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2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全册教案

    • 资源ID:211728       资源大小:248.07KB        全文页数:9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全册教案

    1、1 白鹭白鹭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关键词句去品味、想象,体会本文语言文字的美,能体验本文所特有的意境,使学生入境入情,感悟出白鹭为什么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通过学习,学生能感受到平常事物的美,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享受美的生活。 课前准备 1.配合本文的音乐; 2白鹭瞭望图、白鹭

    2、晚飞图(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情境导入 1.揭示课题后播放多媒体:夕阳西下,美丽的河塘边,草色青青,芦苇茂密,一群白鹭,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2学生谈感受,重温杜甫的名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3 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师板书:?)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 二、学习课文 (2 至 5)小节 1.同学们,通过学习,你们知道课文哪几小节主要写了白鹭的精巧?课文哪几小节主要写了白鹭给人们带来了无穷韵味? 2交流: 生:(25)小节写了白鹭的精巧; 师: 你看, 蓑毛的( ),

    3、 长喙的( ), 脚的( ), 真是素白, 黛黑。 师:白鹭身段的大小很适宜,从哪儿可以看出? 生: 师:你瞧,全身的( ),铁色的( ),青色的( ),真是增长,减短。 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一小节,看看你又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呢? 生:我体会到了白鹭颜色的配合非常协调。 生:我体会到了白鹭身段的大小非常适宜。 生:我体会到了白鹭的外形实在是太精巧了。 师:你能否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 师总结:是啊,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是那么的适宜,怪不得作者说(指板书: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师:然而,白鹭又不仅仅是一首精巧的诗,更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三、学习课文 (6 至 8)小节 1.师:

    4、人们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68 小节,看看你能从中读出几幅图画来? 生 1: 钓鱼图: 师: 你是从哪一小节读出来的?其实这是写白鹭“觅食”这一生活习性。 生 2: 望哨图: 师: 你是从哪一小节读出来的?其实这是写白鹭“栖息”这一生活习性。 生 3: 飞行图: 师: 你是从哪一小节读出来的?其实这是写白鹭“飞行”这一生活习性。 2这三幅图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幅图画呢?请同学们选择这幅图画去好好地读一读课文,在你觉得值得回味的词句上作上标记。 3交流: A钓鱼图: 预设:师:你觉得什么地方令你回味? 生:作者说它在“钓”鱼,把它当作人来写。我仿佛看到一个人,静悄悄地站在

    5、清水田,垂着钓竿,悠然地等着鱼儿上钩,神态是那么闲适自在。 师:说得多美好啊!你能不能把这位悠然、闲适的“钓鱼人”融入一个美丽的背景中呢? 生:白鹭悄然伫立在清水田里,静候着过往的游鱼,环境是那么宜人,白鹭是那么悠然。 师:是啊,仅一个“钓”字引发了同学们多少的想象啊,这幅图画中还有什么地方令你回味呢? 生:“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 师:为什么是“玻璃框”而不是木板框呢? 师:是啊,一块方方正正的清水田,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就像玻璃那样平整而透明,而白鹭就像是嵌在玻璃框里一样,是那样地富有诗情画意。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板书:生读:白鹭实在是一首诗,是一首韵在骨子

    6、里的散文诗。)大家想不想走进这美丽的画面中呢? B望哨图: 师过渡:白鹭觅食,妙趣横生,韵味无穷。那它栖息的情景又是怎样呢?谁愿意把白鹭栖息的情景读给大家听听呢? 生:读这一小节。 师:听着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生:我发现这一段也很有韵味,课文最后写“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很能引起人思考。 师总结: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感人的想象,多么优美的想象!真是叫人浮想联翩, 回味无穷。 怪不得作者从心底里发出这样的赞叹: (生答。)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师:听着你的朗读,我们的一只脚已经迈进这美丽的图画中了,我们多想双脚都跨进这美丽的图画中呀!谁

    7、再来试一试?(指名读。) 师: 我们多想插上翅膀飞上小树的枝头, 成为画面中的那只白鹭呀!谁有这种自信?(指名读。) 生:评议。 师:让我们都成为画中的白鹭,好吗? (生齐读。) C白鹭飞行图: 三、学习课文 (6 至 8)小节 (续) 作者只用了寥寥三十九个字, 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放音乐,打开媒体:图) (环境优美白鹭的动作心中的赞美) D小结过渡:是啊,这么美的白鹭,有人却认为它美中不足它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1为什么作者这样说,请同学们联系前面四幅图想一想?(同桌交流) 2小结:是啊,白鹭那纯洁高雅、精巧迷人、与众不同的外形特点,不正是优美的歌词

    8、吗?它时而伫立于清水田中,时而独立于小树之巅,时而低飞于空际之中的生活习性所带来的绵绵韵味,不正是优美的旋律吗?这优美的歌词, 这优美的旋律不正合成一首优美的歌吗?所以作者说:生: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E是啊,白鹭如画,如歌,如诗,它独具的诗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一读课文 58 小节。(配乐) 3师总结:是啊,让我们像作者一样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发现平常事物的美,去享受美的生活。 四、作业设计 请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你喜欢的一种动物的资料,下节课继续学习白鹭这一课的写法来写一写你喜欢的动物。 1.白 鹭 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 落花生落花生 教学目标 1

    9、.学会本课生字词。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懂得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正确抄写第 10 自然段,能背诵课文重点语句。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懂得 “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3体会赞

    10、颂花生顽强生命力的语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第 1 课时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类比导入, 揭示主题 梅花、竹子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的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 有骨气、 有灵魂的人。 今天, 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 落花生 ,看看作者许地山是如何通过写落花生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的。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朗读,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与结构,如茅、榨、榴等。 三、再读课文, 理清思路 (要求: 默读课文, 边读边做批注) 1.你对课文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文的学习。 2集体读第一段,了解

    11、种花生、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 (1)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的意外、惊喜。联系生活,会用“居然”造句。 (2)种了就是想收的,为什么收了却又说没想到?没想到什么?为什么没想到?感悟、体会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四、品读课文, 研析重点 1.花生顽强的生命力令我们惊喜、赞叹,同样也让母亲高兴。在第二段中有一句话表现了母亲的高兴,谁能帮我们找出来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过渡:(是啊,一次没想到的收获,也要过个节来庆祝,可见这一家人对生活是多么的热爱。 这收获的哪里是花生, 分明收获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啊!) 2读一读 415 段,看看这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一家人是

    12、如何边吃边议论花生的? 读“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 过渡: 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3默读父亲的话。(出示演示文稿父亲的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 要求:读这段话,你能读懂什么?还有没有不懂的? 五、总结全文, 深化主题 朗读最后一段,找一找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话给“我”很深印象。体会“印”字用得准确,体会父亲的话对“我”一生的影响。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 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

    13、。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后因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他说过的这句话:(出示演示文稿: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2.落花生 顽强的生命力 借 物 有用 喻 人 默默地奉献 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第第 2 课时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复习检查, 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 一段,理解内容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

    14、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 “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 真是喜出望外。 用 “居然” 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 4练习用“居然”造句。 三、学习课文第 二段,理解内容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花生居然收获了,一家人准备过

    15、一个收获节。 (板书:母亲的建议。) 四、学习课文第 三段,理解内容, 懂得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板书:尝花生、议花生。)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1)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不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刻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决定的。) (2)桃子

    16、、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3)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4)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学生背诵。 (板书: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 4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2)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

    17、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 “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四、学习课文第 三段,理解内容, 懂得道理 (续) (3)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

    18、的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5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五、 练习根据课文 的中心, 分清主次 1.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次有具体的感受,对文章主次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有比较具体的体会。(板书:略写详写。) 3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

    19、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4 师总结: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燃烧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3 桂花雨桂花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 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母亲

    20、说的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3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细读悟情;品读体会。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景, 走近文本 播放桂花的画面,舒缓的音乐,教室内有缓缓流淌的桂花的香味。 1(带来桂花)同学们,听着这轻柔的音乐,闻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你想起了什么? 2作者琦君小时候最喜欢桂花了。(出示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了。)她身在异乡,常常想起家乡

    21、的桂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桂花雨生齐读。 二、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一边读一边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交流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 (预设:我小时候喜欢桂花的什么呢?喜欢桂花的香气;喜欢摇桂花的乐;喜欢) 三、精读课文, 感悟文本 1.感受桂花之“香” 。 A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 实物呈现,感受香气。 指名朗读,感悟香韵。 B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 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花香,交流从句中的哪些词感受到桂花的香? ( “桂花盛开的时候没有不” 和 “桂花盛开的

    22、时候都”的句子对比朗读,感受桂花香气覆盖广泛。抓住“浸”字,感悟香气之浓郁。) C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 学生朗读。设疑:为什么“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预估学生认识不到位,理解此话有难度,暂时搁下。)我们呆会再来解决。 过渡:这是农家小院、偏僻小村庄独特的美。我们也有我们的乐事。 2感受生活之“乐” 。 生读文,并在课文中画出描写“摇花乐”的语句并交流讨论,在朗读中感受生活之乐。教师视学生交流情况相继点击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我”的乐。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引导学

    23、生抓住“老是” “缠” ,通过师生演一演、读一读等形式,加深体会“我”的迫切。)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 家人之乐。 挑去晒上收在加在做(学生叙说桂花收获之乐。) 全村人之乐。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母亲送桂花给全村人的慷慨之乐, 全村人的受惠之乐。 这就是竞收桂子庆丰年的欢乐。 (理解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香气里”该是怎样的情形?) 桂花只在金秋开放,怎么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 指导生有感情地朗读,品读“浸”字,感受桂花之香。 “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

    24、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 3感悟故乡“情”浓。 (1)作者长大后远走他乡,每次从外地回家时,总要(生接) 我为什么这样做? (2)可是母亲常常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 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那么为什么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因为母亲爱家乡的桂花。月是故乡明,花犹故里乡。故乡的一草一木都会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对亲人的思念。爱家乡的桂花,其实就是爱故乡。 三、精读课文, 感悟文本 (续) (3)所以作者说 “于是, 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 摇花乐 ,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这句话中又表达了作者怎样

    25、的思想感情?(“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作者的生命,成为作者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四、拓展阅读, 总结升华 1.作者琦君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1949 年赴台湾,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 30 余种。在她的许多作品中记叙了童年故乡的人和事。在烟愁里有这样一段后记,多媒体出示并配乐朗诵: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

    26、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2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什么呢?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3推荐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 、鲁迅的朝花夕拾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 3.桂花雨 桂 花 飘 香 十 里 摇 花 真 像 下 雨 爱 花 赏 花 拾 花 仿 佛 回 到 故 里 4 珍珠鸟珍珠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练习用比较快的速

    27、度默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哪些小朋友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 2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珍珠鸟 ,你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板书:冯骥才。) 一、导入新课 (续) 冯骥才既是作家,又是一个画家。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好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冯骥才也曾经养过鸟,他和鸟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二、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表扬采用默读方式的学生)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8、(一)质疑 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可以提出来。 (为什么这只怕人的鸟能和作者相处得那么好?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二)根据导读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导读要求。 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讨论研究。 3交流讨论。 (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相关语句,仔细体会交流,指导朗读。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3)文中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 当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时,作者是怎样照料它们的? 三个

    29、月后,这一对珍珠鸟有了雏儿,作者对这个雏儿更是疼爱有加,把它当作一个活泼调皮的小孩,称它为“小家伙” 。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看,课文几次出现了“小家伙” ,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对这个“小家伙”的喜爱之情。 第一次:作者对它观察仔细, “好肥” 。 第二次: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而“我”不管它,不伤害它。 第三次:重点体会“摸” 、 “啄” 。 第四次:小鸟对作者非常信赖,把他的肩头当成最安全的地方。 4课文读到此时,看了这张人鸟相依图,你有什么想法呢?是啊,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和我们是一样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5你能举出生活中体现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例子来吗

    30、? (三)布置作业 1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 (1)温暖舒适的巢。 (2)可爱的小红嘴。 (3)淘气的小家伙。 (4)人鸟相依图。 2这篇文章第一个自然段就是一幅画,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挑一个喜欢的自然段把它画出来。 三、质疑 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可以提出来。 (为什么这只怕人的鸟能和作者相处得那么好?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四、根据导读交 流讨论,理解课 文内容 1.出示导读要求。 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研究。 3交流讨论。 (1)珍

    31、珠鸟在“我”的照料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交流,指导朗读。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3)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 a当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时,作者是怎样照料它们的? b三个月后这一对珍珠鸟有了雏儿,作者对它更是疼爱有加,把它当作了一个活泼调皮的小孩,称它“小家伙” 。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看,课文几次出现了“小家伙” ,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对这个小家伙的喜爱之情? (第一次:作者对它观察仔细, “好肥” 。第二次: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而“我”不管它,不伤害它,微微一笑。第三次:重点体会“抚、啄” 。第四次:小鸟对作者非常信赖,把他的

    32、肩头当成最安全的地方。) 4课文读到此时,看了这张人鸟相依图,你有什么想法呢?是啊,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和我们是一样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5你能举出生活中“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这样的例子来吗? 4.珍珠鸟 怕人亲近人信赖人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5 搭搭 石石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 生动描写的方法, 培养留心观察、 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语言,感悟优美语句中包蕴的美好心灵,美丽画面。学习作者生动描写的

    33、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第 1 课时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扫清生字障碍,正确认读生字,识记“暴、惰、衡”字形。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 ,体会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一、介绍背景, 导入新课 刘章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 1980 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 ,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

    34、情传达给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疏 通生字障碍 1.生自由练习读文,读准生字词。 2生词学生认读。指导暴、惰、衡的写法。 3指名轮读课文,师随时正音。 三、学习第一自然 段,了解搭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 扣住“脱鞋挽裤”反复朗读去感受。 四、再读课文, 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

    35、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摆放”搭石的画面、 “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2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五、作业设计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 3 遍。 第第 2 课时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课时目标 1.抓住关键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一、回顾旧知, 说搭石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

    36、石。谁来为大家读一读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 品搭石 (一)品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细读课文, 边读边想, 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 2学生读出做标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 是什么意思, 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

    37、”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自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绰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A宽裕 B(体态)柔美 C外号 在“人影绰绰”中, “绰”是什么意思呢?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 ,“绰”又是什么意思? (2)读一读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溪水,溪水中怎样的人影?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我们可以由词联想到画面,同样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 出示画面:杨柳( ) 白雪( ) 明月( )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你还看到什么?还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

    38、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孩子歌唱的声音) (二)品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统观全文,文中还怎样评价了搭石? 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 “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你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样的情感吗?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呢?画一画句子,想一想感受以备交流。 (1)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

    39、满意了才肯离去。 老人踏上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是怎样的呢?你此刻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二、细读文本, 品搭石(续)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总会”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招手示意、说家常话是一种习惯;乡亲们谦让的品格、和睦的情感。) (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这里描写年轻人动作的词“伏” 。这个字的意思是:趴,脸向下,体前屈。 学生站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

    40、,师:你伏下身子准备做什么?你伏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情?(尊敬老人)你为什么要背老人过搭石?你期待老人感激你吗?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B假如你是一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你还愿意帮助谁,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这里你又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尊老爱幼) 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 假如 三、关注写法, 总结拓展 本文的作者刘章,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他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在 1980 年,他写出了这篇情真意切的精美散文搭石 。你能说说作者是如何把搭石的美呈现出来的吗? (作者写出了看得见的美:一道风景;看不见的美:美好的情感。)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

    41、雕塑大师罗丹说过: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今天,老师走进我们四年级学生中间,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笑脸,你们非常热情地欢迎我这个陌生的老师,让老师的心情放松了许多。这是一种美。有一天下课时,老师又看到两个女同学弯着腰睁大眼睛,仔细认真地帮一位小妹妹找她丢失的一个发卡,就像是在干一件什么大事。这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写一写你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5.搭 石 一道风景: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美好的

    42、情感:为他人着想 谦让和睦 尊老爱幼 6 将相和将相和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 教学重难点 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第 1 课时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启发谈话 1.题解。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提示学习课文的要求。(学习方法) (1)写人物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特点。 (2)课文是由三个独立完整的故事结构而成,写的是两个人物间发生的事,学习时还应抓线

    43、索以理解三个故事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 二、指导分段 1.通读全文,考虑分段要求。 2讨论分段。重点研究二、三两段间过渡段的归属,要从内容和逻辑关系上理解。 三、讲读第一 1.轻声朗读,读后说出小标题,写谁。 大段 2理出故事的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3讨论:从三层内容的叙述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4小结。 (1)这个故事为什么叫“完璧归赵”?蔺相如为什么能完璧归赵? (2)挖掘蔺相如的思想品质。 (3)设疑。这个故事与下文有什么联系,与全文有什么关系。(围绕线索考虑) (4)归纳学法(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抓人物特点)。 四、作业设计 继续阅读二、三两段,并思考学习第一大段结束时的设疑问题

    44、。 第第 2 课时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复习检查 1.学习本文的要求(学习方法)。 2第一大段的主要内容及蔺相如的特点。 二、讲读第二大段 1.说出本段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写谁的。 2默读,并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人物特点。 3讨论:渑池会上发生了什么事,蔺相如是如何斗争的?表现了蔺相如什么品质?赵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4思考,暂不作答。这个故事还是写蔺相如,与其他故事有什么联系,与“将相和”有什么关系。 三、讲读第三大 段,先小声朗读 后讨论 1.这是一个什么故事。主要写谁,故事的情节是怎样的? 2从蔺相如对廉颇的步步退让中,进一步看出他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3廉颇为什么能负荆

    45、请罪,廉颇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4故事的结果怎样。 四、讨论 (搞清联系) 1.课文的结构特点,是由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它们与全文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2总结本课学习方法。 3练习归纳中心思想。 五、作业设计 1.熟读全文,归纳中心思想,归纳人物特点。 2复习生字,练习要求听写的词语。 第第 3 课时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回顾复习 复习各部分内容及小标题, 进一步明确各部分间, 各部分与整篇的关系。 二、 通读全文,准 确归纳中心思 想及人物特点 1.中心思想:课文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以及他们从国家利益出发,加强团结的精

    46、神。 2人物特点:廉颇知错就改,能征善战;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以国家利益为重。 三、字词练习 1.讲讲对“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两个成语的理解,练习造句。 2听写词语。 四、作业设计 1.复习本文,重点复习人物特点和文章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以及学习类似文章的方法。 2预习下文,要会读,并考虑课后问题。 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找出课题提出问题的答案。 3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学习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事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介绍了哪些事物的速度。 难点:学习作者运

    47、用的说明方法和用生动、充满奇思妙想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 课前准备 1.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2人、鸵鸟、猎豹比赛跑步的视频。 3课文内容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第 1 课时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1.播放人、鸵鸟、猎豹比赛跑步的视频。 2看了小视频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交流) (人没鸵鸟的速度快,而鸵鸟又没有猎豹的速度快。) 3(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认准生字,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幻灯出示) 鸵(tu ) 隼(sn) 瀚(h n) 多音字:冠un(鸡冠)un(冠

    48、军) (2)会写的字。 重点指出:置:上面不是“皿” 。 (3)学生分段读课文。 3交流课文中介绍了哪些事物? 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 (人、鸵鸟、猎豹、游隼、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 4齐读第 13 自然段。 (1)问:和刚上课时看的视频内容是一致的吗? (2)从这三段文字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 a人、猎豹和鸵鸟每小时的速度。 b鸵鸟是两条腿的动物里的奔跑冠军。 c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3)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 (4)分别用这两种说明方法介绍一个事物。 三、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 2自读课文后部分内容。 第第 2 课时课时 教学步

    49、骤 教学内容 一、回顾复习 1.“冠”的两个不同读音选择。(课件出示) 冠:un un 夺冠(gu n) 衣冠(gun) 树冠(gun) 冠军(gu n) 一、回顾复习 (续) 2.从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中,我们知道了人的最大时速是(二十四千米每小时),鸵鸟的最大速是(七十二千米每小时),猎豹的最大时速是(一百一十千米每小时),所以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3作者是采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介绍的。 二、学习新知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介绍的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介绍的? (1)学生交流、课件出示游隼的图片。 (2)了解游隼的时速超过三百二十千米,是高速公路上飞驰

    50、的汽车速度的两到三倍。 (课件出示游隼和汽车奔跑的图片) (3)理解“但是” (表示转折关系,课文中这类词语有好几处,有连接上下文的作用。) 2学生自读第 57 自然段,思考:(课件出示) a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在介绍哪些事物?是怎样介绍的? b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的作用。 (1)学生分小组学习、交流。 (2)学生回报、课件出示相应内容。 a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 b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四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三十多倍。 c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二十五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速度的六倍多。 (3)学生齐读以上三句话,说说运用的说明方法。 (数字说明,比较说明) (4)体会“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全册教案)为本站会员(有***)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