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天津市2022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四)含答案

    • 资源ID:195377       资源大小:264.63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天津市2022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四)含答案

    1、第 1 页 天津市天津市 20222022 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四)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四) 第第 I I 卷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 11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 9 分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 作为一种异代回响,魏晋精神为什么能渗透在李清照的文学世界中呢?可以推测的一个原因是家学的影响。 李清照之父李格非对于魏晋时期刘伶、 陶渊明的文章_。 他曾经说: “至刘伯伦 酒德

    2、颂 、 陶渊明 归 去来辞 ,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 ”不仅陶渊明赋归去来兮辞意味着坚定地走向隐逸、 而且代表着脱俗归真的人生取径,李格非对刘、陶等人的精神祈向及其真率表现而言,倾慕有加,这对于李清照 而言,应该是不着痕迹的。 在李清照夫妇的行踪里,屏居青州归来堂的一段生活极为难忘,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深刻地抒发了那份 “眷然有归欤之情” ,所以“归来堂”的命名也自然地寓有心灵_之意,从而染上了陶渊明式的底色。 在李清照的学养中, 世说新语是相当熟的一部书,她用到书中的典故时,对书中所记各种人生情境的况 味_,笔致颇觉有神来之妙。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3 分) A情有独钟 安放 俯拾即是 B情有独钟 安顿 信手拈来 C爱不释手 安放 信手拈来 D爱不释手 安顿 俯拾即是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陶渊明赋归去来兮辞 ,不仅意味着坚定地走向隐逸,而且代表着脱俗归真的人生取径,李格非对刘、陶等 人的精神祈向及其真率表现倾慕有加,这对于李清照而言,应该不会是不着痕迹的。 B不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代表着脱俗归真的人生取径,而且意味着坚定地走向隐逸,李格非对刘、陶等人 的精神祈向及其真率表现而言,倾慕有加,这对于李清照而言,应该不会是不着痕迹的。 C陶渊明赋归去来兮辞 ,不仅代表着脱俗归真的人生取径,而且意味着坚定地

    4、走向隐逸,李格非对刘、陶等 人的精神祈向及其真率表现而言,倾慕有加,这对于李清照而言,应该是不着痕迹的。 第 2 页 D不仅陶渊明赋归去来兮辞意味着坚定地走向隐逸,而且代表看脱俗归真的人生取径,李格非对刘、陶等 人的精神祈向及其真率表现倾幕有加,这对于李清照而言,应该是不着痕迹的。 3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 曹操 短歌行 古体诗 B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东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 散文 C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东晋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古体诗 D 柳絮因风起 南北朝 刘义庆 世说新语 小说 二、二、9 9 分分 阅读下面文字,

    5、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农历五月,依照十二地支的月历次序,属午,又称午月。端午,指五月的首个第五天,即农历五月初五。 中国古代的四个节日,中秋、春节、清明、端午,都以敬畏天地、尊敬自然为前提。每个节日各有清晰的内 涵和且体的指向。中秋节是丰收节,是向月亮致敬。春节是农历新年,是向太阳致敬。清明节以风命名,清明风 是东南风。清明节是祈福节,也是环境保护节,礼敬先人,念祖追宗。清明风从东南吹来,大地气象景明,万物 茂盛生长, “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 古人对天地的观察细致入微。端午节的“午” ,在一天中对应 11 时至 13 时之间,是最热的时段,在一年中 对应农历五月,是最热的季

    6、节。农历五月有“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端午节正是处于这两个节气之间。夏 至,不是夏天到来,而是夏之极至, “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 ( 礼记月令 ) ,这一天,白天时间 最长,是“阳极” 。中国哲学讲究辩证法, “阳极”之中藏着“阴变” 。这一天,阴气由地心开始上行,称“一阴” , “夏至一阴生,阴动而阳复于静也” ( 周易正义 ) 。 汉代 淮南子 天文训 对农历五月的概括为 “阴生于午, 故五月为小刑, 荠、 麦、 亭历祜” 。 “夏至一阴生” , 荠莱、麦子、葶苈子等植物在五月枯黄。 进入农历五月,长江流域是梅雨季,雨多、溽热、潮湿,易产生霉变。在黄河流域,害虫现身,北方最

    7、怕干 旱,旱则百虫生。从汉代开始,端午这一天都要举行祭祀活动。今天许多地方的民俗中,仍延续着相关传统。如 门前悬葛蒲、艾草,喝雄黄酒等。 (取材于端午节的由来 ,穆涛) 材料二 第 3 页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众多民俗中最有节庆气氛的场面。唐代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竞渡与屈原相关: “竞渡相传 为汨罗,不能止遏意无他。自经放逐来憔悴,能校灵均死几多。 ”这也许只是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还不能看作 是竞渡起源的真实因由。 端午竞渡的由来,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 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 。又据曹娥碑说与伍子胥有关,或引越地传说与越王勾践操武有关。

    8、 这说明至迟在南朝时,长江中游地区已将竞渡标示出屈原背景。唐代除白居易外,刘禹锡及李群玉等都在以“竞 渡”为题的诗作中提到屈原。 考古发现了一些装饰有“竞渡纹”的文物,揭示竞渡可能起源较早,甚而早于屈原生活的年代。宁波博物馆 收藏有一件战国时期的羽人划舟纹青钢钺,为国家一级文物,1976 年出土于宁波云龙镇甲村的一座土墩墓。钺 的背面光素无纹,正面通体施纹饰。在边框线内,上方有两条相向的卷尾龙,前肢弯曲,尾向内卷,昂首向上。 下部以边框底线表示狭长的轻舟,乘员四人,头戴羽冠,双手持桨划舟,整个画面勾画出一幅竞渡的生动场景。 越人素以擅长水上航行闻名,划舟的越人头戴羽冠,体现了越族风俗特色。根据

    9、纹饰特点,可以称之为竞渡 纹铜钺,时代认定为 2000 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也有研究认为,这件铜钺更接近粤地风格,值得进一步探讨。 初夏时节,竞渡成了南方水乡水上活动正式开启的序幕。当它与屈原故事发生了联系,也就带上了一丝忧郁 的色调。不过飞舟竞渡,更多体现的是振作的士气和协作精神;成为古今人享受自然乐趣的水上狂欢。 竞渡也出现在唐宋诗词里。如刘禹锡的竞渡曲 ,记述了楚国故地沅江一次彩舟竞渡, “扬桴击节雷阗阗, 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瞽鬣动,蝀饮河形影联” 。竞渡由刺史临流揭竿,评定雄雌胜负,官民同乐。 飞舟竞渡,已成为中国节日的文化符号。由古器物上留下的纹饰记忆,由古诗词留下的文字记忆。我

    10、们知道 了这符号的久远历史。 (取材于说说古老的竞渡图 ,王仁湘) 材料三 第 4 页 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涵,赋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巨大魅力,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操 守、道德力量根植人心。对传统文化的新表达、新诠释,很好地呈现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推动传统节 日融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 端午节临近,在一些城市的商场等公共场所,龙舟、菖蒲等为节日平添了文化意蘊,不仅为公共空间拓展了 文化内涵,也对端午节背后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具有当代意识的阐释,让人们近距离体验了一次有“文化味”的端 午节。 古语有云,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

    11、的传统信仰、伦 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我们在端午节纪念 2000 多年前的爱国者屈原,就是为了忆念其伟大,传承其 精神。又因为农历五月是仲夏,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的好日子,故五月初五也被称为“端阳节” 。这些丰富 的历史意义、文化意涵,赋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巨大魅力,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操守、道 德力量根植人心。 然而,包括端午节在内的许多传统节日的内涵一度被人们淡忘,不少人索性将端午节称为“粽子节” ,仿佛 节日除了吃粽子再无别的含义。过年吃饺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这些是通过饮食的方式对传统节日的 纪念。但也要看到,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生活

    12、节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怎样才能让传 统节日更好地吸引年轻人, 让人们更好地体验传统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如何将传统节日更好地与当代生活相结 合?这些都构成了新的课题。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提升,公众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些适应当代生 活的表现方式、传播方式纷纷涌现。对传统文化的新表达、新诠释,很好地呈现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推动着传统节日融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今天,传统节日也可以过得很时尚。 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在今天得以更好地涵养和传承。既要借助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象征性场景, 仪式性物品, 也需要适应当代生活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 将传统文化通过当

    13、代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呈现在人 们面前。比如,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上,推动传统文化与最新的网络视听方式相结合,不仅能为网络视听节 目的创作带来更有分量的题材和内容; 也有助于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的传播, 为传统习俗更好走近年轻 人搭建平台。 (取材于为传统节日赋予当代表达 ,刘阳) 4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中秋、春节、清明、端午,都有清晰的内涵和具体的指向,都以敬畏天地、尊敬自然为前提。 B端午节正是处于“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之间,是最热的季节,在一天中也是最热的时段。 C夏至这天的白天时间最长,是“阳极” ” , “阳极”之中藏着“阴变” ,阴气由地心

    14、开始上行。 第 5 页 D端午这一天都要举行祭祀活动是从汉代开始的,今天许多地方的民俗中,仍延续着相关传统。 5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龙舟竞渡,是端午节众多民俗中最有节庆气氛的场面,此习俗起源于屈原。 B古器物的纹饰与古诗词证明了作为中国节日文化符号的飞舟竞渡历史久远。 C龙舟、菖蒲等内容只对端午节背后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具有当代意识的阐释。 D选择适应当代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就一定能更好地涵养和传承传统文化。 6结合文章观点,下列属于“把传统节日过得很时尚”的一项是(3 分) A初夏时节,人们头戴羽冠,开启南方水乡水上正式飞舟竞渡活动。 B在一些公共场所,龙舟、菖

    15、蒲等让人们近距离体验有“文化味”的端午节。 C将端午节称为“粽子节” ,通过饮食的方式对传统节日的纪念。 D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上,推动传统文化与最新的网络视听方式相结合。 三、三、1515 分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11 题。 世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而审 乎计之得失,如斯而已矣。此其为智犹有所穷。唯见天下之利而为之, 唯其害而不为,则是有时而穷 焉,亦不能尽天下之利。古之所谓大智者,知天下利害得失之计,而权之以 人。是 故有所犯天下之至危而卒以成大功者, 此以其人权之。 轻敌者败, 重敌者无成功。 何者?天下未尝有百全之利也, 举事而待其百全,则必有所格 ,是故知吾之所以胜人,

    16、而人不知其所以胜我者,天下莫能敌之。 当汉氏之衰,豪杰并起而图天下,二袁、董、吕争为强暴,而孙权、刘备又已区区于一隅,其用兵制胜,固 不足以敌曹氏,然天下终于分裂,讫魏之世,而不能一。盖尝试论之。魏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刘备有盖 世之才,而无应卒之机。方其新破刘璋,蜀人未附,一日而四五惊,斩之不能禁。释此时不取,而其后遂至于不 敢加兵者终其身。 孙权勇而有谋, 此不可以声势恐喝取也。 魏武不用中原之长, 而与之争于舟楫之间, 一日一夜, 行三百里以争利。犯此二败以攻孙权,是以丧师于赤壁,以成吴之强。且夫刘备可以急取,而不可以缓图。方其 危疑之间, 卷甲而趋之, 虽兵法之所忌, 可以得志。

    17、孙权者, 可以计取, 而不可以势破也, 而欲以荆州新附之卒, 乘胜而取之。彼非不知其难,特欲侥幸于 权之不敢抗也。此用之于新造 之蜀,乃可以逞。故夫魏武重发于刘备而 丧其功,轻为于孙权而至于败。此不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之过欤? 嗟夫!事之利害,计之得失,天下之能者举知之。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 其能一也。 (宋苏轼魏武帝论 ,有删节) 观曹公明锐权略,神变不穷,兵折而意不衰,在危而听不惑,临事决机,举无遗悔,近古以来,未之有也。 第 6 页 虽复名微众寡,地小力穷,官渡受围,濮阳战屈。然天下精明之士,拓落之材,趋若百川之崇巨海,游尘之 集高 岳。故有荀彧、郭嘉等,

    18、或敛风长感,或 一见尽怀。然后览英雄之心,骋熊罴之勇,挟天子以崇大顺,扶幼主而 显至公,武功赫然,霸业成矣。 (唐朱敬则魏武帝论 ,有删节)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而审 乎计之得失 审:仔细考量 B则必有所格 格:阻止,阻碍 C此用之于新造 之蜀 造:拜访 D或 一见尽怀 或:有的人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则是有时而穷焉 盘盘焉 ,囷囷焉 B而权之以 人 臣以 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特欲侥幸于 权之不敢抗也 臣诚恐见欺于 王而负赵 D游尘之 集高岳 不知东方之 既白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 分) A知

    19、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也 B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也 C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也 D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也 10下列六句分编四组,都属于苏轼认为曹操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的一组是(3 分) 孙权勇而有谋,此不可以声势恐喝取也 与之争于舟楫之间 行三百里以争利 刘备可以急取,而不可以缓图 方其危疑之间,卷甲而趋之 欲以荆州新附之卒,乘胜而取之 A B C D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3 分) A苏轼一开篇就肯定了明辨

    20、利害即为“智者”的看法,并认为“大智者”还必须善于权衡对手。 B苏轼认为曹操过于重视刘备、又过于轻视孙权,因而错失统一的时机。 C朱敬则认为曹操在名望、实力上不占优势,又屡次战败,但最终扶持幼主,使朝廷稳定。 D两则选文摆事实、讲道理,观点鲜明,条理清晰,文气充沛,很有说服力。 第 7 页 第卷第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 12 小题,共 117 分。 四、 (四、 (2525 分)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犯此二败以攻孙权,是以丧师于赤壁,以成吴之强。 (2)此不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之过欤? 1

    21、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苏轼和朱敬则对曹操评价的不同之处。 (3 分) 1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念奴娇 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宋朱熹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 注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 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 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注姑射:神话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3 分) A “和” ,即和韵,是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这首词就是朱熹依照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花词的韵而创作的。 B词的开

    22、篇运用拟人手法,并以问句提起,将梅花与“群芳”比较,突出梅花的清香与洁白。 C词中写梅花美艳无比,与姑射山仙人相伴; “风露冰雪”的考验赋予了梅花不同寻常的韵致。 D “画角” “绿阴”数句,写梅花宁愿休歇凋零,也不愿结出青青的梅子而被人折断梅枝。 (2) “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 分) (3)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 (3 分)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6 分) (1)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荆轲刺秦王 ) (2)还顾望旧乡,_。 (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 (3)开琼筵以坐花,_。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 第 8 页 (4)_,帘卷

    23、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 (5)国画注重意境,讲究留白,有无相生,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琵琶行中的“_, _”也表达了类似的意境。 五、 (五、 (2222 分)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20 题。 目送 王志勇 那一年,我去四川参加笔会,会议期间,大家去九寨沟采风。蜀道之难,步步惊心,又值经行的很多路段 正在施工。一面是绝壁高山,一面是湍急的河流。施工的民工为避让车辆,远远看见车来,双手攀住头顶上的钢 缆, 身体悬空, 大巴车紧擦着他们的身体蹭过去。 尽管导游一再声明开车的是老司机, 我的心还是提到嗓子眼儿。 有的人不敢往外面张望,索性阖上眼睛。车子开过去了,我站起身,透过

    24、后车窗,看着那些仍悬在临江二侧钢缆 上的民工,我们的车子没走多远,后面的车子又跟了上来 从一个点可以画出多少条直线, 世界上就有多少种繁重的劳动。 那些民工一天要重复多少次这样的高难动 作?会不会就真有人掌心打滑,撑不住劲,掉进江里? 一路上,数次遇见这样的场面。车窗外,悬吊着的民工嘴巴紧闭,瞪大眼睛看着我们,交错之际,脸几乎 贴在窗玻璃上,汗渍渍的面孔,有的淳朴,有的坚忍,有的苦楚,有的,也带着一点狡黠他们扭着头目送我 们,我们走远了,他们才可以把自己放下来,接着干活。 那一次,我们的汽车在大山里穿行,那些原生态的深山,如果没有平坦的路面,我真的会以为从宇宙洪荒 开始,它们就一直如此。旅程像

    25、是一场穿越之旅,我们一群现代人,仿佛要急忙向远古进发。天渐渐暗下来,忽 然车上骚动起来: “快看,快看! ”我揉揉眼睛,循声望去,只见车的前方有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姑娘,她闪到路的 一旁,冲着我们的车子举手行礼。还没看清她的面庞,我们的车子就过去了。我在车厢里的座位上站起身,回头 看她,见她转过身,站在原地,仍然保持着敬礼的姿势,目送着我们的大巴车直到我们在她的视线中消失。 一路上, 这样的情景一再出现。 有时是两个孩子, 有时是三个, 有女孩, 也有男孩。 导游见我们议论纷纷, 哑着嗓子用别在衣服上的小麦克风向我们解释: “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老师经常教育他们,平常遇见大巴车一 定要行礼, 要目

    26、送大巴车的客人, 因为, 他们身上的衣服、 书包里的文具等很可能就有大巴车里的客人们捐赠的。 ” 大巴车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显然,这些孩子此时身边并没有老师,世上也绝少有这样的巧合。我们捐贈过钱物给贫团山区的孩子吗? 捐赠了多少?他们的学校在哪里?他们的家在哪里?每天上学要走多远的路? 又一年,丹桂飘香时节,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去河北蔚县。当地专门为我们举办了“打烁花”表演。 “打 第 9 页 烁花”又名“打树花” ,作为一种古老而原始的烟火活动,按例应该在每年的元宵节晚上举行。为了参与那次活 动,县里特意将“打烁花”的高手们从打工的外地召集回乡。 那天晚上,大巴车将我们由驻地载向观赏“打烁花

    27、”的北官堡时,我才发现,那一晚整个蔚县的居民倾城 出动, 黑压压齐聚于古城墙的两侧。 照明灯将空地照得如同白昼, 空地上矗立着一座两米高的冶金炉, 火花飞溅, 鼓风机嗡嗡作响。老早就有人向炉里填充废生铁,冶成的铁水将炉口映得通红。 “打烁花”开始。炉前四名训练有素的翻砂匠,头戴湿毡帽,身穿翻皮袄(为防烫伤) ,往来穿梭。但见 其中两名壮汉,手执丈余长的泡湿柳木柄铁勺,舀起铁水。飞快地泼向不远处堡门上方的砖墙,炽热的铁水碰到 坚硬的墙砖,顿时炸裂溅射开来,形成树冠形状的火花,从半空流泻而下,宛如光瀑奔腾,匝地生莲,腾起一层 光怪陆离的银波细浪,仿佛金山漫溢,活泼泼地,熠熠生辉。 精彩绝伦的“打烁

    28、花”表演,一直持续了四十分钟。 演出结束的时候,我们鱼贯登上大巴车。一起观看表演的当地百姓站着,谁都没有动,静静地等我们的 车子开动。蔚县是一座古域,街道很窄,人们尽可能地往后靠,为我们让出道路。不知何故,大巴车迟迟没有开 动,路两旁的人仍一动不动,没有一个人离开,安静地看着我们。 我隔着窗玻璃看着他们,目光掠过一张张脸庞,他们在用沉默为我们送别,气氛凝重得令人有些窒息。 时间骤然显得漫长无比,我仿佛在领受一份不配接受的大礼。 我觉得,数万人静静地目送我们离开,给我心灵的震动已经超过了“打烁花”表演。那一刻,我甚至有 一种冲动,想留下来,生活在他们中间,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从此过一种与以往不同的

    29、生活。那一刻,我感到, 他们与他们的目光在涤荡着我心灵深处的不洁。 目送,是送给离人最珍贵的礼物。 2008 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我第一时间就想起了那些筑路的民工, 那些站在路边行礼目送我们的孩子 他们是否安然无恙? 我也时常会想起那些以敬重的目光送别我们的蔚县人。目光与目光的交会,就是心灵与心灵的握手,甚 至是灵魂与灵魂的拥抱。在渺茫无涯的时空中,是目光与目光的相遇,让心灵在心灵上留下了投影。人生没有真 正的孤独,因为即便在无穷的远方,仍有无数的人将会与你息息相关。 取材自散文2021 年 2 月,有删节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 “我”到四川九寨沟参加笔会

    30、的采风活动,看到路旁冒着危险作业的工人,由此生发由衷的感慨。 B第段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神态、动作描写,意在突出车窗外悬吊的民工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 C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向来往的大巴车敬礼,这样的行为让导游很难过,所以“哑着嗓子”和大家解释。 第 10 页 D第段中的“骤然”是“突然”的意思,蔚县的百姓静静的为我们送行,气氛凝重所以显得漫长。 E.结尾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目送的意蕴作了形象化的阐发,深化了主题,使整篇文章余味悠长,引人遐思。 17文章记叙了和“目送”有关的哪几件事情?作者对这几次“目送”分别怀有怎样的感情?(4 分) 18鉴赏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4 分) 19为什么“目送,是送

    31、给离人最珍贵的礼物”?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5 分) 20作者说: “人生没有真正的孤独,因为即便在无穷的远方,仍有无数的人将会与你息息相关。 ”生活中,在各 自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劳动的普通劳动者数不胜数, 他们以不懈奋斗的精神唱响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请结合这篇 文章的内容和你的生活经历体会,谈一谈你对文章中这句话的理解。 (5 分) 六、 (六、 (1010 分)分) 21经典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更是青年人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的精神源泉。但是,经典毕竟和我们的生活有 距离,这就要求我们,阅读经典时需要“啃” ,反复体会,慢慢吸收。从论语 三国演义 红楼梦三本书 中,任选一本,和没有读过

    32、这部著作的同学,聊聊你“啃”经典的有趣故事,分享你“啃”经典的独到收获。要 求 100 字左右。 (6 分) 22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学校团委开展了“立志中华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专题绘画展览 活动。下图为某同学的参展作品。现有以下三个角色: 该幅作品的原创者 在参观画展的观众 画展现场的讲解员 请你从中任选其一,接受学校电视台记者有关“面对这幅作品,来和我校师生说些什么吧”的采访。要求:角色 感强,重点突出,语言得体,字数在 80100 之间。 (4 分) 第 11 页 七、 (七、 (6060 分)分) 23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材料)李叔同把丰子恺等几个

    33、学生叫到他的房间,拿出一本人谱翻到一个地方,给大家念道:唐初, 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曾以文章有盛名,人皆期许其贵显。裴行俭见之,曰: “士之致远者, 当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章,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 念完这段话,李叔同对学生说,先器识而后文艺这句话最重要。显贵和爵禄不可呆板地解释为 做官,应理解为道德高尚、人格伟大。所谓先器识而后文艺,用现代的话说,首重人格的修养,次重文艺学 习。更具体地说,就是要做一个好的文艺家,必须先做一个好人。一个文艺家倘若没有器识,无论技巧多么 精熟,实不足取。这就是说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 ”后来李先生出家前,特意

    34、把人谱赠给 丰子恺,并写了四个字: “身体力行。 ”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 700 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1B 2A 3C 【答案】4B 5B 6D 【答案】7C 8D 9B 10B 11A 12 (1)犯了这两个(导致失败的)错误来攻打孙权,因此在赤壁兵败,成就了孙吴的强大。 (2)这不也就是擅长揣度事情却不擅长揣度他人(所造成)的过错吗? 13苏轼认为曹操不是“大智者” ,他不能准确地权衡对手,未能统一天下。 朱敬则高度肯定了曹操的功业,认为曹操有谋略,善决断,意志坚定,以至吸引贤才归附,成就霸业

    35、。 第 12 页 参考译文: 世人所说的智者,能知道天下的利与害,能审察计谋的得与失,如此而已。这样的智慧,也有不能应付的时 候。 只做有利的事, 不做有害的事, 在有的时候就会无计可施, 也不会尽得天下之利。 古人所说的有大智慧的人, 他们既知道利害得失的计谋,又能根据人的特点来进行斟酌使用。因此有时敢做天下极其危险的事,而能终于成 就大功,这就是根据人的特点来使用计谋。轻视敌人会导致失败,过于看重敌人往往又丧失成功的机会。为什么 呢?因为天下没有万无一失的利益,做事情总想着万无一失,必然会影响成功。所以,知道我如何战胜别人,而 别人不知道如何战胜我,这种人没有谁能战胜他。 当汉室衰微,豪杰

    36、并起,争夺天下,二袁、董卓、吕布,争相攻杀,而孙权、刘备,又屈居在一个角落里, 他们在用兵取胜方面, 当然无法和曹氏抗衡, 然而天下终于四分五裂, 一直到曹魏结束, 也未能统一。 就这件事, 试着发表点意见。魏武帝擅长分析判断事,却不擅长分析判断人。刘备有盖世的才能,却没有应付突发事件的机 智。当他刚刚打败刘璋,占领益州的时候,蜀人没有完全归附,一日有四五次哗变,斩杀也无法控制局面。放弃 这个机会不攻取他,后来就发展到不敢加兵攻打的地步,一直到死都是这种情况。孙权英勇而有谋略,这就不能 依靠人多势众来攻取他。魏武帝不利用中原地区的优势,却用水军与孙权一决雌雄,一日一夜行军三百里前去争 利。魏武

    37、帝犯了两个会导致失败的错误来攻打孙权,所以在赤壁损兵折将,而使东吴强大起来。攻取刘备贵在神 速,不应该放长线。当蜀人不信任他,民心未附的时候,卷起铠甲快速追赶他,虽然犯兵家大忌,也可以达到目 的。孙权,应以计谋巧取,不能用人多势众来强攻,想用刚刚投降的荆州士兵,乘胜拿下孙权。魏武帝不是不知 道这件事难,只是寄希望于侥幸孙权不敢抵抗。这种做法,用在刘备刚刚占领的西蜀,可以取得成功。所以说, 魏武帝在攻打刘备这件事上过于谨慎,丧失了成功的机会,在攻打孙权时过于草率,从而导致失败。这不就是擅 长分析判断事却不擅长分析判断人的过失吗? 唉!事情的利与害,计谋的得与失,天下有才能的人都能知道。但仅仅知道

    38、这个,不能根据人的特点来斟酌 使用,所以魏武帝有时胜,有时败,争雄一生,却没有看到他统一天下。 (宋苏轼魏武帝论 ,有删节) 看曹公聪明睿智擅长权力谋略,神机妙算变化无穷,虽然打了败仗,意气却丝毫不衰微,处在危险的境地可 是视听一点都不受蒙蔽,面对大事决定战机,只要行动就没有遗漏和后悔的,近古以来,没有这样的人才。虽然 名声不大,兵力不强,地方狭小,实力弱小,官渡之战中受困,濮阳一战失败。然而天下精明的士人,落魄的才 子,奔向曹公就像百川归向大海,漂浮的尘土向高高的山峰聚集一样。所以有荀彧、郭嘉等,或是被他的风采感 动, 或是对他一见倾心。 然后获得英雄之心, 驾驭熊罴之勇, 挟持天子来使得国

    39、家顺遂, 扶持幼主而彰显显至公, 功业显赫,霸业就完成了。 14. 【答案】 (1)C 第 13 页 (2)黄昏时分,梅花闲展芳姿,月色清凉,倒映在澄莹的溪水中。描绘了一幅清雅幽静的画面。 (3)天性高洁,保持本心,特立独行,不同流俗。 15. 【答案】 风萧萧兮易水寒 长路漫浩浩 飞羽觞而醉月 莫道不销魂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 声胜有声 【答案】16BC 17 (1)修路的民工为了避让车辆,悬在钢缆上目送来往车辆“我”非常同情、担心他们; (2)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遇见大巴车行礼,目送大巴车客人“我”反思自己,感到惭愧; (3)蔚县“打烁花”表演结束后,当地的老百姓静静目送“我们”离开“我”深

    40、受感动,心灵得到涤荡。 18侧重壮汉的动作描写,准确详细写了“打烁花”的全过程;运用比喻手法,将火花比喻成“光瀑” 、 “莲” “银 波细浪”和“漫溢的金山” ,生动的描绘出“打烁花”的效果;长句和短句结合,表达了作者对看到的“打烁花” 表演的震撼与喜爱。 19记叙三次被“目送”的经历和情感的变化,这样“敬重的目光送别”让作者感到的震撼与感动,心灵得到了 涤荡;运用比喻,突出了它的“珍贵”是因为在目光的交汇中可以感受到心灵的碰撞与灵魂的拥抱,表达了自己 对于“目送”的重视与珍惜之情。 20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对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有影响。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心中有他人,眼里 有世界;关

    41、爱他人,奉献社会。 21经典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更是青年人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的精神源泉。但是,经典毕竟和我们的生活有 距离,这就要求我们,阅读经典时需要“啃” ,反复体会,慢慢吸收。从论语 三国演义 红楼梦三本书 中,任选一本,和没有读过这部著作的同学,聊聊你“啃”经典的有趣故事,分享你“啃”经典的独到收获。要 求 100 字左右。 (6 分) 【答案】 三国演义 :曹丕吊唁王粲,曹丕跟建安七子的王粲感情很好,王粲死后,曹丕十分伤心,组织大家去 吊唁,说: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大家为他叫叫吧。于是葬礼上响起一片驴叫声。不知道当时王粲的家属听到了 是该伤心,还是该笑。在历史上,身份尊贵的曹丕之所以在王粲墓前学起驴叫,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傻子,而是为 了悼念自己最喜欢的朋友。


    注意事项

    本文(天津市2022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四)含答案)为本站会员(花好****3)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