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 资源ID:155946       资源大小:81.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1、单元检测单元检测(五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 11978 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 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的拨乱 反正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这次讨论的目的是要纠正长期以来的极“左”路线,直接目的是否定“两个凡 是”的错误观点,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拨乱反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 ) 党和

    2、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 对工业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实施对外 开放政策 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 为经济 发展提供了前提;对外开放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经济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对工业实 行特殊优惠政策,不符合史实。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重新启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是 ( ) A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取消人民公社 D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答案 B 448 年时间,6

    3、7 本日记。从 1959 年开始,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坚持每天写日记,用 自己的亲身体验,记录了当年生活的点滴,见证了近半个世纪的农村历史。其中 1983 年 8 月 23 日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上午、下午分自留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废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历史 B反映了建立农村乡镇管理体制的历史 C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非公有制经济成为主体 答案 C 解析 结合材料中“1983 年”和“分自留地”可以判断。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安徽凤阳县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表 明( ) A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状况相适应 B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

    4、要 C这种责任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D只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设想就能实现 答案 A 解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本质上讲是一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 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土地归国家 所有,但是由农民使用。农民除了上缴一定的公粮外,其余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因此,这 种所有制很好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61982 年中共中央第一个“1 号文件”决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是社会主义制度

    5、的 自我完善与发展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分别指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配方式、实质和作用,都是正确的。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但没有获得土地的所有权,由此可以 判断是错误的,故答案为 C。 7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 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食堂巧煮千家饭, 公社饱暖万人心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 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万 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是 1958 年推行人民公社时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推行改革开放,是

    6、新 中国成立,所以时间先后为。 8“在 1956 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 的措施。但企业采用这样的措施没有主动权,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 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此材料说明( ) A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自主权 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C有利于节约资源 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采用降温措施也要层层审批,在这样的体制下,企业没有积极性、创造性。资源 固然节约了, 但也把工人的心伤透了。 因此这段材料只能说明企业在计划经济下没有自主权。 故选 A。 9分析下图,并判断下面四项的分析,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7、 A1958 年左右经济迅速发展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放了生产力的结果 B“文化大革命”的破坏造成了 1960 年经济最困难局面 C1970 年左右的经济迅速下降,主要原因是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 D经过长期艰苦探索,改革开放,20 世纪 80 年代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果 答案 D 解析 1958 年的迅速发展是以牺牲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为代价的,造成了农、轻、 重比例的严重失调;1960 年的困难局面是“左”倾错误、苏联背信弃义、自然灾害造成的; 1970 年的迅速下降主要是“文化大革命”的冲击造成的,而“两个凡是”是 1976 年“文化 大革命”结束后提出的。 101984 年 3

    8、 月 24 日,福建省 55 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 绑”的呼吁。 随后, 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 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解析 此题根据“1984 年”和“厂长经理呼吁松绑”的信息容易确定是国有企业 改革中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11“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开放的特区,与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 伐共舞, 短短的十几年时间, 它已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上 述材料是某一文学作品中对某一个城市的描述,这个

    9、城市应该是( ) A广州 B上海 C深圳 D珠海 答案 C 解析 1980 年深圳最早被批准设立经济特区,迅速发展起来。 12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 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 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答案 D 解析 “证券”“股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也是市场经济特征的具体表现。 题干主要 反映了我国在进行市场经济的尝试, 并

    10、明确认识到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 D 项正确。 这段话并未涉及防“左”和反“右”、 改革的重心转移以及在经济特区进行试验等问题, 故 A、B、C 三项错误。 13 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这体现在( ) 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中共十 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好题目的时间限定是“改

    11、革开放以来”, 七届二中全会是 在新中国成立前召开的,应当排除,故选 B。 141989 年底,一位波兰记者访华撰文写道:“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 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美感。”促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有(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城市经济生活空前活跃 与东西欧国家建交 思想解放 运动的出现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时间限定,1989 年时中国尚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着装的 变化与东西欧国家是否建交没有必然联系, 故排除。 着装的变化主要跟经济生活和思想 解放相关联,应选 B。 15由 15 家主流媒体征集的“改革开放 30 周年 10 大流行语”分别是“下海

    12、”、“下 岗再就业”、 “农民工”、 “白猫黑猫论”、 “上网”、 “改革开放”、 “北京奥运”、 “炒 股”、“”和“雄起”。第个流行语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法宝,它是( ) A“南方谈话” B市场经济 C“入世” D中国特色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特点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中 国改革开放决策的转变就在于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实事求是地根据中国国情, 并结合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形势,从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故 选 D 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邓小平总设

    13、计师,更是一位绘画高手,在神州大地上,他勾画了一只猫,就把 中国老百姓搞笑。“不管黑猫白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一幅通俗的小漫画,胜过深奥的 说教。一时间,“猫”理论,老幼皆知,家喻户晓。别了,被颠倒的年代,别了,干多干少 大锅炒。伟人多了一句幽默,老百姓就开了一分心窍 材料二 一条小道,落在江西,那是中华民族史册上一节小插曲。有一位伟人,是个大 手笔,小道陪着他思索了一千多个朝朝夕夕。用他的大气魄大智慧,最终构思出一部经典巨 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亿人民读出了新的曙光和希望,为一曲民族的崛起,定 音了主旋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干多干少大锅炒”指的是什么经济体制下的历史现

    14、象?作出判断并说 出你的理由。(8 分) (2)“不管黑猫白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这里的“猫”和“老鼠”各指的是什么? 这句话的实质是什么?(6 分) (3)材料一中的“猫论”和材料二中的江西小道是什么关系?江西小道和中华民族的崛 起又有何关系?(6 分) 答案 (1)计划经济体制。理由: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现 象,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人们毫无 生产积极性可言。 (2)“猫”指生产关系, “老鼠”指“生产力”。 实质是强调生产力标准, 不管什么猫(生 产关系),只要能逮住老鼠(解放发展生产力),就是好猫。 (3)邓小平因

    15、“猫论”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打倒,发配到江西拖拉机厂劳动改造, 才有了“邓小平小道”。邓小平在这条小道上走了三年多,思索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才有 了后来的改革开放。 解析 第(1)问,关键是要知道大锅饭究竟指的是什么,否则将无从作答。第(2)问,颇 有难度,关键是要知道“猫论”诞生的背景,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3)问,要揭示出三者的因果关系。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偶然与必然 我当时的决心就是,管它倒霉不倒霉只要大家能吃饱饭就行,哪怕能吃一顿饱饭, 拉去杀头也就满意了。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 1978 年 12 月 22 日通过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6、公报上还有“人民公社要坚决实行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的制度,稳定不变”字样,而这 18 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农民,偷偷摸摸想走得更 远。 材料二 昨天与今天 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 年被辟为通商口岸。 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 国第一繁盛商埠”。1990 年 4 月,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此后,浦东成为中 国 20 世纪 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成为世界瞩目的“东方明珠”。 材料三 发展与包容 农民工 外商 中国现代化 上海的先机与气度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小岗村搞“包产到户”

    17、是偶然还是必然。(9 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浦东成为 20 世纪 90 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的自身优势。 (5 分) (3)结合所学知识, 运用材料三中四个词语以“发展与包容”为主题写一则寄语。 (要求: 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 100 字左右。)(6 分) 答案 (1)观点一:是偶然。因为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是小岗村 18 户农 民为了生存而采取的无奈之举。 观点二: 是必然。 因为长期以来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已经严重束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做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农业经营方式也迟早会发生变化。 观

    18、点三: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偶然性的理由参见观点一,必然性的理由参见观点 二。 (2)近代以来上海作为通商口岸,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上海位于长三角中心位 置,具有独特的地理、交通、人才以及产业优势;上海和长江三角洲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 济开放区,为浦东的开发、开放奠定了基础并积累了经验。 (3)例:上海以她兼容四海的气度,抓住改革开放的先机,大力吸引外商投资,积极对 农民工开展职业培训,为中国现代化探索出了中外合作共赢,城乡共同致富的新模式。 解析 第(1)问为开放型试题,偶然性从农民的自发行动上分析,必然性从原有经济体 制的弊端进行分析,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结合则综合以上两点分析。第(2)问从上海的历史、 地理、人才及对外开放等方面概括。第(3)问依据题目要求并结合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书写 成文。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