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

    • 资源ID:161492       资源大小:71.72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

    1、1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知识清单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殖民地殖民地人人民民的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度的的扩扩展展 第第 1 1 课课 殖民地人殖民地人民民的反抗斗争的反抗斗争 1、背景:拉丁美洲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19 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 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性质)。 2、主要领导人及事迹: (1) 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率军打败西班牙,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 “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 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3、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

    2、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 1、背景:19 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爆发:1857 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农民、手工业者、封建王公也参加起义,结果失败。 3、领导人:章西女王 5、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 19 世纪亚洲民族解 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一时期,中国爆发太平天国运动) 第第 2 2 课课 俄国的改革俄国的改革一、 彼得一世改革:(18 世纪初,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1、背景:在沙皇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2、目的(目标):

    3、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 3、内容: 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加强沙皇专制权力。 军事:创建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文化教育: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社会生活: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4、影响:(1)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 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5、17001721,俄国与瑞典

    4、战争,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6、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都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都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二、1861 年农奴制改革: 1、根因(背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改革时间、领导人:1861 年 ,亚历山大二世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5、内容: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

    5、 2 6、意义:(1)积极性:1861 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各 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局限性:但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第第 3 3 课课 美国内战美国内战-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118651865)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2、导火线:1860 年,林肯当选总统。 3、开始:1861 年 4 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4、转折:1862 年,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个法令: 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

    6、布从 1863 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获得自由,以自由 人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法令作用: 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5、结果:1865 年,北方胜利,避免了美国分裂。 6、性质(实质):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7、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最大意义),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 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8、启示: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国家强大的前提; 要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9、林肯的主要贡献:领导了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10、美国独立战争结

    7、束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走上了发展 资本主义的道路。 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内部障碍)。 第第 4 4 课课 日本明治维日本明治维新新(18681868 年)年) 1、背景: 根因: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阻碍了日本的发展,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外因:美国等西方国家侵略,日本面临民族危机。 前提:中下级武士发动倒幕运动,结束了幕府统治。 2、开始时间:1868 年 目的: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实现富国强兵。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措施(内容) : 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上:

    8、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4、影响: 积极: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 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局限性: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走 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举例: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 5、日本的两次改革: 大化改新646 年仿效中国唐朝制度(汉化)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 明治维新1868 年学习西方(欧化)日本脱亚入欧,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9、 6、19 世纪 6090 年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1868 年) 中国戊戌变法(1898 年) 7、近代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主要途径,举例说明 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资产阶级改革(废除旧制度)。 如: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如:美国独立战争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二次第二次工工业业革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第 5 5 课课 第二次工业第二次工业革革命命 一、开始时间: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二、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三

    10、、主要成就: 1、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1)根据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发明发电机。 (2)美国的爱迪生发明耐用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建立了美国 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3)还发明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 2、内燃机的发明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 (1)德国人发明内燃机:奥托发明煤气内燃机;戴姆勒发明汽油内燃机;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 内燃机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发了交通运输领域的变革。 (2)交通工具的变革: 19 世纪 80 年代,德国人本茨发明汽车;1913 年,

    11、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 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3)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也是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1)瑞典人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和无烟炸药; (2)美国人海厄特发明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诞生; (3)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 (2)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3

    1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4)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第 7 7 课课 近代科近代科学学与文化与文化 1、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1859 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 了一场伟大革命。 3、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完成名为“人间喜剧”的小说集。经典之作欧也妮葛朗台 、 高老头等, 再现了法国 19 世纪早期的社

    13、会图景。 4、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小说战争与和平 、 安娜卡列尼娜 、 复活等,反映了在社会转型 4 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所以,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5、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代表作英雄交响曲 , 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英雄交响曲 表达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6、荷兰画家梵高,代表作夜间的咖啡馆 、 向日葵等。向日葵中明亮、艳丽的黄色花瓣,表达了 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第一次第一次世世界界大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第 8 8 课课 第一次世界大第一次世界大战战(1914.71914

    14、.71918.111918.11) 1、背景: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2、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以德国为核心) (注意:一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以英国为核心) 3、导火索:1914 年 6 月,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索。 4、过程:爆发:1914 年 7 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主战场:欧洲战场,形成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后来

    15、,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重要战役:1916 年,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体现战争的残酷性。 加速一战结束事件:1917 年,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 结束:1918 年 11 月,德国投降, 同盟国失败,一战结束。 5、性质:一战是西方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6、影响: 一战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装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一战削弱了欧洲的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第第 9 9 课课 列宁与十月列宁与十月革革命命 1、背景:一战中,俄

    16、国接连失利,国内矛盾激化。 1917 年 3 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俄国经济濒于崩溃。临时政府还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 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2、概况:1917 年 11 月,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被称为“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建立了苏维埃政府。 3、结果:成立苏维埃政府。 1917 年 11 月 7 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内 容: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苏维埃政权建立。 通过和平法令 。 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

    17、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4、苏维埃政府采取的巩固措施: 政治上: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 军事上: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经过 3 年斗争, 1920 年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 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 经济上: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5 外交上: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一战。 5、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俄, 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6、中俄革

    18、命道路方式及启示: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俄国: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启示: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7、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由空想到科学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由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的建立,第一次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由理想到现实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俄。 第第 10 10 课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一、巴黎和会 1、背景:1919 年 1 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 2、巴黎和会三巨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

    19、威尔逊 3、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 4、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 领土: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 国占领 15 年,莱茵河东岸 50 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人数; 政治: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分赃性质) 5、影响:巴黎和会后,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 构成了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

    20、非洲的关系。 6、对中国影响: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代表最后拒绝在 条约上签字。 二、华盛顿会议 1、背景:为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由美国倡议, 1921 年,美、英、法、日、意、荷、 比、葡和中国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主导会议的是美国。 2、结果:签署九国公约。 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影响: 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 现,维护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3、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重新调整了战

    21、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构成了华盛顿 体系。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形成了战后国际新秩序,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2、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的体系。 3、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和太平洋的关系,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局势出现了暂时的和平与稳定。 但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第第 1111 课课 苏联的社会主苏联的社会主义义建设建设 6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经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 战时共产主

    22、义政策不适应经济发展。 2、时间:1921 年 3、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实行按劳分取酬的工资制。 4、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直接联系,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影响: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 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成立 1922 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1991 年,苏联解体,共存在了 69 年。 三、苏联的工业化 1、时间:1925 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

    23、化的设想。1926 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2、成就:19281937 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 国。 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以牺牲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为代价。 4、影响:使苏联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渐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四、农业集体化 1、时间:20 世纪 30 年代初开始 2、目的:解决粮食问题 3、概况: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政府支持集体农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 监督集体农庄执行

    24、国家的生产计划。 4、特点: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五、苏联模式 1、形成标志:1936 年,苏联公布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2、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评价: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取得反法西斯战 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阻碍了 苏联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第 12 12 课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5、1、背景:一战后,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2、领导人:甘地 3、概况:1920 年,甘地号召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2 年,发生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 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停止运动。 1930 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采取不服从形式,又被称为“文明不服从运动”。双 方谈判后妥协。 4、影响: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为防止革命暴发,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7 一、经济大危机: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经济大经济大危危机机和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第 1313 课课

    26、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 1、原因:生产过剩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股票投机活动 2、爆发:1929 年 10 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 3、特点及表现: 范围广: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时间长:19291933 年。 破坏性大:工业生产下降,贸易总额减少,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 2、时间:1933 年 3、目的:直接目的:应付经济大危机。 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4、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5、主要内容: 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

    27、。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全国劳工关系法 。 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 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 6、影响: 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 会的根本矛盾。 7、启示: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制定政策要依据国情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要勇于改革创新等。 第第 1414 课课 法西斯国家的

    28、法西斯国家的侵侵略扩张略扩张 一、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背景:一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潮,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2、建立:1922 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第一个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第一个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 3、扩张: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并吞并埃塞俄比亚。 二、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背景: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德国,中下层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加剧,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利用民众对 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得到广泛支持。 2、建立:1933 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

    29、、暴行: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解散工会 加强思想控制,焚烧进步书籍。 屠杀犹太人 4、扩张:1935 年,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 1936 年,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1938 年,吞并奥地利。 1939 年 3 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三、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1、背景:日本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 8 在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国内外矛盾激化,出现法西斯组织。 2、建立:1936 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宏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 地形成。(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3、扩张:制定国策基准,1937 年,制造

    30、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是最早抗击法西斯的国家,(中国是最早抗击法西斯的国家,1931 1931 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序幕。)争的序幕。) 四、面对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美、德、日、意等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意大利:强化法西斯专政 第第 1515 课课 第二次世界大第二次世界大战战(1939.9.11939.9.11945.9.21945.9.2) 一、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刺激,法西

    31、斯国家发动对外侵略扩张战争。 德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仇视 英法等国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二、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三、过程 1、二战全面爆发: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二战规模扩大:1941 年 6 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二战进一步扩大: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 规模。 4、二战转折:1942 年 7 月1943 年 2 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的转折点。

    32、 5、意大利投降:1943 年,意大利投降,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6、诺曼底登陆:1944 年 6 月,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 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7、德国投降:1945 年 5 月 8 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8、二战结束: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1942 年 1 月,美英苏中等 26 国代表在美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 式形成,是二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五、二战后期的国际会议 1、雅尔塔会议:时间:1945 年 2 月

    33、参加者: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 目的: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内容: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 在欧洲战事结束后 3 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2、波茨坦会议:1945 年 7 月 参加国:美、英、苏 内容:重申雅尔塔会议精神;发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六、 二战的影响 二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 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

    34、的浩劫,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七、二战胜利的原因: 9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进行的是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 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二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各国人民的英勇作战。 八、二战的启示: 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联合起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 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 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能重演。珍爱生命,反对战争。 对法西斯势力不能姑息纵容,要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 九、雅尔塔会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和慕尼黑会议的共同点: 大国主宰会议,推行强权政治,牺牲弱国利益

    35、。 反映: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家强大才能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十、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 间 1914.71918.11 1939.9.11945.9.2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交战双方 三国同盟(同盟国集团) 三国协约(协约国集团)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爆发标志 1914.7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39.9.1 德国突袭波兰 主要战场 欧洲战场 欧洲战场 亚洲太平洋战场 转折战役 1916 年凡尔登战役 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 结束标志 1918.11 德国宣布投降 1945.9.2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性质

    36、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国际机构 国际联盟 联合国 共同影响 都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在整体上都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势力,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 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对中国影响 虽然是战胜国,但在巴黎和会 和华盛顿会议上均使中国主权 受损。 1.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为反法 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民族牺牲。 2.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大常 任理事国,国际地位明显提升。 1、 冷战的含义: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二战后的世世界界变化变化 第第 1616 课课 冷冷 战战 冷战是指二战

    37、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 冷战的原因: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欲望强烈。 二战后,苏联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主义制度。苏联认为美国作为最强大的资本主 义国家,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 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3、 冷战的过程: 10 开始:1947 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发展:1947 年,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 资本主义制度。 1949 年,德国分裂,欧洲冷战对峙

    38、的局面基本形成。 北约与华约对峙,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4、 冷战的表现及目的: 表现: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 目的:遏制共产主义(苏联) ,称霸世界。 5、 苏联应对措施: 政治上: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成立经互会;军事上:成立华约 6、 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 年 3 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 年底,苏联解体 7、 德国的分裂 导火索:1948 年,柏林危机 分裂:1949 年,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联邦德国”或“西德” )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民主德国” 、 “ 东德”) (实行社

    39、会主义制度) 影响:德国分裂,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8、 北约成立: 1949 年,美英法等 12 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 。 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9、华约成立 1955 年,苏联同 7 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华沙条约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简称“华约” 。 第第 1717 课课 二战后资本主二战后资本主义义的新变化的新变化 一、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1、原因: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 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表现:20 世纪 5070 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二、欧洲的联

    40、合: 1、目的:联合自强,提高国际地位。 2、过程:法国和联邦德国等组建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于 1967 年, 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1993 年,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3、影响: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三、美国的发展: 二战后,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经济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美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四、日本崛起: 1、原因: 二战后,

    41、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 冷战开始后,美国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了大量军需订单。 日本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11 2、表现:1968 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五、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建立: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 二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 等宣布成为“福利国家”。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 2、评价: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缓和了阶级矛盾,创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 会环境。 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

    42、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六、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美国的援助 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采用先进科技成果等。 第第 1818 课课 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发发展与挫折展与挫折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发展到多国。1949 年,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经互会,苏联加强 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照苏联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2、1950 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二、苏联的改革 1、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端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2、过程: 赫鲁晓夫改革: 1953 年 内容:政治上: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经济上:

    43、发动垦荒运动,推广玉米种植等。 评价:取得过一些成效,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 年 内容:经济上推行 “新政策”。 评价:依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 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 年 内容: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效果。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倡导 “公开性” 和 “政治多元化”)。 评价:改革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 剧。(戈尔巴乔夫改革成为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共

    44、同原因: 苏联模式的弊端-根本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外因。 2、实质:社会制度发生变化(即:由社会主义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3、东欧剧变时间、表现:20 世纪 80 年代末,东欧各国实行政治多元化,政局动荡。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 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4、对世界格局影响:1991 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和冷战结束,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5、教训(启示):(1)改革要关注民生,符合国情,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 (2)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 12 6、认识: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苏

    45、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或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如中国实行改 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走出了一条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很好的例证。) (2)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 第第 1919 课课 亚非拉国亚非拉国家家的新发展的新发展 一、万隆会议(第一次亚非会议) 1、 背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亚洲和非洲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政权、发展经济 的共同问题。它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2、 时间、地点:1955 年 4 月,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3、 内容: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4、 万隆精神: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

    46、民族独立, 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5、 影响: 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二、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1、开始: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 1951 年,利比亚独立。 1952 年,埃及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 埃及共和国成立。 1962 年,阿尔及利亚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2、高潮:1960 年,非洲有 17 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 3

    47、、结束:1990 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 民 体系最终崩溃。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古巴在卡斯特罗领导下,1959 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1999 年底,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走向和平走向和平发发展展的的世界世界 第第 2020 课课 联合国与世界联合国与世界贸贸易组织易组织 一、联合国: 1、时间:1945 年 10 月,联合国正式成立。 2、地位: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3、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4、主要机构:有联

    48、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秘书处等。 联合国大会,简称“联大”,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举行一届大会。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由中国、法国、俄罗 斯、英国、美国等 5 个常任理事国和 10 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 5、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6、维和部队:以联合国名义派出的武装力量,称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7、作用: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与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 战争。 13 二、经济全球化: 1、背景: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2、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


    注意事项

    本文(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为本站会员(理想)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