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2022新版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 资源ID:207123       资源大小:37.30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2022新版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1、1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 1. 1. 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是不同的。 2.知道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等,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对水、食盐、铁锅等厨房中的物质特征进行观察描述。 2.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方法,寻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初步养成乐于观察身边常见物质变化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感受身边的物质在不断地变

    2、化并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厨房中的物质及其变化,辨析哪些变化是化学变化。 难点通过对不同变化的比较,感知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教学准备】 学生水、米、食盐、苹果、金属筷、玻璃瓶、铁锅、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厨房中的物质图片或视频、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我们的周围有哪些物体?(预设:课桌、黑板、粉笔、水杯) 2.讲解:物体是指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占据一定空间的个体,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教学提示: 出示常见物体的图片。 ) 课本、 桌椅、 房子、 食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各种动植物, 包括人体,也是由物质构成的。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物

    3、质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质。 3.提问: (教学提示:出示几张厨房内部的照片。 )你们留意过厨房里的物质吗?你们家的厨房里都有哪些物质呢?(预设:酱油、醋、食盐、味精、锅、碗、瓢、盆) 4.揭题:这些各种各样的物质都是什么样的?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 (板书: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物质:具有质量或能量的东西,是客观存2 在的,不受人意识的影响,如声音、光、空气和水,山石和树木,火焰和电流以及人体等。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厨房中的物质 1.提问: (教学提示:出示水、食盐、金属筷、玻璃瓶、铁锅、米。 )相信大家都认识这些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和物体,我们

    4、从哪些方面去描述它们的特征呢?(预设:可以从物质的形状、颜色、气味、味道等方面来描述;也可以从流动性、软硬程度、传热性能等方面来描述。 )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3.小结:不同的物质(或物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具有不同的用途。物质的特征决定物质的用途。 探索二:厨房中的变化 1.过渡:这些物质都在不断地变化。 (教学提示:出示食物霉变和玻璃碎裂的图片。 )它们发生了哪些变化?(预设:食物的颜色、气味、形状发生了变化;玻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观察过哪些物质的变化?是怎样的变化?(预设:纸被撕碎,是形状的变化;水结冰,是状态的变化;) 3

    5、.追问:这些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预设:通常都会伴随有一些现象,例如颜色改变或形状、大小改变。 )它们之间又有哪些不同?(预设:有的变化很剧烈,有的变化不明显;有的变化较缓慢,有的变化非常快。 ) 4.过渡:各种物质都在不断地变化,很多变化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接下来我们将观察厨房中物质的变化,看看它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之间又有哪些不同。 5.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小行星带:火星与木星运行轨道之间的小行星集中区域,呈环带状。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6.小结:物质的变化无处不在,而且是不同的。同时,有些物

    6、质变化较快,有些物质变化较慢,而有些物质变化是瞬间的。 探索三:不同的变化 1.过渡:在刚才的活动中,大家观察了各种物质的变化,也对比出了各种变化的不同。现在请大家回顾这三个变化大米煮熟、苹果氧化、铁锅生锈,它们除了颜色和形状都发生改变之外,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预设: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 2.讲解: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等,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 3.提问:你们能列举出生活中其他化学变化的实例吗?(预设:纸烧成灰、鸡蛋煮熟、牛奶变酸) 3 4.小结:物质的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关键看物质发生变化时有无新物质产生,而不

    7、能仅通过伴随的现象去判断。例如水结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但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水结冰不是化学变化。 三、拓展与小结 1.小结:出示“厨房里的物质及变化”班级记录表,带领学生一起将今天认识和学习的物质及变化再梳理一遍。 2.布置任务:请大家课后收集、记录生活中的 5 种化学变化,并阐述判断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教学后记】 2.2.产生气体的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发生变化时,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例如产生气体。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发现有些物质变化会伴随一些特殊现象。 2.能利用感官进行仔细观察

    8、,对物质变化的现象进行准确描述。 3.能以观察到的变化现象如有气体生成为依据,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够尊重实验事实,愿意与人交流实验现象,分享观点。 2.产生深入研究物质变化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感受物质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会产生气体,这种气体是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 4 难点收集产生的气体并描述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 7 个瓶盖、1 个自封袋、3 个小勺、2 个滴管,白砂糖、食盐、小苏打、水和白醋少许、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1 块鸡蛋壳、1 块贝壳、2 个烧杯(各装半杯醋) 、二氧化碳相关资料、教学课件。

    9、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 (教学提示: 出示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 ) 物质在发生变化时, 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区别和判断物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提问: (教学提示:出示烟花绽放和柠檬切块的图片。 )图片中的物质发生变化时分别伴随着哪些现象?(预设:烟花在绽放的过程中伴随着发出声音、发光和产生气味等现象;柠檬被切成块的过程中,大小、形状发生了改变。 ) 3.揭题: (教学提示:出示白砂糖、食盐、小苏打、白醋和水。 )这些物质分别是厨房中的白砂糖、食盐、小苏打、白醋和水。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能在变化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了解这些物质间的

    10、变化。 (板书:产生气体的变化)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观察有气体产生的变化 1.讲解:科学探究中,通常将物质取样再进行实验,这样既能达到观察、研究的目的,也能节约药品。因此,我们的探究实验将在塑料瓶盖中进行。 2.提问: 我们如何科学、 直观地观察这些物质的变化呢?(预设: 分别取两组相同量的小苏打、食盐和白砂糖放入塑料瓶盖中,一组加入适量的水,另一组加入相同量的白醋,对比观察它们发生的变化。)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4.提问: 在小苏打里滴入白醋时, 出现大量气泡, 这代表有什么产生? (预设: 有气体产生。 )说明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们判断的依据是什

    11、么?(预设: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因为产生了新物质。 ) 5.小结:当把白醋滴入装有小苏打的瓶盖时,会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不同于小苏打和白醋的新物质,因此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而在其他五个瓶盖中,发生的变化并没有新物质产生,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对反应类型和判断依据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这是不是化学变化,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理解。 探索二:收集产生的气体 5 1.过渡: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竟然能产生气体!大家想知道这是什么气体吗?(预设:想。 )怎样才能更好地研究这种气体呢?(预设:收集起来观察这种气体的特征。 ) 2.提问:小苏打和白醋发生的变化太快了,刚才实验中产生的气体都释放到空气

    12、中了。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收集这些气体吗?要注意什么呢? (预设: 将瓶子或袋子罩在小苏打和白醋上方,这样它们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就进入瓶子或袋子里了,要注意罩严实,以减少气体泄露;向矿泉水瓶里倒入适量白醋,瓶盖内装少量小苏打,将小苏打倒入瓶中并迅速拧紧瓶盖,要注意用量,避免产生的气体过多而发生爆炸。 )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探索三:其他产生气体的变化 1.过渡: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物质可以和白醋产生气体,大家知道是哪些物质吗?(教学提示:出示鸡蛋壳和贝壳。 ) 2.演示: 向两只装有半杯白醋的烧杯中分别投入鸡蛋壳和贝壳,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3.提问:大家观

    13、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预设:鸡蛋壳和贝壳表面都有气泡冒出,说明鸡蛋壳和贝壳都能与白醋产生气体。 ) 4.活动:出示二氧化碳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真阅读。 三、拓展与小结 小结: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会迅速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二氧化碳具有无色无味、比空气重、能溶于水、不支持燃烧的特点。 【教学后记】 3.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2.能根据物质变化的现象判断该物质变

    14、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能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和调查分析等方式获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的特6 征。 科学态度目标 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体会到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化学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并描述蜡烛燃烧和加热白砂糖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难点对物质变化产生的新物质进行观察、实验与考证分析。 【教学准备】 学生蜡烛、蜡烛底座、火柴、白砂糖、带木柄的金属勺、玻璃杯、玻璃片、试管夹、护目镜、白手套、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教学课件。 【教学过

    15、程】 一、聚焦 1.回顾: (教学提示:出示上节课实验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回顾。 )像小苏打与白醋发生的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化学变化,而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2.提问: (教学提示:出示焦糖图片。 )这是在厨房中制作出的焦糖,你们知道焦糖是怎么制成的吗? (预设: 由白砂糖加热得来的。 ) 这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为什么? (预设:是物理变化,因为焦糖还是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因为白砂糖变成焦糖发生了颜色的变化,焦糖是新物质。 ) 3.揭题:是否产生新物质是辨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关键。你们能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吗?如何通过实验发现新物质的产生

    16、呢?这节课, 我们就来通过实验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板书: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地回顾,利用焦糖话题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厨房中物质的变化;对如何证实猜想,如何通过实验发现新物质设问,启发学生学会从实验中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蜡烛的燃烧 1.提问:同学们都见过点燃的蜡烛,你们来简单地说一说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预设:蜡烛燃烧时会熔化;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蜡烛燃烧时会变得越来越短;) 2.过渡:蜡烛燃烧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吗?它是化学变化吗?接下来,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 7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4.提问: 通过观察实

    17、验现象, 大家现在认为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理由是什么?(预设:发生了化学变化,因为有水和炭黑等新物质产生,但同时也发生了物理变化,因为在燃烧过程中,蜡烛有熔化和凝固现象。 ) 5.小结:蜡烛燃烧不但会发出光和热,还会产生水、炭黑等新物质,所以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通常会伴有物理变化。 探索二:加热白砂糖 1.过渡:白砂糖在被加热成焦糖的过程中,到底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接下来我们也将用实验进行探究。 2.提问:在加热白砂糖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观察什么?(预设:观察白砂糖的变化,包括颜色、气味、状态等。 )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

    18、实验帮助卡。 4.提问:白砂糖最后变成的黑色物质是新物质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预设:我们把黑色物质放在水里,发现它不溶于水,说明是一种新物质。 ) 5.小结:白砂糖在加热过程中,首先会熔化,接着颜色逐渐变黄,然后越来越深,同时产生气泡, 最后变成黑色固体并伴有特殊气味。 黑色固体是新物质, 气味来自散发到空气中的新物质。因此,白砂糖在加热过程中,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探索三:更多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1.过渡: (教学提示:出示钢铁生锈、用面粉烘制蛋糕、虾被煮熟后变红的图片。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无处不在,你们能发现它们吗?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阅读下列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

    19、并填写表格。 三、拓展与小结 1.小结: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新物质产生。 2.拓展:课后设计并动手实验,观察火柴燃烧时的现象,查阅资料判断产生的新物质。 【教学后记】 8 4.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现象发生。 2.知道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可以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来判别它们。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2.能够根据物质变化的现象判断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尊重证据。当多人观察、实验出现不

    20、一样的结论时,乐于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 2.能坚持长时间认真细致地观察铁钉生锈的现象,发展探究铁钉生锈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人类可以利用科学与技术干预物质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 难点通过寻找证据来证明变化后是否产生新物质,以此来辨别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教学准备】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柠檬汁、牛奶、洁净的铁钉、生锈铁钉、量筒、塑料薄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回顾: (教学提示:出示前几课的实验图片蜡烛燃烧、小苏打与白醋混合、白醋浸泡的鸡蛋壳、加热白砂糖等。 )这些是我们前几课学习

    21、的物质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分别产生了哪些现象?我们一起简单回顾一下。 (预设:蜡烛燃烧发光、发热,产生黑烟;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生了大量气泡,发出哧哧的声音;白醋浸泡的鸡蛋壳表面产生了气泡;白砂糖在加热过程中从固体变成液体,最后又变成固体,颜色从白色变成淡黄色,最后变成黑色并冒黑烟,先无气味,后出现焦糖香味最后变成焦煳味。 ) 2.揭题:看来,我们周围发生的很多变化都伴随着一些现象。从我们知道的变化中,可观察到哪些现象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了解更多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板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9 设计意图回顾之前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对变化伴随的现象产生关注。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变

    22、化中伴随的现象 1.过渡:在前几课的学习中,我们分别观察到了发光、发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或气味等常见现象。除此之外,物质的变化还会有其他现象产生吗?让我们继续探究。 2.提问: (教学提示:出示牛奶和柠檬汁。 )这是两杯常见的饮品,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预设:牛奶是乳白色的液体,柠檬汁是半透明、有酸味的液体。 ) 3.活动:如果将这两种液体混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教学提示:将少许柠檬汁倒入牛奶中, 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 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预设: 牛奶中出现了一些白色物质沉在底部。 ) 4.讲解:物质的变化除了会产生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等现象,有的还会生成沉淀。 沉淀通常

    23、指溶液中析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 也可表示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析出的过程。 5.布置任务:请大家思考生活中的变化和现象,完成活动帮助卡。 6.提问: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伴随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吗?(预设:还产生了气体。 )这说明了什么?(预设:物质变化过程中可能会有多种现象同时产生。 ) 7.小结:观察变化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该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 探索二:铁钉生锈的过程 1.过渡: (教学提示:出示生锈铁钉的图片。 )铁钉生锈发生了颜色的改变,这个过程是化学变化吗?我们可以用什么证据进行解释?(预设:是化学变化,可以用铁生锈产生了新物质进行证明。 ) 2.活动:每

    24、组分发一根生锈和一根未生锈的铁钉,指导学生观察二者的不同,并进行组内交流与讨论。 3.提问:大家发现了它们的哪些不同?(预设:铁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铁锈是棕红色的,没有金属光泽;铁表面是光滑的,铁锈表面粗糙;铁坚硬且有韧性,铁锈比较脆;)现在你们认为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吗?(预设:不是。 ) 4.小结:铁锈是不同于铁的一种新物质,因此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5.提问: 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说说, 铁在什么情况下会生锈?铁生锈与什么有关呢? (预设:铁在有水的情况下会生锈。 )那么,是不是只要有水,铁就会生锈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6.布置任务: (教学提示:取三个量筒,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量筒水

    25、、一个不装水。将三根铁钉分别放入三个量筒中,在半量筒水中的铁钉要有一半露出水面,一半在水中。将三个量筒都用塑料薄膜封口,静置在角落。 )铁钉生锈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接下来,请大家每天观察并记录铁钉的变化。 10 三、拓展与小结 1.提问:铁制品生锈会影响它的使用,所以人们通常会采取一些方法防止铁制品生锈。你们知道哪些防锈措施?(预设:放在干燥处;刷上油漆;涂抹油;电镀;完全放入食用油中;“烤蓝”;搪瓷等。 )这些防锈措施的原理是什么?(预设:将铁制品与水和空气隔绝开,使其不具备生锈条件。 ) 2.布置任务:课后,请同学们通过观察或利用网络、书刊等查找资料,了解更多与化学变化有关的事例,寻找我

    26、们身边的化学变化。 【教学后记】 5.5.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地球的很多资源如岩石、矿物、煤、石油、氧气等都是化学变化的产物。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与分析推理寻找证据,尝试解释煤、石油、氧气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 2.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够怀有质疑精神,不迷信权威,愿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愿意与人交流查阅、收集的资料信息,分享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化学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2.感受到资源的珍贵,认同珍惜资源、节

    27、约能源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煤、石油、氧气等人类生存所需的物质的形成。 难点观察煤, 通过寻找证据推理煤是怎样形成的, 并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科学结论做比较。 【教学准备】 11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煤的形成”相关视频、 “石油的形成与用途”相关视频、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关视频、氧气含量变化数据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 经过前面几节课对物质变化的探索, 你们能说一说我们的厨房里有哪些化学变化吗?(预设:加热白砂糖、煤气燃烧、面团发酵)其他生活场景中呢?(预设:烟花绽放、铁钉生锈、火柴点燃) 2.揭题:我们生活的地球家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化学变化

    28、。正是这些化学变化,给予了人类生存所需的各种物质和条件。除了上述化学变化,我们的地球家园中还有哪些主要的化学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板书: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大地之下的化学变化 1.过渡: (教学提示:出示不同矿石、宝石和煤的图片。 )我们生活的大地蕴藏着许多宝藏。有各种矿石, 可以用来冶炼不同的金属; 有许多美丽珍贵的宝石, 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 还有煤、石油等可以给我们提供能源。这些宝藏,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经历了亿万年的许多变化才形成的。 2.提问:大地中蕴藏着的“宝藏”从何而来?又是怎样形成的呢?(预设:大地中的矿石是岩石的一

    29、部分,由多种矿物组成,其形成可能和地质活动有关;大地中的煤、石油由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的遗体残骸演变而来,是珍贵的能源。 )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阅读资料,提取信息,推测煤是怎样形成的,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4.活动:播放“煤的形成”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梳理煤的形成过程,并思考该过程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5.小结:亿万年前,地球上生长着大片茂密的森林,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湖泊、沼泽等低洼处大量堆积, 被泥沙层层掩埋。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壳的变动, 这些植物残骸不断地被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地底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慢慢变成了煤。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基于已有的认知经验对煤的形

    30、成进行推理,再根据相关资料进行对照分析, 既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 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和信息处理能力。 矿石: 在地壳中的矿物,由于地壳变迁、火山爆发等因素影响,汇集到一起,对人类生活有一定价值的岩石。 煤:也叫煤炭,是一种可燃的黑色或棕黑色沉积岩,是古代植物埋在地下,经历复杂的化学变化和高温高压形成的。 探索二:大气层中的化学变化 12 1.过渡:了解了脚底大地的秘密后,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周围的空气。 2.讲解:我们的呼吸离不开氧气,氧气体积占大气总体积的约 21%。但早期地球的大气层中并没有氧气, 甚至经过长时间的演变, 氧气含量仍然很低。(教学提示: 出示氧气含量变化数据图。 ) 3.提

    31、问: 那么, 大气中的氧气又是怎么来的呢? (预设: 主要是由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 )绿色植物是如何增加地球氧气含量的呢?(教学提示:播放“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关视频。 ) 4.小结:我们生活的大气层中,氧气主要是由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与水转化为氧气和为生物提供能量的物质,增加了大气层中氧气的含量。 探索三:资源利用与化学变化 1.过渡: (教学提示:出示石油图片。 )地底下除了煤之外,还有另一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常规能源石油。石油有哪些用途呢?(教学提示:播放“石油的形成与用途”相关视频。 ) 2.讲解:石油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宝藏,也是经历化学变化

    32、形成的。我们利用石油可以生产很多重要的生产生活材料,如燃油、塑料、纤维、沥青等。 3.提问:不仅煤和石油的形成与化学变化有关,很多资源的利用也与化学变化有关,你们能列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吗?(预设:从铁矿石里把铁冶炼出来,需要经过化学变化;用不同的原料合成药品,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在农业生产中有重要作用的化肥,是通过化学变化制造出来的;) 4.小结:化学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煤和石油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它们要经过亿万年的复杂变化才能形成,所以我们要珍惜、节约能源。 石油:也称原油,是一种黏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是由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

    33、的。 三、拓展与小结 小结:地球家园时时刻刻在发生着化学变化,很多资源如岩石、矿物、煤、石油、氧气等都是化学变化的产物。其中,煤和石油是由亿万年前的古代生物经历复杂的化学变化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应该节约能源,保护森林,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教学后记】 6.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3 1.知道食物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2.知道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是缓慢的,这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3.知道情绪的产生也与化学变化有关系。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

    34、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在小组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能够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化学变化影响着人类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食物在各消化器官中的变化。 难点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体会生命体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 【教学准备】 学生卷尺、体重计、干燥的粉条、火柴、蜡烛、托盘、护目镜、镊子、米饭。 教师学生二年级保存的“时间胶囊” ,多巴胺、内啡肽等化学物质的相关视频,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米饭是我们每天都要吃的食物,你们还记得米饭在嘴巴里被咀嚼时是什么味道吗?(预

    35、设:没有味道;有一点点甜味。 )说没有味道的同学是平时没有在意呢,还是狼吞虎咽呀?那我们请这些同学现在再来尝尝看。 2.活动:选三位同学并分发米饭,要求三位同学同时进食,慢慢咀嚼,仔细品尝。 3.提问:说说你们刚才在咀嚼过程中的发现。 (预设:吃进米饭后,刚开始咀嚼时,米饭是规则的颗粒状,没有味道;咀嚼一段时间后米饭变成糊状,有一点甜味。 )你们对这种现象有怎样的猜测?(预设:咀嚼过程中,米饭产生了一些有甜味的物质,可能发生了化学变化。 ) 4.揭题:米饭被咀嚼时发生了化学变化,这只是我们人体消化过程的一小步。在动植物包括我们人类的生命体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些变化维系着我们的

    36、生命。我们的成长过程经历了哪些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自身来探究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板书: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咀嚼米饭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加学生的感性体验, 激发学生对生命体变化的探究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后面了解食物的能量和营养做铺垫。 二、探索与研讨 14 探索一:我们身体的变化 1.过渡:既然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身体来探究生命体的变化,就需要进行一些数据的测量。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组内成员互相协作,测量出自己的身高、体重和头围等。 3.活动: (教学提示:出示学生二年级保存的“时间胶囊”。 )大家还记得这是什么吗?(预设:我们的“时间胶囊”。 )胶囊里保

    37、存着大家二年级时的身体信息,现在大家对照着自己的“时间胶囊”,看看从二年级到现在,自己发生了哪些变化?(预设:身高变高了;体重增加了;头围和四肢都变大了;) 4.提问:我们的身体为什么能够发生这些变化呢?(预设:通过不断地摄入食物,从食物中获取营养和能量,从而使身体发育成长。 ) 5.过渡:食物真的具有能量吗?我们如何证明呢?让我们继续探究。 探索二:来自食物的能量和营养 1.提问:我们是如何知道煤具有能量的?(预设:煤可以燃烧,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 )所以我们可以怎么证明食物具有能量呢?(预设:观察食物能否燃烧。 )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3.讲解:一些

    38、干燥的食物能够被点燃,说明食物中蕴含着大量的能量,并且能够以燃烧的形式释放出来。食物被我们吃进体内后,并不是像燃烧那么简单地释放出能量,而是需要经历更复杂、更平稳的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能量。例如,当我们反复咀嚼米饭或馒头时,会慢慢感觉到它们在变甜,这是因为米饭和馒头中的淀粉与人体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了糖。 4.布置任务: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在身体内会发生怎样的一系列变化呢?请大家通过阅读资料寻找答案。 5.小结: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身体的生长都是一种复杂的化学变化,这种化学变化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换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探索三:情绪与化学变化 1.过渡:我们的身体中除了食

    39、物的消化、吸收,还发生着哪些化学变化呢?(教学提示:出示人出现各种情绪的图片。 ) 2.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过哪些情绪?(预设:开心、难过、愤怒、失落) 3.讲解: 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 情绪的产生非常复杂, 但也与化学变化有关。 科学研究发现,当我们特别积极地做某件事情时,大脑中有一种物质可以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快,这种物质是通过化学变化产生的。(教学提示:播放多巴胺、内啡肽等化学物质的相关视频。) 三、拓展与小结 1.小结:食物具有能量,在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中发生了缓慢的化学变化,从而为人体15 提供能量和营养。人各种各样的情绪也与化学变化有关。 2.拓展:课后,请同学们继续寻找生

    40、活中的化学变化,分析这些化学变化从哪些方面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后记】 7.7.美丽的化学变化美丽的化学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紫甘蓝与白醋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2.知道化学变化有其美丽的一面。人类要利用好化学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对比观察紫甘蓝叶片分别与白醋、水的变化过程并进行描述。 2.能用举例、分析、概括的方法,感受到化学变化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和方便。 科学态度目标 认可化学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帮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方便。 2.知道物质的化学变化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

    41、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化学变化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和方便。 难点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镊子、剪刀、培养皿、紫甘蓝、玻璃片、白醋、清水。 教师紫甘蓝提取液、5 支试管、滴管、烧杯、清水、柠檬汁、肥皂水、白砂糖水、小苏打16 溶液、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 (教学提示:出示烟花、醪糟、钻石、化纤制品的各种衣服、宝石、汽油、塑料玩具等图片。 )这些都是生活中与化学变化有关的图片,看完之后,你们有哪些感受?(预设:化学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化学变化缤纷多彩, 十分美丽; 化学变化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 2.揭题: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

    42、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方便,化学变化本身也可以很美丽。你们观察过哪些美丽的化学变化?(预设:篝火燃烧、烟花绽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更多美丽的化学变化。 (板书:美丽的化学变化)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化学变化的美丽 1.提问: (教学提示:出示紫甘蓝和白醋等实验材料。 )你们猜测紫甘蓝浸入白醋会发生什么变化? (预设: 紫甘蓝可能会在白醋的影响下发生颜色变化。 ) 怎样更好地观察这些变化? (预设:可以对比紫甘蓝变化前后的颜色,进行更细致地观察。 ) 二、探索与研讨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3.提问:紫甘蓝与白醋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你们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43、?(预设:发生了化学变化,因为发生了颜色的改变;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颜色改变可能是因为紫甘蓝的色素溶解到了白醋里。 ) 4.追问: (教学提示: 出示紫甘蓝提取液。 ) 如何利用紫甘蓝提取液验证你们的猜测? (预设:将紫甘蓝提取液与白醋混合,如果颜色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之前是发生了溶解现象;如果颜色由紫色变成红色,说明紫甘蓝与白醋产生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 5.演示: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紫甘蓝提取液,用滴管向其中滴几滴白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6.讲解:紫甘蓝提取液由紫色变成了红色,说明紫甘蓝与白醋发生了化学变化,而紫甘蓝中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正是许多植物都有的花青素。除了白醋,紫甘蓝还能与生活

    44、中的很多其他物质发生美丽的化学变化。 7.演示:分别向 4 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紫甘蓝提取液,用滴管分别滴几滴柠檬汁、肥皂水、白砂糖水和小苏打溶液,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象,体会化学变化的奇妙与美丽。 探索二:化学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1.过渡:在以上实验中,我们发现化学变化能产生丰富的颜色变化,你们能联想到可以怎样利用化学变化来丰富我们的生活吗?(预设:可以利用化学变化创造各种漂亮的色彩,美化我们的生活。 ) 17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讨论还有哪些化学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3.研讨交流。 4.小结:通过科学技术的手段,化学变化的应用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学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45、探索三:化学变化与我们的环境 1.过渡: (教学提示:出示使用塑料、石油的图片。 )有些化学变化的产物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一些影响,你们对此有所了解吗?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阅读资料,了解塑料与石油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小结: 塑料制品的随意丢弃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都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循环利用这些化学制品,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科学家正在利用化学变化,开发新的清洁能源,为我们创建一个绿色的未来。 三、拓展与小结 1.小结: 我们生活的环境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的产物, 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方便,我们要学会科学地利用化学变化,努力创建绿色未来。 2.拓展:以“美丽的化学变化”为主题,制作一张化学变化宣传小报,向同学、老师、家人介绍一些生活中有趣、美丽的化学变化。 【教学后记】


    注意事项

    本文(《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2022新版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为本站会员(花***)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