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 资源ID:176892       资源大小:1.81M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1、1 7.1.17.1.1 植物的生殖植物的生殖 7.1.27.1.2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背诵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背诵 一、有性生殖 1、概念:由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 2、特点: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意义)后代具有更强的变异性,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更强。 3、举例:通过种子繁殖的植物。(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二、无性生殖 1、概念: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2、特点: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利于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 3、举例:营养生殖(是指用营养器官根、茎

    2、、叶进行繁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 三、无性生殖的应用 无性生殖的优势:迅速扩大优良植物新品种的繁殖量,保持遗传特性的一致性。(P5 第一段)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根、植物组织培养等。 1、扦插 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a. 茎段上必须带有芽.(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性繁殖时也需要带芽) b.去掉茎段上大部分甚至是全部叶片 c.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 2、嫁接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 芽_或_枝_(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

    3、的两部分长成一个 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_接穗_ 与 砧木 的_ 形成层(分生组织)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组织培养技术 概念:它可以用一株植物的组织,甚至一个细胞,在无菌条件下,放在含有全面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培养出与 原来的植物基本相同的新个体。 过程:1、获取组织或细胞;2、形成愈伤组织;3、分化出丛芽; 4、生根;5、移栽 一、变态发育 1、概念: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_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 为变态发育。 2 7.1.37.1.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7.1.47.1.4 鸟的生殖和发

    4、育鸟的生殖和发育 2、变态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区分依据:看幼体和成体的差异的程度) ( 1 1 ) 完全变态: 同家蚕一样, 蜜蜂、 蝴蝶、 蝇、 蚊、 蛾等昆虫的发育也要经过_卵 、 幼虫 、 蛹_ _、 _ 成虫_ _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 2 2 ) 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_卵_ 、_若虫 成虫_ 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 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注意: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 有_ 翅芽_ ,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蝗虫若虫

    5、经过 5 次蜕皮 二、蚕和蝗虫等昆虫都是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一、两栖动物: 1、概念: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鳃_呼吸;通过变态发育后,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2、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 (1 1) 生殖过程:(雄蛙)鸣叫:吸引雌性 抱对:刺激雌雄蛙将卵和精子同时排到水中,可以提高受精 率。 体外受精:精子和卵子在水中受精 (2 2) 生殖方式:有性生殖 (3 3) 受精方式:体外受精 2、发育 (1 1) 发育过程: 受精卵_ _ 蝌蚪 _ 幼蛙 _ 成蛙 。 (2 2) 发育方式:变态发育(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

    6、发育,不再区分到低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 态 发育。) (3 3) 蝌蚪:用尾运动;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 成蛙:用四肢运动;用肺呼吸,皮肤辅助;水陆两栖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1、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2、水域环境减少和污染会危及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生殖特点: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二、鸟卵的结构和功能 1、卵壳和卵壳膜:保护,还能减少水分蒸发。 注意:卵壳上有气孔,保证胚胎发育时能进行气体交换。 鸡卵放在热水中,卵壳表面有气泡,说明卵壳上有气孔。 3 卵壳膜有两层:外壳膜、内壳膜 2、气室:储存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3、系带:悬挂卵黄,固定和减震。 4

    7、、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 5、卵黄:是主要的营养物质 6、卵黄膜:保护作用 7、胚盘:含有细胞核,胚胎发育的部位,受精后发育成雏鸟 特别提醒:1 个鸡蛋不是一个卵细胞。一般认为一个蛋黄就是一个卵细胞。其中卵黄膜相当于细胞膜、卵黄相当于 细胞质、胚盘相当于细胞核 未受精的鸟卵,胚盘小且颜色浅;已受精的鸟卵,胚盘大且颜色深。 三、鸟的生殖发育过程: 包括 6 个阶段:求偶、交配 、 筑巢、产卵 、孵卵、 育雏; 其中求偶、交配、产卵是鸟类生殖和发育必经的过程 四、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生物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昆 虫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或不完全

    8、变态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变态发育。 鸟 类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 育为成鸟,没有变态发育 4 受精卵受精卵(2n) 子代子代(2n) 7.2.27.2.2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1.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 的。 2.2.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3.3.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等特征的统称 4.4.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

    9、兔的黑毛与白毛。 5.5. 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6.6. 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 就 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7、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环境的影响。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 二、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三、 生殖细胞:是指精子和卵细胞。 体细胞:指除精子和卵细胞外,其他所有细胞统

    10、称为体细胞。 四、基因、DNA 、染色体 1、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 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一般情况下,每条染色体上 1 个 DNA 2、DNA:双螺旋结构;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3、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五、基因和染色体在细胞中存在的规律 1、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如:人的体细胞中有 23 对(46 条)染色体。 2、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单存在,基因也是成单存在的 4.4.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

    11、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入精子 或 卵细胞中。 5.5. 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父方(2n)精子(n) 母方(2n)卵细胞(n) 7.2.17.2.1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5 7.2.37.2.3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一、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1、孟德尔: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遗传学之父” 2、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具有明显的相对性状。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 3、实验方法:人工传粉 4、实验过程: 将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都是高茎;子一代高茎自交,后代高茎:矮茎=3::1 5、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为:

    12、 a.a.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叫做显性性 状 (如高茎);未表现出的性状(如矮茎),叫做隐性性状。 b.b. 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 c.c. 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dd; 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 DD 或 Dd 两种。 d.d. 基因组成是 Dd 的,虽然 d 控制的形状不表现,但 d(隐性基因)并没有受 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 去。 6、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二.禁止近亲结婚 1、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

    13、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直系血亲: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子女、孙子女 旁系血亲:兄弟姐妹、表和堂兄弟姐妹、伯叔、姑母、舅父、姨母等 2、禁止近亲结婚原因: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 三、 6 遗传学相关概念 纯合子:两基因相同,如 DD 或 dd 杂合子:两基因不同,如 Dd 杂交: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亲本交配,如 DDdd 自交:两个基因型相同的亲本交配,如 DdDd 四、解题基础: 六、判断显性和隐性的方法 方法 1:根据定义: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后代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例如:高茎 矮茎 全部高茎 (隐性) (显性)

    14、方法 2: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则后代中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 例如:白羊 白羊 黑羊 (显性) (隐性) 方法 3:假设法:假设某一性状为显性(或隐性),若推导得通,则假设成立。 7 7.2.57.2.5 生物的变异生物的变异 一、 染色体的类型: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性别无关 结论: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二、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男性 女性 性染色体组成 XY (Y 染色体比 X 染色体短) XX 体细胞中染色体 22 对常染色体+XY 22 对常染色体+XX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 (2 种精子) 22 条常染色体+X 或 22 条常染

    15、色体+Y (1 种卵细胞) 22 条常染色体+X 三、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1、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于由父亲的哪一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比例为 11。(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 50,原因是父亲产生的两种精子数量是相等的 而且精子卵细胞随机结合) 四、模拟实验: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 实验注意事项: 1、每次抽取完后,棋子放回纸盒并摇匀 2、纸盒不能透明,保证拿棋子的时候不能挑选。 3、实验次数越多,才会越接近 1:1 五、性染色体上有决定性别的基因,也有控制其他性状的基因。 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取决于遗传物质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一、变异的类型 1、可遗传的变异和

    16、不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 不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如割双眼皮 2、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注意:有利还是不利,是针对变异的生物本身而言。 二、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7.2.47.2.4 人的性别遗传人的性别遗传 8 7.3.17.3.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例子:人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 一、研究生命起源的方法-推测 1、概念:推测是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 2、要求:有一定的证据做基础;有严密的逻辑;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二、

    17、原始地球 1、形成时间:地球大约在 46 亿年前形成 2、环境特点:高温、闪电、紫外线 3、原始大气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三、米勒的模拟实验 结论: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局限性:不能说明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四、生命起源的假说 - “海洋化学起源说” 观点:在地球温度逐渐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原 始大气中无机物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转变为有 机 物,在原始海洋中进一步演变成原始生命。 特别注意: 有机物小分子物质产生于原始大气。 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是原始海洋。 五、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说

    18、1、神创论(不正确) 2、自然发生论(不正确) 9 7.3.2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历程 3、宇生论:陨石证据证明,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可能来自其他星球。 4、海洋化学起源说 一、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化石 1、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2、化石在地层中分布的规律: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越 复 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晚近的地层; 二、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 比较法 1、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的内容:通过对

    19、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 过程。 例如:课本资料 1、比较不同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推出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哺乳类。 课本资料 2、比较不同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从而推出亲缘关系: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马次之,果蝇和向日 葵等则较远。 资料 3、比较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郑氏始孔子鸟化石: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由此推断,鸟类可能由爬行动物进 化而来。 三、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动植物都起源于原始生命 2、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不同进化为动物界和植物界。(动物:异养型 植物:自养型)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

    20、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100 年以后,桦尺蠖由浅色占多数变成深色占多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浅色的桦尺蠖在黑色树干上易被捕捉, 深色的易幸存下来,繁衍后代。 一、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1、保护色及其意义: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十分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其意义是有利于 躲 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除了保护色,动物的警戒色和拟态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3、模拟实验: 实验过程中:大彩纸 相当于 生物生活的环境; 7.3.37.3.3 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进化的原因 10 8.1.18.1.1 传染病及其预防传染病及其预防 各色小纸片 相当于

    21、 猎物不同体色的变异类型; 组员 相当于 捕食者; 各色备用小纸片 相当于 幸存者的后代。 实验结果:“幸存者”最多的是与大彩纸颜色接近的小纸片 实验结论:动物保护色的形成与环境有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 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 异的特征,其中有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有利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生 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易被淘汰。 1

    22、、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16 字必背)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注意:过度繁殖是条件或前提,生存斗争是手段或动力,遗传变异是基础,适者生存是结果 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的概念(课本黑体字,必背):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 自然选择。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三.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经典例题:某治疗感冒病的药物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逐渐降低,其根本原因是( C ) A.病毒接触药物以后,慢慢产生抗药性 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 C.药物对病毒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23、D.后来的药量减少,产生抗药性变异。 特别提示:生物本来就有不同变异,环境选择某种变异;而不是生物本身为适应环境而产生变异。 一、传染病 1.1. 传染病的概念: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 之 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2.2. 传染病的特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3.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传染源: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注意:沾有蛔虫卵的蔬菜不是传染源,传染源只能是动物或人 11 1、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2、易

    24、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病原体和传染源的区别】:病原体是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传染源往往是携带病原体的患者。 三、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1. 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带病动物的焚毁 2.2. 切断传播途径:如勤洗手、环境的消毒 3.3. 保护易感人群:如体育锻炼、打疫苗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组 成 功 能 类 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病原体侵入;分泌物能杀菌; 纤毛清扫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 胞 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溶解病 菌; 吞噬细胞能吞噬消化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从而清

    25、除抗原 特异性免疫 特别注意: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也叫先天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出生后形成,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防御作用,也叫后天性免疫; 1.溶菌酶:作用: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也能使病毒失活,具有杀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 分布:存在于泪液、唾液、血浆等 2.吞噬细胞:作用:吞噬消化病原体; 分布:血液和组织、器官(淋巴结、脾脏等) 3.3.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及大量分布的场所,如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骨髓; 4.4. 免疫细胞:也叫白细胞,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5.5.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

    26、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移植的器官、花粉等 8.1.28.1.2 免疫与计划免疫免疫与计划免疫 12 6.6. 特异性免疫的作用过程: 二、免疫的功能: 1.1. 免疫的概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 斥进 入人体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2.2. 免疫的功能:(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自身稳定) (2 2)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防御感染) (3 3)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27、(免疫监视) 三、计划免疫: 1、计划免疫: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 2、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注意:1、打疫苗的目的是打入病原体,让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打疫苗 是 让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2、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四、免疫异常反应: (1 1) 过敏反应: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食物或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 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2 2) 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

    28、的。 13 8.28.2 用药和急救用药和急救 (3 3) 艾滋病: 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简称 AIDS。 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 HIV。 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致病原理:HIV 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因此病人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 一、安全用药 1.1.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 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 2.2. 药物的类型: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1 1)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

    29、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2 2) 非处方药:简称为 OTC,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 非处方药分为甲类非处方药(药店购买)和乙类非处方药(药店、超市、宾馆等购买) 3.3.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 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4.4. 中药是我国传统的药物,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从各种动植物中提取出来的。西药 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由化学物质合成的,因此又被称为化学药品制剂。 5.5. 药物的保存:密封、干燥、避光 二、急救 1、紧急呼救:拨打 120 2、心肺复苏:适应于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心肺

    30、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注意:心肺复苏的顺序:C-A -B (先做 30 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 2 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 反复进行。) 3、出血和止血 (1 1) 出血分为内出血和外出血 (2 2) 外出血的三种情况 a.a. 毛细血管出血:出血时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 b. 静脉出血:血液呈暗红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 c.动脉出血: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 (3 3) 止血 a.a. 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的处理方法:将伤口部位冲洗干净,贴上创可贴 b.b. 大静脉或动脉出血的处理方法:先拨打,然后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

    31、 特 别注意:动脉出血,在近心端压迫止血。 14 8.3.28.3.2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静脉出血,在远心端压迫止血. (口诀:动近静远毛不慌) 1.1. 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2.2. 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 况。 3.3. 调节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 宣泄烦恼 自我安慰。宣泄时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 一、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行为习惯,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娱乐活动、参与社会活动。 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慢性、非传

    32、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 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 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三、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1.1. 提出问题: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2.2. 作出假设: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 3.3. 实验步骤: 先把体积分数为 95 的酒精配成浓度分别为 5 、10 、15 、20 的酒精溶液。用清水作为对照组 实验共用 25 只同等大小的成年水蚤,每组溶液中放 5 只 实验时,先找到水蚤的心脏,在规定时间内(如 10s)测水蚤在不同的酒精浓度中心跳的次数(

    33、测三次,取其 平均值), 4.4. 得出结论: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当酒精浓度达到 20 时,水蚤死亡 四、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1.1. 提出问题: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2.2. 作出假设: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 先在 50 mL、30 mL、20 mL 蒸馏水中分别放同种品牌的半支香烟的烟丝,浸泡相同的时间。用清水作为对照组 实验共用 20 只同等大小的成年水蚤,每组放 5 只 实验时,先在显微镜下找到水蚤的心脏,在规定时间内(如 10s)测水蚤在不同的烟草浸出液中心跳次数的平 均值, 3.3. 结论: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浓度越高,心跳越快。

    34、8.3.18.3.1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5 五、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 弱和 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六、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 经系 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七、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八、网瘾的危害:浪费大量时间和经历;免疫力下降;引发心理疾病,产生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


    注意事项

    本文(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知识清单)为本站会员(争先)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