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0-2021学年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分析

    • 资源ID:150596       资源大小:1.77M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2021学年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分析

    1、20202020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概述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概述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动物大家族动物大家族 对课程标准的落实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科学知识:科学知识: 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 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 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 析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

    2、等 方面的探究兴趣。 2.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 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 要求。要求。 7.2 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 也存在个体差异。 1.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2.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 等)的共同特征。 3.列举我

    3、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9.1 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1.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 低年段 说出生活中常见动植物的名称及主要特征,知道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一年 级下册动物与植物) 中年段 1.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识别常见动物类别,描迷某一类动物的 共同特征。 2.描述昆虫的特征,说出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四年级下册昆虫的 一生) 3.学习和比较动物繁殖方式的不同(四年级下册繁殖) 高年段 认识微生物,了解其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五年级下册显微 镜下的生命世界) 单元教学目标

    4、与要求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从一组动物的观察、比较中,归纳概括这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按照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并能够识别常见动物类别。 3.乐于观察小动物,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 感知环境。 4.能列举出一些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 观察与描述仍然是这一组活动中最为重要的搜集证据、处理信息的探 究方法。这一部分的教学要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能够提供学生多种形式的观察对象。如:活体动物、标本、视频、图片等。 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如:体内有脊椎,鳃盖下有鳃等无法用眼睛直 接观察到。可以提供相关图片、标本、视

    5、频等资料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 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表达和交流,让学生用较为清晰的语言有条理的 描述动物的特征,并引导学生概括出共同特征。 动物学中关于几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描述高度概括且比较抽象,其中有 些表述方式中年级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如:鱼类的共同特征是: 以鳃呼吸、 用鳍运动和以颌取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这样的表述方式显然不适合小 学四年级的学生。所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同时也要注意表述的 科学性。如“鱼有鳃有鳍”、“鱼生活在水里”、“用可以上下开合的嘴 巴吃东西”、“鱼类的体温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等。 课时课时安排安排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物体的运动物体的运动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6、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重要意义重要意义 1.运动无处不在,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原子,每时每刻都处于运动当 中 2.生命在于运动,形容运动对于人类生命的重要性 3.运动是科学家研究物质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 4.运动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关注的比较多的是孤立情境下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同一物体相对于自身 而言,各部分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而很少将运动置于两个物体的相互 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上进行判别,也不能很好的区分运动的形式。 片面认识电梯上的人或是列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地球上的房屋与树木是 静止的。 编写理念编写理念 主题涵盖了物体运动的位置与状态、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形式这三个主要

    7、 概念,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测量、排序等活动,关注学生比较、归 纳、分析等科学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物质是运动的”这个朴素的 世界观。 本单元对课标的落实本单元对课标的落实 内容要求内容要求 4.1 可以用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在某个 时刻的位置。 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 位置。 4.2 通常用速度大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 2.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4.3 物体的机械运动有不同的形式。 1.列举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物

    8、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 2.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6.6.1 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科学知识科学知识 1.描述物体的运动。 2.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1.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 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 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科学态度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 方面的探究兴趣。 2.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

    9、响。 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 低年段 使用方向、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二年级上册天空中的星体) 中年段 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从运动与位置、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形 式等方面对运动进行研究,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高年段 认识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 认识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相对位置, 描述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 (六 年级上册探索宇宙) 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运动与位置:从相对位置描述运动状态; 不同的运动:从运动形式描述运动特征; 运动的快慢:从运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 单元活动框架单

    10、元活动框架 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够简单测量并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了解不同的运动物体有着不同的 运动速度。 3.尝试用图画、文字描述运动特征,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运知道运动的物体 具有能量。 4.认识到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初步建立世间万物都在运动的意识。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本单元各课内容分析本单元各课内容分析 第第 5 5 课运动与位置课运动与位置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是认识物体运动的第一课,主要是认识运动和位置之间的关系: 一是可以用距离另一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来判断该物体是否处于运 动当中,二是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

    11、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的位 置。 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观察教材呈现的四组图片,交流各种各样的运动,这是学 生己有知识经验的归纳,有生命的物体与无生命的物体都可以运动,自然 物在运动,人造物也可以在运动。 第二个活动区别图片中哪些物体在运动,然后归纳出判断物体是否在 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在已有的经 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提升,给出了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准。 第三个活动则是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认识到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人们对于运动是否在运动的状态的描述 也就不一样,通过网约车的生活实践,认识到如何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

    12、最后一个活动是拓展活动,交流有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初步建立运 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准是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 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2.能够借助某一参照物体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3.能够通过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 4.意识到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第第 6 6 课不同的运动课不同的运动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紧紧围绕运动的形式展开,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绘制物体的运动轨迹,辨别物体的运动方式:直线运动或 是曲线运动。 第二个活动是认识不同的运动形式,描述它们不同的特征。

    13、这不仅仅 是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区分,更主要的是描述更多的运动形式,用图示 或文字举例说出不同的运动特征。 第三个活动是第二个活动的反向活动,给出运动特征图式,要求选择 合适的物体做各种形式的运动,通过动手做来进一步认识不同形式运动的 特征。 第四个活动是拓展活动,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分析其运动形式, 暗含同一个物体的同一种运动包含多种运动形式的思想。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绘制运动轨迹,知道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是生活中物体的两种常见 运动方式。 2.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了解其运动特点。 3.能够通过做出某些形式的运动,更好地了解其运动特征。 4.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并分析其运动

    14、形式。 第第 7 7 课运动的快慢课运动的快慢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节课紧紧围绕运动的快慢即物体的运动速度展开,教学内容包括四 个部分: 第一部分设置运动员比赛的情境,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提出距离与时间, 这实际上就是影响速度的两个重要因素,最后揭示出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 动的快慢; 第二部分从实际操作层面去感知速度,包括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 测量走路的速度,在这个活动里面学会测量距离与时间,然后运用前面所 到的知识去计算速度;第二个活动是给运动速度排序,教材有结构的给出 四组物体的运动速度,并用冲击力暗示速度快的物体能量大。这部分的学 习除了比速度还要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

    15、围。 第三部分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们的身边出发,理解运动的物体具 有能量。 第四部分阅读运动速度快的物体和运动速度慢的物体,最后回应第一 节课的内容,如何判别运动速度慢的物体是否在运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能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3.能够测量并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 4.能够给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排序,了解不同的运动物体有着不同的运动 速度。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常见的力常见的力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重要意义重要意义 自然界中,力与运动一样,普遍存在,只要有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就会有 力的存在。 力的知识在日常生

    16、产、生活和现代科技中应用非常广泛。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主要从施力方向上认识了推力和拉力,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 状发生改变。 中年级继续学习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如摩擦力、弹力、浮力,不仅继 续关注力的方向,而且能够使用简单工具测量力的大小,同时将力对物体 的作用体现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与方向。 高年级将继续学习不直接接触物体而施加影响的力,如地球引力。 编写理念编写理念 关注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力,是施力物体直接施加在受力物体上的力,这样 的主题从生活中来,从学生身边的经验或是经历开始,接着再科学的学习 深入的探究,最后又回归到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或是分析解释生活现

    17、 象。 本单元对课标的落实本单元对课标的落实 内容要求内容要求 1.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 上。 2.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 力。 3.物体运动的改变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有关。 4.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运动 起动或停止。 科学知识科学知识 1.认识力的作用。 2.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1.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2.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 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3.在教师引导

    18、下, 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 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科学态度 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 乐趣。 2.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 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力量。 3.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 低年段 认识推力和拉力,研究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力可以使 体启动或停止(二年级上册用力以后) 中年段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高年段 认识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对物体施加影响的力,如地球引力(六年级上册 探索宇宙)

    19、 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单元活动框架单元活动框架 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力,能够举例说出弹力、摩擦力以及 浮力等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利用结构性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究,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 态、方向和快慢。 3.结合力的测量,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研究影响弹力、摩擦力以及物体沉 浮状态的因素。 4.体会到科学探究活动中,需要利用证据来验证假设,必要时要收集一定 的数据。 单元课时安排单元课时安排 序号 课题 课时 1 力与运动 1 2 弹力 2 3 摩擦力 2 4 浮力 2 总课时 7 单元各课内容分

    20、析单元各课内容分析 第第 8 8 课力与运动课力与运动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是常见的力的单元第一课,紧承上一单元学习内容物体的运动, 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观察生活中的各种运动,交流物体运动的状态与哪些力有 关,从而提示出力与运动的关系,在这里实际也让让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 常见的力,如摩擦力、弹力、浮力、磁力等,这也是第一个单元的总起。 第二个方面是做探究活动,包括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探究拉力大 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力能否改变铁质玩具小汽 车的运动方向。这两个活动一个指向力可以改变运动速度,另一个方面指 向力可以改变运动方向。一个是定量的研究,另一个是

    21、定性的观察。一种 力是直接接触的力拉力,一种力是不直接接触的力磁力。两者结 合起来,有力的用实践活动诠释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速度与方向; 2.能够与同伴合作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快慢的关系; 3.通过实验研究磁力是否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4.体会到科学探究活动中,需要利用证据来验证假设。 第第 9 9 课弹力课弹力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具有弹性,而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小学生对弹性与弹力并不陌生,在孩子们身边就有许多的弹性材料和玩具, 本课就是从认识弹性开始。 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认识什么是弹性、弹力

    22、,通过用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去掉 外力后物体恢复原样,从而认识到物体具有弹性,在此基础上玩握力器与 拉力器,体验到弹力的存在。 第二个活动是一个探究活动,研究拉力与弹簧伸长度之间的关系,通 过测量具体的数值,从而发现弹簧的伸长是随着重量的增加而作出规律性 的变化,这也正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第三个活动紧承第二个活动,学习使用测力计并测量提起物品所需要 的力, 即物体受到的重力, 达到技术与工程领域学习基本测量工作的要求。 最后一个活动是一个总结应用,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弹性玩具,既要对 物体的弹性性能有一个了解,同时也需要恰当利用物体的弹力。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具有弹性,当发生形状改变时

    23、会产生弹力。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弹力与物体形变之间的关系。 3.能够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4.能够根据物体的弹性做一个弹力玩具,更好的感受弹性与弹力。 第第 1010 课课摩擦力摩擦力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摩擦力这个内容安排五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观察生活中哪里存在摩擦现象,引导学生说清楚是哪两个 物体之间存在摩擦,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必须要有两 个物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并采用实际感受的方法让学生 感受到摩擦力,如搓手、推重物等。 第二个活动引导学生测量摩擦力,在此之前先复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方法,并让学生明白拉力方向与摩擦力方向,发生在水平方向上,两者

    24、力 的方向相反,然后引导学生多次练习测量摩擦力,做到使物体做匀速直线 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观看测力计读数。 第三个活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探究实 验,实验要求按照对比实验的原则,每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保 证完全相同。实验前可以让学生作出多种假设,不一定非得按着教材的假 设来做,教材只是提供了一种范例。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对 认为影响的因素作出各自的研究。 第四个活动通过实验探究减小液体的阻力,认识到各种形状的物体当 中, 流线型的物体下沉的速度最快, 所以球和水滴形的物体下沉速度最快。 第五个活动认识到摩擦力的好处和坏处,懂得摩擦力的好处:可以产 生人们

    25、需要的反作用力, 如鞋子与地面摩擦,使人前进, 轮胎与地面摩擦, 汽车开动;固定物体,防止物体在受其他力的影响时产生的运动,如筷子 夹起食物,游戏机的机械臂夹起娃娃。摩擦力的坏处: 增大运动时的阻力, 如游泳时遇到的阻力,造成物体的磨损,如鞋底、车胎的磨损。在此基础 上列举日常生产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现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 2.知道摩擦力的好处与坏处,并能够分析现实中的行为是否是增大或是减 小摩擦力。 3.能够用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水平运动时的摩擦力。 4.能够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受物体接触面的光 滑程

    26、度的影响。 5.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知道流线型是减小空气 或是液体阻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第 1111 课课浮力浮力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浮力这个内容安排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研究生活中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将一些物品放入水 中,观察他们的沉浮。先预测这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用箭头表示沉浮状 态,然后再实验, 实验过后说说哪些是和预想的一样的, 哪些是不一样的, 当时为什么会这么想,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物体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 呢,让学生用手指去按压浮在水面的泡沫,能够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那 就是浮力,从而揭示浮力概念。 第二个活动研究沉在水里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

    27、用。先作出猜想: 如果沉在水里的石块不受浮力,那么测力计的读数是什么样的?如果沉在 水里的石块受到浮力,读数会发生变化吗?然后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预 测。做完石块的实验可以再用其它下沉的物品来试一试,更有利于结论的 得出。 第三个活动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原因。先对问题一作出假 设:体积相同的物体,轻重会影响物体的沉浮,同体积的物体,重的沉, 轻的浮,然后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测。再对问题二作出假设:质量相 同的物体,体积会影响物体的沉浮,同质量的物体,体积小的沉,体积大 的浮,然后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测。最后得出结论:物体的沉浮与物 体的体积和质量有关,同样大小的物体,质量越轻的越容

    28、易浮。同样质量 的物体,体积越大的越容易浮。 第四个活动想办法让一张 A4 纸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再联系船在水 面漂浮的状况明白同样重的物体, 改变它们的形状, 将它的体积适当变大, 排开更多的水,就会浮在水面,就能承载更多的物体。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2.能够根据有结构的材料探究质量、体积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3.能够做 A4 纸承载硬币的实验,更好地体验浮力的大小。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 第四单元简单电路第四单元简单电路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指电荷运动所带来的现象,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 用之一

    29、。 小学阶段的电路学习是一种基于现象的直观学习,它涉及到的是最简单的 电路元件及其组成的电路。 本单元以“简单电路”这个概念为主题,通过多个科学探究活动来落实主 题,并介绍有关电的来源、电的用途、安全用电等知识。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电与电路的认识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接触过生活中的 很多用电器,也可能尝试操作过用干电池做电源的一些电动玩具,知道用 电器必须通电才能工作,开关可以控制用电器的工作。 不足之处 1.没有形成对电路的科学认识 2.不清楚用电器必须形成一个闭合电路才能工作 3.不太懂得安全用电的常识 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简单电路的学习,指导学生认识电路的组成

    30、, 知道形成电路的条件,懂得安全用电的常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电路中的 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积累经验、做好铺垫。 概念落实概念落实 小学阶段的电路学习是一种基于现象的直观学习,它涉及到的是最简单的 电路元件及其组成的电路。 本单元以“简单电路”这个概念为主题,通过多个科学探究活动来落实主 题,并介绍有关电的来源、电的用途、安全用电等知识。 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科学知识科学知识 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1.在教师引导下, 能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事物发生的现象。 2.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

    31、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 证据和结果。 3.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 论。 4.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科学态度: 1.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 2.乐于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认识到科技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的中年段 要求。要求。 1.2 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描述某些材料的导电性、透明

    32、程度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6.4 电可以在特殊物质中流动,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 电路是包括电源在内的闭合回路,电路的通断可以被控制。 有的材料容易导电,而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电是重要的能源,但有时也具有危险性。 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与要求 1.知道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了解电路形成的条件及控制电路的方法。 2.能够利用简易的检测装置识别导体与绝缘体。 3.能运用所学电的知识和解暗箱的方法,探究电路暗箱的秘密。 4.知道电是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能源,能够列举电的重要用途。 5.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 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本单元次级主题的

    33、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活动框架本单元活动框架 本单元各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单元各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第第 1212 课点亮小灯泡教学目标课点亮小灯泡教学目标 1.通过将小灯泡点亮的探究活动,学会连接简单电路的正确方法,并画出 简单的电路示意图。 2.尝试在电路中接入不同的用电器,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3.用常见物品制作一个简易开关,理解开关对电路的断开和闭合所起到的 控制作用。 第第 1313 课导体和绝缘体课导体和绝缘体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将不同物品接入简单电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的活动,知道导体和 绝缘体的判定依据是它们导电性能的强弱。 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工具或材料,知道导体和

    34、绝缘体是制造物品所需 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体安全。 3.借助验电球、ED 发光器等材料作为检测工具,知道人体、自然界中的水 是导体。 第第 1414 课点亮小灯泡课点亮小灯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解暗箱。 2.学会利用检测工具进行检测和并用表格进行记录。 3.能根据电路中灯泡的亮灭、明暗等情况,对暗箱进行合理的推断。 第第 1515 课生活中的电课生活中的电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的用电器采用不同的供电方式,生活中的电可以分为直流电和 交流电。 2.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知道电对人可能造成伤害,懂得安全用电 的基本常识。 3.通过制作水果电池的活动,认识到人类为获得

    35、电所作出的持续探索和大 胆创新。 单元课时建议单元课时建议 序号 课题 课时 1 点亮小灯泡 1 2 导体和绝缘体 1 3 电路暗箱 1 4 生活中的电 1 总课时 4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岩石与矿物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岩石与矿物一直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材料和工具。80%以上的工业 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均来自岩石和矿物资源。从建筑到道路,从 汽车到手机,从电脑到药品,工秳师们在创造一切东西时都会用到岩石不 矿物。 人们还在岩石的内部建造隧道, 在它上面建造桥梁和高大的建筑物。 它们是人类早期工具的重要来源,人类第一个文明时期被称为石器时代。 岩石和矿物丌仅是地

    36、质学家和工秳师的研究对象,也是小学阶段研究物质 科学和地球科学的重要内容。千姿百态的岩石和矿物在他们眼中很神秘。 由于小学生缺乏生产经验,尚未理解岩石和矿物是重要资源。 本套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知识获取能力,积极渗透科学 思想,将成分与结构、性质与功能以及物质变化,隐含在本主题学习中。 本单元教材以认识岩石和矿物为明线,十分重规帮助学生获取相关直接经 验,力图借助探索性观察、合理描述、科学调查、采集、体验游戏、科学 阅读促使他们建立起对岩石矿物的基本认识,初步树立节约矿物资源可持 续发展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科学知识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地球

    37、上岩石的基本状况; 初步认识大自然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幵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 征及现象。 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 述证据和结果。 科学态度科学态度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不书本。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 乐趣。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 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

    38、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对课程内容中对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的落实的中年段要求的落实 14.4 地球表面覆盖着岩石。 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标本,认识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 知道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15.1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源。 说出人类利用矿产资源进行工业生产的例子,树立合理开采利用矿产 资源的意识。 单元活动框架单元活动框架 本单元次级主题逻辑关系本单元次级主题逻辑关系 第一课与第二课聚焦于观察与描述常见岩石和矿物的性质,第三课指 向矿物资源在生产生活中广泛的应用。 第一课常见的岩石详细指导学生科

    39、学观察、细致描述四种常见岩 石,知道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能初步根据岩石的外部特征辨认花岗岩、 大理岩、石灰岩、砂岩四种常见岩石。 第二课认识矿物首先认识岩石是由矿物组成,再指导学生学习观 察与描述矿物外部特征的方法,认识一些常见矿物和它们的性质,让学生 初步具有辨识矿物、描述矿物性质的能力。 第三课矿物与我们的生活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矿物是重要自然资源 的认识,重点展示了人们利用矿物制作日用品的事例,目的是让学生更好 地体会到矿物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矿物是现代工业的“粮食” 和“血液”, 激发他们保护矿物资源的意识。 单元单元教学教学目标目标与要求与要求 1.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2.能够用不

    40、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岩石与矿物的特征。 3.能够描述常见岩石及典型矿物的表面特征。 4.能举例说出人类利用矿产资源进行工农业生产的例子,知道矿物是重要 的自然资源,树立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意识。 第第 1616 课常见的岩石课常见的岩石 遵循学生的认知顺序,本课由浅入深展开四层内容: 第一层交流和认识岩石的分布,先自由分享后上升经验、形成解释; 第二层观察常见岩石标本,提升科学观察和词语描述能力; 第三层探索性游戏:辨石,科学表达与交流,促进信息整合。 第四层科学实践:制作岩石标本,应用课堂所学,拓展学习时空,培 育岩石爱好者。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阅读,能举例说明地表到处

    41、都有岩石。 2.乐于运用多种方法,细致观察四种常见岩石标本,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岩 石在断面颜色、颗粒特征、吸水性等方面的特征。 3.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仿照示例描述岩石主要特征,并根据描述辨别岩 石。 4.学会采集制作岩石标本。 第第 1717 课认识矿物课认识矿物 遵循学生的认知顺序,本课由浅入深展开两个层次: 第一层,认识矿物组成,了解岩石和矿物的共同特征 第二层,用多种方法观察、描述矿物的性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矿物是构成岩石的“积木”,能举例说明矿物不同于岩石的特征; 2.能对矿物的粉末颜色、晶体形状、光泽、透明度、硬度进行细致观察与 描述,并能认真记录; 3.提升对矿物观察研

    42、究的兴趣,体验到认真观察和细致描述的重要性。 第第 1818 课矿物与我们的生活课矿物与我们的生活 遵循学生的认知顺序,本课由浅入深地展开四项内容: 第一层配对游戏,初步认识矿物是重要的生产原料。(先自由分享后 上升经验、形成解释) 第二层了解从铁矿石到铁制品的生产过程(提升信息提取能力) 第三层体验石膏的作用(提升联想与科学表达交流能力) 第四层阅读了解矿业生产的基本状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配对、阅读活动,能够用举例等多种方式说明人类生活、工业生产 离不开矿物资源。 2.借助文本或视频学习,能大致述出从铁矿石到铁制品的生产过程。 3.通过体验石膏糊作用等活动

    43、,能说出石膏更多的用途。 4.树立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意识。 课时课时安排安排建议建议 序号 课题 课时 16 常见岩石 1 17 矿物的性质 1 18 矿物与我们的生活 1 总课时 3 专项学习专项学习 像工程师那样像工程师那样 凸显科学方法的价值凸显科学方法的价值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 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采用某种系 统的、显性化的方法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对于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乃至理解科学的本质都是必要的。 强调工程教育的意义强调工程教育的意义 工程聚焦解决实际问题。工程教育是培养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育。 工程思维是指按照某一特定的目标,遵循一定的规范或标准进行设计, 然后进行生产或建设,直至最后制造出产品供应社会或投入运营。 科学学习划分为科学工程实践、 跨学科概念、 学科核心知识三个维度, 同等重要,所以我们要看到工程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工程师素质的资料,知道不同类型的工程师具有一些共同的素 质。 3.模仿工程师,设计并制作一个 ED 发光手环。 2.了解工程师工作的一般过程,重点学习前期研究、制作模型和展示交流 三个环节。


    注意事项

    本文(2020-2021学年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分析)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