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17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学案(含答案)

    • 资源ID:155936       资源大小:175.4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17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学案(含答案)

    1、第第 17 课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目标导航 1.我国经济、 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成就及经验教训。 (重点) 2.宏观调控与计划经 济的区别。(难点) 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 年)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两个凡是”的方针阻碍了“左”倾错误的纠正。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原因: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与“两个凡是”错误。 目的:冲破理论禁区,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倾错误。 意义: 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即将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 也起了思想解放作用。 (3)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 概念

    2、阐释 理解“两个凡是” 这是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体现, “两个凡是”本身是绝对化和形而上学的, 违背了辩证法 的基本原则,以狭隘、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实质是在拥护毛主席的旗号下,以形而上学和 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坚持“左”倾错误路线,反对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重大决定 (1)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 (2)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重新评价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3.意义 (1)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经济领域的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

    3、1978 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984 年产业调整: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方向 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3)合同定购制与市场收购制代替统购派购制。 (4)2000 年税费改革 目的:理顺分配关系。 内容:“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和一项改革”。 思维点拨 全面认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2)前提: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即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不变。 (3)内容:包产到户,变集体生产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4)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

    4、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也为乡镇企业的发展 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资本和劳动力。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步骤 扩大企业自主权: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 “放权让利”:大力改革国有企业,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结果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1984 年,全面展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92 年,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 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3)对外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

    5、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的改革 1.整顿党风 (1)原因 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正之风蔓延。 反腐倡廉是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2)方针:从政治上着眼,综合考虑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 (3)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2.政治改革 (1)含义:在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的同时,积极探索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各种形式。 (2)过程 初期:实行党政分开等。 20 世纪 80 年代:农村村民自治产生。 20 世纪 90 年代:加强与完善原有体制优势的部分。 (3)改革目标: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

    6、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4)结果:政治体制从集权模式向民主模式过渡。 思维点拨 (1)民主和法制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高度民主和完备法制相统一的国家,社会主 义民主与法制密不可分,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必须法 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统一。 (2)村民自治的意义: 村民自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 是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易错提醒 中国基层民主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是

    7、基层民众行使民主 权利的有效途径,但不是公民参政、议政的组织。 四、改革战略:团结一心奔小康 1.宏伟目标:从“小康水平”到全面小康社会。 2.形成 (1)提出:20 世纪 70 年代,邓小平用“小康”来表述“中国式的现代化”。 (2)定量表述:党的“十二大”。 (3)“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三大”。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 史论要旨 (1)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兴起,包括了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经过改革逐步建立起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8、,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 义法制国家。 知识图示 主题 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一 30 多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村民严金昌与当地 18 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 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此后能干, 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 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 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 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中国国土资源报 史料二 1978 年、1992 年我国经济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78 年 1992 年 公有制经济

    9、全民所有制经济 80.8% 51.4% 集体所有制经济 19.2% 35.0% 私有制经济 城乡个体经济 0 7.8% 私营经济、合资经济、 外资经济 0 5.8% 史料解读 意即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也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978 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92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 表大会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问题思考 (1)史料一中提到的“改革模式”是指什么?依据史料概括指出这一改革模式实行的过程。 “分田到户”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 提示 模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过程:秘密自发,政府肯定,

    10、全国推广。 作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根据史料二分析从 1978 年到 1992 年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 分并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 (1)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棉产量稳步增加。 (2)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产值已经超过农业总产值。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方 向发展。 (3)工业方面,基础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工 程项目。 (4)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

    11、多种所有制经济成 分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 (5)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已经基本实现小康。 1.下图是 19781985 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统计。与其变化相关的因素 是( ) A.工人、农民纷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 C.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1978 年到 1985 年”城乡居民存款不断增多,可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 国实行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人民收入增加,故 D 项正确。 2.1982 年陈云在阐述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时说:“这就像鸟一样,捏在

    12、手里会死,要让它飞, 但只能让它在合适的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笼子大小要适当,但是总要有个笼 子”。陈云主要强调( ) A.市场的调节要在计划许可的范围之内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利于企业发展 C.计划经济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D.市场经济容易引起社会性质变化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陈云所说的“鸟”便是市场调节, “让鸟飞”即大力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笼子”指政府计划, “鸟必须在合适的笼子里飞”即市场调节必须在计划许可的范围之内, 故 A 项正确。 3.1985 年 3 月,国务院批复:上海市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范围除老市区外,还包括上海市所辖 的十个县的城关区;上海市人民政府

    13、批准的集中安排工业、科研项目的重点卫星城镇。该批 复出现的背景是( ) A.设立上海经济特区 B.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 B 解析 1984 年,中国开放了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其中就包括上海,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可 以得出该批复出现的背景是设立沿海开放城市,故 B 项正确。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 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邓小平 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强调,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 策,关键是坚持“一个

    14、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 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 100 年,动摇不得。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邓小平说“特区姓社不姓资”,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观点是在当时国内外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的背景下提出的? (3)这一思想又是怎样在中共十四大上进一步阐述的? 答案 (1)因为设立经济特区,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营 管理方式,目的在于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并且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行的,并没有 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国内背景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泛滥,国外背景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解析 回答第(1)问时要把握好特区的性质和设立特区的目的;第(2)问要从国内的资产阶级 自由化思潮和苏东剧变入手;第(3)问结合中共“十四大”的内容作答。


    注意事项

    本文(第17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学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