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1.3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

    • 资源ID:154417       资源大小:822.8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1.3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

    1、第第 3 3 课时课时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风带的形成 学习目标 1.学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并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 律。2.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理,解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及大气环流的影响。3.掌握 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分布。4.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分布,并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的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单圈闭合环流 (1)形成条件:地球表面均匀,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仅是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的影响。 (2)环流名称:赤道与极地间的闭合环流。 3.三圈环流 (1)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2)七个气

    2、压带 A为赤道低气压带 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E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G为极地高气压带 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六个风带 B为信风带 D为中纬西风带 F为极地东风带 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4.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呈现规律性的南北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冬季南移。 判断 1.全球气压带、风带南北半球对称分布。南北半球风带名称相同,风向也相同。( ) 2.地球自转是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根本原因。( ) 探究点 气压带和风带 航海家们发现,进入 30 纬度时帆船无法航行,海上贸易大受影响。那时,很多帆船都 载着许多马

    3、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马匹相继死掉,吃不完的马肉只好投进大海里喂鱼。 后来,人们把这个无风的 30 纬度称为“马纬度”。 (1)除“马纬度”外,地球上还有哪些海区是无风地带? (2)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性质均一,画出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3)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会形成三圈环流。试把下图补充完整,并完成 题。 总结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规律。 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在成因上有何不同?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在成因上有何不同? 气压带和降水有何关系? (4)在下列图中标注节气,并解释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 答案 (1)南北纬 5 之间海区。 (2)

    4、(3) 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赤道低气压带是由于近地面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空气减少形成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 压带是极地东风带与盛行西风带相遇,暖而轻的西风带爬升到冷而重的东风带之上,形成上 升气流,近地面空气减少形成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向高纬运动的高空气流,在 30 纬线附近被迫下沉堆积形成,为动 力成因。而极地高气压带为高纬地区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为热力成因。 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4) 三圈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的热量差异。 太阳直射点移动导致地面热量状况发生变化,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之变化。 气压带和风

    5、带的分布、成因及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 分布纬度 成因 气流方向 热力性质 气 压 带 赤道低气压 带(1 个) 0 附近 热力原因:终年受热,气 流上升 上升 湿热 极地高气压 带(2 个) 南北纬 90 附近 热力原因:终年寒冷,气 流下沉 下沉 冷干 副极地低气 压带(2 个) 南北纬 60 附近 动力原因:南北两股冷暖 气流(极地东风和盛行西 风)相遇在副极地地区形成 极锋,暖空气上升 上升 冷湿 副热带高气 压带(2 个) 南北纬 30 附近 动力原因:地转偏向力迫 使流向极地的高空气流在 副热带下沉 下沉 干热 风 带 极地东风带 (2 个) 南北纬 60 90 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

    6、 低气压带的气流,北半球 向右(南半球向左)偏转 北半球东北风; 南半球东南风 冷干 中纬西风带 (2 个) 南北纬 30 60 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 地低气压带的气流,北半 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偏转 北半球西南风; 南半球西北风 温湿 低纬信风带0 30 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北半球东北风; 干热 (2 个) 低气压带的气流,北半球 向右(南半球向左)偏转 南半球东南风 读“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回答 12 题。 1.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 ) A. B. C. D. 2.下图为“三圈环流的局部图”,图中甲、乙两风带分别对应的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答案

    7、 1.B 2.B 解析 第 1 题, 根据纬度位置和风向判断, 四个近地面风带分别是信风带、 西风带、 信风带、西风带。其中属于北半球的风带是,属于南半球的是。第 2 题,甲、乙两 风带属于南半球,分别是信风带和西风带。 (2018 长沙高一检测)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完成 12 题。 1.图中字母 C 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 D 处风带风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 1.C 2.B 解析 根据地球呈顺时针的自转方向,可知该图所示为南半球部分区域。C 气压带位于南纬

    8、 60 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处风带为南半球的西风带。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回答 35 题。 3.下列关于该图所示各纬度带气流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B.乙盛行东北风,干燥 C.丙盛行东南风,干燥 D.丁盛行上升气流,湿润 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丁所在等压面和等温面关系的是( ) 5.图示季节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昼长夜短 B.华盛顿昼短夜长 C.堪培拉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 答案 3.C 4.B 5.B 解析 第 3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为赤道低气压带,气流为上升气流

    9、,湿热,A 错;乙 地为东南信风带,B 错;丙地为东南信风带,干热,C 正确;丁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 下沉气流,D 错。第 4 题,丁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所以等压面向高空凸起;丁地盛行下沉 气流,气温较高,所以等温面也向高空凸起,因此 B 正确。第 5 题,从图中可知赤道低气压 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应为北半球冬至日,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 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 6.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A 是_带,B 是_带,C 是_带,D 是_带。 (2)在 B、D、F 代表的风带内画出风向箭头。 (3)低纬环流在近地面包括的气压带是_和_(填字母),风带有_(填字 母)。在图中标注低纬环流的环流方向。 (4)在 A、C、E、G 四地中,属于上升气流的是_,属于下沉气流的是_。在图 中标注分布地区的中心位置的纬度数。 答案 (1)赤道低气压 东北信风 副热带高气压 盛行西风 (2)略。(B 为东北风,D 为西南风,F 为东北风) (3)C A B 标注略。(顺时针) (4)A、E C、G 标注略。(A0 C30 N E60 N G90 N)


    注意事项

    本文(2.1.3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