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全册知识点

    • 资源ID:208097       资源大小:262.61K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全册知识点

    1、 20222022 年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年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全册知识点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第 1 课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一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中华文明的起源 (1)考古发现证明,无论黄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还是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2)中原华夏族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3)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2、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文化认同。 2、中华文化的发展 (1)先秦是中华文化的奠基奠基时期 春秋时期,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2)秦汉是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 秦朝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儒学的正统地位。从此,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3)魏晋隋唐是中华文化的繁盛时期 魏晋玄学玄学盛行,唐朝佛学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4)宋元是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3、时期 宋代,理学理学的形成,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理论思维,但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5)明清是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时期 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批判理学,倡导经世致用经世致用。 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也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 展。 (6)近代中华文化的衰落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20 世纪初期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抨击封建思想, 科学科学与民主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4、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 二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1、重视以人为本 (1)西周时期,周公提出“敬天保民敬天保民”的思想,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礼乐制度。 (2)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仁”,主张“仁者爱人”,建立起儒家的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 2、提倡民本思想 (1)春秋战国时期:管子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孟子提出了“仁政仁政”说,其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民本思想。 (2)历代思想家继承了先秦民本民本思想,发

    5、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政治实践实践,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1)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 (2)春秋时期,老子提出“道道”的概念,认为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凸显了人的存在,追求天天人合一人合一。 (3)战国时期,荀子更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他们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4、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1)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

    6、平天下”是儒家学说的精髓。 (3)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家国情怀的体现。 5、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1)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明德”“敬德”。 (2) 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为政以德”, 主张以德治国, 要求人人都应该“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墨子墨子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4)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5) 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些思想不仅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

    7、故鼎新的大变革, 也对历史上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6、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出自周易 。 (2)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 7、主张和而不同 (1)西周末年的太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和和”,才能产生新事物。 (2)孔子、孟子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提出了“和为贵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和”的思想作为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

    8、,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本土性。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多样性。 (3)中华文化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包容性。 (4)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具有强大的凝聚性凝聚性。 (5)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生命力,具有连续性连续性。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

    9、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3)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重点探究】 一、一、诸子百家的民本思想诸子百家的民本思想 1、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阶段 (1)先秦时期为民本思想的形成阶段 中国萌芽于商周之际。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建立起了民本论的基本理论框架。在当时的学派中,儒家学派是民本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孟子提出“仁政”思想,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比较全面地继承和发展了历史上的民本思想,系统地提出

    10、了以发展经济为基础、以王霸并用为措施,以礼法结合为保证、以利民为核心的民本思想,标志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形成。 (2)汉唐时期为民本思想的发展阶段 汉初在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以“民为政本”的思想;董仲舒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先秦儒学“仁政”、民本的思想,主张将仁政与法治结合起来,以德为主,以刑为辅。唐初李世民提出了以“国依于民”为核心内容的民本思想,并以自己的特殊地位推行这种思想的实现。 (3)明清时期是民本思想的完善阶段 明清之际是政治经济发展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明清进步思想家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众

    11、治”“不以天下私一人”等思想。这些民本思想固然有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一面,但却明显地具有与反专制相结合、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民主因素,他们的思想深度是超乎前人的,从而标志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在这一时期已经完善起来。 2、古代民本思想的基本含义 (1)肯定民众在政治上的根本地位和决定作用。 (2)要求统治者在政治实践中以服务民众为目的。 (3)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追求民众的政治权利。 3、民本思想指导下的治国方针 (1)统治者主观上要爱民、重民。 (2)政治上安民、救民。 (3)经济上富民、利民。 (4)道德、文化上教民。 二、二、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明是兼容并蓄

    12、的,不仅各主要史前文化区之间彼此吸收各自长处,交流日益深入,而且中华文明在形成过程中还吸收周边地区先进文化因素,造就了中华文化的丰富与长久生命力,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含义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表现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各有所尊,但都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种包容会通的精神,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使得中华民族在汉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不同地域的优秀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

    13、华文化;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的胸怀,吸收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成果 意义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益于它的包容性;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了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增强了中华文化的融合力;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地位 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 第第 2 课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一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佛教文化的传入 (1)过程 两汉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同儒家文化儒家文化

    14、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本土化。 宋明时期, 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2)影响 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境界的表达。 对中国建筑艺术的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

    15、传入 (1)明末,利玛窦利玛窦等来华,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 (2) 几何原本 泰西水法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 (3)17 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 3、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 (1)过程 鸦片战争后,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如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西学传播渠道大大增加。 1862 年,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 清政府又创办一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欧美

    16、学习。严复严复、詹天佑等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近代知识分子。 1868 年,专门引进、翻译西方书籍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大量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到翻译。 (2)影响 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维新维新运动的展开。 1915 年,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民主民主与科学科学的思想。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华文化对世界的

    17、影响 1、对亚洲的影响 (1)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在汉字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 (2)大约在 4 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 (3)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唐朝;东亚和东南亚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 (4)14 世纪,中国人进入琉球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15 世纪,伴随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 (5)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2、对欧洲的影响 (1)

    18、8 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 13 世纪, 火药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 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渐衰落。 (3)指南针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4)欧洲人借鉴中国的活字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5)1618 世纪,孔子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

    19、反响。中国的茶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 【重点探究】 一一、中国古代中外交往的史实与特征中国古代中外交往的史实与特征 时期 史实 影响(意义) 特征 汉代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造纸术的外传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教育的普及 (1)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陆并举; 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2)明朝之前对外开放,兼容并蓄, 中华文明世界领先;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 中国走向封闭、停滞 造纸术的外传 隋唐 (1)唐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天竺,写成大唐西域记 (2)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3)唐玄

    20、宗时,鉴真东渡日本 促进了中国同印度、日本的交流 两宋 (1)宋朝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管理 (2)指南针传入欧洲 加强了中国同海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起到了重要作用 元代 马可 波罗来华,著成马可 波罗行纪 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明代 郑和下西洋,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清代 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反击战, 取得胜利, 与沙俄签订了 尼布楚条约 。为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却导致中国闭塞、停滞和倒退 二二、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历史证明当统治

    21、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政策,重视对外交往时,将会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也会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反之,故步自封,闭关锁国,将会中断中外文化的交流,最终导致本民族文化停滞不前。因此,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国际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国际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1)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各地区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2) 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3)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

    22、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4)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5)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增进国家间、各国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增进共识,从而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第 3 课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一一、古代西亚文化古代西亚文化 1、地区:古代西亚主要包括两河流域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 2、文化成就 (1)文字: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在西亚流行数

    23、千年。 (2)文学: 吉尔伽美什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史诗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3)建筑和艺术 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 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人首飞牛。 波斯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多幅雕刻刻画了臣民进贡的场景,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4)法典: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二二、古代埃及文化古代埃及文化 1、概况:古代埃及地处北非的尼罗河尼罗河流域。公元前 3100

    24、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此后虽时有分合,但古代埃及文明绵延约 3 000 年。 2、文化成就 (1)文字:古代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象形文字。这种文字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 4 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 4 世纪。 (2)文学:古代埃及人创作出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3) 建筑和艺术: 古代埃及的建筑艺术受到宗教宗教较大影响。 埃及人给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随葬品。法老们还修建了众多神庙,表达自

    25、己对神的敬畏。 (4)科学和技术 古代埃及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 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颇有建树。 三、阿拉伯文化 1、概况:7 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 8 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区的文化遗产,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2、文化成就 (1)文学 阿拉伯半岛统一之前,阿拉伯各部落就经常派人到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悬诗”。 故事集天方夜谭天方夜谭在中国广泛流传;在西欧,但丁的神曲 、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其影响。 (2)科学 伊本 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26、积分和方程计算法附有 800 多个实例,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白塔尼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萨比天文历表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 伊本 西那的医典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重点探究】 一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和北非文明的特点形成的原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和北非文明的特点形成的原因 1、两河流域洪水经常泛滥且地处欧亚非“十字路口”,经常遭到外族入侵,故人民的生活极端变化无常;而尼罗河则相对温和,且有沙漠作为屏障,一定程度上利

    27、于国家的安全,故埃及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2、两河流域所建立的国家除亚述帝国外,大都未能完成大统一,且商业相对发达,故总体而言是一种城市文明;北非的埃及帝国则建立了统一的专制帝国,且帝国的稳定性要远远高于两河流域; 3、两河流域有宗教的存在,但法制发达,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法制文明;而埃及人相信宗教,十分重视道德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伦理文明。 二二、从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认识文化的多元特点从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认识文化的多元特点 地域 主要文化成就 古代西亚文化 西亚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 (1)苏美尔人创立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2)西亚居民创作了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诞生了洪水与方

    28、舟传说; (3)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 (4)亚述帝国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5)波斯帝国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 (6)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古代埃及文化 北非尼罗河流域 (1)创立象形文字; (2)创作出丰富的文学作品,如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 (3)建造金字塔(体现法老至上权威,包含数学知识,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众多神庙; (4)发明了世界最早的太阳历 阿拉伯文化 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西班牙、北非和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1)散文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 (2)伊本 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

    29、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3)白塔尼的萨比天文历表 ,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 (4)伊本 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5) 印度的数字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第第 4 课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欧洲文化的形成 一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1、地区: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在巴尔干半岛南部。 2、时间:公元前 5 世纪至公元前 4 世纪上半叶被称作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古典时代”,这是古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 3、古希腊文化 (1)哲学 产生:古希腊哲学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 特点: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

    30、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代表: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后世称为“三大哲人”。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柏拉图柏拉图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几何学发展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2)文学 早期代表是荷马史诗荷马史诗 ,史诗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 古典时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雅典城邦时期的戏剧戏剧, 悲剧和喜剧是这一时期戏剧的杰出代表。 (3)雕塑和建筑艺术 雕刻家米隆的掷铁饼者掷铁饼者是人物雕塑的典范。

    31、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帕特农神庙则是建筑艺术的代表。 (4)史学:古希腊也是欧洲史学的源头。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也是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 4、古罗马文化 (1)古罗马法律 公元前 450 年左右颁布的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 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对后世欧洲国家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二、中古西欧文化中古西欧文化 1、教会地位的确立 (1)496 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赋予

    32、基督教会多项特权。 (2)756 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将罗马周围地区交给教皇统治,建立“教皇国教皇国”,并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二元政治格局。 2、特点 (1)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基督教会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神学家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维护基督教会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 圣经圣经对西欧的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其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 (2)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在中古西欧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3)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 3、影响: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

    33、础。 三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1、拜占庭文化 (1)形成 395 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旧称拜占庭而又称“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 1054 年,基督教会正式分裂。东派教会自称信仰正统的教义,故称“东正教”或“希腊正教”。东正教东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 (2)特点:由于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3)成就 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 ,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对欧洲的

    34、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希腊古典书籍,其建筑和雕塑艺术也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矗立于君士坦丁堡市中心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其罗马式的穹顶而闻名。 2、俄罗斯文化 (1)特点: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2)表现 10 世纪中叶,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圈,史诗伊戈尔远征记伊戈尔远征记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 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逐渐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并对俄罗斯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活习惯、建筑风格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俄罗斯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与西欧中古时

    35、期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被视作东正教的象征。 【重点探究】 一一、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传承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传承 1、古希腊先哲的思想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1)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对探索知识和自由的理性精神的崇尚与追求,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2、古希腊神话的人本精神对西方的影响 古希腊神话中的人本精神主要体现它对人的问题的思考;古希腊神话中的神的“人性化”;古希腊神话中的神

    36、具有同凡人一样的复杂的性格。 希腊神话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体现在: (1) 在文学方面, 人文主义文学宣扬以人为中心, 赞美人的尊严, 反对以神为中心,上帝高于一切的思想。针对天主教会宣扬的神权至上,人文主义作家竭力歌颂人的价值和人的力量。 (2)在绘画方面,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达 芬奇等大师运用神话主题作的画,表现自己的感受,对人类世界进行细致观察,宣扬人的价值和尊严。 3、古希腊文学艺术对西方的影响 (1)古希腊人把人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对象,着重赞美人的伟大和人体的美丽;讲究和谐、庄重和典雅的风格,对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对善的追求、对西方美术崇尚的典范模式、庄重的艺术品格和严谨

    37、的写实精神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2)古希腊建筑深深地影响着后人的建筑风格,古希腊贯穿了整个欧洲两千年的建筑活动,不管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还是在洛可可时期或是集体主义时期,都有着古希腊建筑的影响。 (3)古希腊悲剧对后世欧洲悲剧具有深远显著的影响,尤其影响了后世几千年的悲剧思想。从亚里士多德、文艺复兴时期的卡斯特尔维特洛、古典主义的高乃依、布瓦洛、德莱顿到启蒙运动的伏尔泰和 19 世纪的黑格尔,他们的悲剧思想无一不深受古希腊悲剧的影响。 二二、辩证地看中古时期的欧洲文明辩证地看中古时期的欧洲文明 (1)中古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38、。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 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 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 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2)中古时期的欧洲文明是由不同区域构成的多中心的区域文明,它的形成具有断裂和整合 的特征。 中世纪的欧洲文明是由基督宗教这个各区域文明的同质、核心元素和各区域的异质元素组成。但其“黑暗”中也有光亮,其蒙昧中也有觉醒。如民主制度、法律制度、大学创立、宗教信仰、城市扩张、建筑雕刻、图画艺术、行会商业等。中古时期的欧洲既是欧洲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又是承接欧洲古典文明和近代的桥梁。它对于古代希腊、罗马等欧洲文

    39、明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后代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第第 5 课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一一、古代印度文化古代印度文化 1、地区: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2、国家形成:公元前 1500 年左右,雅利安人雅利安人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婆罗门教。 3、宗教 (1)公元前 6 世纪,佛教产生,佛教提倡“众生平等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 (2)4 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印度教开始兴起,后来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4、文学:史诗摩诃婆罗多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40、罗摩衍那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5、艺术:古代印度的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6、数学: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7、影响 (1)5 世纪时,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2)佛教文化更是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古代印度的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1、古代朝鲜文化 (1)历史:公元前 5 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 (2)文化成就 类别 时间 成就 天文学 7 世纪

    41、 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 历史学 12 世纪 朝鲜现存最早的史书三国史记三国史记 音乐、舞蹈 15 世纪 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3)中朝文化交流 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 朝鲜的典章制度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 汉字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许多朝鲜学者具有很深的汉文造诣;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 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也传入中国中原地区, 南北朝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宫廷中就已经有了朝鲜半岛的乐舞。 2、日本文化 (1)宗教信仰 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等都有神灵,神道神道逐渐发展起来。 7 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太阳

    42、神的后裔。 12 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道。武士道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2)文化成就 诗歌集万叶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 法隆寺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 大和绘大和绘和浮世绘都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 (3)中日文化交流 日本古代文化也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日本人先是直接使用汉字,后来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平假名。 来自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三三、美洲印第安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 1、概况: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

    43、玛雅文化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印加文化加文化最具代表性。 2、宗教 (1)玛雅人崇拜的大多是与其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自然神自然神。 (2)在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信仰中,太阳神太阳神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3)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金字塔金字塔,他们在塔顶建起祭祀神灵的神庙,祭司也在塔上观察天象。 3、玛雅文化 (1)创造了独特的文字文字。 (2) 发明了“玛雅历玛雅历”。 玛雅历以 365 天为一年, 一年 18 个月, 每个月 20 天, 剩下的 5 天是“禁忌日”。 (3)他们知道“零”的概念,还创造出 20 进制进制。 4、印加人和阿兹特克人文化 (1)

    44、印加人建造了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和宏大的太阳庙太阳庙;会使用麻醉剂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制定了太阳历太阳历和太阴历太阴历,太阳历一年为 365 天,太阴历一年为 354 天。 (2)阿兹特克人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还会使用图画文字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他们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 5、衰落:16 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印第安人遭到了大肆屠杀,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 【重点探究】 一、一、古代印度文化的主要特征古代印度文化的主要特征 印度文化具有十分鲜明而又强烈的宗教性、多样性和包容性。 (1)宗教性:印度是个宗教国家,历史上曾先后产生并流行多种宗教。多种宗教在印度的长期共存和

    45、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性。宗教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政治法律的制定,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也都是在宗教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宗教也融入印度的文化之中, 其民族语言、 文学、 艺术、 音乐、 舞蹈、雕刻等等更是以宗教为中心。 (2) 多样性: 在印度文化体系中不难看出其他文化成分如希腊文化、 伊斯兰文化、 波斯文化、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特点。 形成印度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历史上的外族入侵,二是和平方式的文化交流。此外,印度有数以百计的民族和众多的部落,这些民族和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因此,印度文化就是在不断吸

    46、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 (3)包容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印度对所有的外来文化均采取兼容并蓄的方式,所以,印度所有的不同类型的地域文化、语言文化和宗教文化里,既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各种不同的外来文化成分,又与外来文化融为一体。 二二、辨证认识古代日本文化的主要特征辨证认识古代日本文化的主要特征 1、对待外来文化的开放性 日本民族是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日本文化是通过吸收、选择、融合外来文化才得以形成的混合文化。1 万年前到公元前 3 世纪,是日本的绳纹文化时代,当时的日本是一个狩猎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徐福入海东渡对日本社会变革及文明进步起了推动

    47、作用。公元 3 世纪至公元 7 世纪渡来人源源不断地将大陆先进文明带进日本。 日本对唐文化地吸收在奈良时代达到高潮。在长达千余年的对大陆文化的借鉴中,日本把中国文化改造、融合,使之日本化,最后使大和文化日渐丰盈起来。 2、日本文化的主体性 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过程中并没有生搬硬套、直接机械地吸收,而是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选择性的学习,认为对自己有益的文化,就会学习借鉴并与本土文化有机地融合。日本一边在大规模吸取外来的文化,一边在努力保持本民族的独立的思想和文化。 日本的主体性又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主导性:吸收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公元 5 至 6 世纪左右,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地。日

    48、本便积极吸取中国隋唐的先进生产方式、政治制度以及儒学、佛教、文学艺术等。 (2)选择性:认为对自己有益的文化,并能适应本国文化的就吸收。 (3)融合性:并不是将外来文化直接机械地吸收,而是改造自己的固有的东西同时将外来文化有机地融合日本化。比如日本通过改造中国的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他们以汉字的草书为基础创造了平假名,以楷书为基础创造了片假名。另外,对印度传来的佛教进行改变,使之融入到日本的神道思想里去,创立了神佛习合论,又发展成为现世佛教。 (4)保守性:固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原封不动地传承,比如茶道、相扑等。 三三、美洲印第安文明的顽强生命力美洲印第安文明的顽强生命力 印第安文明具有顽强的生命

    49、力,自古及今一脉相承,尽管在欧洲殖民主义者入侵以后受到了无情的摧残,但是并无间断之处。印第安文明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印第安人创造了美洲最灿烂的古代文明,欧洲殖民者到来后,无力将之完全同化,而是在经过与之短暂的冲突之后,对其采取了妥协和调和的态度,一方面,保留了作为文明载体的印第安村社和印第安人,另一方面,与印第安人发生了种族和文化上的混血,而绚丽多姿的美洲大自然本来就是土著文化赖以存在的土壤,因此,印第安文明虽遭到严重的摧残,但还是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第 6 课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

    50、域文化的形成 一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印欧人起源 (1)地区: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 (2)特点:游牧民,驯养马匹,制造马拉战车马拉战车。 2、印欧人迁徙 (1)时间:从公元前 2 千纪初起,进入西起欧洲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2) 特点: 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 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 或与被征服者融合。 3、迁徙的影响:形成赫梯人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赫梯人 建国:公元前 17 世纪,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赫梯帝国。 鼎盛:公元前 14


    注意事项

    本文(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全册知识点)为本站会员(花***)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