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 资源ID:211859       资源大小:38.52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1、2022 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孔子曾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并且孔子在描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时说“五十而知天命”。可见孔子认为“知天命”是成为君子的关键。 人在天之下,便有了天规定人的命,规定人的生死,这就是天命的必然性。它是一种人无法预料与控制的,甚至对于人生在世具有决定性的终结的力量。 但是天命对于人来说不仅有它的必然性,而且还有可能性。对于人来说天命也是所显示出来的“有目的的力量”(冯友兰),这种力量显示出

    2、人在天命之内所有的可能性。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说:“所以我们能够做的,莫过于一心一意地尽力去做我们知道是我们应该做的事,而不计成败。”这样做,就是知命,这里的“应该做的事”,便是人知道了天命的可能性,而人认识到自己可以去做这种可能性,使其可以“立”于命。也是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的成人之道。这种“立”于命的力量,不是命的附属品,而是与天共同生成的人的天命的实现。在此要避免天命与命定之事的区分,命定之事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常常在民间流传,其结果有无法改变性与消极的思考。而“天命”则不同于此,这是一种自我认知的力量,发现了人的必然性与可能性,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那么人是如何知道自己的“天命”,进而能够

    3、在自己的“天命”中实现自己,获得快乐呢? 知就是知道,知道“天命”的人,首先是一个“知者”。“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就是说智慧的人不疑惑, 因为他懂得了人之为人的道理。 仁爱的人不忧虑, 因为他做到了“忠恕”, 有着“尽己为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品质。勇敢的人不畏惧,因为他知道了自己的“天命”,行必行之事,做符合“天命”的事情。而“知者”必定是一个有着“至德”的人, 他除了拥有智慧, 还必须同时兼具仁爱和勇敢, 这样的人被孔子称为“君子”。 君子知天命亦需明道。孔子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知道天命的君子对

    4、待天命是敬畏的。对待大人,是保持谨慎的。对待圣人之言则保持警醒与反思。除此,君子知天命还需在社会中保持自身。君子在知天命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求仁,求真,从而能在自己的天命中,在知、言、行中获得不断前进的力量。而小人却是相反的方向。因而“知天命”需要知道世间重要之事,时时保持反省。 另外,“天命”须是可知的。天命就是人在世间的命运,它不是鬼神所规定,也没有一个外在的上帝所要求,它只存在于人的世界中。人可以“立”于世界之中的“知天命”就是人在时空中学习、实践的过程。也是孔子说自己成为这样一个“知天命”的人的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5、矩。”强调了自己的不断学习的过程,以达到知天命的境界。 冯友兰先生的“有目的的力量”正是这样一种对于人自身无法抛弃的力量,唯有此,人才可以立于命,从而完成人作为人自身的使命。 (摘选自熊攀、向卫孔子“知天命”思想论析) 材料二 李泽厚在对“知天命”的体认上超越古人, 是最值得赞赏的。 他说: “最难解的是知天命, 似可解释到五十岁,自己对这偶然性的一生,算是有了个来龙去脉的理解和认同,一方面明确了自己的有限性,另一方面明确了自己的可能性。不再是青少年时代的前景茫茫,也不再是那种不自量力的空洞抱负了。”李泽厚的贡献在于使人们回过头来看自己,进行自我认识。事实上,这种认识眼光的回转,正是学习者进取

    6、的标志。李泽厚的深刻性还在于对自知者的“知”的态度的确认,即“有限性”和“可能性”,“知天命”也就是作为一个五十岁的“我”对自己科学而又客观的定位。通常讲“命”,就是讲非人力所能主宰,多采取听顺的态度,多打上悲观的底色。 但思想者的深刻性就在于对人自身的把握。 王船山说: “凡举琐屑固然之事而皆言命, 且以未死之生,未富贵之贫贱统付之命,必尽废人为而以人之可致者为莫之致,不亦舛乎?故士之贫贱,天无所夺,人之不死,国之不亡,天无所予,乃当致人力之地,不可归之于天。”(读四书大全说)王船山的这个观,点真正接通了孔子“知天命”的内涵。 (摘选自陈军论语教育思想今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

    7、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知天命”是一个人不断学习、成长,不断求仁、求真的过程,从“知天命”到“立于命”,完成人作为人自身的使命。 B.在天命面前,人无法预料与控制自己的生死,这体现了天命的必然性,具有宿命意识,有消极倾向。 C.冯友兰所说的“有目的的力量”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要求我们尽全力去做我们应该做的事,从而完成上天赋予我们的使命。 D.“知天命”是人生的一种高境界,但“天命”并非人人可知,只有集智慧、仁爱、勇敢于一身的君子,才可以知道天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认为天命具有必然性,不同的是,李泽厚认为人在天命面前具有有限性;而在天命的可能

    8、性上两者是一致的。 B.对天命、大人和圣人之言的敬畏,使君子在知天命的过程中获得不断前行的力量,从而在社会中更好地保持自身。 C.李泽厚认为“知天命”是对自己一生的理解和认同,并且他认为这种自我认知是学习者进取的标志。 D.对于“知天命”的理解,王船山与李泽厚都强调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并且反对人的命运由上天决定。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属于李泽厚天命论的一项是(3 分) A.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B.天下事舍我其谁 C.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D.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写作思路。(4 分) 5.根据两则材料, 说一说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如何能做到不“前景茫茫”,

    9、不再有“不自量力的空洞抱负”。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大漠走笔 郭保林 黄,无边无际残秋的黄,落日的黄,锈铜的黄,杏黄橙黄柠檬黄,狮黄蟹黄象牙黄,铺天盖地惊心动魄的黄,雄雄烈烈赫赫荒荒的黄,张牙舞爪扑来,劈头盖脸压来,吓得我直打趔趄。这漫漫黄沙把天空、把风、把过路的时间都染黄了,我真想大喊一声:“沙漠,沙漠,这就是你吗?” 话到嘴边,我惶然变得无力,我难以挣脱黄沙的樊篱。我遥居东海之滨,一提起沙漠,便觉得那是遥远的传说,神秘而古老的童话,而现在我就困在茫茫沙海之中了。 横在我眼前的就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那翻滚的沙涛,那高

    10、耸的沙山,仿佛在无声地宣布:“这是生命的禁区!” 我向大漠深处走去。 啊,雄性的大漠,野性的大漠。你这天地间雄浑的史卷,到底记录着什么?汹涌澎湃的内容里包含着什么伟大深邃的哲理和诗情? 雄沉。苍茫。博大。旷达。每一页沙涛,每一叠沙浪,每一尊沙峰,都展示了大漠狂傲不羁的风采,展示了大漠恢宏不凡的气度,这里有李太白的千古遗风,有苏东坡的大江东韵,也有贝多芬狂飙般的激情,还有三闾大夫的悲壮苍凉! 只是沙。沙丘沙岭,连嶂竞起,叠叠重重,蜿蜿蟠蟠,地平线时而被拉得很近很近,时而又被推得很远很远,眩人眼眸的赫赫煌煌,仿佛是哪个巨盗大侠把世界的黄金偷来,又研成齑粉,他要干什么? 仰天不见飞鸟,低首不见绿茵。

    11、七月流火,沙砾灼人。我被黄沙煮熟了,浑身瘫软下来。这时,我感到故乡烟雨霏霏、柳丝袅袅、粉荷亭亭、游鱼唼喋的大明湖,倒是一个虚幻,一个遥远的梦。 那沙丘、沙梁、沙凹,都是一堆堆排列整齐的象形文字,它记录着一部瀚海雄奇的变迁史也许这是古代海底的升降,也许是风雨和山岩搏斗的结局。 以前的高山被时间磨碎了, 残留的沙粒把命运交给大风这个极不负责任的恶魔。不管命运如何,大漠你仍是宇宙大厦的支柱。你的存在乃是不可磨灭的象征。 掬一捧沙粒,就像捧起一个斯芬可斯之谜。 我在沙漠中蹒跚地行走。大漠板着一幅黄褐欲赤的面容,冷漠而严肃。那一峰峰沙丘,僵坐在那里,沉默着,木然着,接受着同样沉默的阳光。 沙漠是生命的禁

    12、区吗?不,在这苍凉的画卷上,也偶尔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灰绿,那是沙蒿、沙蓬、沙棘和骆驼草,它们是来粉饰干旱和荒凉的吗?有一朵小花很潇洒,很风流,亭亭在荒沙上,这彩色的生命时而面对蓝天和太阳摇曳、微笑,袒露着它的情怀,它的思想,它的喜欢,它的诗;时而凝眉沉思,仿佛一个少女等待着黄昏,等待着一片美好的憧憬。它并不感到和这背景极不和谐。我弯下腰抚摸着它们,无意中发现它的根系如此发达,我想,正是这发达的根系支撑了这尊傲然、潇洒的生命。 谁说大漠是僵化和凝固的象征?不,大漠是有灵性的,每一粒沙都是一个细胞,它有自身的律动。它平静时,明朗旷达;它发怒时,咆哮乳啸;它性情旷达而浮躁,雄沉而激昂。当风暴到来时,大

    13、漠复活了,生命开始骚动了,那是一幅多么雄悍壮伟的景观啊!当风暴停息之后,这时,一种大宁静便汹涌澎湃地弥漫开来,意识会逐渐消融。此刻,你会听到太阳金锤敲击天庭的雄韵,甚至会听到伏羲和女娲在天庭劳作的吭唷之声。 在夜晚,看白苍苍的一丸明月,缓缓升上碧澄澄的天空,惟有这月光给大漠带来温柔和温馨。月光是那样纯净、童贞,夜气也是那样清新、沁人。时而会听到高空洒落的雁鸣,四处寂寂无声,看到这景观,你会感到一阵阵苍凉。痛饮几杯苍凉,也许使你的思想变得雄沉,变得深邃,能感悟到许多繁嚣的灯红酒绿的场面所不能体味的人生哲理。 一切欲念立刻冷却,沾在心灵上的尘埃, 在这清冷和孤寂中得到清除和洗涤,恢复清醒和澄明,使

    14、人真正进入了 一种“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境界。 我依然漫步在大漠里,我成了大漠孤旅。在这瀚海中漫游,穹庐之下,苍漠之上,只有我和我的影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首先感到的是寂寞,苍凉上摞着寂寞,寂寞上又压着空旷,如何不使人感到沉重呢? 至于那些沙丘们,它们自己并不感到寂寞。你看,它们搂抱得多么紧密,你箍着我的腰,我拽着你的腿,滚在一起,似乎可闻到那种追逐嬉戏的取闹声。而那些突兀的沙山却显示着 庄严和沉默,面容古朴,表情淡漠,仿佛思索着宇宙和生命的玄学。阳光为它沐浴,风为它纹身,一切都是哑剧,只有过路的飞鸟,还有我这沙漠的匆匆过客是它们的观众。 当你疲累了,只要躺在沙滩上,肌肤触及沙

    15、粒,你会感到犹如躺在母亲的怀抱,温暖而幸福,那是天空和大漠传导而来。风带着大漠干燥的芬芳和粗蛮的爱,轻轻地抚摸着你一颗错位的灵魂,颇有那种“俯仰即宇宙”的快感。这时,你会感到你微小的身躯也溶化在这无垠和浩瀚之中,化为一粒沙,在大自然面前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人呐,原来是一粒沙,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子。 (有删节)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通过对沙漠的根本颜色“黄”的独特诠释,使色彩获得一种生命的活力,显示了沙漠的雄浑壮阔之美。 B.作者两副笔墨并用,情感收放自如,描摹出了沙漠粗犷而细腻,野蛮而文静,暴戾而温柔,贪婪而保守的双重特征。 C.身处在荒漠中作者,感到

    16、故乡的大明湖“倒是一个虚幻,一个遥远的梦”,表明作者对家乡留恋和思念。 D.本文以史诗的形式,构成了汪洋恣肆、激越奔腾的艺术气势和意象迭起、气象变幻的诗情画意。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夸张、拟人、比喻、排比、反问、通感多种修辞手法并用,思维强健,联想丰富,打破了时间与空间、自然与人文的界限。 B.“雄沉。苍茫。博大。旷大。”四词用句号隔开,消除了逗号所产生的单向、平面的感觉,更加展现了沙漠立体式的蔚然壮观。 C 作者写景具有极强的主观色彩,深沉的情思与自然的图景结合,景随意设,情易景迁,情景交融,幻化出一幅幅的绚丽迷人的意境。 D.本文行文思路貌似

    17、散乱无拘, 其实以“我”的行进为线索, 以感想为导引, 前后照应, 自然流畅, 浑然一体。 8.概括塔克拉玛干沙漠给了作者哪些人生启示。(4 分) 9.校园广播站“声音中的经典”栏目征稿,若你推荐此文,请从诵读的角度谈谈推荐理由。(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

    18、,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依律私杀耕牛者罪。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仅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寻拜监察御史。尝建言曰:“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又请重门下封驳之制,及废细赃吏,选守宰,行考试补荫弟子之法。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尝建议无事时徙兵内地不报至是,请罢河北屯兵,分之河南究、郓、齐、濮、曹、济诸郡,设有警,无后期之忧。借曰戍兵不可遽减,请训练义勇,少给糇粮,每岁之费,不当屯兵一月之用,一州之赋,则所

    19、给者多矣。不报。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其在三司,凡诸管库供上物,旧皆科率外郡,积以困民。拯特为置场和市,民得无扰。吏负钱帛多缧系,间辄逃去,并械其妻子者,类皆释之。迁给事中,为三司使。数日,拜枢密副使。顷之,迁礼部侍郎,辞不受,寻以疾卒,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节选自宋史 包拯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20、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尝建议无事时徙兵/内地不报/ B.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尝建议无事时徙兵/内地不报/ C.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尝建议无事时徙兵内地/不报/ D.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尝建议无事时徙兵内地/不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

    21、坟墓,谓之庐墓。 B.补荫,指通过考试对因故被取消荫封的官宦子弟予以补封,是我国古代一种选官制度。 C.待制,原为皇帝咨询近臣称号,宋时成为高级官员头衔,此处表示百姓对包拯的敬畏。 D.地券,旧时买卖或典当土地所立的契约,用以载明土地的面积、价格及坐落、四至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包拯至孝守礼。为奉养父母,包拯多次辞官,父母亡故后,他依礼制守丧,守丧期满依然不忍离家就职。 B.包拯为官清廉。端州前任知州用大肆敛取的当地特产砚台进贡,包拯到任后立即终止了这一行为,离任后没带走一块砚台。 C.包拯刚毅正直。为解决河水泛滥问题,包拯不畏权贵,强行拆除

    22、贵族势力跨河修建的楼台、花园、水榭,最终疏通了河道。 D.包拯熟识军务。他一方面反对贿赂契丹,力主加强军备;另一方面建议分兵各州,训练义勇,节省开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4 分) (2)吏负钱帛多缧系,间辄逃去,并械其妻子者,类皆释之。(4 分) 14.包拯侦破盗割牛舌案,令盗贼惊服。请你说说包拯的断案逻辑。(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 1516 题。 蝉 张问陶 槐黄满地午阴迟,耐尽炎凉代序时。 吟苦每邀秋士和,心清难语夏虫知。 遍依碧

    23、树终无定,强伴金貂恐未宜。 一枕故园风露冷,平芜落叶怅归期。 【注】金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冠帽上用金铛、玉蝉、貂尾作为装饰,谓之赵惠文冠。后来比喻贵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交代了时令,用“槐黄满地”暗示“炎凉代序”的秋季,“耐”字则表达了煎熬难挨的情绪。 B.颔联是说,秋蝉的悲苦鸣叫常常会引发诗人的共情,但诗人的清高心志却非秋蝉所能理解感知。 C.尾联卒章显志,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表达了思乡归隐而又不得的惆怅之情。 D.这首诗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显示出咏物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的特色。 16.刘勰认为咏物诗

    24、贵在“体物为妙,功在密附”,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 ) 在 王 安 石 看 来 , 只 有 拒 绝 正 确 的 批 评 才 叫 拒 谏 , 他 在 答 司 马 谏 议 书 中 指 出 ,“_,_,”根本算不上拒谏。 (2)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 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自勉。 (3)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这一句通过前方的急报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_”这一句则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9

    25、分) 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820 题。 在天山的高处, 常常可以看到巨大的天然湖。 湖面明净如镜, 水清见底。(甲) 高空的白云和的雪峰_地倒映在水中, 把湖光水色天影_晶莹的一体。 在这幽静的湖上, 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 (乙)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_,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丙)如果你站在高处瞭望湖面,眼前是一片_的茫茫碧水;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的视线的是那闪闪的鳞光,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展如镜。(丁)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是淡蓝、是深青、是墨绿,非常分明。传说中有这么一个湖,湖水是一个不幸的古代哈萨克少女滴下的眼泪,湖色多变正是象征着那个古代少女的万种

    26、哀愁。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清晰 溶为 明静 赏心悦目 B.清晰 融为 明净 爽心悦目 C.明晰 融为 明静 爽心悦目 D.明晰 溶为 明净 赏心悦目 19.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与“蝉噪林逾静”表现手法相同。 B.“鳞光”中的“鳞”应改为“粼”。 C.“是银白、是淡蓝、是深青、是墨绿”中的顿号运用错误,应全部改为逗号。 D.“湖水是一个不幸的古代哈萨克少女滴下的眼泪”中的“古代”应提到“一个”之前。 20.如果将下面的语句插入原文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人家说山色多变,而我看湖色也是多

    27、变的。 A.甲 B.乙 C.丙 D.丁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悲剧是一种独特的审美范畴。悲剧理论认为,悲剧主体在面对死亡、苦难和外界压力时,显示出强烈的不可遏制的超越动机。他们能按自己的意志去付诸行动。他们即使陷入毁灭的境况,也会拼死抗争。这种精神就是所谓的悲剧性。王国维认为悲剧是人的欲望的冲动和这个冲动不可能实现的矛盾。鲁迅认为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更多时候,人们往往怕看真正的悲剧,都希望看到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不过,很多伟大的作家不

    28、想大团圆。屈原不想大团圆,于是忧愁幽思作离 骚,表达着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白; 老舍不想大团圆,_,_ ; 卡 夫 卡 不 想 大 团 圆 , _ ,_ ; 马 尔 克 斯 不 想 大 团 圆 , _ ,_。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21.请结合语段给“悲剧性”下一个定义。(5 分) 22.仿照波浪线句子,在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6 分) _ _ _ _ _ _ 四、写作(四、写作(60 分)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类用各种方式记录生活和历史,如结绳、图画、文字等。现在,更直观的视频成为民众普遍用来观察世界、记录生活的手段。世界之

    29、奇妙、生活之多彩、时代之变迁,有很多值得你记录的东西。请以“我要拍这样一个视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价值观正确,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B(“具有宿命意识,有消极倾向”错,天命不同于“命定之事”,天命的必然性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2.D.(A.材料一认为的“必然性”和李泽厚认为的“有限性”是一致的。B.“从而”错,“敬畏”与“保持自身”是并列关系,两者无因果关系。C. “这种自我认知是学习者进取的标志”并非李泽厚的观点,文中“事实上”表明这是作者的观点。) 3.D(A 项是对前途的迷茫,B 项是盲目自信、不自量力,C 项是一种宿命论,都不是李泽厚的

    30、天命论:D 项体现了李泽厚天命论中的有限性与可能性) 4.引出“知天命”的概念: 分别阐释天命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从三个方面分析人是如何知道自己的“天命”进而能够在自己的“天命”中实现自己,获得快乐。 5.知道和遵循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要确立明确的志向。要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得智慧,获得前进的力量。要怀有敬畏之心。要保持自身和自我反省。尽职尽责做好应该做的事情。(每条 1 分) 6.A(B.“贪婪而保守”错;C.“对家乡留恋和思念”错;D.“史诗”错误) 7.A(本文无“反问”和“通感”) 8.坚韧不屈,顽强支撑。根基庞大,底蕴深厚。消除欲念,心灵清净。孤寂中自得其乐。逆境中沉稳淡定。在自然面前

    31、卑微渺小。(每条 1 分,答出任意 4 条即可得满分) 9.多用短句,节奏明快。穿插使用第二人称“你”,增强代入感和抒情性。多用排比,语势强烈,具有震撼力。意象丰富,语言形象,极富画面感。情感饱满,富有感染力。词藻丰富,语言绚丽,给听众丰富的审美享受。(每条 2 分,答出任意 3 条即可得满分) 10. C 11.B(补荫制度不是通过考试获得) 12.B(前任知州大肆敛取砚台是为了用进贡剩余的砚台进献权贵,包拯终止的也不是进贡行为)13.(1)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胥吏不敢欺骗长官。(2)官吏负欠公家钱帛的多被拘禁

    32、,一有机会就逃走,又把他的妻儿抓起来,包拯都给放了。 14.盗割牛舌者很可能是牛主人的仇家,牛主人杀牛卖肉,触犯法律,盗割牛舌者可能会认为是进一步陷害牛主人的机会,主动报案,恰恰会暴露自己的罪行。 15.B(“诗人的清高心志”错,应为“秋蝉的清高心志”) 16.颈联句句写蝉,又句句言志。秋蝉频繁更换树木栖息,居无定所,暗指作者无人赏识、不被器重的苦闷之情。玉蝉不甘作为高官帽饰,喻指作者不想依附权贵的高洁之志。颈联表达了作者虽怀才不遇但仍不想依附权贵的清高。(6 分) 17.(1)辟邪说,难壬人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校尉羽书飞瀚海 胡骑凭陵杂风雨 18. B 19.B(“鳞光

    33、”正确) 20. C 21.悲剧性就是在面对死亡、苦难和外界压力时显示出强烈的不可遏制的超越动机的悲剧主体即使陷人毁灭的境况也能按自己的意志去付诸行动拼死抗争的精神。 22.略 23.参考 2021 年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参考译文 包拯,宇希仁,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过了很长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担任了天长县的知县。有盗贼将人家牛

    34、的舌头割掉了,牛的主人前来上诉。包拯说:“你只管回家,把牛杀掉卖了。”按照当时律令,杀害耕牛的人要被判罪。不久又有人来控告,说有人私自杀掉耕牛,包拯道:“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控告别人呢?”这个盗贼听罢又是吃惊又是佩服。移任端州知州,升为殿中丞。端州这地方出产砚台,他的前任知州假借上贡的名义,随意多征几十倍的砚台来送给权贵们。包拯命令工匠只按照上贡朝廷的数目制造。离任后,他没有拿一块砚台回家。不久,包拯被授为监察御史。又曾建议说:“国家每年用岁币贿赂契丹,这并非防御戎狄的良策, 应该训练士卒, 选拔将领, 致力于充实和巩固边防。 ”又请求朝廷重视门下省封驳制度,以及革除贪官官职,终身不再

    35、录用,选拔地方长官,实行对补荫弟子进行考试的制度。当时各路转运使都兼任按察使,往往摘取无关紧要的小节来上奏弹动官吏,专门以苛刻的考察来相互标榜、自诩高明,使得地方官吏十分不安,包拯于是请求朝廷废罢了按察使之职。曾建议在边境无事时将军队移到内地,但没有得到答复。现在,包拯请求罢除河北的屯兵,将他们分别安置在黄河以南的充、耶、齐、濮、曹、济各州,即使边境告急,也无需担心来不及调遣。如果说边境的守兵不能一下子减少,那么就请求朝廷训练义勇,减少干粮,每年的花费,比不上屯兵一个月的费用,一州的财赋就很充足了。没有得到答复。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成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们把看到包拯的

    36、笑比作黄河水变清一样难。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暑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谢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他在三司任职时,凡是各库的供上物品,以前都向外地的州郡摊派,老百姓负担很重、深受困扰。包拯特地设置植场进行公平买卖,百姓得以免遭困扰。官吏负欠公家钱帛的多被拘禁,一有机会就逸走,又把他的妻儿抓起来,包拯都给放了。升给事中,担任三司使。几天后,被任命为枢密副使。随即又升为礼部侍郎,包拯推辞不受。很快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朝廷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为“孝肃”。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为本站会员(有***)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