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ppt课件

    • 资源ID:152955       资源大小:1.89M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ppt课件

    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课堂导入,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康有为(1858一1927 ),课堂导入,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商鞅,右图是康有为。大家思考一下,两者有何共同之处?对!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家。那么,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变法和改革?如何认识其原因、内容、影响?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一)商鞅变法 1.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1)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 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 (2)军事:这一时期,兼并战争不断。 (3)政治:各诸侯国为了

    2、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纷 纷推行变法。 (4)文化:百家争鸣,思想解放。,2.内容:秦国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等。 3.作用:这一系列措施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从一个西部边陲弱国一跃成为虎视群雄的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材料解析 材料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

    3、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 据材料,指出作者从哪一方面肯定了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的具体措施。,方面:制度建设。 措施:废分封,行县制;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政权纷争:两晋南北朝时期,由西部和北部内迁的游牧 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 (2)北方统一:势力强大的前秦一度统一北方,但淝水之战 后又迅速瓦解。新崛起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于 439年重新统一北方。 (3)民族融合: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 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

    4、史发展的潮流。,2.内容: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其祖母冯太后的支持下,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等,孝文帝亲政后,又采取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改革措施。 3.影响: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 展。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穿汉服、改汉姓,北魏孝文帝改革材料解析 材料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草原游牧民族进入了与汉文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与此反观照,汉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高势能文化,并充分展现出其优胜性文化冲突中的对立诸面不可避免地在文化冲突中潜下改变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结构,

    5、从对方吸收于己有用的文化质,从而在调整、适应的过程中趋于一体化。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汉化措施: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 贯、均田制、三长制、租庸调制。 影响: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北魏政权汉化(封建化);促进经济发展。,(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中央集权: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吸取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导 致分裂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国 家的统一和安定。 (2)内忧外患: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 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 (3)庆历新政:

    6、宋仁宗庆历年间,大臣范仲淹主张改革腐败的 官僚机构,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仅推行了一年 多。,2.内容:王安石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3.影响: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王安石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新法实行五六年后,王安石被罢职,变法措施被废止。,王安石变法材料解析 材料市易务官大多是从被称为“兼并之家”的大商人中召募的,一旦大权在手,强迫客商低价卖给市易务,再转手高价强卖给行铺户市易务吏人众多,如市易法规定在京市易务设勾当公事官一员,但从设置之初就突破了这一限制法定的市例钱远不够增设

    7、的吏人俸给,庞大的行政开支压力促使市易务不择手段地增加收入。 魏天安王安石市易法真相:国家强制剥夺国民财产 据材料,概括指出王安石变法的市易法的初衷并没有真正实现的原 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所列现象带来的影响。,原因:国家过度干预商业;执行机构动机、手段不当。 影响:市场失灵,价格扭曲;部分商人破产、百姓生活受影响,滋生官场腐败;矛盾激化,改革阻力增大,埋下变法失败的隐患。,(四)张居正改革 1.背景: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府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纷起反抗,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2.内容: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3.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

    8、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他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清末新军演习,变法通议,(一)戊戌变法 1.背景: (1)统治危机: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 (2)救亡图存: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求变求新,走上了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维新志士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学习日本、俄国变革政治。,2.内容:1898年6月开始,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令,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实行变法。 3.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戊戌变法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9、而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在变法期间,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二)清末新政 1.背景: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 2.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 3.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了。,(三)民国时期的其它改革 南京临时政府、国民政府,都推行了一些改革,涉及政治、 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但由于民国时期政局 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改革多以失败告终。,戊戌变法

    10、材料解析 材料 康有为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的认识,也没有运用过政治权势。他急于求成,毫不考虑变法对其他人的影响。他意识不到,激进的变法实际上是对整个儒家统治的国家和社会的一场战争,包括危及满族八旗特权在内的改革,只会激起来自多方面的强烈反对。除了皇帝外所有的改革者都是汉人的事实,在满族人中间引起恐慌。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据材料简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并结合百日维新的改革举措说明戊戌变法的“激进”。,主要原因:维新派缺乏政治经验;改革者急于求成;变法策略过于激进。 说明: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废除八股取士;取消旗人特权。,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中共十一

    11、届三中全会会场,中共十九大会场,(一)新中国初期的社会变革 1.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 2.社会主义革命: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建设如何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开始探索:1956年,以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曲折发展: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

    12、严重曲折。但这一时期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图 片 情 境,论十大关系书影 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正确处理的十个方面关系;强调对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暴露的缺点和错 误,要引以为戒。这个报告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期,就注意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历程?成果与意义如何?,1.历程: (1)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3、召开,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 A.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B.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C.十九大: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D.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即到党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

    14、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成果: (1)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 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 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2)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从

    15、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3.意义: (1)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2)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经济体制改革材料解析 材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

    16、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摘编自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根据材料,概括四十年来中共中央对市场作用与地位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 20世纪80年代,在强调计划为主的同时又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后认识到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课堂小结,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本课小结,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新中国初期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民国时期的其它改革,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注意事项

    本文(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ppt课件)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