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1年山东卷新高考语文I卷(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185434       资源大小:2.26M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年山东卷新高考语文I卷(含答案解析)

    1、 绝密启用前绝密启用前 2021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语 文文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2.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等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等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上无效。上无效。 3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 I(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材料一: 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 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 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 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

    3、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 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 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 史诗为蓝本。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 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 的恬静与肃穆。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 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

    4、曲的丑状。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 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 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 “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 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 ,物体和它们的看得 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 ,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

    5、叙述动作。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 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如说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用寥寥数笔,使人一眼看到就明 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描写,你须从某一点说起,说它有多长多宽等等,说了一大篇,读者还不一定 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 诗只宜叙述动作, 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 而诗所用的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种动作不宜于画, 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 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 比如说, “我弯下腰, 拾一块石头打狗, 狗见着就跑了” ,用语言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也不 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 但是谈到这里,

    6、我们不免有疑问;画绝对不能叙述动作,而诗绝对不能描写静物么?莱辛也谈到这个 问题,他说: “图画也可以模仿动作,但是只能间接地用物体模仿动作。诗也能描绘物体,但是也只能 间接地用动作描绘物体。 ” 换句话说,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 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绵延。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 ) 材料二:材料二: 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了。它的主要论点 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中国古人也浮泛地讲过。晋代陆机 分划“丹青”和“雅颂”的界限,说: “宣物莫大于言,存形

    7、莫善于画。 ”这里的“物”是“事”的同义字。 邵雍有两首诗说得详细些: “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状物与记事,二者各得一” ; “画笔善状物,长于运 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 。 但是,莱辛的议论透彻深细得多,他不仅把“事” “情”和“物” “形”分开,还进一步把两者各和时 间与空间结合;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那 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 “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 维曰: 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 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驳了

    8、这个无稽 之谈: “此好奇者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 ” “止能画一声”五字也能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诗。徐凝观 钓台画图 : “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崒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 ”画家挖空心思,终 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四为他“止能画一声” 。徐凝很可以写“欲作悲鸣出树难” ,那不过说图画只 能绘形而不能“绘声” ,他写“三声” ,寓意精微,就是莱辛所谓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 的后继,所以画家画“一水”加“两崖”的排列易,画“一”而“两” , “两”而“三”的连续“三声”难。 (摘编自钱锺书读拉奥孔 ) 1.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9、 A. 莱辛是历史上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奥孔在近代诗画理论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B. 雕塑拉奥孔既呈现了拉奥孔被缠绞的表情,又不让这表情表现为丑态,体现了希腊艺术恬静与肃穆 的一面。 C. 雕塑拉奥孔与史诗记载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处:一是拉奥孔的表情,二是大蛇缠身的部位,三是人 物穿衣与否。 D. 莱辛的拉奥孔认为,由于诗和画拥有不同的媒介和符号,所以形成了各擅胜场的题材范围。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诗歌是时间的艺术,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 B. 绘画只能是对所画对象某一瞬间的定格,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

    10、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的。 C. “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两山排闼送青来”等诗句,化静为动,以动作来描绘景致。 D. 沈括质疑了唐代传说,从这个例子可判断,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其实没有道理。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一项是( ) A. 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 B. 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C. 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 。 D. 图画可以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而诗歌则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思路

    11、。 5. 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 对此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石门阵石门阵 卞之琳 “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洋洋,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右一块石头, 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他一看来势不妙,就勒转了马头,横冲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 路。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 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 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

    12、孔。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一共十 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 王木匠手巧。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他的手艺不止 见长于他的本行。 “对,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不过几句话,一点新闻,石门阵摆退鬼子兵。 ” 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 “来了。 ”大家一起想。 果然 “来了!来了,一群鬼子兵! ” 王木匠转过头来望望山坡下转进村子里来的白路,仿佛日本兵当真从那边来了,把听众给吓了一跳。 “他们先在远处山头上向镇上望,用望

    13、远镜,看得清清楚楚的。 “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 “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 “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 “八路军走光了。好,那个头儿,吩咐先下去五十个胆子最大的皇军 。 “ 开步走! 他们下来了,那五十个鬼子,骑了马。 ” “这条镇不是就完了吗?”宋长发很担心地插上了一句。 王木匠没有理他,干咳了一声,接下去: “骑了马,得意洋洋!瞧,第一个麻子,腰板挺得多直啊。瞧,第二个是八字胡子,第三个是小耳朵, 小耳朵回过头来,看后面跟来的都很威风,就把头昂得高些。 “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阁房里。 “八字胡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铁柜里。 “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猪圈里。 ” “真不是好东

    14、西! ”谁的声音?李矮子?因为隔壁李矮子院里的驴忽然叫起来了,仿佛怕给日本兵抓去 呢。 “说话间,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村子。 “麻子忽然在一家门口勒住了马。 八字胡子、小耳朵和后边四十七个人都勒住了马。满街上鸦雀无声。 “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 “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声。 ” “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 ”小梅子插上来一句,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 “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后边那四十七个皇军也这样问哪,可是没有出声,他们不作一声 在那边发愣,那五十个皇军 。 “他们看见了什么呢?奇怪。 “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石头门。 “他们索性向前跑,沿街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

    15、“一路上 “向左看:石头门。 “向右看:石头门。 “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 ” “干脆说吧,别那么别扭的! ”宋长发老婆着急了,也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 “他们的脸都白了。听,四面山头上一片喊杀的声音!打枪的声音!八路吧?看,山头上那么多人呢, 糟了!糟了! ” “好了!好了! ”谁的声音?仿佛大家的声音。 “他们勒转了马头,死命踢着马肚皮,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他们就横冲直撞,连奔带蹿地逃命 了。 “逃出了镇口,心里跳得像马蹄一样急呢。 “麻子还在想:我这一身肥肉不至于喂他们的麦田吧。 “八字胡子还在想:我抢来的钞票不至于被他们捡回去吧。 “小耳朵还在想:我怀里的相片不至于被他们拿去上报吧

    16、。 ” “老王,你活像钻进了他们的心里了。 ”李矮子说,意思是两重的,表示不相信,也表示惊叹他叫人不 能不相信。 “胡老三, ”王生枝说,把眼睛对准了一个衔着旱烟管的男子, “昨天你也在南教场听过政治指导员的 报告的,你说我可曾说谎。那条镇叫洪子店,在太行山那边。 ” “大致还不错, ”胡老三说了, “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昼夜。农民救国会集了五百会 员,三个钟头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上等了。不过,老王,门是用 砖头堵的。 ” “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 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

    17、。可是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 对,把我们的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 ” “那你就少了生意了,人家以后还要你做门板吗?” 大家笑了,同情王生枝。 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时候,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他常常想做一张极精 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 是用口, “也得用手。 ”王木匠看看自己结实的突起了老茧的掌心,说不出由于哪一种情感,不由得感叹了 一下: “我这双手呵! ” 延安,1938 年秋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

    18、,既说明王木匠手巧,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B. 王木匠讲故事不乏新意识,他的灵感除了来自“八阵图” ,还来自“一点新闻” 。 C. 石门阵故事取材于政治指导员的报告, “麻子” “小耳朵”等鬼子均确有其人。 D. 王木匠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他对着自己的手发出了感叹。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王木匠重提诸葛亮八阵图战事开头,再写村民们的表情神态,这样,石门阵故事还未正式展开, 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形象就已经确立起来了。 B. 小说描写村民们的面孔,用“带胡子的有,麻的有” ,而不用“有的带胡子,有的麻” ,突出了 不同面孔最

    19、显著的特点。 C. 小说调动了许多“声音”来配合王木匠的讲述,如小梅子等人的插话、王木匠的干咳声,乃至与故事毫 不相干的驴叫声,读来令人如临其境。 D. 小说讲了一个王木匠讲故事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颇具匠心,不仅使小说叙事变得更为复杂, 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 8. 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9. 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 ,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

    20、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 ,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 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德彝对曰: “上皇敦睦九族,大封 宗室 ,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 ”上曰: “然。朕为天子, 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 ”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 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 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自是数年 之后,海内 升

    21、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 曰: “隋主好自专庶务 ,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 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 施刑赏,何忧不治! ”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 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 “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 。 ”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 “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 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

    22、“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 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 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 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C.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 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23、/ D.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 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 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 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 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

    24、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的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 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 B. 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 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C. 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 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 以致下谀上蔽, 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 考核成败, 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 D. 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诤,受 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14.

    25、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 ,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 目的是什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江州白司马寄江州白司马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 ,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 经的集会。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

    26、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 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 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 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16.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6 6 分)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_,_” ,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 (2)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陈述自己感悟:力量足以达到

    27、目的却未达到, “_,_” ; 而尽了自己的努力仍未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 (3) 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经典句子。从此之后,将“王孙”与青草 一起吟咏,成了古典诗词中表现隐逸、离别等情感的一个传统,如“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111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 “闹元宵,学四史 ”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 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

    28、个篇章, 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_。 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_,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 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_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目的欢快气氛。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 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 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_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 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相互映衬 喧闹无比 络绎不绝 原汁原味 B.

    29、 相互映衬 热闹非凡 连绵不断 原汁原味 C. 相互映衬 喧闹无比 连绵不断 汁醇味正 D. 交相辉映 热闹非凡 络绎不绝 汁醇味正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这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B. 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C. 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D. 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20. 文中画横线句

    30、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色和绿色混杂 的西瓜雪 。有研究人员分析, ( ) 。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 境中。_,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雪衣藻_ _,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 。 研究人员表示,近年南极温度升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虽然雪衣藻本

    31、身没有危害,但是会 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从而_,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应引起足够的重 视。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B. 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 C. 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D. 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8 个 字。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 年 4 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

    32、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 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 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 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绝密绝密启用前启用前 2021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语文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33、1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2.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等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等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上无效。上无效。 3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34、、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 I(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材料一: 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 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 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 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 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

    35、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 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 史诗为蓝本。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 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 的恬静与肃穆。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 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

    36、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 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 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 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 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 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 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如说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用寥寥数笔,使人一眼看到

    37、就明 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描写,你须从某一点说起,说它有多长多宽等等,说了一大篇,读者还不一定 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 诗只宜叙述动作, 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 而诗所用的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种动作不宜于画, 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比如说,“我弯下腰,拾一块石头打 狗,狗见着就跑了”,用语言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 也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 但是谈到这里,我们不免有疑问;画绝对不能叙述动作,而诗绝对不能描写静物么?莱辛也谈到这个 问题,他说:“图画也可以模仿动作,但是只能间接地用物体模仿动作。诗也能描绘物

    38、体,但是也只 能间接地用动作描绘物体。” 换句话说,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 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绵延。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 ) 材料二:材料二: 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了。它的主要论点 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中国古人也浮泛地讲过。晋代陆机 分划“丹青”和“雅颂”的界限,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这里的“物”是“事”的同义 字。邵雍有两首诗说得详细些:“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状物与记事,二者各得一”;“画笔善状物, 长于运丹青。丹青入巧思

    39、,万物无遁形。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 但是,莱辛的议论透彻深细得多,他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进一步把两者各和 时间与空间结合;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 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 维,维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驳了 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止能画一声”五字也能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 诗。徐凝观钓台画图 :“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崒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

    40、难。”画 家挖空心思, 终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四为他“止能画一声”。徐凝很可以写“欲作悲鸣出树难”, 那不过说图画只能绘形而不能“绘声”,他写“三声”,寓意精微,就是莱辛所谓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 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所以画家画“一水”加“两崖”的排列易,画“一”而“两”,“两”而“三” 的连续“三声”难。 (摘编自钱锺书读拉奥孔 ) 1.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莱辛是历史上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奥孔在近代诗画理论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B. 雕塑拉奥孔既呈现了拉奥孔被缠绞的表情,又不让这表情表现为丑态,体现了希腊艺术恬静与肃穆 的一面。

    41、C. 雕塑拉奥孔与史诗记载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处:一是拉奥孔的表情,二是大蛇缠身的部位,三是人 物穿衣与否。 D. 莱辛的拉奥孔认为,由于诗和画拥有不同的媒介和符号,所以形成了各擅胜场的题材范围。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诗歌是时间的艺术,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 B. 绘画只能是对所画对象某一瞬间的定格,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的。 C. “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山排闼送青来”等诗句,化静为动,以动作来描绘景致。 D. 沈括质疑了唐代传说, 从这个例子可判断, 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 画

    42、中有诗”的说法其实没有道理。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一项是( ) A. 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 B. 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C. 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 D. 图画可以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而诗歌则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 你对此的理解。 【答案】1. B 2. C 3. D 4. 材料一以莱辛的著作引出观点“诗画不

    43、同质”,再详细论述了莱辛得出观点的过程,即对史诗和雕像中 对拉奥孔被蛇缠绞表现的三点不同,来增强结论的说服力。接着以作者自己对观点的理解来阐述诗画在时 间和空间领域各有所长的观点,并针对诗画是否绝对不能描写其擅长领域以外的疑问进行了解答:化静为 动,化动为静即可。通篇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方式,通俗易懂。 材料二作者以莱辛的观点引出中国古人的观点,又进一步论述莱辛的观点更为深刻,重点论述绘画能表现 的时间是“最小限度”“一刹那内”,并再次引用中国古代的故事、诗歌来论证该观点,中西艺术观点彼 此比较,突出画作不能表现时间“后继”的特点。 5. 因为“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所以绘画时

    44、,只能画出一瞬间的动作,手挥五弦这一瞬间 动作是能够在画面呈现出来的;但“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故而尽管画家可 以画出人物遥望鸿雁高飞的情景,却无法表现其“送归鸿”的意境,目光绵延,须一直送“归鸿”至消失 于视野之中,画面无法表现该连续动作,所以说“目送归鸿难”。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 B.从第四段“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 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 肉挛曲的丑状”中可见,雕塑拉奥孔没有

    45、呈现拉奥孔被缠绞的表情,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A.“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错误,根据原文“用语言来叙述 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可见, 只是用语言来描述一件事情更容易,并不是说绘画来描述事情比不上诗歌生动明白。 B.“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的”过于绝对、武断,根据材料一“图画叙述动作 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可见,画作也可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 D.“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

    46、其实没有道理”错误,根据材料一“图画叙述动作时, 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 绵延”可见,绘画也可以叙述动作,抓住一个关键画面表现动作全过程;诗歌也可以描绘静物,只是要化 静为动,如王维的诗歌,大多是以动衬静,故而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非没有道理。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 A.“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意思是:诗歌要空灵,才是好诗,可以入画的 诗还是眼中有“金屑”,即诗歌如果能入画,那就还有障眼之物,不算空灵的好诗。本句主要强调的是诗 歌要有空灵的意

    47、境,而画则要有形,二者虽不同质,但莱辛的观点是“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 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是从空间与时间来划分的,此选项不能支持莱 辛的观点。 B.“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意思是:文章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文章,两种 艺术形式不同而志趣一致。这是诗画同质。 C.“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认为诗画能圆满结合, 显然是认为诗画同质。 D.“图画可以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而诗歌则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这句描写中前一句 写图画摄取的连贯动作的某一画面,而后句写诗歌可以描绘出人被爱神之箭射

    48、中的后续过程,能支持莱辛 的观点。 故选 D。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论证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先以莱辛的著作拉奥孔来引出论点“诗画并不同质”,接着概述史诗内容和莱辛对比史诗中对 拉奥孔被蛇缠绞的描写与雕像中的三点不同来得出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 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动作是诗 的特殊题材”。接着是作者阐述自己对莱辛观点的理解,“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 动作”,并各自举例论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紧跟着针对疑问“画绝对不能叙述动作,而诗绝对不能描 写静物么”进行了解答,即“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采用引 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式,通俗易懂。 材料二的作者是把莱辛的观点与中国古人的观点进行对比,首先提出“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 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中国古人也浮泛地讲过”,接着引用中国古人对于绘画和诗歌的议论来证 明该观点,指出中国古人划分“丹青”和“雅颂”的界限是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年山东卷新高考语文I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