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学案(2021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 资源ID:187677       资源大小:2.84M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学案(2021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1、 单元时空构建 第第 1 1 课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1.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 2.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1.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以前 (1)特点:依靠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为生,处于渔猎采集阶段。 (2)表现 食物来源: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 生产工具: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 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水平较低 生活方式: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妇女地位:除生育和抚养后代外,还负责采集植物果实、昆虫等,为群居的 三个以上

    2、的个体生活在一起,由当时生产力水平决定 人们提供了大部分食物。 2.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 (1)背景:在长期采集和渔猎中,人类逐渐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知识,学会选 择、驯化野生动植物。 (2)时间:大约 1 万年前。 (3)成就 农业:从世界范围看,农业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 a.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 b.东亚的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c.中美洲则是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 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大规模传播 畜牧:在狩猎的基础上,随着农耕和定居生活的出现而产生。世界不同地区的 居民把几种主要的动物驯化为家畜。 (4)意义 是

    3、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人类开始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 况,增加了食物供应,改善了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聚落。一部分人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 社会进步的表现 社会分工 专门从事手工劳动。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因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很早就认识到天文知识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几乎在所有早期文明古国中, 天文历法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1.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1)食物生产:农业区主要种

    4、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2)社会生活 古巴比伦王国: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 地,他们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 古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尼罗河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2.古代中国 (1)食物生产: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2)社会生活 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 战国以后:铁犁牛耕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民以家庭为单 生产力得到巨大的发展 位进行生产。在耕作之外,还通过家庭手工业等途径补贴家用。 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小农经济的体现 秦以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秦国的

    5、都江堰、西汉的龙首渠等,体现了 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秦汉到隋唐: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 积产量 3.古代希腊和罗马 A.古代希腊 (1)食物生产 从西亚传入的大麦和小麦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 在土地肥沃地区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在地力较差、不适于种粮食作物的 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年度间轮换种植 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 地方建立果园,种植葡萄和橄榄,并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 (2)社会生活:在古希腊城邦中,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使用

    6、奴隶劳 动的现象非常普遍。 B.古罗马 (1)食物生产: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 (2)社会生活 实行土地国有,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随着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越来越多的土地,而小农却逐渐破产。 4.古代美洲 (1)食物生产: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马铃薯。美洲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 羊驼和火鸡。 (2)社会生活:阿兹特克人的土地除了贵族私有的部分外,还有村社的公有 墨西哥人数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 土地,每个家庭主人可以获得一片份地并终身使用。 生产关系的变化 1.男子地位上升 农业产生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家庭副 业,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

    7、属地位。 2.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生产力的发展, 使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 氏族首领把一些集体财物据为己有, 变成私有财产。氏族内部出现财富分化。 3.国家诞生 (1)背景 在对外交战的过程中,军事首领的地位日益上升,个人权力不断得到加强。 人们不再杀死战争中的俘虏,而是把他们变成奴隶。在氏族内部,有了自由民 和奴隶的差别。 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阶级。 (2)必然性: 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 需要有一个强制机关, 国家应运而生。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阅读教材 想一想 1.阅读教材 P3“思考点”:与食物采集者相比,食物生产者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 化?

    8、提示:农业的出现使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人类生产自己需 要的产品,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农业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 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2.阅读教材 P4“历史纵横”:古埃及人治理水患的方式有哪些?有何作用? 提示:方式:修堤筑坝、挖沟开渠。 作用:既可控制洪水泛滥,又可灌溉耕地,使农作物获得丰收。 3.阅读教材 P6“学思之窗”:恩格斯这段话描述的是什么?发生在哪个历史时 期? 提示:内容:贫富的分化、私有制产生、阶级的分化、土地制度的变化。时期: 在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发掘教材 读一读 1.阅读“古埃及人在田间耕作” 信息解读:

    9、 公元前 15 世纪古代埃及一座墓室的壁画, 主要描绘了古代埃及人集体 耕地和播种的场景。这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表现。 2.阅读“远古人类的生活想象图”(见教材 P2) 信息解读:图片主要描绘了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人类过着群居生活;以打猎 为生;已学会缝制衣服和用火来烧烤食物。 3.阅读“雍正帝祭先农坛图” 信息解读: 雍正帝祭先农坛图 是描绘雍正帝在先农坛祭祀农神活动的纪实性绘 画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先农坛位于北京南城永定门内,始建于明永乐 十八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的地方。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十分重 视农业生产,曾多次前往先农坛参加祭祀典礼。 4.阅读“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10、”(见教材 P4) 信息解读: 1950 年, 在江苏徐州睢宁县双沟出土的墓室画像石拓片。 画面分三层, 主要反映了铁犁、牛耕农业生产的发展、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东汉 时绘画的发展。 5.阅读“印第安人农耕图”(见教材 P5) 信息解读: 这是一幅 16 世纪的法国版画。 主要描绘了印第安人在土地上耕种的场 景:男人正在耕地,女人在平整过的土地上播种。男女的不同分工,有利于提高 劳动效率。 探究一 史前时期人类的食物演进 史论要点 1.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1)第一次分工:原始社会后期发生的畜牧业同农业的分离。原始人类征服自然的 能力有了提高,促进了劳动

    11、生产率的增长,引起了部落间的产品交换,为私有制 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 (2)第二次分工:是指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发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这次社会大分 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促使私有制的形成。 (3)第三次分工:指原始社会晚期商人阶层的产生。交换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使商 品生产出现并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交换规模扩大,品种增 多,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直接的产品交换越来越不便利,于是专事交换的中间 人商人应运而生。 2.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史前时期食物获取方式的演变及作用 (1)食物获取方式:从渔猎采集到农(牧)业生产。 (2)作用 是人类社会一次革命性的变化,不但为人类提

    12、供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还改 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食物生产者的出现,是历史上农业的开始,是人类走向农业文明的重要环节。 对点训练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 ) A.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B.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C.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D.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分工的产生过程。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这就是人类历 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故选 C 项;A 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B 是工业革命后, D 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均排除。 答案 C 2.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 “新石器革命”(指新石器时代农牧业的产生)的意义胜过 “蒸汽革命”。你认为最合理的解释

    13、是( ) A.农牧业的出现对生产力的推动远远超过蒸汽机对生产力的推动 B.农牧业的出现是人类诞生的重要前提 C.农牧业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 D.农牧业的出现推动了国家的产生 解析 因为没有这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就不会有文明社会。 答案 C 探究二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影响 史论要点 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早期三大谷类植物区的形成和特点 (1)形成 在各地农业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三大谷类植物区: 东亚和东南亚的稻米区; 美洲的玉米区;欧洲、中东、中亚及中国黄河流域的小麦区。 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培育或引进了适合本地区的农作物和家畜。 (2)特点: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

    14、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以及中国的黄 河、长江流域。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文明多源性,不同地区不同 民族都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了贡献。 2.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经济分配形态的变化。 (2)领导权与阶层化出现。 (3)所有意识的出现。 (4)促进了专业化生产的形成与发展。 (5)农耕逐步取代采集,妇女的地位逐步降低。 对点训练 1.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

    15、取代采集 解析 解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经济革命”是指新石器时代的 “农耕和驯养”取代“采集和狩猎”的进程,被称为“农业革命”,人类在此基 础上由“史前”跨入“文明”,故选 A 项。 答案 A 2.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培育适合本地区的农作物和家畜。下面属于美洲培育的 是( ) A.水稻和粟 B.小麦和大麦 C.甘薯和骆马 D.绵羊和小麦 解析 水稻和粟是中国人培育出来的,所以 A 项不符合材料;小麦和大麦是西亚 人培育出来的, 所以 B 项排除; 绵羊和小麦是西亚人培育出来的, 所以 D 项排除; 美洲人培育甘薯和骆马等,所以 C 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C 探究三 私有制和阶级的

    16、出现 史论要点 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 2.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 (1)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后期,以金属工具的出现为标志,生产力有了新的发 展,这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手工业逐渐由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 产部门。这表明,生产力水平比以前有了显著的提高,原先需要许多人共同进行 的生产活动,这时不需要那么多人了,畜群分散给各个家庭去养,土地分配给各 个家庭去耕种,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代替了以氏族公社为单位的共同劳 动。生产关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必须与生产力的发 展相适应,当原始人在氏族公社范围内共同劳动时,生产资料自

    17、然归氏族公社所 有。当个体劳动日益盛行后,生产资料也就相应地逐渐转归个体家庭私有。由于 原始社会中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因此,当土地变成私有财产后,标志着私 有制已经在社会上确立起来了。 (2)阶级的产生:阶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阶级产生的 条件是:原始社会末期,由于金属工具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有 了较大的提高, 劳动产品除了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以外, 还有一定的剩余。 于是, 就使一部分人有可能剥削另一部分人;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私有制 和贫富分化。这就使人剥削人成为客观的需要。 对点训练 1.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 中国古代史上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8、。 从“公天下”到“家 天下”的历史事实反映了( ) A.不断变化的人才标准 B.不断变迁的统治模式 C.不断改变的社会形态 D.不断趋向文明的历史进程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是历史的进步,反映了文明的演进,故选 D 项。 答案 D 2.判定原始社会后期出现贫富分化的主要依据是( ) A.彩陶器上的绘画 B.尚书中的记载 C.居住区中的房子大小 D.随葬品悬殊的现象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考古发掘的随葬品的种类和多少,是当时贫富 分化出现的有力证据,故选 D 项。 答案 D 【典例 1】 下列农作物的原产地在中国的是( ) A. B

    19、. C. D. 明立意 以图片材料切入,从“时空观念”角度考查早期农作物的产生及传播。 抓关键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排干扰 玉米原产于美洲,明朝时引进中国;小麦原产于西亚。 D 【典例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母系氏族社会,各文化墓地的墓葬,从墓形的大小,随葬品的数量、 种类等方面来看,差别并不大。如姜寨聚落遗址的墓葬一般都随葬有数量较少的 几件实用陶器,少数墓以生产工具随葬。到了父系氏族社会,氏族墓地出现了墓 形大小、随葬品多寡的差异。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里,有的墓随葬玉器等精美工 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 180 余件,有的墓葬中只有一两件

    20、随葬品,有的墓却什么随 葬品也没有。 材料二 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建立。阶级或阶层 的出现是国家得以建立的社会基础,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则是国 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的本质特征。 (1)根据材料一,指出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会的墓葬有哪些区别,反映了什么现 象的出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家产生的两大条件。 第一步 审设问 定方向 审读关键 审读通则 引导词 第(1)问和第(2)问中,“根据材料”说明答案完全来自材料。 提示词 第(1)问,指出扼要点出;反映透过现象找本质。第(2)问,概 括简单说明。 限制词 第(1)问,时空限定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会;内

    21、容限定墓葬 的区别、现象。第(2)问,时空限定原始社会后期;内容限定 国家的产生。 核心词 第(1)问,区别;第(2)问,条件。 第二步 读材料 提信息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在母系氏族社会,各文化墓地的墓葬,从墓形的 大小,随葬品的数量、种类等方面来看,差别并不大”、“到了父系氏族社会, 氏族墓地出现了墓形大小、随葬品多寡的差异”来回答。第二小问,主要从私有 制、阶级分化等角度作答。 第(2)问,从国家的特征等角度作答。 第三步 列要点 组答案 (1)区别:墓葬规格的大小、随葬品的多少。现象:私有制产生,出现贫富差距, 阶级分化明显,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 (2)条件:私有制、公共权力。


    注意事项

    本文(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学案(2021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为本站会员(花好****3)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