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湖北省黄石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 资源ID:186494       资源大小:274.51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湖北省黄石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1、 湖北省黄石市湖北省黄石市 20212021 年中考化学试题年中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i-28 S-32 Na-23 Ca-40 Cu-64 三、选择题三、选择题(本题共本题共 12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24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千锤万凿出深山 B. 化作春泥更护花 C. 蜡炬成灰泪始干 D. 爆竹声中一岁除 【答案】A 【解析】 详解】A、千锤万凿出深山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

    2、,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B、化作春泥更护花,涉及物质的腐败,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 C、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变化; D、爆竹声中一岁除,涉及燃烧、爆炸,化学变化。 故选 A。 2.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 B. 贫血的人补充的铁越多越好 C. 人体所需的热量主要来自糖类 D. 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不符合题意; B、贫血可补充铁元素,但是不是越多越好,应适量,符合题意; C、人体所需的热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不

    3、符合题意; D、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3. 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碱、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A. 冰水混合物、苛性钠、二氧化锰 B. 液化石油气、熟石灰、二氧化硫 C. 食盐水、纯碱、干冰 D. 天然气、氢氧化钾、大理石 【答案】B 【解析】 【详解】A、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A 错误。 B、 液化石油气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碱, 二氧化锰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 属于氧化物,B 正确。 C、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C 错误。 D、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大理石属于混合物,D 错误。 故选:B。 4.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A. 2N2

    4、表示 4 个氮原子 B. Cl-中的“-”表示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 C. 2- 3 CO表示一个碳酸根 D. H 既可以表示氢元素,也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 2N2表示 2 个氮分子,不符合题意; B、位于离子符号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 Cl-中的“-”表示 1 个氯离子带 1 个单位的负电荷,不符合题意; C、 2 3 CO 表示 1 个碳酸根离子,不符合题意; D、H 可以表示氢元素,也可以表示 1 个氢原子,符合题意。 故选 D。 5.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

    5、原料 B.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1% C. 空气中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 D. 空气污染不会造成臭氧层空洞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1%,故选项说法正确; C、空气中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故选项说法正确; D、臭氧层空洞主要是应为冰箱等冷藏装置使用了氟化物作为制冷剂,氟化物会与臭氧反应,使它分解为氧 气,会造成臭氧层空洞,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6. 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高炉炼铁: 232 Fe O +3CO2Fe+3CO 高温 B. 盐酸除铁锈: 32 2Fe+6HC

    6、l=2FeCl +3H C.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2322 Na CO +2HCl=2NaCl+H O+ CO D. 铝制品耐腐蚀: 223 2Al+3O =Al O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高炉炼铁: 232 Fe O +3CO2Fe+3CO 高温 ,A 正确。 B、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化学方程式 2332 Fe O +6HCl=2FeCl +3H O,B 错误。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 322 NaHCO +HCl=NaCl+H O+ CO ,C错误。 D、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 223 4Al+3O =2Al O,D错误。 故选:A。 7. 下列对宏观

    7、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A.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 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 D. 明矾可以净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正确; B、 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是因为氧气含量不同, 氧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 正确;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 质不同,错误; D、明矾可以净水是因为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正确。

    8、故选 C。 8. 将足量 X、Y、Z、M四种金属分别投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反应关系如图甲),把金属 Y、Z 分别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乙),据此判断 X、Y、Z、M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 MXYZ B. MXZY C. XMZY D. XMYZ 【答案】A 【解析】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 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M、 X 能和稀盐酸反应, 并且 M 和稀盐酸反应时间短, 说明 M 比 X 活泼,Y、Z 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说明 Y、Z 不如 M、X 活泼,Y 能和硝酸银

    9、反应,说明 Y 比 Z 活泼,因此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MXYZ。 故选:A。 【点睛】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 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9. 思维导图是知识整理的重要工具,如图是某思维导图的一部分,可以填入括号中的是 A. 能与活泼非金属反应 B. 能与某些酸反应 C. 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D. 能与某些盐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酸的化学性质有:使指示剂变色、与活泼金属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某些盐反 应; 故选 D 1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浓硫酸稀

    10、释 B. 液体读数 C. 收集氢气 D. 熄灭酒精灯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操作错误; B、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平行,故操作错误; C、根据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用该装置收集氢气时应从短管通入,故操作正确; D、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故操作错误; 故择 C; 11. 下列常见物质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用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氯化钠 硝酸钾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C 氯酸钾 氯化钾 加水溶解,过滤 D 氧化钙 碳酸钙 高温煅烧 A. A B

    11、.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 ,是指除去杂质,同时 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 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CO 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所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结晶方法,氯化钠的溶解 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不大,所以用蒸发溶剂的结晶方法,当两种混合,谁多用谁的方法.现在氯 化钠较多,所以蒸发结晶方法,故选项所采

    12、取的方法正确; C、氯化钾和氯酸钾都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不能鉴别,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高温煅烧反而会将碳酸钙变成氧化钙,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点睛】 12. “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B. 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碳酸钠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 石墨能够导电,则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也能导电 D.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浇灭,则所有物质着火都可用水浇灭 【答案】B 【解析】 【详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都是

    13、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 错误; B、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碳酸钠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C、石墨能够导电,而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不能导电,因为两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错误; D、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浇灭,不是所有物质着火都可用水浇灭,例如电器着火,错误。 故选 B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7 小题,共小题,共 36 分分) 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绿色环保汽车 2021年两会期间,我国提出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汽车普遍使用的燃料是 汽油和煤油, 不仅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还因燃烧不充分释放了一氧化

    14、碳、 颗粒物以及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 既造成资源浪费, 污染环境。 开发能够取代汽油的新能源, 生产和使用环保型、 零污染的绿色汽车是实现“碳 中和”的有效措施。 发展绿色环保汽车,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是改进现有车型:采用铝合金、钛合金、塑料等轻量化材料,为汽车“减肥”,从而降低然油消耗;改进发 动机的燃烧方式, 使汽油能充分燃烧; 使用催化净化装置, 将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再排放等。 二是开发汽车代用燃料,主要包括天然气、乙醇、生物柴油、氢气等,实现能源多元化。三是大力发展电 动汽车。 电动汽车具有效率高, 在使用地点“零排放”的特点, 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 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15、 开发利用电动汽车已成为发展绿色环保汽车的重要途径。 (1)汽车尾气中的_(A 一氧化碳 B 氮氧化物)会造成酸雨。 (2)铝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纯铝的硬度_(A 大 B 小)。 (3)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A 天然气 B 乙醇)。 (4)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A 生物柴油 B 塑料)。 (5)氢气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的原因是_。 【答案】 (1). B (2). A (3). B (4). B (5). 热值高,产物是水无污染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氮氧化物和水生成硝酸,形成硝酸型酸雨,故选:B。 (2)合金硬度大于纯金属,故填:A。 (3)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不可

    16、再生能源,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演,故选:B。 (4)生物柴油属于燃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B。 (5)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且氢气燃烧热值高,故被称为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故填:热值高,产物是水无污 染。 14.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1)-(2)题。 (1)如图,在木块上滴几滴水,将装有某种固体的大烧杯放置于木块上,向大烧杯中加水进搅拌,结果木块 上的水结冰了,则大烧杯内的固体可能是_。 A 氯化钠 B 硝酸铵 C 氢氧化钠 D 蔗糖 (2)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_。 A 乳化、乳化 B 乳化、溶解 C 溶解、乳化 D 溶解、溶

    17、解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3)(4)题。 (3)现有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 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 关系是_。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乙甲丙 D 甲乙丙 (4)为了将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有 2-3 个选项符合题意)。 A 加固体丙 B 加水 C 降低温度 D 蒸发浓缩 【答案】 (1). B (2). C (3). C (4). AD 【解析】 【分析】 【详解】 (1)大烧杯中加水搅拌,结果木块上的水结冰了,说明溶解吸热,则大烧杯内的固体可能是硝酸 铵,硝酸铵溶解吸热,故填:B。 (

    18、2)汽油去除油污,属于溶解,洗涤剂含有表面活性剂去除油污属于乳化,故选:C。 (3) t1时溶解度乙甲=丙, 故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有 t1时甲乙、 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 t2,甲乙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丙溶解度减小溶质 结晶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升温到 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乙甲丙,故选:C。 (4) 丙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 为了将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可采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或升高温度,故选:AD。 15. 单质硫、硫化氢燃烧时会生成同种有毒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 x=_,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_(“得到”或“失去”)电子。 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2)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 (3)生成的有毒气体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 (4)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答案】 (1). 8 (2). 得到 (3). -2 (4). 1:1 (5). 2222 2H S+3O2SO +2H O 点燃 【解析】 【详解】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 16=2+x+6,x=8; 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6,大于 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2)由图可知,每个硫化氢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硫原子构成,故硫化氢的化学式为

    20、:H2S,硫化氢中 氢元素显+1 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 (+1)2+x=0, x=-2; (3)生成的有毒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中 S、O 元素的质量比为:32: (162)=1:1; (4)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硫化氢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22 2H S+3O2SO +2H O 点燃 。 16.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 a 的名称为_。 (2)若用装置 B制取氧气,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用此法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则装置的连 接顺序为 B_。 (3)

    21、实验室用装置 A、 F进行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为了检验反应的产物, 装置 F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 反应过程中该装置内的现象为_。 【答案】 (1). 锥形瓶 (2). 2 2222 MnO 2H OO+2H O (3). F (4). D (5). 澄清石灰水 (6). 变浑浊 【解析】 【详解】(1)图中仪器 a 的名称为锥形瓶。 (2)若用装置 B制取氧气,反应为固液不加热反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 2 2222 MnO 2H OO+2H O;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干燥,故收集装置选择 D; 若用此法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 需要首先将生成气体通过

    22、盛有浓硫酸干燥剂的装置 F干燥(氧气长进短出, 从左端导管进入),再收集,故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BFD。 (3)实验室用装置 A、 F进行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为了检验反应的产物, 装置 F中应盛放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 反应过程中该装置内的现象为溶液变浑浊。 17. 某班同学在做“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的探究实验时发现,酸碱之间的反应,往往没有明 显的现象。那么如何判断酸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提出问题】如何判断酸、碱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药品】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酚酞溶液、蒸馏水 【实

    23、验探究】 (1)甲小组在烧杯中加入 5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发现_(填 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乙小组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并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得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 条曲线。 实验 1:50mL稀盐酸与 50mL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曲线 a); 实验 2:50mL稀盐酸与 50mL蒸馏水混合(曲线 b); 实验 3:50mL氢氧化钠溶液与 50mL蒸馏水混合(曲线 c)。 结合实验目的分析,增加实验 2、实验 3 的目的是_。 对比三条曲线,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一

    24、定发生了化学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 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交流与反思】 (3)甲小组认为,通过实验探究(2)得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不严谨,应该补充_实验。 【答案】 (1). 溶液先变为红色,后变为无色 (2). NaOH+HCl=NaCl+H2O (3). 盐酸、氢氧化钠溶 液稀释时也会放出少量热, 通过对比可证明中和反应放热 (4). 放热 (5). 一个其他酸和碱发生的中和 反应 【解析】 【分析】 【详解】 实验探究 (1)甲小组在烧杯中加入 5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因为生成的氯化钠呈中性,

    25、酚酞在中性时呈无色,所以当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 溶液就会由红色变为无色,故整个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为红色,后变为无色,该现象证明氢 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2)乙小组进行了三个实验, 并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 得到了题中所示的三条曲线。 因为实验目的是通过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从而判断酸、碱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增加实验 2、实验 3 的目的是: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也会放出少量热,通过对比可证明中和反应放热。 对比三条曲线可知,实验 1 中 20多秒后溶液的温度

    26、达到最高 24,此时反应结束,而实验 2、实验 3中最 高温度都低于 22,因此可得到的结论是: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交流与反思 (3)因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只是中和反应中的一个,不具有普遍意义,所以通过实验探究(2)得出“中和反 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不严谨,应该补充一个其他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实验(如稀硫酸和氢氧化钾的反 应) 。如果通过补充实验也得出反应中放热的结果,就能得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 18. 以黄铜矿(主要成分为 CuFeS2)为原料,采用生物炼铜是现代炼铜的新工艺,同时还可以获得绿矾(FeSO4 7H2O),流程如下: (1)步骤中的化学方程式: 2224424

    27、 3 4 CuFeS +17O +2H SO4CuSO +2 FeSO+_ 耐酸铜细菌 。 _ (2)步骤中的反应有两个:反应一是 24 34 Fe+Fe SO=)3FeSO(,该反应属于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 应二的化学方程式为_。 (3)加入的 A 是_(填化学式)。 (4)获得绿矾的“一系列操作”为:蒸发浓缩、_、过滤等。 【答案】 (1). 2H2O (2). 化合反应 (3). 44 =Fe+CuSOFeSO +Cu (4). H2SO4 (5). 降温结 晶 【解析】 【详解】(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铜、铁、硫、氧、氢原子数目分别为 4、4、10、42、 4,反

    28、应后铜、铁、硫、氧、氢原子数目分别为 4、4、10、40、0,故空格填:2H2O。 (2) 反应 24 34 Fe+Fe SO=)3FeSO(符合多变一特点,属于化合反应;由(1)分析可知,步骤中得到硫酸铜, 加入过量铁粉,会发生反应二:铁和硫酸铜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44 =Fe+CuSOFeSO +Cu。 (3)加入的 A 后分离出铜,得到溶液最终制得绿矾,故 A 为硫酸 H2SO4。 (4)获得绿矾的“一系列操作”为: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等。 19. 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固体残留物 20g,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关 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所取

    29、固体残留物中铜的质量为_g。 (2)求 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7.5g 解:设反应生成的硫酸铜的质量为 x。 2442 CuO+H SO =CuSO +H O 80160 2.5gx 802.5 160 g x x=5g a 点时溶液的总质量为:37.5g+(20g-17.5g)=40g 则 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 100%=12.5% 40 g g 答:a 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2.5%。 【解析】 【详解】(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固体残留物中有铜和氧化铜,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氧化铜和稀硫酸 反应,铜不反应,则剩余的固体质量就是铜的质量,故填 17.5g; (2)详解见答案;


    注意事项

    本文(湖北省黄石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