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素养评价(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157466       资源大小:630.77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素养评价(含答案解析)

    1、第七单元素养评价第七单元素养评价 (选择题每小题 2 分,非选择题 20 分,共 60 分) 1.19 世纪 80 年代中期德国才有第一块海外殖民地。当它走进“资本主义筵席的 时候,席位已经被占光了” 。这种现象导致 (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帝国主义掀起了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C.帝国主义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解析】选 B。题干材料反映了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列强已将世界瓜分完毕, 老牌帝国主义占有大部分殖民地,而新兴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德国却占有很少殖 民地,这种现象必然引起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故 B 与题意相符。 【补

    2、偿训练】 1895 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 “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德国的货物、 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 ”这番话反映的实质是 ( ) A.要向全世界扩张势力 B.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 C.与英国进行商业竞争 D.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 【解析】选 A。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的实力大大增强,超过了英国、法国,开 始同英法争夺殖民地,表现出极大的扩张欲望和侵略野心。这番话反映的实质是 要向全世界扩张势力,争夺世界殖民地,故选 A。 2.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了一 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引爆” “火药桶”的“火星”是指 ( )

    3、 A.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 B.法俄军事协定草案的签署 C.英俄协约的签订 D.萨拉热窝事件 【解析】选 D。抓住题干限定词“火药桶”,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 干半岛,使这里成了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的导火线,故选 D。 3.1916 年,被称为“绞肉机” “屠宰场”的典型阵地战发生在法国的凡尔登。作 战的双方代表了世界大战中的两大对立阵营,即 ( ) A.同盟国和协约国 B.轴心国和盟国 C.北约和华约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解析】选 A。1916 年的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著名战役,交战 的双方即同盟国和协约国。故选 A。 4.在德国人

    4、看来凡尔赛条约是苛刻的勒令。这是因为“条约”要求德 国 ( ) 承担战争罪责 偿付巨额赔款 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 A. B. C. D. 【解析】选 A。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巴黎和会成为一个分赃的会议,德国需 要承担战争的罪责,故正确;德国须向战胜国支付巨额赔款,故正确;德国交 出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故正确;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不属 于凡尔赛条约的内容,故错误。故 A 符合题意。 5.巴黎和会上,英美主张把原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华盛顿会议时又表 示支持中国让日本归还山东的要求。英美态度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英日同盟宣告结束 B.中、英、美、日

    5、都是国联成员国 C.慑于中国五四运动的威力 D.日本势力的扩张威胁到美英利益 【解析】选 D。国际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利益的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日本迅速壮大,占领亚太地区,其行为已经严重危害到美英在这一地区的利 益,华盛顿会议召开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此。故选 D。 6.九国公约规定:“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 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这条规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反对一国独霸中国,列强要共同侵华 B.在制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中列强联手 C.打着“友邦”的名义侵害中国人民的利益 D.形成列强侵华的军事同盟 【解析】选 A。 “友邦人民”指的

    6、是帝国主义列强,条约要求各国在华权利均等, 反对一国独霸中国,实际上是使中国回到了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 面,所以这一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7.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的范畴,最重要的表现是 ( ) A.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政权 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无产阶级掌握政府的权力 D.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 【解析】选 B。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后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而工兵代表苏维埃是无产阶级的政权, 故选 B。 8.十月革命后,列宁说:“我们有权自豪,而且我们确实很自豪,因为我们有幸能

    7、 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从而开创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由一个新阶级实行统治 的时代。 ”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 ( ) A.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在俄国开辟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C.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解析】 选 C。 要想理解 “新时代” ,必须弄清楚十月革命前后世界历史的变化。 十月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统治世界,十月革命后,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 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时代,故选 C。 9.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人类 实现了共产主义后,黄金就失去了意义,只能用来修建一些公共厕所。 ”苏俄(联) 在以下哪一时期对黄金的认

    8、识与之相同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工业化建设时期 【解析】选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实行经济严格管控,取消了商品自由贸易, 因此黄金就不能发挥其商品经济中的购买功能,这与材料中的含义相符合。 10.“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 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 。材料反映新经济政 策的影响是 ( ) A.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B.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C.迅速实现了苏联工业化 D.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进程 【解析】选 A。由材料“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 了

    9、”可知,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故选 A。 11.20 世纪 30 年代,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 1 卢布,在 700 千米外的 莫斯科的售价也是 1 卢布,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然是 1 卢布。这种现象 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新经济体制 【解析】选 C。解题的关键一方面是注意时间“20 世纪 30 年代”,另一方面是 不同地区纽扣的价格均一致。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 制,对物价进行统一管理,故选 C。 1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

    10、低的国 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 达到了上述目标。 ”该学者 ( ) A.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肯定了新经济政策对苏联工业化的积极作用 C.辩证地看待苏联模式的历史影响 D.高度评价了赫鲁晓夫改革 【解析】 选 C。 根据材料,该政策使苏联走上了工业化道路,可以推断为苏联模式, 故 A 错误;材料评价的是苏联模式,而非新经济政策,故 B 错误;该学者既看到了 苏联模式不足的地方,又看到了其促使苏联走上了工业化道路,所以他是在辩证 地看待苏联模式的历史影响,故 C 正确;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苏联早已走上工业化 道路,故 D 错误。 13.20 世

    11、纪 20 年代初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被迫停止充分体现了 ( ) A.时代的要求 B.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解析】选 C。20 世纪 20 年代初,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停止是因为群 众斗争突破了非暴力界限。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害怕或不敢发动群众进行 武装斗争,是其软弱性的表现,故答案为 C。 14.1930 年 4 月 6 日,甘地在丹地海边俯身抓起一把食盐(如图), 这是他事业中最精彩的一个镜头。下列有关这个精彩镜头的描述 正确的是 ( ) A.标志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 B.明确提出了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 C.首

    12、次提出与英国政府不合作 D.此后被国大党授权领导印度完全独立运动 【解析】选 A。此图片反映的是 1930 年甘地领导的“食盐进军”运动,抗议英国 殖民当局的食盐专营法,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故选 A。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甘地明确提出了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提出印度 独立的要求,故排除 B;1919 年阿姆利则惨案后甘地首次提出与英国政府不合作, 排除 C;1929 年,国大党授权甘地领导印度完全独立的运动,排除 D。 15.20 世纪 20 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 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 ”据此关东军的侵略行径是 ( ) A.发

    13、动九一八事变 B.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C.发动七七事变 D.订立日本军人密约 【解析】选 A。材料涉及“满蒙问题”,而且是关东军的侵略行径,根据所学知识 可以判断答案为 A。 16.1932 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 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 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与上述评论 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解析】选 A。注意材料所给时间“1932 年” 。1929-1933

    14、 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 危机影响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消除经济危机对本国的破坏,各国加紧在国际 上争夺市场,使得国家之间矛盾和摩擦尖锐化。在解决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德日 走上法西斯道路,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形成。 B 是在 1935 年,C 是在 1933 年,D 是 在 1936 年。 17.读下表,影响表中数据变化的因素有 ( ) 纳粹党党员及议席变化情况统计表 时间 1928 年 1930 年 1932 年 纳粹党党员 10.8 万 35 万 85 万 国会议席 12 107 230 国会名次 9 2 1 “大萧条”的出现 希特勒的煽动性宣传 德国人的民族情绪 国会长期受纳粹党控制 A. B

    15、. C. D. 【解析】选 D。表格反映了在 1928-1932 年间,德国纳粹党人数激增,在国会中的 议席越来越多。1929 年经济大危机便利了纳粹主义的扩张,故正确;希特勒的 煽动性宣传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故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对德国的惩 罚过于严重,德国人的民族复仇情绪高涨,故正确;直到 1932 年,纳粹党在国会 中的名次才位列第一,并非“长期”,故错误。D 符合题意。 18.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 战争是 ( ) 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B.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建立 【解析】选 C。A

    16、 开始于 1935 年;B 开始于 1936 年;C 开始于 1931 年;D 本身不属 于局部战争,故选 C。 19.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甘地一向持强硬的反对态度,但 1942 年 3 月,丘吉尔却派 出使者与甘地商谈印度战后自治的问题。丘吉尔转变态度的直接目的是 ( ) A.缓解英国单独对抗德国的困难 B.抵御日军在东南亚的疯狂扩张 C.平息甘地领导的“食盐进军” D.利用教派矛盾对印度分而治之 【解析】选 B。1941 年 12 月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基地,美国对日本、德国宣战, 所以此时英国并不是单独对抗德军,故 A 错误;日军在东南亚疯狂进攻,盟军节节 败退,为了取得印度更多的支持,此时英

    17、国对于甘地态度有所变化,故 B 正确;甘 地领导的“食盐进军”运动是在 1930 年,与题目 1942 年时间不符,故 C 错误;此 时丘吉尔与甘地商谈印度战后自治的问题是为了取得印度的支持,并不是要利 用教派矛盾对印度分而治之,故 D 错误。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初具雏形。 该体系 ( ) 基本上按照美苏两国的意志建立 违背了世界人民实现和平的愿望 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以合作来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 打破传统的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A. B. C. D. 【解析】选 C。雅尔塔体系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 国经济,

    18、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从总体上说,该体系符合世界人民实现和平 的愿望,的叙述不正确。故选 C。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 世纪初,是一个躁动与不安的年代。 自从以机器与大都市为代表的工 业文明出现以来,各殖民大国及某利益集团,就开始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新的角 逐,最后由一个看似偶然的恐怖事件导致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第一 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31 个国家,15 亿人口卷入战争,占当时世界 人口的四分之三。双方动员兵力 889 个师共计 7 351 万人。大战死亡人数达到 900 万人,受伤 2 000 多万人,另有 350 万人成为终身残疾。所有

    19、参战国的战争费 用达 3 000 多亿美元。因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计算,第一次世界大战使 德国耗费了 1 500 亿马克的财富,近 200 万德国人葬身战场,连同被俘虏受伤的 共达 750 万人,约占德国人口的六分之一,损失惨重。1918 年德国民用工业生产 下降 57%,农业收成减少 50%,经济濒临崩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4 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影响。(6 分) 【解析】第(1)题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角度答出根本原因。 第(2)题从大战对人类社会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20、世界革命运动的兴起等方 面影响回答。 答案:(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帝国主义国家 要求按照自己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2)影响:一方面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 民主义力量,美国、日本趁机崛起;另一方面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推动无产阶级 革命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 年 2 月 4 日的一次会议将决定大部分欧洲和亚洲战场的命运。会议 选址在黑海边的雅尔塔,位于苏联的克里米亚地区。雅尔塔会议主要讨论了欧洲 的战后格局,比如如何瓜分欧洲大陆,但亚洲战场也是一大主题。同盟国联合参 谋都坚

    21、信,直到 1947 年中旬胜利才会到来。他们告知罗斯福和丘吉尔,给两者施 压以确保斯大林会出兵亚洲。然而,斯大林参与是有条件的,他要求控制千岛群 岛,还要求控制苏联海岸边的库页岛南部。另外,苏联希望获得在中国东北的各 项军事和交通特许权,以及对外蒙古的实际控制权,而当时国民党仍宣称对整个 蒙古拥有主权。斯大林希望同盟国其他领导人不要事先同中国有任何磋商,直接 同意这一要求, 作为交换,他承诺在欧洲战场结束 90 天内将出兵参与打击日本。 英拉纳米特中国,被遗忘的盟友 (1)根据材料,概括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4 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雅尔塔会议。(6 分) 【解析】第(1)题根

    22、据材料信息“主要讨论了欧洲的战后格局但亚洲战场也 是一大主题斯大林会出兵亚洲是有条件的”概括出答案。第(2)题根据 材料信息“如何瓜分欧洲大陆” “要求控制千岛群岛,还要求控制苏联海岸边的 库页岛南部。另外苏联希望获得在中国东北的各项军事和交通特许权,以及对外 蒙古的实际控制权” “斯大林希望同盟国其他领导人不要事先同中国有任何磋商, 直接同意这一要求,作为交换,他承诺在欧洲战场结束 90 天内将出兵参与打击日 本”,再结合雅尔塔会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以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 关系格局的影响得出答案。 答案:(1)内容:战后处置欧洲(德国)问题;亚洲战场;苏联有条件地承诺在欧洲 战争结束

    23、后参加对日作战。 (2)评价: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具有大国强权 政治的倾向,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的主权利益;会议作出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 称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影响巨大。 【等级性考试】 (选择题每小题 3 分,非选择题 25 分,共 40 分) 23.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中说:“1905 年之后,国际危机通常越来越诉诸 战争威胁来解决。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 )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激化矛盾 C.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开始破产 D.美国加强对欧洲事务的干涉 【解析】选 A。随着欧洲列强之间矛盾冲突的加剧,1905 年前后,欧

    24、洲两大军事 集团逐步形成和发展。这两大军事集团本身就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不可调 和的产物。因此,国际危机通常越来越诉诸战争威胁来解决,故选 A。 【补偿训练】 俾斯麦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 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取商业收入。 ”这里的“两个大 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有可能是指 ( ) A.俄国和奥匈帝国 B.英国和法国 C.法国和俄国 D.英国和德国 【解析】选 D。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商业收入” 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德两国在世界范围内争 夺殖民地和市场的冲突激烈,故选 D。 24

    25、.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 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但实际上,从全球史观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 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霸权 比大战前更完整”的主要依据是 (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欧洲为中心 B.国际联盟由英法操纵 C.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巩固 D.欧洲的海外殖民体系进一步扩大 【解析】选 A。俄国退出帝国主义阵营,所以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缩小,排除 C; 海外殖民体系受到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排除 D;A 包含 B。故选 A。 25.有学者说:“俄国革命(十月革命)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它是欧洲国家,然而

    26、 它又超出欧洲之外,甚至与欧洲对立。 ”下列能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十月革命 ( )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指导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D.加剧了俄国与交战国的军事对抗 【解析】选 C。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A 说法错误;世界上第 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B 错误;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 的解放斗争,C 正确;十月革命之后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 错误。 26.“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而不愿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 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 的 3%到

    27、5%,却生产了 25%到 30%的苏联农产品。 ”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 ) A.余粮收集制的废除 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C.苏联模式的弊端 D.集体农庄自主权扩大 【解析】选 C。由“集体农庄”可判断属于斯大林时期,故 A 错误;由“宁愿在自 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而不愿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 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可得出集体农庄已经建立,但保留有私人土地,与新经济 政策无关,故 B 错误;由 “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 3%到 5%,却生产了 25% 到 30%的苏联农产品”可得出集体农庄体制有弊端,故 C 正确;由“集体农庄生产 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可知集体农庄

    28、是有严格的制度规定的,无法体现其自主 权,故 D 错误。 2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国际会 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 ( ) 罗马 尼亚 希腊 南斯拉夫 匈牙利 保加利亚 苏联 90% 10% 50% 50% 75% 英国 10% 90% 50% 50% 25% A.英国独占世界霸权的愿望 B.东欧成为苏联、英国战后争夺的焦点 C.英国欲损其利益讨好美国 D.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解析】选 D。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表中可以看出 英苏两国在东欧和南欧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践踏了这些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带

    29、有大国强权色彩,故 D 正确。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 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摘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 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 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 思主义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 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 30 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

    30、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 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 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 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1985 年 8 月 28 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经说道:“社会主义究竟是 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 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是指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 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6 分) (2)材料二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

    31、政策?为什么说它是马 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6 分) (3)材料三中“市场经济”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于哪一历史事件中?有何影响?材 料中的“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8 分) (4)材料四中“苏联的模式”对苏联经济发展有何消极影响? (5 分) 【解析】第(1)题,“错误”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源”从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的角度作答。第(2)题,“政策”指的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 握经济命脉、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 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恢复发展经济,进而逐步地、间接地过渡到社会 主义。第(3)题

    32、,根据“30 年代”的时间信息可知“表现”是 1929-1933 年的经 济大危机;“影响”要从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三个方面分析;罗斯福新政通 过干预经济的方式使美国渡过了危机,挽救了经济,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 新模式。第(4)题,考查的是苏联模式的弊端,从指令性计划经济和产业结构等方 面分析总结。 答案:(1)错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领导人希望借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导俄 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根源: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2)政策:新经济政策。突破: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建设社会主义。 (3)事件: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影响:破坏各资本主义国家的 经济;加深了各国的政治、社会危机;使国际关系趋于恶化。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4)消极影响: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得国民经济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长期的指令 性计划经济阻碍了地方和企业生产积极性;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造成苏联农业 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素养评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理想)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