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1年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期末专项复习: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201880       资源大小:85.25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年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期末专项复习: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

    1、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期末复习:诗歌鉴赏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期末复习:诗歌鉴赏 花的学校想象丰富而奇特,“雷云”“东风”“花朵”在作者的笔下,会“拍着大手”“吹着口笛”“跳舞”“扬起双臂”这样“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使描写充满了情趣。下面这首桃花也运用了同样的表达方法,先读一读,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桃花 每当我推开窗 四处张望 你都会张开嘴巴 大声歌唱 只见吹出一首动听的歌曲 好像在开心地诉说着什么 我想了好一会儿 哦 原来你在告诉人们春天的到来 1. 诗歌中的“你”指的是_。 2. 这首桃花中哪些描写桃花的词句也运用了“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呢?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抄写下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吧。

    2、摘抄:_ 理由:_ 课外古诗导读。把古诗写完整,再做练习。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 遥招手,不应人。 3. 把古诗写完整。 4.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蓬头(png png) 不应人(yng yng) 5. 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遥: ( ) 遥望。 很远。 应: ( ) 回答、答应。 应该。 稚子: ( ) 幼小的孩子。 有志气的孩子。 垂纶: ( ) 直直的线。 钓鱼。 6. 根据诗意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这个学钓鱼的小孩看到远处有人问路,就赶快招手让他过来。 ( ) (2)这个学钓鱼的小孩不回答过路人的问话,是怕惊跑了水里的鱼。 (

    3、 )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7. 这首诗描写的是_(季节)诗人的所见所想。 8. 借助注释, 我知道“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_, 诗中主要描写了_、 _、_等。 9. 品读前两句,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_ 10. 下面对于古诗内容的理解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诗前两句中的一“送”一“动”, 赋予梧叶、 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 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 B. 后两句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描绘了一幅欢快而有趣的生活图片,孩子的天真幸福

    4、烘托出诗人此时的愉悦之情。 C. 诗中的“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诗人漂泊天涯心神凄凉孤独的意思。 D. 动词“挑”字用得很精妙,它生动地表现出儿童们屏息观察、精挑细翻,以及发现蟋蟀时的惊喜兴奋之情。 阅读与感悟 山居秋暝(节选)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注释暝(mn) :日落,天色将晚。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11. 下列从古诗中了解到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A. 季节是秋天 B. 时间是深夜 C. 地点是大河边上 D. 环境是雨后阳光 12. 下列哪一项不是这首古诗描写的景物?( ) A. 空旷的山野 B. 新落的树叶

    5、 C. 明亮的月光 D. 清清的泉水 13. 发挥想象之后,仿佛能听到声音的诗句是( ) A 空山新雨后 B. 天气晚来秋 C. 明月松间照 D. 清泉石上流 14. 读完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写一写你想象到的画面。 _ 默写古诗山行 ,并完成练习。 山行 唐杜牧 , 。 , 。 15. 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寒山:_ 生:_ 坐:_ 16. 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 17.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 ) A. 初秋 B. 深秋 18. 补全诗句。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朝辞白帝 ,千里江陵 。 猿声啼不住, 万重山。 19. 将古诗补充完整。 20. 这首诗出自_代诗

    6、人_写的_ 。 21. 诗前两句向我们交代了诗人出发的时间是_,出发的地点是_。 22. 诗句“千里江陵_”和“_”写出了行舟的速度很快。 课内阅读。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 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23. 读诗重在想象,读这个片段的第一小节时,你想象到了哪些美丽画面呢?请选择恰当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想象各种野花美丽而清香。 B想象谷粒归仓的丰收景象。 C想象落叶飞舞,在空中盘旋。 D想象农民辛苦劳动,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 (1)每一片叶子里( ) (2)在每一朵小花

    7、上( ) (3)在每一滴汗水里( ) (4)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 24.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诗句理解正确的是( ) A. 秋的声音来去匆忙,非常短暂。 B. 不知道秋的声音从哪里来,上哪去。 C. 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 25. 将古诗赠刘景文补充完整。 26. “_”、“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_”与“_”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景象,含蓄地赞扬了_。 27. 诗中写了_、菊花两种花,写了_、_两种水果。 28. 诗中的“擎雨盖”指的是_。“君”指的是_。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望洞庭 ,潭面无风镜

    8、未磨。 ,白银盘里一青螺。 29. 补充古诗。 30.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唐代诗人李白 B. 唐代诗人刘禹锡 C. 宋代诗人苏轼 31. “白银盘”指的是_,“青螺”指的是_。 32. 诗中“_”一句总写洞庭湖的秋色,表现了秋月湖光互为映衬下洞庭湖宁静、柔和的美。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 , 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 33. 补充古诗。 34.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我还知道他的另一首古诗_ 。 35. 诗句“_,_”写出了青山耸立、孤帆红日的壮美景象。 36. 诗题为“望天门山”,我认为诗人是在( )望天门山。 A. 天门山脚下 B. 天门山山中 C.

    9、行驶的小船中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期末复习:诗歌鉴赏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期末复习:诗歌鉴赏 花的学校想象丰富而奇特, “雷云” “东风” “花朵”在作者的笔下,会“拍着大手” “吹着口笛” “跳舞”“扬起双臂”这样“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使描写充满了情趣。下面这首桃花也运用了同样的表达方法,先读一读,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桃花 每当我推开窗 四处张望 你都会张开嘴巴 大声歌唱 只见吹出一首动听的歌曲 好像在开心地诉说着什么 我想了好一会儿 哦 原来你在告诉人们春天的到来 1. 诗歌中的“你”指的是_。 2. 这首桃花中哪些描写桃花的词句也运用了“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呢?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抄写下来,

    10、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吧。 摘抄:_ 理由:_ 【答案】1. 桃花 2. . 你都会张开嘴巴大声歌唱 .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诗歌含义。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归纳总结。 通过分析可知,这首诗是描写桃花的,诗歌中的“你”指的是桃花。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拟人。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拟人相关方面的知识。 “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也称为“拟人”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同学们

    11、言之有理即可。我们在做此题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我们要用恰当的语言,将自己想象到的理由表达出来,要语句通顺,表意明确,符合题目要求。 课外古诗导读。把古诗写完整,再做练习。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 遥招手,不应人。 3. 把古诗写完整。 4.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蓬头(png png) 不应人(yng yng) 5. 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遥: ( ) 遥望。 很远。 应: ( ) 回答、答应。 应该。 稚子: ( ) 幼小的孩子。 有志气的孩子。 垂纶: ( ) 直直的线。 钓鱼。 6. 根据诗意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错的打“” 。 (1)这个学钓鱼的

    12、小孩看到远处有人问路,就赶快招手让他过来。 ( ) (2)这个学钓鱼的小孩不回答过路人的问话,是怕惊跑了水里的鱼。 ( ) 【答案】3. 学 草映身 路人借问 怕得鱼惊 4 png yng 5. . . . . 6. . . 【解析】 【分析】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默写能力,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学过的课文知识与课外积累,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即可。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小儿垂钓出自唐代胡令能,全诗是: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据此把古诗补充完成即可。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

    13、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等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蓬头(png) 不应人(yng)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释义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相关诗句语境判断字词释义即可。 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意思是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 “遥”是很远的意思,故选; 诗句“怕得鱼惊不应人”意思是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应”是回答、答应的意思,故选; 诗句“蓬头稚子学垂纶”意思是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 “稚子”是幼小的孩子的意思,故选; “垂纶”是钓鱼的意思,故选。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

    14、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 (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 ,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 故根据诗意,结合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可知,这个学钓鱼的小孩看到远处有人问路,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故(1)小题“这个学钓鱼的小孩看到远处有人问路,就赶快招手让他过来”理解错误,打“” ; (2)小题“这个学钓鱼的小孩

    15、不回答过路人的问话,是怕惊跑了水里的鱼”理解正确,打“” 。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7. 这首诗描写的是_(季节)诗人的所见所想。 8. 借助注释, 我知道 “夜书所见” 中的 “书” 的意思是_, 诗中主要描写了_、 _、_等。 9. 品读前两句,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_ 10. 下面对于古诗内容的理解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诗前两句中的一“送”一“动” ,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 B. 后两句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

    16、到的生活场景,描绘了一幅欢快而有趣的生活图片,孩子的天真幸福烘托出诗人此时的愉悦之情。 C. 诗中的“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诗人漂泊天涯心神凄凉孤独的意思。 D. 动词“挑”字用得很精妙,它生动地表现出儿童们屏息观察、精挑细翻,以及发现蟋蟀时的惊喜兴奋之情。 【答案】7. 秋天 8. . 写 . 梧叶 . 秋风 . 儿童 9.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10. B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 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 “送寒声” ,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

    17、敏锐感觉。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 ,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以及古诗内容概括。 “夜书所见”的意思是夜里书写自己所见到的景致。 “书”的意思是写。 诗中主要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等事物。一句写梧叶, “送寒声” ,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 ,后者抒“悲”秋之情。三

    18、、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与分析。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意思是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的鉴赏。 B 项理解错误。后两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意思是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孤寂无奈。并没有烘托出诗人此时的愉悦之情。 阅读与感悟 山居秋暝(节选)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

    19、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注释暝(mn) :日落,天色将晚。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11. 下列从古诗中了解到的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A. 季节是秋天 B. 时间是深夜 C. 地点是大河边上 D. 环境是雨后阳光 12. 下列哪一项不是这首古诗描写的景物?( ) A. 空旷的山野 B. 新落的树叶 C. 明亮的月光 D. 清清的泉水 13. 发挥想象之后,仿佛能听到声音的诗句是( ) A. 空山新雨后 B. 天气晚来秋 C. 明月松间照 D. 清泉石上流 14. 读完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写一写你想象到的画面。 _ 【答案】11. A 12. B

    20、13. D 14.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解析】 【分析】 【11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译文: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综上所述,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理解能力。 译文: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综上所述,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译文:一场新雨过后

    21、,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综上所述,故选 D。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译文: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默写古诗山行 ,并完成练习。 山行 唐杜牧 , 。 , 。 15. 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寒山:_ 生:_ 坐:_ 16. 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 17.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 ) A. 初秋 B. 深秋 18. 补全诗句。 【答案】15. . 深秋时节的山 . 产生、生出 . 因为 16. 停

    22、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比二月春花更红。 17. B 18.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考查了词语的意思,注意结合诗句意思分析,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1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翻译句子。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是:意思是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林美景,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开的鲜花还要红艳。 17 题详解】

    23、考查了诗句内容的理解,结合词语“霜叶”看出描写的是深秋季节。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古诗,注意不写错别字。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出自唐代杜牧山行翻译: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朝辞白帝 ,千里江陵 。 猿声啼不住, 万重山。 19. 将古诗补充完整。 20. 这首诗出自_代诗人_写的_ 。 21. 诗的前两句向我们交代了诗人出发的时间是_,出发的地点是_。 22. 诗句“千里江陵_”和“_”写出了行舟的速度很快。 【答

    24、案】19. 彩云间 一日还 两岸 轻舟已过 20. . 唐 .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21. . 早晨#清晨 . 白帝城 22. . 一日还 . 轻舟已过万重山 【解析】 【分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全诗句,要求我们掌握所学古诗。 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该诗是唐代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原诗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根据原诗把空缺处补充完整即可。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人及作品。 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该诗是唐代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原诗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

    25、解。 前两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意思是: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由此可知,诗的前两句向我们交代了诗人出发的时间是早晨,出发的地点是白帝城。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意思是: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这两句诗写出了行舟的速度很快。 课内阅读。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 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23. 读诗重在想象,读这个片段的

    26、第一小节时,你想象到了哪些美丽画面呢?请选择恰当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想象各种野花美丽而清香。 B想象谷粒归仓的丰收景象。 C想象落叶飞舞,在空中盘旋。 D想象农民辛苦劳动,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 (1)每一片叶子里( ) (2)在每一朵小花上( ) (3)在每一滴汗水里( ) (4)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 24.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诗句理解正确的是( ) A. 秋的声音来去匆忙,非常短暂。 B. 不知道秋的声音从哪里来,上哪去。 C. 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 【答案】23. . C . A . D . B 24. C 【解析】 【分析】 【23 题详解】 考查了想象能力。 结合内容理解。根据

    27、诗句的内容展开想象。在每一片叶子里,想象的画面与“叶子”有关,想象落叶飞舞,在空中盘旋。故选 C。 在每一朵小花上,想象要抓住“花”展开,各种野花美丽而清香。故选 A。 在每一滴汗水里,抓住“汗水”展开想象,想象农民辛苦劳动,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故选 D。 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抓住“绽开的谷粒”展开想象, “谷粒”代表着颗粒归仓的丰收,想象颗粒归仓的丰收景象。故选 B。 【24 题详解】 考查了诗句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 从“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 ”可知, “匆匆地来” “匆匆地去”告诉我们秋非常短暂,因此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赠刘景文 荷尽已

    28、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 25. 将古诗赠刘景文补充完整。 26. “_” 、 “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_”与“_”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景象,含蓄地赞扬了_。 27. 诗中写了_、菊花两种花,写了_、_两种水果。 28. 诗中的“擎雨盖”指的是_。 “君”指的是_。 【答案】25.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26. . 荷尽 . 已无 . 犹有 . 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27. . 荷花 . 橙子 . 橘子 28. . 荷叶 . 刘景文 【解析】 【分析】 【2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北宋苏轼的赠刘景文 ,原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29、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 、 “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26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理解。 完成此类题目不难,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

    30、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意思是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 菊花也已枯萎, 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本句中作者抓住 “荷尽” “菊残”两处景物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荷花已残,菊花仍在开放,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27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由第一句“荷尽已无擎雨盖”可知是荷花。根据“最是橙黄橘绿时”可知是:橙子、橘子。 【2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

    31、雨的荷叶也枯萎了。由此可知“擎雨盖”指的是荷叶。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因此“君”指的是刘景文。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望洞庭 ,潭面无风镜未磨。 ,白银盘里一青螺。 29. 补充古诗。 30.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唐代诗人李白 B. 唐代诗人刘禹锡 C. 宋代诗人苏轼 31. “白银盘”指的是_, “青螺”指的是_。 32. 诗中“_”一句总写洞庭湖的秋色,表现了秋月湖光互为映衬下洞庭湖宁静、柔和的美。 【答案】29. 湖光秋月两相和 遥望洞庭山水翠 30. B 31. . 洞庭湖 . 君山 32. 湖光秋月两相和 【解析】 【分析】 【2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默

    32、写。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自唐代刘禹锡望洞庭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30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人的识记。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自唐代刘禹锡望洞庭 【31 题详解】 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阅读诗歌可知, “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白银盘”指的是洞庭湖, “青螺”指的是君山。这句巧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湖面”比作“不用磨拭的铜镜” ,把秋月下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工艺美术珍品,表达了诗人对

    33、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2 题详解】 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湖光秋月两相和”意思: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这句总写洞庭湖的秋色,表现了秋月湖光互为映衬下洞庭湖宁静、柔和的美。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 , 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 33. 补充古诗。 34.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我还知道他的另一首古诗_ 。 35. 诗句“_,_”写出了青山耸立、孤帆红日的壮美景象。 36. 诗题为“望天门山” ,我认为诗人是在( )望天门山。 A. 天门山脚下 B. 天门山山中 C. 行驶的小船中 【答案】33. 楚江开 碧水东流 孤帆一片日边来 34. .

    34、李白 . 静夜思 35. . 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36. C 【解析】 【分析】 【3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的默写。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自唐代李白望天门山翻译: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3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人的识记。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自唐代李白望天门山 李白的诗有: 静夜思 、 望庐山瀑布 、 赠汪伦等。 【3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到的 天门两山的雄姿 景象;下句则点醒诗人“望”的立脚点是在“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6 题详解】 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结合诗句意思: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可知,我认为诗人是在行驶的小船上望天门山。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年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期末专项复习: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花***)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