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上期末统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资源ID:168968       资源大小:42.84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上期末统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1、山东省潍坊市山东省潍坊市 20212021 届上学期高三期末统考语文试题届上学期高三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社会认同的发生所依赖的都是特定的事实基础,这类事实基础有当下的,

    2、也有过往的,过往的即社会 记忆。那些来自过往的社会记忆对社会认同能够产生更为根本和深远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记忆 构成了社会认同得以形成的重要事实基础。 共同的经历、相似的遭遇、特定的历史时期等,奠定了群体中每一个个体记忆的底色或基调。但是, 记忆首先是个体的,是基于个体感知、受个人情感支配的。个体记忆在形成的过程中会有意或无意地向群 体和社会层面展开,通过记忆的选择和加工,区分出我群和他群,促成群体意义的形成即社会分类, 进而实现社会认同。而社会认同感的获得,一方面为个体认同增强了合法性,同时也使群体得以巩固。 在微观层面,从社会记忆的个体性出发,我们看到了一条从个体记忆到社会认同的形

    3、成路径。相对于 宏大统一而又抽象的社会记忆而言,个体记忆的鲜活性、事件性、直观性往往更具冲击力,对认同的形成 有着更为直接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在每年 12 月 13 日国家公祭日,新闻媒体再现的宏观历史叙事以及 30 万死亡人数的数字,是我们对那一段历史共有的社会记忆的一部分,成为民族和国家认同的事实基础。 但是当我们看到描述这其中个人经历的文字,或通过口述历史直面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时,那种冲击力往 往更为强烈。相对于宏大的社会记忆,个体记忆是微小的,但正是每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记忆最终汇成了 整个社会的记忆。需要强调的是,所谓个体记忆,不是生理学意义上的单纯的脑部记忆,实质上是社会记 忆的个体

    4、性表现。之所以选择用个体这个词,只是为了区别国家或政治意义上权力所建构而生成的社会 记忆。 对于宏观叙事的社会记忆而言,建构社会认同往往和权力联系在一起。哈布瓦赫认为过去不是被保留 而是被重建,即记忆展现的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对过去的重现,而是一种满足于当前社会利益的对过去的重 建。当下的利益关系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对社会记忆进行着选择和建构。建构社会记忆不是最终目的, 社会记忆只是一个中介、一个桥梁。无论是哪方面的利益关系,都希望借助对社会记忆的建构来实现对 社会中人们思想的某种引导,形成社会认同。 值得警惕的是,宏观叙事的社会记忆剥离了个人记忆中过多的个人痕迹,以一种抽象而非具体的面貌 呈现,

    5、给予了某些蓄谋已久的权力对其操控的空间。如日本右翼势力通过修改教科书,试图为年轻一代建 构有悖于历史事实的有关侵华战争的社会记忆。这些受权力摆布被建构出的社会记忆往往有悖于历史事实, 但是却可以引导和控制人们的主观判断,形成权力掌控者所期望的社会认同。 但社会记忆的建构并不一定都是来自权力等外部力量,有时也可能来自群体本身,不管是为满足外部 期望,还是内部需要。如知青回忆录等文字,苦和困顿是知青述说以往故事的主旋律,但是后来形成了 青春无悔这样一个知青主流的记忆模式。知青群体的优良品质、知青生活的意义感,共同建构出了青春 无悔这样一个知青群体的社会记忆。关于青春无悔的社会记忆建构,很难说这是一

    6、个来自外部的经由权 力操控的结果,更像是一种内源性的、自发性的建构。或者说,知青群体出于肯定自我这一朴素的群体利 益诉求,通过叙述、文字和聚会等形式构建出青春无悔的社会记忆,从而实现社会认同。 (摘编自胡洁基础、生成与建构 从社会记忆到社会认同 ) 材料二 回顾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我们发现,中华民族事 实上就是一个在无数革命先驱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主权的斗争中显现并逐渐清晰起来的集体身份,是一 种为积聚所有社会力量以谋取革命胜利而建构的中国人的集体的自我身份,一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构建 过程与结果。从实际效果来看,抗击外侮和共克时艰,促进了中国不同群体之

    7、间原发的亲近和认同,凝聚 了空前的社会力量,实现了一个伟大的政治目标和社会理想。对这种亲近和认同的记忆,最为集中、最为 形象地体现在文艺作品及其所保存、发展和精炼化的语言文字当中。不可否认,这种记忆与叙述延续和强 化了我们之间的认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差异。正因如此,我们才会有 血战台儿庄的悲壮、北京奥运开幕式和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天安门演出的雄美。 对于多民族现代中国来说,中华民族这一多族裔交融而成的集体身份,通过国家权力对价值观、象 征符号、记忆等诸多东西的创造、培育、更新和保存得以牢固建构;国家则从这一建构过程中获得国民的认 同,增强了社会凝聚力。 (摘编自间国疆

    8、社会记忆、民族身份与国家认同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与来自过往的社会记忆相比,当下社会发生的特定事实基础对社会认同的形成并不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B.个体记忆基于个体的感知,受个人情感支配。它向群体和社会层面展开的特点是由社会记忆的底色或基调 决定的。 C.对于青春无悔的主流记忆模式的确立,作者倾向于认为是知青群体为自身利益诉求主动去建构的。 D.材料一中我群和他群的概念,与材料二中我们与他们的说法,两者含义是相同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没有个体记忆促成社会分类,也就不会有社会认同感的获得,就更没有实现群体巩

    9、固的可能性。 B.国家公祭日的事例启示人们,形成社会认同,不但要重视社会记忆的宣传,而且要重视个人记忆的再现。 C.宏观叙事的社会记忆是抽象的,虽然这并不必然产生某些蓄谋已久的权力对其操控,但仍应该警惕。 D.阅读体现中华民族亲近和认同的记忆的文艺作品及其语言文字,利于增强中华民族集体身份认同感。 3.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材料一第 4 自然段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学者王珂表示一个利益群体的领导者选择、组织、重述过去,以创造一个群体的共同传统,来诠释 该群体的本质及维系群体的凝聚。 B.费孝通在乡土中国说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所谓了解,是指接受着同一的 意义体系,同样的

    10、刺激会引起同样的反映。 C.德国学者乌尔夫说过机构、组织只有不断改变自身,才能实现他们的任务。它们倾向于根据变化的条 件调整自己的内容与形式。 D.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认为,人们通常在社会之中才获得他们的记忆。也正是在社会中,他们才能进行 回忆、识别并对记忆加以定位。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了社会认同,但侧重点并不一样,请简要说明。 (4 分)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有关社会记忆和社会认同关系的观点,分析下列社会现象。 (6 分) 清明节全国三分钟默哀鸣笛时刻,一武汉网友驻足解放大道,面对重启的家园泪奔,视频被大量转发。 非典时,大家保护我们90 后;17 年后,我们90 后要保护大家。 9

    11、0 后的心声收获大量点赞。 央视频道推出抗疫纪实专区,展示疫情期间的生活现场与真实思考,引发广泛共鸣。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初雷(节选) 路翎 司机刘强和他的助手王德贵所在的汽车连,奉命从前线附近的地区往后方运送一批鲜老百姓。这些朝 鲜人在敌人的炮火射程内顽强地生活了好久了,他们是因为紧急的军事情况而疏散的。刘强和王德贵的车 子排在最后一辆开出,因为他们这一车全是年老的和年轻的妇女,带着一群孩子和很多的零碎东西。在十 一月末的严寒的黄昏里,天色很快地黑下来了,前沿的炮声激烈起来了,山谷里震荡着一阵阵巨大的、单 调的回声。妇女们的这些

    12、零碎的日用的东西,引起刘强许多感触。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者来到他 乡上海附近的时候,他的母亲和姐姐带着她们的篮子、罐子、大包小包爬上一辆拥挤的汽车,那时候 他才十七岁,他讨厌这些破旧的东西,觉得它们没有价值,但是妇女们绝不肯丢掉它们。那时候他还不懂 得在那些残酷的年代里人民生活的艰难。朝鲜妇女们的这些旧包裹,这些帘子、草席,这些盆子罐子,在 他心里唤起了温暖的感情。这些东西仿佛在对他讲述着艰苦和贫穷,讲述着妇女们一两年来在炮火下的流 血奋斗。放到车子上去的任何一件小东西,都叫他觉得这是对敌人的一个胜利。车上装得差不多了,他却 继续在那里一件一件地往上搬着。看着这种情形,年轻的助手王德贵有些焦急

    13、了。 不行啦,再耽搁咱们要赶不过去啦。 行!刘强决然地大声说,接着他用愉快的鼓动的口气说,来吧,小王,想个办法替这位阿妈尼把背 夹绑在车子后边这样那两床炕席也放的下啦。 这破炕席有什么用呀! 老百姓过日子什么都有用的,哪怕是破炕席,能丢在这里叫敌人一炮打掉么? 他的愉快而活泼的声音忽然变得严厉了,并且那闪耀的眼光向着王德贵瞪了一眼。从来不发脾气的刘 强,个性其实是非常刚强的。王德贵本来想说叫炮打掉的东西呢!可是说不出口了。 终于把所有的比较大的东西都安置好了。助手王德贵已经跑去发动了马达,他担心着,退了公路上车 多,赶不过封锁线。听见马达声,刘强就很沉重地向着司机台走去了,但走了几步又停下来,

    14、因为听见了 车上面传出来一个婴儿的啼哭声。 那孩子就在母亲的胸前愤怒地哭着。刘强叫那母亲把孩子给他,他说,可以把这婴儿带到司机台里面 去。做母亲的迟疑了一下,但这时刘强已经伸手把孩子抱过来了。 辛苦啦,谢谢的.那母亲激动地说。 不谢!小王!刘强喊着,为了免除那母亲的不安,他特别用一种愉快的、幽默的腔调大声喊道来, 小伙子,咱们找到一个活儿干啦! 这活主要是你的!刘强愉快地说,不由分说地把孩子塞在王德贵的手里了。这怎么好弄呢,我不会 抱孩子呀!那十八岁的青年助手说。*!他说,做这么回妈妈不委屈你,将来你还不是得有儿子! 王德贵很不满意这老司机今天太婆婆妈妈了,妨碍完成任务怎么办呢然而他仍然羞怯地

    15、笑了。 他捧着孩子的那姿势实在笨拙,就像捧着一盆热水似的,车上的妇女们也都笑起来了。王德贵很不满意这 些笑声,浑身热辣辣的。 敌机临空了,照明弹一直从前面挂过来了。刘强的脸上马上有了凛然的、严肃的神气,司机台的门砷 的一声关上了。迎着寒风,这台嘎斯车投入了公路上的激烈斗争。 . 大雪纷飞天渐渐地亮起来了。周围的景色,覆盖着雪的土坡、田地,大雪中低强地弹起来的弯屈 的黑色的树枝,可以模模糊糊地看见了。离目的地只剩下了十里路。车上的妇女们都醒着。她们披着被单 和旧衣,默默地承受着这场大雪。这里就要到她们新的家了。忽然地那个用花格子头中包着头的、浓眉毛 的姑娘唱起歌来。几个年轻的妇女跟着唱起来,最后

    16、全车的妇女,都唱起来了。 这一车冻僵了的、疲困的妇女,整夜都一声不响,顽强地抗击了那向她们袭来的敌机和严寒,现在唱 起来了。她们就要到达她们新的家,她们欢迎这场雪,听着司机台里那个孩子的哭声,唱起来了。于是一 下子这台车从困顿和沉默里醒来,被一种青春的、欢乐的、胜利的空气鼓舞着最后这几里路,是载着 歌声飞驰着的。 人们开始下车,被歌声和大雪所激动。司机和他的助手走了出来,在迷茫的大雪中笑着;司机的手里, 捧着那个又睡熟了的孩子。 沉默了,站在纷飞的大雪中。王德贵抱过了孩子并且把他高举了起来。大家看着王德贵手里的孩子, 又看到刘强的染着血的大衣和苍白、微笑的脸。那个做母亲的奔上来接过她的孩子,眼

    17、泪流出来了。她抓 住了王德贵的手,把她的头在他的肩上靠了一靠,又跑向刘强,把头靠在他的没有负伤的结实的右肩上。 忽然地王德贵走向那个母亲,问着阿妈尼,这孩子他的姓名?母亲来不及回答,有七八个声音叫起 来了,说,这孩子叫金贵永!金贵永,记着了!王德责红着脸说。 金贵永, 再见吧!刘强说, 显出了王德贵先前见过的那种严肃的、 沉思的、 父亲般的神情, 俯下头去, 在那母亲的臂弯里吻着孩子的脸。 忽着这飘落在她们的土地上的今年的最初的雪,妇女们静静地站着。大雪无声地、密密地降落着,这 台车后面的那两条很长的黑色的车迹很快地就被大雪盖住了。 一九五三年十月十六日,北京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

    18、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插叙了刘强对日军侵略的记忆,既巧妙交代了刘强今天婆婆妈妈的原因,又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B小说写王德贵担心因收拾破炕席而耽搁行程,说明王德贵比刘强对此次运送任务有着更清醒的认识。 C. 小说写朝鲜妇女们在纷飞的初雪中激情高歌,表现了她们即将平安抵达的喜悦和对志愿军战士的由衷感 激。 D.小说写刘强俯下头去亲吻小男孩的脸,一吻见真情,流露出刚强严肃的刘强那父亲般的温暖柔情。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借助严寒的黄昏、很快地黑下来了的天色、前沿的炮声、山谷里的回声等环境描写,渲染出 严酷的战争气氛。 说写王德贵抱孩子姿

    19、势笨拙引起车上妇女们的哄笑,很不满意浑身热辣辣的等词句,形象刻画出王德贵 恼羞成怒的心理。 C.小说运用抓住靠了一靠跑向靠在等一连串动作描写,刻画出金贵永母亲对王德贵、刘强两位志愿 军司机由衷的感谢。 D.小说以雪景结尾,一方面,呼应标题,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另一方面,烘托出静谧平和的气氛,传递 出胜利到达目的地后的喜悦。 8.小说特别写了小男孩金贵永备受一行人关注呵护,这样写有何作用?(4 分) 9.有评论家说, 初雪兼顾历史真实与审美感受的最大化。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20、,完成 1014 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努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 惊,以为一日千里。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 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治。时颁课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 否,更不悦,而民安之。哲宗立,召为校书郎、 神宗实录检讨官 。 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 ,哀毁得疾几殆。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 州。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藏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通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 悉有摄依所余才三

    21、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 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溶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询介意。蜀 士墓从之游,进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 更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 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 ,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 永 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 、 草 书,楷 法亦自成一家。与张来、晁补之、秦观俱游苏

    22、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 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选自宋史 黄庭坚传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B.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D.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23、/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检讨,古代官名,掌修国史。宋时有史馆检讨,明时始属翰林院,与编修同谓之史官。 B.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 C.徙,与文中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中的贬意思相同,都指被贬谪到地做官。 D.行、草、楷,中国书法三种字体,与篆、隶等同属于中国书法中各具特色的主要书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黄庭坚机警聪明, 才华出众。 他幼年时读书数遍就能背诵, 家中之书无不通晓;苏轼对他的诗文赞赏有加, 曾

    24、举荐他代替自己做侍从官。 B黄庭坚性格直率,淡泊名利。面对实录内容是否真实的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被贬涪州、黔 州时,他没把被贬之事放在心上。 C.黄庭坚性情笃孝,悉心侍母。母亲病了一年,他白天黑夜都细心看护、照料睡觉时衣服都不脱;母亲去世 后,他哀伤成疾几乎丧命。 D.黄庭坚仕途多舛,结局悲惨。他因编写实录遭人嫉妒而被贬;因与赵挺之有隔阂,遭人指摘而被削职 为民并受拘禁,至死也未得赦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4 分) (2)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4 分) 14.黄庭坚在学问文

    25、章方面有哪些成就?请简要概括。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阅史有感 文彦博 缥帙青箱次第开,慨然英气转难裁。 莫言美事俱长往,须有清风属后来。 弹铗 始知皆琐旅,枕戈方信是雄才。 平生自况真非薄,只是休容鸩鸟媒 。 注 弹铗语出战国策 ,战国时齐国孟尝君食客冯谖曾弹铁而歌曰长铁归来乎,食无鱼。后比 喻有求于人。琐旅 这里指寄人篱下的食客。枕戈语出晋书 ,晋名将刘琨曾致书亲旧 吾枕 戈待旦,志枭逆虏。鸩鸟媒 语出离骚 ,这里指向小人请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写诗人打开书箱,翻阅书卷,

    26、却难以判断哪些才是真正慷慨英武的历史人物。 B. 颔联提到不要认为英雄的美好事迹都已成为过往,应该让后人继承他们的高尚节操。 C.颈联运用典故,通过对比表达出对食客之流的贬斥态度和对英雄豪杰的仰慕之情。 D.全诗采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抒发读史感慨,在表达方式上与杜甫登高一致。 16.请简要说明本诗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一句,以声写声,表现出乐声的变化;_一句,以形写 声,渲染了乐声的美妙动听。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用_ 一句,对登楼远眺之景进行总括评

    27、价;联想过往, 六朝已成流水,_,不禁产生惆怅之感。 (3)李密陈情表中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他忠孝不能兼顾的窘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曾有一个时期,新上市的慢锅成为主妇的新宠。把要煮的东西一股脑儿地丢进去,不管三七二十一, 煮它一个天翻地覆,完完全全不用守候看火,非常省事。对职场女性来说,慢锅当然是时代的恩赐:上 班之前,锅子里,肉是肉,菜是菜,泾渭分明,下班回来,掀开锅盖,肉和菜,早已你侬我侬地融 进汤里了。 我家孩子百喝不厌的是鱼翅瓜熬汤。鱼翅瓜,看起来活脱脱就像是冬瓜的雏形,然上人( )的是, 这瓜在汤里煮熟后,用汤匙压它,它竟散成千

    28、丝万缕的细条状,像极了鱼翅,既好看又清口。我常用老母 鸡、干贝、红枣、枸杞、墨鱼干和鱼翅瓜同煮。熬好的汤,那种鲜味啊,会化成千万只馋虫,直往你心里 钻! 女儿负笈英伦之后,对鱼翅瓜汤( ) 。有一回,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她竞然拨来长途电话,苦苦( ) 我给她寄一钵好汤,我回应着好,好,明天就用快邮寄出。汤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我以汤的味道 去( )孩子的成长岁月。孩子长大后,离家万里,汤的浓香,如同一根细细长长、柔柔韧韧的线,一生 一世牵动着游子的心。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叹为观止 如痴如醉 央求 浸润 B.叹为观止 魂牵梦紫 哀求 浸透 C.喷喷称奇

    29、 魂牵梦萦 央求 浸润 D.啧啧称奇如痴如醉 哀求 浸透 19.文段中画横线的四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B. C. D. 20文中画波浪线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生一世牵动着游子的心的是汤的浓香,那浓香如同一根细长、 柔韧的线。 从语义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 (6 分) 生物多样性事关文明的兴衰。_,人类文明才能健康发展;反之物种贫乏,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则 人类文明发展将受阻。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良好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物种能调节气候,

    30、保持水 土,减少疾病传播。然而,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 2020 年地球生命力报告指出,自 1970 年以来, 动物的种群数量平均下降了 68%。 _,艾滋病、埃博拉等致命疾病肆虐就是后果之一。因此,我们要站 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22.下面这份倡议书,有多方面的问题,请找出四处并修改。 (4 分) 提升网络文学创作质量倡议书 全国网络作家; 目前,网络文学正处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刻,为此我们发出以下倡议 一、坚持正确的创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社会责任感,积极传递正能量。 二、必须走出书斋,不做码字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讴歌新

    31、时 代,塑造新形象。 三、坚定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推进网文出海,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的良好形 象和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 只要我们心存质量意识,就能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网络作家联盟 2021 年 1 月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2020 年,整个世界仿佛进入到历史的三峡中漂流,前方仍可能是凛冽的冰河,是汹涌的怒海,你我同 在这一艘船上,无处可退,无人例外。你我的命运从未如此与国家命运生死相连,你我的历史从未如此与 世界历史紧密相绕。 我在是一个沉甸甸的字眼,因为它寄寓于每一个负重的存在之中。 所谓我在,是我在场,是

    32、我在看、在听、在感受、在坚持。 所谓我在,是有我在,是对真相与正义的信念,是担当,是责任。 所谓我在,是我还在,是渡尽劫波人还在、爱还在。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和思考?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1)请你以中国中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做演讲。 (2)为向着 2035 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奋进,校刊开辟2035,我在栏目,请你为 该栏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

    33、1.1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分) 1C(A.当下社会发生的特定事实基础不能产生重要的影响错。B.向群体和社会层面展开的特点是由 社会记忆的底色或基调决定的错。D.我们与他们的说法,与我群和他群的概念,都是为区别自己所在 群体和其他群体的表达,有相似的地方;但我们与他们具体指中华民族和外族,在这一点上含义又有 不同) 2.A(个体记忆促成社会分类,只是形成社会认同感的微观层面的路径,此外还有其他路径) 3.A(材料一第四段的核心观点是权力或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会借助对社会记忆的建构来实现对社会中人们 思想的引导,形成社会认同。A 项内容符合中心论

    34、点的意思。 B.谈的是了解能促成团体的稳定。C. 说的是 机构、组织自身的改变。D.没有重新建构的意思) 4.材料侧重从理论上论述社会认同形成的一般规律。 材料二侧重从实践层面论述如何建构中国国家认 同。 (4 分。每点 2 分,言之成理亦可) 5.武汉网友泪奔,是个体记忆鲜活性和冲击力的体现,视频被大量转发说明其影响并形成了社会认同。 90 后的心声体现了担当的社会记忆,符合外部期望和本身需要,收获大量点赞说明实现了社会认同。 央视频道推出抗疫纪实,是国家层而对人们进行思想引导,形成共同的社会记忆,引发广泛共鸣体现国民 认同。 (6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 (16

    35、分) 6、B(说明王德贵比刘强对此次运送任务有着更清醒的认识,理解错误) 7.B (形象刻画出王德贵恼羞成怒的心理,理解错误) 8.突出体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体贴与关爱。集中寄托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和希望。有力控诉侵略战争 的残酷与罪恶。 (4 分。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9.历史真实小说写志愿军战士护送朝鲜妇女到达后方家园,展现军民情深,不回避战争的残酷,这符合历 史真实。 (2 分) 审美感受志愿军战士对朝鲜妇孺关心备至;朝鲜妇女天真淳朴,心怀感激,都展现了人性美。雪景静 谧祥和,雪中歌唱欢快乐观,都给人以画面(意境)美。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冲破敌人封锁线,表现 了崇高美。 (4 分。每

    36、点 2 分,答对两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B(原文标点为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 所余才三十二事。) 11.C(徙流放) 12.D(因编写实录遭人嫉妒而被贬错) 13 (1)蜀地的读书人都仰幕他并跟随他学习。他讲学时不知疲倦,凡经他指导、教授的读书人,写出的 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4 分。游指授下笔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2)他奇特怪异的文辞,在当时精妙绝伦;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行,可与古人相媲美。 (4 分。现伟 孝友追配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14.

    37、诗歌取法于杜甫而不拘泥于杜诗;擅长书法且自成一家;文章与苏轼齐名。 (3 分。每点 1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 D.(与杜甫登高一致错误) 16.不要盲从, 要有明辨真伪的能力。 要对自己的才能保持自信。 要坚持正道直行。 (6 分。 每点 2 分, 意思对即可) 17.(1)昆山玉碎凤凰叫 英蓉泣露香兰笑(2)画图难足 但寒烟衰草凝绿 (3)臣之进退 实为狼狈(6 分。每句 1 分,有错别字及书写不规范均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8.C(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喷喷称奇,指咂着嘴称赞它的奇妙。从语境看,侧重强 调奇妙。如痴

    38、如醉,多用于形容读文章、听音乐时忘我的精神状态;魂牵梦萦,形容万分思念。从语境看, 侧重强调思念。央求,恳求;哀求,苦苦请求。央求更符合语境。浸润,滋洞;浸透,饱含。浸润更符合 语境) 19. B(逗号应改为分号) 20语意重心不同改句重心在如同上,强调浓香像什么;原句重心在牵动上,强调浓香的作用, 更符合原文表意逻辑。语意轻重不同 改句用细长、柔韧形容线,不如原句词语叠用更能起到突出强 调作用。语意连贯不同改句变换陈述对象,语意不连贯;原句陈述主体浓香与上文一致,语意贯通。 适应语境不同改句用于结尾,似乎话未说完;原句汤的浓香牵动游子的心的语句结构,宜于收束文 段。 (4 分。每点 2 分,

    39、答出两点即可) 21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这增加了动物将疾病传给人类的风险。 (6 分。每句 2 分,意思对即可) 22.全国网络作家顶格书写;坚持正确的创作后加上导向;必须删除;只要就改为 只有才。 (4 分。改对一处得 1 分,只指出错误不得分)四、写作 23.按照 2020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以 44 分为基准分评阅。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 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惊奇,认为他会有快速的进步。黑宁初参加选拔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 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

    40、苏轼曾看到他的诗文,认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 万诗文之上,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了。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 和简易的措施治理该县。当时朝廷颁布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其他县都争占多数,唯独太和县不这样,县 更们因此不高兴,而该县的老百姓却得到安定。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 神宗实录检讨官。 实 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逢母亲丧事。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目夜服侍,衣不解带。 母亲去世后,他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惇、 蔡卡与其党羽认为实录多有不实之辞,让前任修史官都分别住在京城附近以备询问

    41、,摘出一千多条给 他们看,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 在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 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 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溶州别驾、黔州安置。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没有将贬镝之事放在心上。 蜀地的读书人都仰幕他并跟随他学习。他讲学时不知疲倦,凡经他指点的读书人,写出的文章都有可观之 处。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史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 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

    42、州知州,上任九天就罢免,主管玉隆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小的隔间, 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 ,指摘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 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宜州管制。三年后流放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一岁。黄庭 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取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拘泥于杜甫的诗。他擅长行 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来、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 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君子都将黄庭坚与苏软相提并论,因此称他们为苏黄。苏较做侍从官时,曾 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竞到了 这种地步。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上期末统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为本站会员(理想)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