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常考练习题

    • 资源ID:171010       资源大小:61.87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常考练习题

    1、 部部编版编版七七年级年级语文语文下册下册 古诗词古诗词 练练 习习 题题 1 01 01 竹里馆(王维)竹里馆(王维) 【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 。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 。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难以引人共鸣的是: , 。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 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 , 。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解释词语。 幽篁: 啸: 2.这首诗以 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 3.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

    2、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 4.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5.“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 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 6.诗中写了那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所展现的画面。 8.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9.请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0.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 2 B.“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C.以自然

    3、的笔调,描绘出清新的月夜,融情景为一体。 D.以琴啸的声音,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02 02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 。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 人的诗句: , 。 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 。 4.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5.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去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语是: , 。

    4、 6.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 , 。 7.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的是: , 。 8.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 。”它 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解释词语。 玉笛: 。 折柳: 。 故园: 。 闻: 。 2.古人离别常 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意。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 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3.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3 5.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

    5、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6.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7.“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试加以说明。 8.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请作简要分析。 9.本诗抒发了什么感情? 03 03 逢入京使(岑参)逢入京使(岑参) 【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1.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 。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 。 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 。 4.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

    6、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 。 5.诗中借走马相逢的生活细节描写,蕴含诗人复杂情感的诗句: , 。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解释词语: 故园: 。 漫漫: 。 龙钟: 。 凭: 。 传语: 。 2.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3.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所展现的画面。 4.“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5.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6.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 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7.“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钟”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8.有同学在赏析逢入京使这首诗时

    7、,将第三句“马上相逢无纸笔”理解为“立刻就 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1)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2)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这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 9.对诗歌逢入京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B.“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 理。 C.展开联想与想象,诗歌描绘了离开长安日久,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的情景。 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仅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就将生活中充满的浓郁边塞生活 气息,用朴素的

    8、语言真挚地表现出来。 10.下列对逢入京使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思多之情奔涌而出,不可遏止。 B.东望故园,长路漫漫,亲人远隔,怎能不让人泪雨滂沱,所以诗人沉浸在思念的悲苦 中不能自拔。 C.诗中不说旅途艰辛,不说归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一声“传语”中。 D.该诗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 5 04 04 晚春(韩愈)晚春(韩愈) 【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1.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妍斗艳 的句子是: , 。 2.通过拟人的修辞写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

    9、雪花一般随风 飞舞,加入了留春行列的句子是: , 。 3.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本 色的句子是: , 。 4.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他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 , 。 5.(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 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句子是: , 。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晚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几个关键的词语进行赏析。 2.晚春是韩愈诗中颇富情趣的小品,人们对诗意的理解诸说不一。请分析第三、四 句中“杨花榆荚”的形象,谈谈你的看法。 3.一、二句写出

    10、了怎样的晚春景致?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4.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5.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 6.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7.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6 8.这首诗突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手法。 9.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05 05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1.登幽州台歌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 , 。 2.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

    11、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 。 3.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 。 4.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传达出诗人登楼时内心的孤 寂,与登幽州台歌中的“ , ”两句有异曲 同工之妙。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这首古诗选自 ,作者是唐代的 。 2. 诗 人 登 上 , 看 到 , 先 想 到 ,再想到 ,不禁 。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人”“者”是指什么人?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句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5.赏析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有两个“不见”,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

    12、何相同点和 不同点? 7 7.“独怆然而涕下”属于何种描写?写出了什么?“独”有什么作用? 8.作者在高处观景,为何会“怆然”呢? 9.诗人选择登“幽州台”而歌,有何深意? 10.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1.赏析该诗,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 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 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

    13、“鼻涕”。 06 06 望岳(杜甫)望岳(杜甫) 【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 , 。 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 。 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 , 。 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本诗的作者是 代伟大的“诗圣” 。 2.“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 的特点。 3.“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 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 之情。 4.齐鲁青未了一句

    14、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 惊叹仰慕之情; 一个 “ ” 字,炼得极好,突出了 的形象。 5.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一句作简要赏析。 8 6.“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7.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8.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二字好在何处。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10.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

    15、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泰山,上句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12.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13.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14.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

    16、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5.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9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 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 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 求。 16.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

    17、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07 07 登飞来峰(王安石)登飞来峰(王安石) 【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1.登飞来峰: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 , 。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 句是: , 。 3.诗中表现诗人高瞻远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 。 4.诗中描写飞来峰概貌,并通过传说写飞来峰之高的诗句是: , 。 5.诗中表现诗人虽然变化遇到挫折,但仍矢志不改的诗句是: , 。 6.诗中表现诗人不畏艰难,极具有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 。 7.诗中直

    18、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用来表现塔高的诗句是: , 。 8.诗中寓境、景、理为一体,且含有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 。 9.诗中与孟浩然“鸡鸣见日出,常与仙人会”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10.虞世南咏蝉诗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之句,此诗中也能表现“登高望远” 之意的诗句是: , 。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 等。 2.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 是 。 10 3.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 ,实则指 。 4.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 ”突

    19、出塔之高,为下文 做 。 5.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说说“不 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8.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 9.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 的政治抱负呢? 10.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

    20、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 山野的矛盾心理。 08 08 游山西村(陆游)游山西村(陆游) 【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 诵的两句是: , 。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 , 。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 , 。 11 4.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

    21、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 , 。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 首 联 写 出 了 农 家 人 的 特 点 , 最 后 两 句 表 现 了 的情感。 2.全诗紧扣一个“ ”字,按 推移展开叙述。 3.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四联诗的内容。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5.你是怎样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6.提炼出这首诗中关于“民俗”的信息。 7.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8.“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9.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 会谈一谈。 10.“柳暗花明”

    22、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 形容“花”?“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通常指什么? 1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1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 13.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14.有人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回到故乡的喜悦之情,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罢官 后的落寞之感,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述理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淳朴的农民朋友邀请诗人到家里作客,他对诗人说,请别嫌弃农家的酒有些浑浊,今 年农作物丰收了,家里有丰足的鸡和猪款待您。 B.在前往农家的路上

    23、,诗人越过一重重山,蹚过一道道水,正疑惑无路可行之时,忽见 柳林浓绿,花丛艳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一路走来,诗人感悟到了生活的道理:在走投 无路的时候,只要努力探索,就一定能寻找到出路,到达目的地。 C.春社祭日已临近,村民们穿着布衣,带着素帽,你吹着箫,我击着鼓,一起快乐地庆 祝丰收村子里仍然保存着古朴浓厚的乡俗民风。 D.热情的主人,变换的美景,淳朴的民风,使诗人不但流连忘返,还与村民相约:虽然 自己年老体弱,即使拄着拐杖,即使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随时再来登门拜访。 09 09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

    24、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 , 。 2.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 , 。 3.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抒情议论相结合,表现诗人离开京城豪迈. 洒脱的气概的诗句是: , 。 4.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在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 “ , ”一句,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它不是 表现了诗人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吗?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本诗开头两句,以浩荡修饰离愁,以 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 马致远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 2.这首诗写诗

    25、人离京的感受,将 和 融为一 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13 4.“落红”在这里比喻什么? 5.最后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 6.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 心志? 7.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8.

    26、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 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 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 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 的遁世思想相同。 10 10 泊秦淮(杜牧)泊秦淮(杜牧) 【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 治者的一句诗是: , 。 2.杜牧的

    27、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 , 。 3.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 。 4.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 。 5.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 , 。 14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泊秦淮作者 ,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本诗作者为 “ ”。本诗从听觉的角度,运用“曲笔”的手法,写出诗人忧国忧民 的感慨的诗句是: 。 2.诗歌用 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 幅 的画面。 3.这首诗构思细密而精巧。首句描绘的画面迷蒙中透出冷寂,描绘的画面具 有 的特点,作用是渲

    28、染了 的气氛,表达了诗人 的 。第二句点明悲凉环境,在结构上起枢纽作用。后两句以形象而婉 曲的议论作结,针砭时弊,抒发心中的不满。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的本意是斥责歌女吗?请谈谈自己的看 法。 5.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6.“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7.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意味深长,试品析。 9.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 10.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1.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2.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的是社会歌舞

    29、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5 11 11 贾生(李商隐)贾生(李商隐) 【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1.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 , 。 2.笔锋一转,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 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 。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 赏析。 2.“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30、情感? 3.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4.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5.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12 12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常见考题】【常见考题】 【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1.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 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是: , 。 2.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 , 。 3.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 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 。 16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末句的“放过”

    31、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13 13 约客(赵师秀)约客(赵师秀) 【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1.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可爱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 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是: , 。 2.赵师秀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 , 。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歌前两句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3.“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 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4.诗中

    32、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5.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含蓄而有韵味地描写诗人怎样的情景? 6.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 7.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17 8.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 9.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 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

    33、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18 附:参考答案附:参考答案 01 竹里馆(王维)竹里馆(王维) 【理解性默写】 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阅读理解】 1.幽篁:幽深的竹林啸:长长的口哨 2.弹琴长啸 3.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 长啸 4.月夜,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 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5.“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 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

    34、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表达 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6.幽篁、深林、明月。 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7.月夜,诗人独自坐 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8.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宁静、 淡泊、愉悦的心境。9.诗歌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思想感情和高雅的境界,诗的前两句写诗人活动环境的清 幽和诗人情趣之雅趣;后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引为知己,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澄净,表达了诗人宁 静淡泊的心境。 10.A 02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理解性默写】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5、。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阅读理解】 1.玉笛:精美的笛子。 折柳: 折杨柳笛曲。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故园:指故乡,家乡。 闻:听;听见。 2.柳 3.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4.“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谁家” ,意即不知谁家, “谁”与“暗”照应。第二 句着意渲染笛声

    36、,说它“散入春风” “满洛城” ,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主观感觉的极度夸 张。 “散”字用得妙。 “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 ,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 “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 “满”字从“散”字引出,二者密合无间。 5.“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6.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静夜里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无痕迹的;另一方面 照应了“谁家” ,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游子思乡之苦。 7

    37、.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 “折柳”这首曲 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 是全诗的关键。 8.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 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 折杨柳 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9.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 19 03 逢入京使(岑参)逢入京使(岑参) 【理解性默写】 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故园东望

    38、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4.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阅读理解】 1.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龙钟:沾湿。 凭:托。 传语:捎口信。 2.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3.这句诗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 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 “漫漫” 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4.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5.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

    39、,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 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6.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 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7.“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8.(1)不正确。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骑着马在路上” (或“骑在马上” )错误地理解为“立刻” 。 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 。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

    40、入京 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 (2)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 “逢”的是 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 还伤心什么呢? 9.D 10.B 04 晚春(韩愈)晚春(韩愈) 【理解性默写】 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2.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4.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阅读理解】 1.赏析时, “知春”应

    41、突出其消息灵通的特点, “斗芳菲”应突出其互相比赛的特点, “惟解”应突出其诚实 可爱的特点。2.A.劝勉说:劝人珍惜光阴,抓紧时间多读书,以免像“杨花榆荚”那样白首无成。B.挪揄说:故 意嘲弄“杨花榆荚”没有红紫美艳的花,一如人之无才华,写不出有文采的篇章。C.怜惜说: “杨花榆荚”也是 花,虽无大红大紫,亦有可称道之处。D.哲理说:诗有寓意。韩愈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他欣赏“杨花 榆荚”的勇气,刻意在诗中描画出一个“杨花榆荚”的形象,以鼓励“无才思”者应有不甘落后,敢于创造的 精神。 “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岂不 是诗人所

    42、鼓励的么?3.草木留春,万紫千红。4.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 20 不甘示弱,雪花一般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5.运 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如: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天下。6.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 时节花草树木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7.柳絮朵朵,像雪花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8.拟人;使无 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9.感叹时光易逝,劝喻 人们珍惜时光。 10.示例: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 “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白首无

    43、成。不同意,因为作者 在诗中是在嘲笑杨花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但敢 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 05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理解性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面涕下。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面涕下。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阅读理解】 1.陈子昂集 陈子昂 2.幽州台 无穷无尽的天地 古人 来者 怆然涕下 3.任人唯贤的人。 4.表达了诗人不 被理解赏识的孤独和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抒发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哀。5.这 两句诗从时间角度写出时间之悠久绵

    44、长,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又表述了对古代那些礼贤下士的明君的崇敬之 意。缅怀古人的同时,写尽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做铺垫。6. 相同点:两个“不见”都表达了作者感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 “不见”的“古人”和“来者” ,都 是指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 难酬的悲愤。不同点:前一个“不见”是感怀历史,后一个“不见”是对将来提出希望,悲怆之情递进,由古 及今。7.神态描写。形象逼真地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悲愤情态; : “独”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寂和悲 愤。8.是因为作者内心的悲哀与苦闷。9.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 王招贤纳才之地。这就暗示:诗人登临的是燕昭王招贤纳才之地,如今昭王不在,贤才无举。10.作者孤独地站 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11.D 06 望岳(杜甫)望岳(杜甫) 【理解性默写】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阅读理解】 1.唐 杜甫 2.巍峨(高大) 3.高大 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常考练习题)为本站会员(争先)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