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海底两万里》国外经典小说导读

    • 资源ID:179589       资源大小:3.79M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6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海底两万里》国外经典小说导读

    1、海底两万里 国 外 经 典 小 说 导 读 汇报人: 小 说 简 介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 “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 岛)的第二部,全书共2卷47章 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 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小说中 情节设置古怪离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 界 此书主要讲述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 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 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塞尔 受邀参加追捕 潜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 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水 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 底旅行。

    2、 在追捕过程中,他们与鱼叉手尼 德兰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 背上。他们发现这怪物并非是什 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 潜艇。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 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 看到海中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奇 异景象 在海底两万里中,尼摩是个不 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岛上秘 密建造的这艘潜艇不仅异常坚固, 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来提 供能源 通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龙纳斯 终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仍与大 陆保持联系,。最后,鹦鹉螺号在 北大西洋里遇到一艘驱逐舰的炮轰 在旅途中,阿龙纳斯一行人遇到 了无数美景,同时也经历了许多 惊险奇遇。他们眼中的海底,时 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3、;时而险 象丛生、千钧一发 不久,他们在潜艇陷入大漩涡的 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出了潜艇, 被渔民救上岸。回国,博物学家 才将旅行中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 之于世 作 者 简 介 儒勒凡尔纳(Jules Gabriel Verne,1828.2.8 1905.3.24),19世纪法国作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 父”。凡尔纳1828年生于法国南特,1848年赴巴黎学习法 律。1863年因长篇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而一举成名, 此后开始从事写作,其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代表作为凡尔纳三部曲和气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环 游地球等。1905年3月24日,凡尔纳于亚眠逝世。 波兰人民反对沙皇独裁统治的起义遭到残

    4、酷镇压是凡尔纳创作海底两万里的一 个导火索。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高大形象,赋予其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创作小说之初,凡尔纳和出版商赫泽尔(Piere-Jules Hetzel)之间就书中的主人 公鹦鹉螺号船长尼摩的特征展开了一场争论,最后,作者和出版商逐渐相互妥协了, 他们认为尼摩的真正动机应当弄得模棱两可才有吸引力,尼摩应当被大致定位为自 由的拥护者和反压迫的复仇者。在神秘岛中,这才公布他是印度达卡王子。 主 要 人 物 尼摩是个有正义感的反抗英雄,他对 民族压迫和殖民主义极端痛恨,向往 民主与自由。反抗失败后的尼摩选择 了归隐大

    5、海,他曾经对阿龙纳斯说 “海上极度太平。海洋不属于暴君 从零星的对话和情节中,殖民主义者 的残酷暴行己经暴露无疑。尼摩船长 是鹦鹉螺号的灵魂,他是作家心目中 的反殖民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英雄 大海给予了尼摩以平静和心灵的抚慰, 但却无法驱逐他内心深沉的孤独感, 只有在管风琴编织的梦幻中,他才能 得到片刻的陶醉和安宁 他虽然与世隔绝,营造了自己的理想 王国海底世界,以逃避人类社会 的邪恶,却因仇恨而最终导致了自我 毁灭。作家借尼摩船长这一形象,沉 重地谴责了殖民主义战争及其罪恶。 阿龙纳斯 他乘潜艇在水下航行,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他和他那位对分类学 入了迷的仆人康塞尔,将这些海洋生物向我们做

    6、了详细介绍,界、门、纲、 目、科、属、种,说得井井有条,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阿龙纳斯 还把在海洋中见到的种种奇观,娓娓道来,令读者大开眼界 康塞尔 是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忠实,生性沉稳。总是那么气定神闲,为人随和, 从不着急上火。他精通分类理论,遇到什么总是认认真真或者说一本正经 地把它们分类,但是对那些东西的名字却一无所知,可以说他是个分类狂 尼德兰 是一个野性十足的鱼叉手,一个比较原始的人。他也会赞叹极地的 美,但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自由,是吃到地地道道的牛排、小牛肉、 小酒馆里的酒,是在陆地上自由地行走。他精通野外生存,曾为大 家在一个岛上做了一顿丰盛的饭。他脾气暴躁,受不了被监禁,

    7、也 受不了在鹦鹉螺号上的与世孤立的生活,总是计划逃脱。如果没有 他,教授和康塞尔最后不可能回到陆地上。 艺 术 特 色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代 表作之一,代表了凡尔纳丰富 多彩的想象和缜密细腻的行文 特点。小说中情节设置古怪离 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充满神 秘色彩的海底世界 语言生动有趣,既是艺术的语 言,又是科学的语言,对各种 海底事物的说明入木三分,惟 妙惟肖。特别是那艘鹦鹉螺潜 艇,让读者如痴如醉 海底两万里中描写的潜艇 起名为“鹦鹉螺”,而鹦鹉螺 正是以自身薄薄的几毫米螺壳 而承受下潜到百米深海后所面 临的巨大水压的螺壳动物。这 一细节充分表现了凡尔纳广博 的科学知识 海底两万里最先以连

    8、载的形式,于18691870年刊登 于教育与娱乐杂志上。虽说当时法国正处于内忧外患 (普法战争、巴黎公社)的时候,但海底两万里一开 始就得到了读者的欢迎,它所带来的“奇妙的异域风情”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尼摩还将自己对海洋研究的总结手稿翻译成不同的语言, 附上自己的生平事迹装入小瓶子里,让潜艇上的最后一个 人死去时抛入大海,希望能够传给后世的人们 作 品 鉴 赏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 的巅峰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他 将对海洋的幻想发挥到了极致, 表现了人类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 心,展示了人类意志的坚韧和勇 敢。在小说里,凡尔纳借尼摩船 长之口表达了对海洋的赞美和热 爱 大海是一种超自然而又神奇的

    9、 生命载体,他是运动,是爱, 像一位诗人所说的,是无垠的 生命。可以说,地球上最先形 成的是海洋,谁知道当地球消 失的时候最后剩下的会不会还 是海洋呢!大海就是至高无上 的宁静 种种险险象环生的情节显示了人类顽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展现了人类不懈的 开拓精神。他提出了开发深海的可能性,鼓励人们去探索深邃的海底世界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科学性是它的一大特 征。教授阿龙纳斯一行在被尼摩船长控制之初,面对潜 艇这一人类的伟大杰作,阿龙纳斯竟然不顾人身安危, 暂时放弃了从鹦鹉螺号逃走的念头。他劝阻鱼叉手尼 德兰德说:“这艘潜艇是现代工业的杰作,要是没有 见到我会感到遗憾的!因此你要保持冷静,尽量仔细地 观察我们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多看看。” 感 谢 您 的 观 看 国 外 经 典 小 说 导 读 汇报人:


    注意事项

    本文(《海底两万里》国外经典小说导读)为本站会员(邂***)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