭州时作。凭:请。 10阅读下面阅读下面古诗词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该诗创作于熙宁四年(1071 年)六月至熙宁五年(1072 年)七月间,当时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多次向朝廷提出辞官,但均未获得允许。 诗中(1)“_”一词暗含对比,诗人把

    6、在笼中的画眉鸟和(2)_进行对比。诗人虽然描写的是画眉鸟,实则表达了诗人(3)_的情感。 阅读下面阅读下面古诗词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完成下面小题 雨 (宋)杨万里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11本诗写“雨”,突出了雨的什么特点?请根据这一特点选取一字把诗题补充完整。_雨 12本诗修辞运用极为精妙,请选取一个诗句具体赏析。 阅读下面阅读下面古诗词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 杜甫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注释】旌旗:指旗帜,这里指吐蕃军队入侵的战旗。 13诗人往往从多感官的角度进行创作。“回首见旌旗”一句从视觉

    7、角度来写,“高楼鼓角悲”一句从 角度来写。 14诗歌蕴含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15古诗阅读。古诗阅读。 【甲】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乙】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甲诗的前两句用“水面平”“_”等写出了雨后池塘的静态之美。 乙诗的前两句择象征春色的_来写春景,将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进行对比。 (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阅读下面阅读下面古诗词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完成下面小题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

    8、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释】那:同“哪”。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6诗中与题目中“江”字相照应的词有“江林”“_”和“客船”。 17情由景生。在本诗首联的写景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春思 宋方岳 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18“春风多可太忙生”,诗人通过描写春风在花边游走、_、_、等场景,具体展现了春风忙个不停的样子。 19“才吹小雨又须晴”,“才”“又”字,富有情味,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古诗阅读古诗阅读 山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9、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蘼芜(m w ) :香草名。 20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山景? 21“窈窕”大多用来形容人的体态,这里用来形容春风,有何妙处? 阅读阅读下面下面古诗词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完成下面小题 咏 宋陆元光 绿荫深处汝行藏,风露从来是稻粱。 莫倚高枝纵繁响,也宜回首顾螳螂。 22这是一首咏物诗,你觉得咏的对象是_。诗歌第三句中“倚”和“_”两字,写出了它有恃无恐,拼命鸣叫的情态。 23这首诗表面在咏物,实则意蕴丰富。你觉得诗人想借此告诉人们什么? 阅读古诗,完成小题。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钓雪舟倦睡 宋杨万里 小阁明窗掩门,看书作睡政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

    10、破梦魂。 24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杨万里诗歌语言的特点是( ) A含蓄委婉 B平易通俗 C雄浑豪放 D浑厚沉郁 25朗读全诗,从下面选项中选择一字填入第一句中,哪一个字最恰当,为什么? A半 B未 C紧 选_,理由_ 阅读下面阅读下面古诗词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戍(sh )楼:军营城楼。梅花落本是中原名曲,诗中的意思是何处吹奏梅花落 。 【解读意象,欣赏画面】 26诗中通过白雪、_、_、戍楼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苍茫清澄的边塞风情画。 【品味字词,探究情感】 27“风吹一夜满关山

    11、”中的“满”字极为传神,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2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表格。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表格。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寒 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南宋被元灭亡后,诗人隐居在苏州,终身不仕。 诗题 意象 意象特征 诗人寄于的情感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菊花 来自故乡,依傍战场开放 菊花寄予了诗人惜花和思乡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 的渴望。 寒菊 (1)_ (2)_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阅读下面两首古

    12、诗,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9这两首诗的题目中都有一个“闻”字,表明两首诗都是诗人有感而发的结果。诗人在抒发感情前都善于摄取生活中的景物作铺垫。李白的诗选取的是“杨花落尽”“子规啼叫”,李益的诗则是_、_。 30请任选一首诗的后两句进行赏析。 3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山行杂咏 清袁枚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此诗写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

    13、年) ,诗人穿行于层峦叠嶂中,他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中的加点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32这是诗人在冬日所写的一首小诗,当日恰逢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是_。 33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与本诗的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_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社日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拓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14、一年有春秋两祭,称春社和秋社。 34诗歌中“_”这个细节描写既表现了环境的太平安宁,民风淳朴,又暗示村民不在家,巧妙地过渡诗意。 35诗歌最后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表现了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36小莲参加的社团要将这首诗拍成微电影,请你帮助她完成镜头脚本设计。 镜头:从空中俯拍,展现潼关古城的全貌,配以_、清脆的马蹄声和滔滔的河流奔涌声,凸显出孤城的_。 37请补写镜头解说词。 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 14 岁,他随父途径潼关,被塞外壮阔的景象所震撼。少年意气风发,特别体现在三、四

    15、两句,_。 3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以下两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以下两小题。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这首诗通过“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_,_。奔跑的儿童”等景物勾画出了一幅恬静、平和的水乡春景图,和谐而富有诗意。 (2)三、四句中“疑”“急”用得十分巧妙,请简要分析。 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外弟:表弟。沧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有如沧海

    16、桑田。 39全诗四联无一“喜”字,诗题中的“喜见”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40请你从诗歌“想象”的角度,赏析尾联。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春残、花尽、杏花飞(任意一词均可) 2选择。本诗中“怜”的意思为“怜爱、疼爱”。本诗先写了春鸟、春花之“稀、尽、飞”,以此反衬出翠竹之青葱盎然,突出了虽为暮春,但翠竹依旧坚韧不拔、忠贞不渝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其喜爱之情。由物及人,体现出诗人清高正直的人生追求。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意思是: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 迎春花早已开过, 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 诗中的“春残”“花尽”

    17、“杏花飞”点明了暮春时节,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意思是: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惹人怜爱;它依旧苍劲葱茏,等待着我的归来。“怜”在此应选“怜爱,疼爱”。诗人爱幽竹“不改清阴”。“不改清阴”,极其简练而准确地概括了翠竹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的特征。在这首诗中,作者以春鸟、春花之“改”稀、尽、飞,反衬出翠竹的“不改”,诗人爱的是“不改”,对于“改”持多何态度,当然就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见,诗的一、二句并没有赞美春鸟、春花之意,更没有为它们的消逝而惋惜,而是它们随春而来,随春而去,与时浮沉,不能自立于世的品性。用

    18、春鸟、春花的“改”来反衬出翠竹的“不改”,运用由物及人的写法,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的怜竹之意,和幽竹的“待我”之情。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体现出诗人清高正直的人生追求。 3 不怕寒霜 孤寂 4示例:这首诗写了木芙蓉在寒冷的环境下依然绽放,即使经受着那严寒风霜连续不断地摧残,它也决不像那些凋零败落的花草一般愁怨不已,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虽然漂泊在外,但决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意志。 【解析】 3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与分析。 由“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中的“孤”“酸”可知木芙蓉形单影只,独自迎着严冷寒霜绽放,孤寂且辛酸;“

    19、辛苦”“破”表明了尽管迎着严冷寒霜,它也坚决不屈服、不低头,终冲破寒冷束缚,傲然绽放,故为不怕寒霜或不畏严寒,为孤独或孤寂。 4本题考查诗歌情感。 结合“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可知孤寂且辛酸的木芙蓉冲破严寒冷霜的束缚,傲然绽放。“客”点明了诗人远离家乡、艰苦备尝的凄婉心绪,花儿虽不懂得辛酸,却还是不屈服,奋力生长,而“似客心”表明了诗人把自己情感投射到木芙蓉上,借花表达了自己孤寂落寞和思念家乡之情;结合“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可知,尽管有司霜女神“青女”的刁难,但在众花残落之时,也不作“愁红怨绿”之态,坚决不向其低头,一枝独秀,以此突出它不畏严寒、坚持自己的品质,借花表达了

    20、尽管前途未知,环境混乱,但诗人坚决保持自身的高洁品性和不向命运低头的自强不息精神。 5(1) 风和日丽 春意盎然(意思对即可) (2)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或表达了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白朴在天净沙 中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详解】 (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一般而言,概括诗句所描绘的画面,要抓住时间、地点、事件、景物及特点等几个要素。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桃红柳绿的春山,煦暖的阳光照耀,和柔的东风吹拂,楼阁上卷起帘拢,凭栏远望。院中杨柳依依,秋千轻轻摇动。划线句一共描绘

    21、了九种景物,“春山”点明了季节,“暖日”“和风”写出了春天的温暖,“杨柳”写出了春天的生机。 “春山暖日和风”开篇先从远处着笔交代了时令背景,为我们清晰描绘了一幅远山绿林,明媚暖阳,春风和煦,一派欣欣向荣的美好画面。 “阑杆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词人由远及近, 从远处的“春山”推移至近处的“楼阁”与“院中”的景物。在这明媚的春光里的“阑杆楼阁帘栊”也是与别个季节截然不同的,无不映照着“春山”的新绿,沐浴着“暖日”明媚,披拂着“和风”的温情。站在楼阁上,站在在窗子前,凭栏而立欣赏春光,是一件惬意的事。“杨柳秋千院中”一句,幽静雅致的小院,那小院里有傲然的白杨,有婀娜的垂柳, 特别是那树下

    22、的秋千悠然的荡来荡去, 仿佛有妙龄少女们的欢声笑语传将出来,充满了诗情画意。 故可概括画面特点:风和日丽,春意盎然等。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明丽、温馨、恬静的美好画面,和上句 的“枯藤老树昏鸦”所描绘的萧瑟、 凄凉的画面形成对比, 和下句的“古道西风瘦马”也形成对比,反衬出游子漂泊在外的孤独、凄凉,进而表达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白朴的天净沙 中 :结合“暖日和风”“啼莺燕舞”等句子可知,整首曲都描绘了春日的生机、温暖、闲适,“小桥流水飞红”写旷野之间,潺潺流淌的小溪在小桥下淙淙作响,落花在春风中静悄悄地飘落。和整首曲的氛围是一致的,描绘

    23、春天的各种景物,展现春天的生机、活力,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6月如霜 吹芦管 思乡、乡愁 月如钩 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渴望建立功业,得以施展才华)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和情感鉴赏。 诗人在表情达意时,往往喜欢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把复杂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具体生动的客观物象上。 夜上受降城闻笛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后两句,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 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 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 诗人用一望无际的大漠、凄神寒骨的“月如霜”和凄凉幽怨的“吹芦管”营造了苍凉旷远的意境

    24、,写出了诗人不尽的乡愁。 马诗这首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诗歌前两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为我们描绘了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轮明月当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呈现眼前。“钩”是一种弯刀,一种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的意思。因此,诗人用悲凉无垠的大漠和肃杀凛凛的“月如钩”营造了雄壮诗境,抒发自己渴望建立功业,得以施展才华的情感。 7“九日” “登高”(或“菊”) 重阳节 8怜,怜惜的意思。“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

    25、长长叹息,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解析】 7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把握。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所以可提取“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九日”, “强欲登高去”中的“登高” 或“遥怜故园菊”中的“菊”作为答案。 8考查对诗歌炼字的赏析。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意思是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他想到故园今日黄花堆积的情景,只能遥遥寄去一片深沉的乡情。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

    26、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联系注释中“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的内容可知, 也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9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甲诗中“无人送酒”联想到故园的菊花,“遥”字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乙诗“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两句,以自己的行为动作写“思”。诗人本不能返回故乡,却将两行热泪洒向河水,让河水带回故乡。寄去的是热泪,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深情。 不同点:甲诗作于行军途中,诗中的长安不仅是故园,更是国家的都城,而“时未收长安”。在这种特定情境之下, 思故园,

    27、更思帝都, 伤心更感慨。 诗中“故园菊”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而乙诗是诗人在西行经过渭州时看见东流的渭水,因而思念起自己的故乡长安,于是有感而作,并没有其他复杂的情感。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 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甲诗“强欲登高去”一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劈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境况。重阳节大家都喜欢登高,而诗人却说勉强想去登高,透着些凄凉之意,不知这是为何。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遥怜故

    28、园菊”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乙诗“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不直写自己思乡,而是通过流水来写,不直说自己何时归故乡,而说渭水“何时到雍州”,从而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为深沉;“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固流”诗人本不能返回故乡,却将两行热泪洒向河水,让河水带回故乡。寄去的是热泪,寄托的却是思乡的深情。 不同点:甲诗:结合题目“行军”“思长安故园”来看,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但“长安”不仅是故园,更是诗人生活了多年的帝都。而它,竟被安、史乱军所占领。在这种特定情境之下,诗人又怎能有心思去过重阳节,去登高胜赏呢?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长安被安、史攻陷,“行

    29、军九日”当是指他在至德元年随军扈从肃宗自灵武至彭原的行军途中过重阳节。典 型的环境,使诗人登高时的心情愈趋复杂,既思故园,更思帝都;乙诗:这首怀乡之作写于天宝八载南京出塞途中。作者在西行经过渭州时看见东流的渭水,因而思念起自己的故乡长安,于是有感而作此诗,并没有其他复杂的情感。 10不及 林间鸟 渴望挣脱羁绊或者向往自由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本诗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结合注“当时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多次向朝廷提出辞官,但均未获得允许”,可知,写画

    30、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的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 看山花烂漫、叶木葱笼,管什么金带紫袍;无限的欣喜快慰如山间清流泻出,洗尽俗尘,只余下悦耳的音韵流转。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可见他对“林间自在啼”多么欣赏,这儿以“锁向金笼”与之对比,更见出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 据此可知,空一填“不及”;空二填“林间鸟”;空三填“渴望挣脱羁绊或者向往自由”。 11突出了雨细而疏且连绵不断的特点;小 12“千峰故隔一帘珠”这句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细雨比作帘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的细疏、连绵的特点,表达了

    31、作者对小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分析】 11本题考查诗文理解。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的意思是“疏疏的,雨儿飘飘洒洒;你下又下不大,停又不肯停下”, 由此可知小雨已经下了很长时间, 具有“细而疏”和“连绵不断”的特点。 综上, 用“小雨”作为诗题更准确。 1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本诗大意为“细细的,疏疏的,雨儿飘飘洒洒;雨下又下不大,停又不肯停下。是不是妒忌我太喜欢欣赏那远处的青山?故意从檐下滴成一层珠帘,遮住那千峰万崖”,由此可知该诗中“似妒诗人山入眼”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千峰故隔一帘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示例:“似妒诗人山入眼”这句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雨水当做“善妒”之

    32、人,嫉妒诗人在 欣赏远处的青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之多情,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13听觉 14诗人原本在江边踏青,心情愉悦,享受了美好的踏青节日之后,却遇上吐蕃军队入侵,温暖明亮的春城在暮色中仿佛被阴暗笼罩, 又听到战鼓号角的声音, 想到百姓因战乱的流离失所,不觉悲从中来。和平与战争,在一天内都碰上了,感情自是复杂得很,诗人以“见旌旗”“春城暮”“鼓角悲”来表达自己伤时忧国的感受。 【解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描写角度的理解。 “高楼鼓角悲”意思是听见高楼上传来的战鼓号角声,不觉悲从中来,是从听觉角度描写。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写的是诗人到江

    33、边游玩,享受了美好的踏青节日之后, 正欲归家, 却遇上吐蕃军队入侵四川, 成都戒严, 一时间旌旗鼓角,弥漫春郊。和平与战争,在一天内都逢上了,诗人的感情自是复杂得很。春天本是万物竞生的美好时节,却见“旌旗”、闻“鼓角”,战乱犹存;“高楼鼓角悲”中的“悲”字表达了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 15(1) 照檐楹 花 (2)【甲】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春天,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乙】表达惜春之情(叹春、对春天的留恋) 。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的意思是:骤雨过后,蓄满水的池塘平静无波;清澈的池水犹如一面明镜,映照出屋角檐楹。由此可知,前两句用“水面

    34、平”“照檐楹”等写出了雨后池塘的静态之美。“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的意思是“下雨之前鲜花初开可以看到花蕊,下雨之后绿叶中间再也不见鲜花”,由此可知,前两句择象征春色的花来写春景,将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进行对比。 (2)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甲诗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迷人的静态, 三、 四句“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表现了作者对春天和自然的热爱之情,从而也表现了内心的宁静。乙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35、”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来写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即:叹春、对春天的 留恋。 16津亭 17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领略春江晚景的喜悦心情。 【解析】 16本题考查诗文的理解。 “春江晚景”意思是:春天夜晚江面上的景色;在照应的字词时能体现“江”的特点即可;“薄暮津亭下”意思是: 黄昏时分, 渡口边的驿亭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 “津亭 (渡口边的驿亭) ”与“江林”照应。 17本题考查诗文感情的体会。 首联“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意思是:江畔林木枝叶繁茂,花朵盛开,云

    36、层与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作者在春天夜晚时分欣赏江面上的景色,颇具闲情雅致,而此时江面景色优美,寓情于景,表现出作者赏景时的喜悦。 18春风助力燕蜂 春风吹雨放晴 19 “才”是“刚刚、 方才”的意思, “才”和“又”形象生动地表明了春风为应付自然界的各种需要,刚安排了一阵小雨滋润大地,转而又安排晴天。突出了春风忙碌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赞美。 【解析】 18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歌首句“春风多可太忙生”第总写春风太忙,后三句写春风忙的具体表现,每句写了两种情形。第二句写春风在忙植物的事:吹开花,吹绿柳;第三句写春风在忙动物的事:帮燕筑巢,帮蜂酿蜜;第四句写春风在忙天气的事:吹落了小

    37、雨,又吹开晴天。 19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才吹小雨又须晴”的意思是:春风刚吹来一阵小雨滋润了万物,又匆匆放晴让温暖的阳光照耀到各处。“才”和“又”,强调时间连接紧密,刚刚吹来阴云下了一阵小雨,又将乌云送走,带来了蓝蓝的晴天。生动形象写出了春风疲于奔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赞美,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0飞泉、蘼芜、山田、秧、斜阳 21“窈窕”一方面形容春风,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给人的美好感受;另一方面形 容蘼芜草在春风中轻轻摇摆的姿态,使之如在眼前。 【详解】 20.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这首诗描写春天山野的美丽风光,抒发了诗人欣赏自然美景时的愉快之情。从“百道飞泉喷雨珠”一

    38、句中,可见“无数道清泉从山岩中喷涌而出,飞流直下,泉水撞击岩石溅出无数的水花好象是颗颗雨珠从半空飘落。这清泉湿润了山中的空气,滋润了花草树木”的情景,可知此句主要描写了“飞泉”;从“春风窈窕绿蘼芜”一句中,可想象到“一路上习习的春风扑面而来,春风吹绿了蘼芜,吹绿了山野,满山遍野草木葱茏、生机勃勃”的画面,可知此句主要描写了“春风”“蘼芜”;从“山田水满秧针出”一句中,可见“农民耕耘的一排排山田里,水已蓄得满满的,田里秧苗的尖尖已经露出水面,绿油油、嫩葱葱的十分可爱”的景象,可知此句主要描写了“山田”“秧苗”;从“一路斜阳听鹧鸪”一句中,可以联想到诗人陶醉在秀丽如画的山水景色中,时间不知不觉地就

    39、到傍晚了,落日西沉,诗人披着一身斜阳,仍然漫步在山路上,流连忘返。这时,从树林里传来一声声鹧鸪的鸣叫声,好像在提醒着诗人:时候不早了,该回家了。可知此句主要写的景物是“斜阳”“鹧鸪”。综合上述分析,可整理出答案。 21.本题考查对诗歌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关键字词的表现手法、字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等进行分析即可。“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的意思:瀑布如雨珠一般飞溅而下,蘼芜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逐渐变绿。“窈窕”本来是用来形容女子身姿曼妙的,用在这里形容春风,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从表层含义看,表现了春风的轻柔,描写出春天微风吹拂,绿草轻轻摇摆的场景使之

    40、如在眼前;从深层含义看,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给人的美好感受, 表达了作者在春风吹拂下柔软愉悦的心情和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22 蝉 纵 23示例一:以有恃无恐的蝉比喻得志的小人,告诫人们不要得意忘形,凡事要考虑后果。 示例二:蝉只会拼命地鸣叫却不知道防范身后的螳螂,以此告诫人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分析】 2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一句写它藏身的地方“绿荫深处”,第二句写它的生活习性“喜欢雨露”,第三句写它喜欢在高枝鸣叫,第四句写它害怕螳螂。据此可知,这首诗咏的对象是蝉。第三句“莫倚高枝纵繁响”,“倚”意思是依靠、凭借;“纵”意思是尽情。这两个词写出

    41、了蝉有恃无恐,拼命鸣叫的情态。 23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第三、四句“莫倚高枝纵繁响,也宜回首顾螳螂”意思是:不要只是凭借高枝在那儿尽情鸣叫,也应该回头看看有没有螳螂。这是作者在善意提醒蝉。因为我们都知道“螳螂捕蝉”的故事。一方面,这里的蝉代表了得志的小人,他们往往因为得意忘形,而忘记了像“螳螂”一样的危险正在一步步靠近。以此告诫人们不要得意忘形,凡事要考虑后果;另一方面,蝉不会伤害螳螂,但螳螂天生要吃蝉。据此也可以得到启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24B 25A,理由:“半”掩门既使屋内空间不过于封闭,又与外界有所沟通,正适合读书。 【分析】 24 这首诗描写的是自己的书斋生活,

    42、全为寻常的自然景物与自己的日常生活, 用语清新自然,不追求生涩或过于典雅的语言,平凡的语言中蕴含了生活的真味。“小阁、政昏昏、无端、特地”等词语接近口语,清新活泼,平易通俗。故选 B。 25考查诗歌炼字。此处应用“半”,“钓雪舟”是作者书斋的名称,作者正在这里读书,因此门半开半掩,一方面可不受外界动静影响,另一方面则保持空气清新流动,正是所有读书人都喜欢的读书环境,开卷其中,幸何如之。“未”掩门,即为门大开,门外嘈杂的声音就会影响读书的心境。“紧”掩门,门户紧闭,给人闭塞压抑之感,亦不是读书的环境。故此处应用“半”。 26 胡天(牧马) 明月(羌笛) 27一个“满”字用夸张的手法一方面描绘了梅

    43、花落的曲音充满整个关山,另一方面梅花落的笛曲又幻化成故乡的梅花随微风散落,一夜之间洒满关山,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守边将士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详解】 26.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意象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的景物即可,一般用原诗词中的词语回答即可。“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句意:寒霜落尽,胡天明澈,牧马已还,在皎洁的月光下,悠扬的羌笛声回荡在戍楼之间。 据此可知作者描绘的意象有“雪”、“胡天”、“明月”、“羌笛”、“戍楼”,描绘了一幅苍茫清澄的边塞风情画。 27.本题考查诗词鉴赏中“炼字”这个考点。首先要理解“风吹一夜满关山”的含义,是说笛声仿佛像梅花

    44、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满”本意是“充满”,这里是说洒遍了关山。化声为形,风吹的就不是音乐声,不是曲子梅花落,而是四处飘散的梅花,梅花夜之中伴着香气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 的实景相映成趣,用了通感的方法,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向读者透露了战士的思乡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8独立风霜,花枯而不落地 菊花寄予了作者对高洁坚贞、真淳自得风骨的欣赏和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也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崇高民族气节。 【详解】 (1)考查对诗中意象的理解。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句主要意思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郑接着,诗人又

    45、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从中可得特征之一:独立风霜。 后两句诗意深转一层。 菊花盛开后, 在枝头逐渐枯萎, 花瓣并不凋谢落地。 从中可得特征之二:花败而不落地。 (2) 考查赏析诗歌主旨。“独立疏篱趣未穷”中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表达了作者对菊花高洁傲岸的情操的赞美与向往之情。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征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诗句用隐喻手法, 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 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 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 2

    46、9 沙似雪 月如霜 30李白的诗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赋予明月以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 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愁关心之情。 李益的诗后两句通过写“芦管”声的横空而出,引发了成边将士的乡思之情。“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分析】 29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李益的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兼抒情。从“回乐烽前沙似雪”可提取景物“沙似雪”,从“受降城外月如霜”可提取景物“月如霜”。以沙漠如雪,月光如霜,渲染了凄凉的气氛,烘托了守边将士的思乡之

    47、情。 30考查诗句赏析。李白诗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 明月人格化。作者要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之心托付给明月,希望明月代替自己陪着友人远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担心之情,也蕴含了自己不能与友人同行的无奈之意。李益诗后两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以“芦管”之声引出守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不知何处”,“芦管”之声不知从何而来,表现了诗人的迷惘之情,也从侧面表现了原野的空旷与寂寥。“一夜”,那些征人们“尽”望向家乡的方向,表现了征人思乡之情的深重与急切。 31“送”与“迎”将山峰拟人化,它们好似热情好客的朋友迎送着诗人,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

    48、悦之情;后一句将青山比作“茧”,将行人紧紧包围,让其无法逃脱,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焦急与苦闷。纵观全诗,随着行程的推进,诗人内心由起初的愉快转变为后来的焦急、郁闷。(结合内容分析出“喜悦”或“焦急”等情感即可。 ) 【详解】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情感。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诗歌的大意是:山路崎岖不平,山峰延绵不绝,周围的青山就像蝉茧一样把人包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前面还有路可行。根据加点词分析。 “一峰才送一峰迎”中的“送”与“迎”将山峰拟人化。 这里的山峰恰似热情的朋友, 而“迎”与“送”衔接之紧,又生动逼真地写出诗人穿行于层峦迭嶂之中那应接不暇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

    49、前头有路行”写出重重青山仍然如同层层蚕茧将“人”四周包“裹住,无法冲出,以至不相信还有出路。这两句反映的是诗人“山行”时久不见平川的郁闷心态。诗人将“青山”之大意象比喻为“茧”之小意象,恰切地表达诗人于“山行”时的憋气不舒的感受。据此写出情感变化即可。 32冬至 33 (1)想得家中夜深坐 (2)还应说着远行人 (3)思乡 【解析】 32本题考查诗意。结合首句“邯郸驿里逢冬至”的翻译“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可知,这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 33本题考查诗歌主题。

    50、(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这里写远在异乡的诗人想想象家乡的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并思念着远在异乡的作者。实际上是作者思乡,却写家乡的兄弟们思念作者。 (2)三四句翻译: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这 首诗是写作者思乡,却在三四句写家中相聚的亲人在一起谈论着远行的作者,思念着远行的作者。这两句诗和“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和“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都是借家里人谈论、思念远行的作者表达作者对家乡、家人的思


    注意事项

    本文(2022—2023学年浙江省七年级上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试卷:诗词赏析(含答案))为本站会员(热***)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