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册学案(含答案)

    • 资源ID:150198       资源大小:19.78MB        全文页数:18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册学案(含答案)

    1、第第 1 课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分封制、宗法制的含义、对象、内容。 2.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政治形式 1早期国家的出现 (1)时间、地点: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 (3)突出标志: 金属器具的使用、 贫富分化的产生、 文字的成熟、 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4)基本特点:在禹之前,政治权力的交接通常以禅让的方式实现。 2夏商政治文化 (1)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

    2、“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 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商代政治的另 一个特点是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商王通过占卜手段主宰国政。 判断正误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倒退。( ) 答案 解析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历史的进步。 结构图示 二、西周分封制 1目的 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内容 对象 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于各地 权利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义务 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封国 姬姓贵族中的燕、鲁等;商朝旧贵族的宋等 3.评价 (1)利:有利于稳定当时

    3、的政治秩序。 (2)弊:后来,诸侯兼并,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 概念辨析 “分封”与“封建” 分封制在中国古代原叫作“封建”制度。但这个“封建”与我们用于社会发展史中的“封建” 不是一个含义,而是“封诸侯,建藩卫”的简称。为了将这两个“封建”相区别,今天史学 界多称“封诸侯,建藩卫”制度为“分土封侯制”或简称“分封制”。 轻巧识记 分封制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目的:巩固统治。 两个内容:土地和人民。 三个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四大义务:镇守疆土、军赋、力役、定期朝觐。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 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核心(最大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4、。 3内容 (1)周天子 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 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2)诸侯: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 (3)从卿大夫到士:也按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形成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4结果 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5影响 (1)对西周: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保障贵族特权。 (2)对后世:对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生活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 易混易错 1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对周天子来说,周天子是大宗,诸侯对于周天子是小宗。但在诸侯国内,诸侯对于卿大夫来 说就是大宗,而卿大夫就变成了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卿大夫

    5、又称为大宗。所以,除了 天子永远是大宗外,其他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2宗法制与宗法观念 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具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 度。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分封制,各诸侯国拥有较大权力,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 权力的高度集中。 (3)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具有 浓厚的部族色彩。 (4)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知识结构 材料 西周分封示意图 解读 从时间上看:周朝的封邦建国始于文王,大规模的分封是在武王克商后和周公摄政期间

    6、。 从空间上看:分封的诸侯国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宗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 要地。 从分封对象看: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宗族为主体。 应用 (1)周朝分封的诸侯国有王族建立的, 有异姓诸侯(功臣、 姻亲、 被商灭掉的古国后裔等) 建立的。齐国、鲁国和宋国分别属于其中的哪一类? (2)西周分封的同姓国多还是异姓国多?二者的分布有何特点? (3)周王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齐国:功臣建立;鲁国:王族建立;宋国:商朝旧贵族建立。 (2)同姓国多。 二者交错分布, 同姓国更多地集中在相对富庶地区, 异姓国则在边远地区较多。 (3)周王的目的主要是维护周王朝的有效统治。 1印证教材

    7、观点 材料 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 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 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礼记 大传 应用 材料说明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内涵仍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 观念中。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 史记 周本纪记载: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 黄帝之后于祝; 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 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 各以次受封。” 应用 从

    8、材料中找出西周分封的对象有哪些? 答案 先代圣王之后、功臣、王族子弟。 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国同构” 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 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严格的家长制。父为家“君”,君为“国 父”,君父同伦,“家庭治理”的形式扩大到“国”的范围。 应用 礼记 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 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旨在强调( ) 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B封邦建国利于统治 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 D家国亲情本是一体 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宗法血缘关系,认为家国亲情本是一体,故 D 项正确。A 项错误,材料

    9、主旨 是用宗法血缘来维护统治,尊祖敬宗只是其表面意思。材料体现的是宗法制,并未涉及分封 制的作用,故 B 项错误。C 项不符合史实,古代中国强调君主百姓的君臣统治关系,故 C 项 错误。 1从夏禹到夏桀,共传 14 代、17 王,用岁约 471 年。从商汤到商纣,共传 17 代、31 王, 用岁约 555 年。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 ) A封邦建国 B王权至上 C王位世袭制 D宗法制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指出禹将王位传至夏桀,汤将王位传至纣,共同体现了王位世袭制度。 2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 ( ) 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C

    10、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宗法制度初具雏形 答案 A 解析 民事体现的是政权,神事体现的是神权。“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 彩”表明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故 A 项正确。 3中国许多地名和称谓都有悠久的历史。比如山东被称为齐鲁,河北被称为燕赵,山西被称 为三晋等。这些称谓起源于( ) A宗法制度 B西周分封 C当地地理特征 D古代地名 答案 B 解析 山东在西周分封制下有鲁国与齐国两个诸侯国,今天河北省的两个封国是燕赵两国, 山西的诸侯国是晋国,故 B 项正确。 4据载,周武王“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封兄弟之国十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周之子孙 不狂惑者,皆为诸侯”。据此可知( ) A西周已建立了完

    11、备的宗法制度 B西周统治者通过分封推行家族统治 C西周的统治疆域已经十分辽阔 D分封实质上是笼络人心的重要手段 答案 B 解析 材料表明分封的诸侯国中,同姓诸侯占主体。这种分封实质上是通过分封同姓诸侯在 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家族统治,故 B 项正确。 5 (2018 山师大附中阶段检测) 礼记 载: “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 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 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答案 B 解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天子、诸侯、大夫均是在分封制度中所涉及的政 治名词, 材料所描述的现象也属于分封制的内容, 所以该材料反

    12、映的制度是分封制。 故选 B。 6(2019 寿光一中检测)古代中国存在许多同居共财的家庭,如唐朝张公艺“九世同居”,宋 朝陈兢一家“十三世同居”。上述现象反映了( ) A家国的紧密结合 B等级秩序森严 C世卿世禄的延续 D宗族观念浓厚 答案 D 解析 “九世同居”“十三世同居”等反映的是家族、宗族观念,即上述现象反映了宗族观 念浓厚,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材料强调的是“家”而未涉及“国”,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 除;材料未涉及等级秩序的问题和世卿世禄的问题,所以选项 B、C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 D。 第第 2 课课 走向走向“大一统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的秦汉政治 学习目标 课程标

    13、准 重点难点 1.知道 “始皇帝” 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 实。 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 影响。 1.秦朝皇帝制度和秦朝的中央官制及特点。 2.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及内容。 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作用。 一、 “六王毕,四海一” 1统一六国 (1)概况:公元前 230 年至公元前 221 年,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 (2)意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2开拓疆土 (1)概况 北方 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 南方 开凿灵渠,平定岭南,在岭南置郡 “西南夷” 开辟“五尺道” ,并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2)意义:扩大了统一

    14、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深化理解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 政治 西周奠定雏形和基础;争霸战争促进民族融合和局部统一;春秋战国宗法、分 封、礼乐制度瓦解;各国改革变法奠定新制度基础 经济 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铁器牛耕和土地私有制普及,小农经济发展 思想 法家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人民渴望统一 直接 秦灭六国,国家实现统一;秦变法富国强兵;策略才能 二、海内为郡县 1起源: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2推广:秦统一后,秦始皇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3内容 (1)“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2)“县”隶属于郡,下设“乡” “里”两级地方

    15、基层行政机构。 (3)少数民族聚居地同县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 ,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 的“亭” 。 4特点 (1)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2)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5意义 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比较归纳 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项目 分封制 郡县制 不同点 划分 依据 以宗法制为原则,以血缘 关系为基础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按 地域划分 地方长 官权力 诸侯的爵位世袭,拥有封 地,分别统治部分土地和 人民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只有俸禄 没有封地,官位概不世袭 与中央 的关系 诸侯在地方

    16、上有很强的独 立性 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必须绝对 服从中央 历史 作用 虽有利于巩固统治,但中 央不能直接控制地方,容 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中央可以直接控制地方,有利于加 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性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相同点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 三、百官公卿 1皇帝制度 (1)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 (2)皇位世袭,并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中央实行的“三公九卿”制度 (1)“三公”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2)“九卿” :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17、3 “朝议”制度: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大臣议政可 以集思广益,减少君主决策失误。 概念辨析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 无上;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二者相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 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四、汉承秦制 1 “汉承秦制” :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汉武帝时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 尉,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2西汉王朝继续推行郡县制。汉初曾分封诸侯王而形成“郡” “国”并存的局面,后逐步消 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

    18、。 归纳总结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官僚政治: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 政治。 (2)皇权独尊: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和皇位世袭;皇帝称号和使用的物品都具有专一性。 (3)高度集权: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官员以皇权为中心,各司其职、相互牵制,最后集权 于皇帝。 (4) “家天下” : “九卿” 中的部分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 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国” 与 “家” 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一大统治特点。 2数字归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一个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两层官制:中央

    19、: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 四个统一:统一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统一文字。 应用 从时间上看,公元前 230 年至公元前 221 年,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秦朝。从空间上看,秦朝疆域广大,北至长城,南到南 海,西到陇西,东到东海,修长城设灵渠,地方设郡县,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一 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 。群臣商议后 向秦王建议说: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 ,请 王为“泰皇”

    20、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 ,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 。 并说: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 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 朕 ”的建议。 应用 1 材料中反映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 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 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剑桥中国秦汉史 应用 2 根据材料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 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 (

    21、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 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 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 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 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史记 秦始皇本纪 应用 依材料指出王绾、李斯、秦始皇三人的政治地位、政治主张与决策过程。 答案 王绾为丞相,主

    22、张实行分封:李斯为廷尉,反对分封,主张设立郡县;始皇,反对分 封。 决策过程:丞相提议群臣廷议皇帝决断。 秦统一对民族认同意识的影响 秦灭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文字;修建自 都城咸阳通达各地的驰道;开通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修筑抵御匈奴的长城;进 行大规模移民;焚书坑儒、思想文化专制等。这些措施对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国 家统一,以及对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 应用 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 九域守令图 石碑, 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 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23、 ”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周 B秦 C汉 D唐 答案 B 解析 碑文大意是:战国时期天下一分为七,秦灭六国,变分封制为郡县制,又经过魏晋时 期的分裂,直到隋灭陈,天下重新统一。据此判断, “”处缺失的文字应是秦。 1某学者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 “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 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 ” “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度 D宗法制度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目中“最高权力” ,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并非最高权力,故 A 项错误;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并非最高权力,故 B 项错误

    24、;皇帝制度是秦朝首创,皇 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高权力, 故 C 项正确; 宗法制度并非秦朝首创, 故 D 项错误。 2有学者说, “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 。 “这一制度”是指(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御史制度 D郡县制度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皇帝制度体现的是专制主义,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严密的中央统治体 系” “中央官制之先河” ,三公九卿制度属于秦开创的中央官制,故 B 项正确;御史制度属于 中央监察制度,故 C 项错误;郡县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故 D 项错误。 3(2018 山师大附中阶段检测)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

    25、: “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 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 子男。 ”其中“划时代的突破”是指( ) A军功爵制 B郡县制 C三公九卿制 D皇帝制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 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取代了周代分封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符合题意,故 B 项正确。 4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 汉书中的这一材料反映出秦统一的意义是( ) A使人民脱离了强大诸侯国的控制 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D使人民有相对安定

    26、的生产生活环境 答案 D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元元黎民”是指老百姓, “得免于战国”是指避 免战乱,取得了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因此题干材料反映出秦统一的意义是使人民有相对安 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故 D 项正确。 5有学者指出,在中国关于郡县制优劣的马拉松式论战中,秦始皇是持肯定观点的第一位专 制统治者。秦始皇持肯定观点主要在于郡县制( ) A在秦国有坚实基础 B比分封制度更优越 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促进了民族融合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分封制下易形成诸侯割据局面,秦始皇出于对地方政权有效控制的需 要,实施了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 C 项正确;A 项是其

    27、原因之一,并非主 要原因,排除;B 项错误,郡县制与分封制各有优劣;D 项是郡县制的影响,并非原因。 6(2018 武威高一检测)秦汉时实行朝议制度,当国家面临重要事情及君王难断之事,皇帝便 会召集群臣,商谈解决方案,结果一般由宰相领衔上奏,最终决断权归皇帝所有。这一制度 ( ) A说明国家大事由群臣决议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C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有利于决策时集思广益 答案 D 解析 军政大事由丞相、 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 最后由皇帝裁决, 有利于皇帝听取不同意见, 做到集思广益,故选 D。 第第 3 课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

    28、点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从汉至元中央加强对地方管辖的措施及其特点。 2.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加强的演进历程及其特点。 3.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及其演变趋势。 一、法令出一 1创立 秦始皇确立了“皇帝”制度。 2特征 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3影响 皇权带有独断性、随意性的特点,影响了国家决策的合理性;历代官僚体制的变化都以维护 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 二、君权和相权 1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中国古代王朝的丞相是帝王的政治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

    29、。 2演变 西汉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 打击相权; 破格选用人才参与主要决策, 逐渐形成 “中朝” , 与“外朝”制衡 唐代 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门下省设政事堂,相权有所分散 宋代 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职务相当于宰相。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设枢 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元代 中央政府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 3.调整相权影响 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有利于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判断正误 (1)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根本目的是分权。( ) 答案 解析 实行三省六

    30、部制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三省长官的分权和相互牵制实现皇帝的集权。 (2)唐代的中书省与元代的中书省职能相同。( ) 答案 解析 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唐朝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政令,属于中央行政 机构的一部分。 知识图示 唐朝三省六部制 宋代二府三司制 深化理解 君主专制发展的特点 相权不断削弱,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不断加强。秦朝首创皇帝制度,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 事,具有相对独立性。两汉时期,汉武帝削弱丞相的权力。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进一步 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 北宋统治者为加强皇权, 使三省六部有名无实, 并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职权,这样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三

    31、、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演变 秦朝 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西汉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设刺史以监察地方政治。中央行政机构的 监察主要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 唐代 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宋朝 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元朝 御史台负责复按人命重案,可以先斩后奏 2.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 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 思维点拨 (1)监察制度的必要性:这是由于君主专制集权的需要,君主一方面大权独揽,另一方面又必 须依赖百官进行控制。(2)监察制度的作用:一是提高行政效

    32、率;二是防范官员胡作非为、贪 赃枉法。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世官制 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察举制 (1)兴起:西汉时期。 (2)演变: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九品官人法。 (3)评价: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3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 4科举制 (1)创立:隋朝。 (2)评价: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加强了中央集权;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和文化 素养;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知识图示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 重点深化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及积极影响 (1)变化趋势 选官制度的主

    33、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选官方式由地方评议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 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 (2)积极影响 选官标准从家世、门第到才学的变化,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大 一统局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选官制度的变化,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树立起了中央权威,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有利于 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制度化的选官制度,提高了官员队伍素质,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34、五、行省的设置 1从汉至宋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化 (1)秦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2)唐代为道、州、县三级。 (3)宋代为路、州、县。 2行省的设置 (1)内容: 元代全国分设十个行省; 另有中书省直辖的 “腹里” 以及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 青海部分地区,行省以下依次为路、府、州、县。 (2)管辖: 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 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 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3)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 有重要意义。 规律总结 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1)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

    35、自主权,中央 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2)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 弱,最终集权于中央。 (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中 书省制)。 归纳总结 君主专制发展的特点 相权不断削弱,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不断加强。秦朝首创皇帝制度,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 务,具有相对独立性。两汉时期,汉武帝削弱丞相的权力。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进一步 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 北宋统治者为加强皇权, 使三省六部有名无实, 并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职权,这样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知识结构 1秦至元主

    36、要政治制度 2古代历朝地方行政区划 应用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经历了从郡县二级制到州(道、路)郡县三级制再到四级制、五 级制的演变过程,其中三级制占主体地位,层级的增加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宋代文官政治是时代的产物 宋代文官政治是唐五代以来社会结构变化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 同时也与宋代的科举制度、 崇文抑武国策等因素密切相关。它改变了自汉代以来官僚集团的结构,扩大了统治基础,提 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酝酿出独树一帜的政治文化。 应用 (2018 东北师大附中模拟)宋太祖定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家法,以后 的历代皇帝也都秉承这一精神, 坚持 “与士大夫治天下” , 以致 “

    37、终宋之世, 文臣无欧刀之辟。 ” 这反映了宋代( ) A文官政治的形成 B重武轻文的风尚 C以文治国的方针 D兴文抑武的国策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宋太祖定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家法,以后的历代皇帝也都 秉承这一精神,坚持与士大夫治天下 ,以致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 ”可以得出宋 代文官政治的形成,故 A 项正确。 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 朝代 措施 影响 秦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建立专制主义制度,丞相权力很大 汉 频繁换相; 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 实行 “内 外朝”制度 相权一分为“二” 唐 三省六部制;在门下省设置政事堂 相权一分为“三” 宋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

    38、事、 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相权一分为“四” 应用 上述表格反映了秦至宋君权和相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案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 “丞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与枢密院对掌大 权。 ”中书省之职是“掌进拟庶务任命知州军、通判等官员” 。宋史 职官志 应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中央官职设置的特点。 答案 宋朝虽设尚书、门下、中书三省,而中书省之权特重。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枢密院 掌管军事。 1(2018 青岛胶南一中竞赛)秦及汉初的“尚书”仅是内侍小臣,掌管收发文书,汉武帝时始 让其省阅奏章参与政务;东汉光武帝

    39、将尚书扩充为“尚书台” , “天下枢要,在于尚书” ,但仍 为内侍机构;隋唐时设置“尚书省”掌管六部,成为执行全国政务的机构。这在本质上反映 了(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C内朝转为外朝的官制变革趋势 D相的行政级别逐渐降低的趋势 答案 B 解析 题干讲的是秦汉至隋唐中央机构的演变过程,体现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本质上反映 了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故 B 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地方官制的变革,故 A 项不正确。 C 项说的是现象不是本质。D 项题干并未涉及。 2 隋唐时期,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 A防止宰相权重

    40、难控制 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 答案 A 解析 设置多个宰相是为了分割宰相的权力,加强皇帝的权力,并不是完善中央集权,也不 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君主专制时代是不存在扩大民主权利的。故选 A。 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过多次重大变革。创立省制,使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是在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答案 D 解析 元朝行省制的确立,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 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故选 D。 4(2018 山师大附中阶段检测)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 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

    41、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提到“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 统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有利于庶族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加强中央集权,故 C 正 确。 5(2018 济宁高一检测)汉书载: “丞相初置吏员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为东西曹。东曹 九人出督州为刺史。 ”当时刺史的任务是( ) A选拔地方人才 B征收地方赋税 C管理地方行政 D监察地方官员 答案 D 解析 刺史是汉武帝时期设立,专门负责监察地方高官,故 D 项正确。 6(2018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魏晋时期修谱之风盛行,除了帝

    42、王将相的世系,一般宗族的家谱 也受到广泛重视。这一时期形成这种风气的制度性因素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 C 解析 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以门第作为主要标准,故家谱受到重视,故 选 C。A、B、D 都不是魏晋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第 4 课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 的影响。 1.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中央集 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我国社会发 展的影响。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1丞相制度

    43、的废除 (1)原因:丞相“专权乱政” ,妨碍皇帝行使权力。 (2)措施:朱元璋正式下令罢除丞相职位,使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3)影响: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但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2内阁制度的形成 (1)创立: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2)演变: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3)地位: 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 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4)评价: 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 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 受到宦官参政的制约。 理解深化 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异

    44、同 宰相制 内阁制 异 性质 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 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 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只是皇帝的 侍从咨询机构、顾问机构 权力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能否制约皇权 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不可能制约皇权 同 权力都很大;都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机构 判断正误 (1)明太祖废丞相后,设置内阁作为顾问。( ) 答案 解析 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 (2)明代内阁是决策机构。( ) 答案 解析 明代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和决策机构,故题干说法错误。 二、军机处 1军机处的设立 (1)直接目的: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而设立。 (2)地位:辅助皇帝

    45、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3)职责:最先是协办军务,后逐步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4)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较高。外界干扰少,政治决策封闭性明显。 (5)意义: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2密折制 (1)目的: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2)作用:使中央的政治权力更为集中。 3作用 (1)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2)中央集权逐步加强,而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则越来越受到压抑。 深度点拨 军机处 (1)军机处的特点 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跪受笔录” ,直接交由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减少了中间环 节,

    46、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保密性好:受皇帝直接控制,限制与外官接触,办公地点地处皇宫内,不易受外界干扰。 机构简单:军机处只设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二职,整个军机处至多三四十人。 (2)军机处是清朝政治体制中作用和影响最大的一个机构,但它始终不是正式的政府机构,军 国大事完全凭皇帝的个人意志来决定。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清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 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新变化,体现了皇权不断加 强的趋势;它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则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1目的 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基本原则 (1)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47、,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3具体措施 (1)中央设理藩院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的事务。 (2)重视边疆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 (3)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4影响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基本奠定近代中国的版图。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 易错提醒 正确认识理藩院与宣政院的职权 (1)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新疆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 (2)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 归纳总结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又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 段等各个方面。 以强化君权为核心,程度空前。主要体现在废除丞相、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 衰落的时代特征。 (2)影响 积极影响:有利于防止割据,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和民族融合,促进 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有利于从


    注意事项

    本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册学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