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 资源ID:206734       资源大小:36.8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第一课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一、公有制为主体一、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 劳动的作用劳动的作用 P3 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 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 P3 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 3.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性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性 P3 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 4. 我国的基

    2、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其重要性是什么?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其重要性是什么?P3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 公有制为主体的重要性公有制为主体的重要性 P3-4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公有制经济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作出贡献)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发展生产)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 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制度基础,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

    3、健康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实现共富)生产决定分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不同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采取按劳分配制度, 体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能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6.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P4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和质的优势) 7.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P5 主要体现在对关

    4、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国有企业: 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 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8. 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P6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成分和非集体成分。 9.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含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含义 P6 10.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重要性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重要

    5、性 P7 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 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 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P7(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为什么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而是相辅相成、相

    6、得益彰、共同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12.12. 怎样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怎样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P8P8 (1 1)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怎样壮大国有经济?怎样壮大国有经济?P8) 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

    7、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 改革,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通常采用股份制形式,股份制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 (2 2)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怎样发展壮大农村集怎样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体经济?) 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

    8、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13. 为什么要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什么要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P12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 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4. 如何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如何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2-13 (1)要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营

    9、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 (2)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 (3)要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4)要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5)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坚持爱国敬

    10、业、坚持守法诚信经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6)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5. 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 P13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诚信守法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16. 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P13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

    11、基本经济制度,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二课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1.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P15 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又是相对有限的。为了更好满足人类的多方面需要,社会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2.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 P15 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如果

    12、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如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市场经济体制。 3.市场配置资源市场配置资源 地位:地位: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机制:机制: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 优点:优点: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 缺点:缺点: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单靠市场调节的弊端: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

    13、公平。导致收人差距拉大。 4. 市场体系的含义市场体系的含义 P17 5. 市场体系的作用市场体系的作用 P18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6.怎样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怎样建立现代市场体系?P18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形成体系:要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建立规则: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要完善公平竞争制度,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要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 完善机制: 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

    14、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政府定价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 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P21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 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 促

    15、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科学的科学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P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调动劳动者和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效率提高,又能避免两极分化,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通过更更高发挥政府作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0.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 P23+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

    16、主要经济职能之一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 (1)通过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3)通过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 (4)通过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5)通过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 (6)通过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1.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 P24(区分财政与货币

    17、政策)(区分财政与货币政策) 2.科学的宏观调控(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 (1)含义: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 (2)目标:主要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最常用的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国家通过财政收人与支出政策(税收、债券、财政支出、转移性支付) 货币政策: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等,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12.怎样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怎样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

    18、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第三课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一、坚持新发展理念 1.怎样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怎样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P3(是什么?为什么?)(是什么?为什么?) 1含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具体内容 (1)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

    19、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 3原因、意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2.为什么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为什么要贯彻新发展理念?P34 (1)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 (2)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

    20、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3.创新发展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坚持创新发展,怎样坚持创新发展创新发展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坚持创新发展,怎样坚持创新发展 P35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4.协调发展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坚持协调发展,怎样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坚持协调发展,怎样坚持协调发展 P35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21、。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5.绿色发展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坚持绿色发展,怎样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坚持绿色发展,怎样坚持绿色发展 P36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坚持绿色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22、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6.开放发展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坚持开放发展开放发展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坚持开放发展,怎样坚持开放发展,怎样坚持开放发展 P37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共享发展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坚持共享发展,怎样坚持共享发展共享发展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坚

    23、持共享发展,怎样坚持共享发展 P38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享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8.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 P38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创新、 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我们要把新发

    24、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1.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P39P39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2) 形成符合中国国情、 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 (3)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25、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 2.2.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 P39P39 (1)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2)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3)体现效率、 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4)彰显优势、 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5)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6)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7)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3.3.怎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怎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P40P40- -4343

    26、(先回答坚持坚持以人民为中(先回答坚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坚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3)建设彰显

    27、优势、 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4)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5)总之,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4.4.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如何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如何

    28、发展实体经济?P40P40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 5.5.乡村振兴战略(为什么、怎样)乡村振兴战略(为什么、怎样)P41P4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

    29、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6.6.怎样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怎样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P41P41 7.7.怎样建设开放型经济?怎样建设开放型经济?P42P42 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第四课第四课 个人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个人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P44 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0、原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 2.按劳分配的性质、地位、尺度、必要性和意义按劳分配的性质、地位、尺度、必要性和意义 P45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形式:形式:公有制企业中,工资+奖金+津贴;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 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按劳分配的原因按劳分配的原因: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

    31、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1)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 提高劳动技能, 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实行按劳分配的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内容和意义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内容和意义 P45 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多种分配方式

    32、并存)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 实行按要素分配的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注意: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4.居民收入按途径有哪些?居民收入按途径有哪些?P46 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 租所得的租金等。 经营性收入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

    33、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 5.对待劳动的态度对待劳动的态度 P47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6.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为什么?怎样?)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为什么?怎样?)P47-49 原因: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 是改善民生、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 最直接的方式。 (1)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2)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

    34、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 (3)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 (4)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5)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6)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消除贫困。 (7)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并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7.消除贫困(为什么?怎样?)消除贫困(为什么

    35、?怎样?)P49+61 二、我国的社会保障二、我国的社会保障 8.社会保障的作用社会保障的作用 P51 (1)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 。通过防范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稳定功能) (2)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调节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调节功能) (3)通过风险分担与责任共担, 充分发挥社会互助的功能, 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互助功能) 9.社会保障的内容社会保障的内容 P51 类型类型 对象对象 地位地位 内容内容 方式方式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 公

    36、民 核心 (最普遍的社会保障形式) 养老、医疗、工伤、生育险等 国家、社会、个人三方共同承担 社会救助社会救助 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 历史最悠久; 最后一道防线 保障最低生活水平 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 “老残妇儿”和其他 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福利津贴 政府和社会提供 社会优抚社会优抚 军人及军烈属 特殊的社会保障 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 国家和社会提供 14.怎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怎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P54-56 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建立起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要做到权责清晰,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总之,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注意事项

    本文(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总结)为本站会员(花***)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