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一模)物理试题(含答案)

    • 资源ID:145237       资源大小:1.98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一模)物理试题(含答案)

    1、 第 1 页 共 10 页 海珠区海珠区 2019 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综合练习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综合练习 物理试卷物理试卷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共共 36 分分)选择题选择题(选出一个最优选项,每小题选出一个最优选项,每小题 3 分)分) 1.图甲,是人打喷嚏时飞沫散开的示意图;图乙,是为防止病毒传播所用的一次性口罩,其 上沿内置一条鼻夹,用手按压能使它紧贴人的鼻梁.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飞沫在空中散开,是扩散现象 B.飞沫能飞出 2m 开外 C.长方形口罩的长约 17dm D.鼻夹的形变是弹性形变 2.右图所示, 手机被置于密闭的玻璃罩内悬 浮,致电这台手机时,持续铃响,启动抽气时听到的

    2、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重新放气 时,人又听到铃声.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抽气,实现了在声源处防止声音的产生 B.抽气,使手机无法接收电磁波 C.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说明振动的频率越来越小 D.本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与空气介质的硫密有关 3.右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据此判断该物质在温度( ) A.t1时,肯定处在固态 B.t2时,肯定处在液态 C.t1时,内能始终不变 D.t2时的内能小于 t1时的 4.我国的探月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它所受到的重力是在地球表面的 6 1 .地面基地通过的 桥中继卫星与探月器进行通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绕地球运动的月球,它的运

    3、动状态一直保持不变 B.中维卫星和探月器之间可用超声波进行通讯 C.探月器能直接收到地面基地发出的指令信号 D、若把月球的岩石带到地球,其质量不变 第 2 页 共 10 页 5.小亮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 舞”(如右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摩擦时,肯定是气球得到了正电荷,带上了正电 B.摩擦时,电子在头发与气球之间发生了转移 C.两个气球带的是异种电荷 D.若把气球靠近头发,气球与头发将互相排斥 6.在平直公路上的 A、B 两点相距 2000 甲、乙两车都从 A 点出发,运动到 B 点,两车运动 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 ) A.甲车先出发 B.全程的平均速度,乙车小于甲车 C.行驶途中,甲车领先乙车三次 D.在 t1t2时间段,甲车相对乙车静止 7.将物体分别放在甲凸透镜(f甲=10cm)、乙凸透使(f乙=5cm)前,物距相同.通过两个透镜,在 光屏上都能成像:一个缩小,一个放大.则( ) A.缩小的像是实像,放大的像是虚像 B.甲凸透镜成的是缩小的像 C.物距可能是 15cm D.物距可能是 20cm 8.闭合右图中的开关,通电导体 PQ 从静止向右运动.小明断开开关进行操作,最后再闭合开 关,发现 PQ 向左运动.小明的操作可能是( ) A.仅把 PQ 前后互换 B.仅把磁体左右互换 C.仅把开关的接

    5、线反接 D.仅把电源两极的接线反接 9.如图甲所示:容器内部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容器上端与大气相通,隔板中有一圆孔,用 薄橡皮限封闭.以下四种情况(盐水水),不可能出现的是( ) 第 3 页 共 10 页 10.金属块和液体的质量、比热容都不同,金属块的温度高于液体的温度.把金属块投入液体 中足够长的时间后,两者之间不再发生热传递(不计热量散失).最后( ) A.液体升高的温度一定等于金属块降低的温度 B.液体的温度一定低于金属块的温度 C.液体吸收的热量一定等于金属块放出的热量 D.液体的内能一定等于金属块的内能 11.关于太阳能凉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能是可再生能源 B.太阳

    6、能是可再生能源 C.电动机:将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 D.电池板:将太阳能主要转化为电能 12.右图中:利用定滑轮,水平方向的力 F 拉重为 G 的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升高 h 改用 滑轮组时,所用水平方向的力为 F2,也使同一物体匀速升高 h,此过程滑轮组的( ) A.有用功为 F1h B.总功为 F2h C.额外功为:2F2h-F1h D.机械效率为 22F G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共共 64 分分) 二、填空作图题二、填空作图题(共共 25 分分) 13.如图 1 所示,在粗糙轨道上,小明操控电动车从 A 处运动到 C 处,其中 BC 段“v-t图 象如图 2 所示,在 C 处,切断电源

    7、使车失去动力,而车能一直运动,并经过 E 处,则: (1)从 B 处到 C 处,车的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2)经过 C 处时,小车继续向上运动,原因是 第 4 页 共 10 页 (3)车在 D 处的动能 车在 E 处的动能(选填“”、“=”或“”) 14.如图 3 所示,是正常家庭电路的一部分.开关闭合后,流过灯丝的电流为 0.18A (1)此时电路中,M 处(导线与插头连线的接口)的电流大小为 A.若用试电笔检测 M 处,试电笔氖管 (选填“发光”或“不发光”). (2)有金属外壳的电热水壸,应使用 (选填“两”或“三”)孔插座.当其插头插入该插 座后,再核下水壶开

    8、关,家庭电路的保险丝熔断原因可能是哪些?( ) A.插座短路 B.插头短路 C.壶的开关短路 D.壶的发热电阻短路 E.电路中总电功率过大 15.如图 4 所示,光线 AB、CD 通过甲、乙两个平面镜反射到水壶 W 上(其中乙平面镜没有 画出),入射点分别是 B、D (1)光线 AB 与镜面的夹角是 6e,则反射角大小是 (2)在图 4 中, 画出 W 在甲平面镜中的像 W 通过作图画出乙平面镜,并完成光路(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16.自制显微镜的实验中,在透明胶盒的底部画“”印记,在盒上滴有一薄水滴(如图 5 甲 所示),人能观察到一正立放大的箭头像;把水滴加厚,能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像,

    9、如 图乙所示:最后在盒子上方合适的位置加一凸透镜,能观察到一个倒立,但更加放大的箭头 像,如图丙所示, (1)上述情景中,薄水滴相当于 ,厚水滴相当于 (以上选填:“照相机”、 “投影仪”或“放大镜”) 第 5 页 共 10 页 (2)图 6, 示意了图 5(丙)成像的部分光路(水滴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在同一直线上), 水滴的焦点 为 F水滴:凸透镜的焦点为 F透镜,在图中画出 光线 a、b 经水滴折射前,各自的入射光线.光线 b 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7.某款纯电动汽车,在它充电的 5h 内,其充电电压为 220V,充电功率为 7kW.此过程中消 耗的电能 W= 。经检测,发现蓄电池内储存的

    10、能量小于 W。导致此结果的原因可 能是 。 各种橡胶绝缘铜芯导线在常温下的安全载流量(长时间通电 时的最大安全电流)如下表所示,从安全角度考虑,应至少选择横截面积为 mm2的导 线作为该电动车充电接入导线 18.如图 7 所示,烧瓶中装有气体,整个装置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处于静止 状态 (1)当把烧瓶放入热水中,发现液柱水平向右动起来,这表明: 瓶内气体压强 瓶外气体压强(选填“”、“=”、“”) 而瓶外气体压强不変,因此推测瓶内气体压强与放进热水前相比 由该现象同时可知:瓶内气体密度(后两空均选填“变大”、“不变”、 “变小”) (2)把装置放在恒温的电梯内, 电梯运动时液柱水平

    11、向左动起来, 因此推断电梯向选填 “上” 、 “下”)运动 三、解析题三、解析题(共共 18 分分) 19.按图 8 所示电路图,用定值电阻 R 与灯泡 L 做实验,只闭合开关 S1时,两表读数分别为 0.30A、2.4V:再闭合开关 S2后,两表读数分别为 0.51A、2.0V (1)按图 8 电路图,把图 9 的实物连接完整 (2)求定值电阻 R 的阻值是多少? (3)求通电 10s,电流通过小灯泡做的功是多少? 第 6 页 共 10 页 20.如图 10 所示,相同的物块 A、B 叠放在一起(总重为 50N),在水平方向的 F1 力的作用下 沿水平地面向左以 0.2m/s 匀速直线运动了

    12、 2s,所受摩擦力 f1为 10N.(不计空气阻力) (1)把 A、B 看作一整体,用“”表示 画出这个整体“ ”在水平方向的受力示意图 求 F1做功的功率 (2)如图 11 所示,在水平方向 F2 的作用下,将 A 与 B 沿同一水平地面向左以 0.4m/s 作 匀速直线运动。则 F1 F2(选填“”、“=”、“” 依据是 (3)静止时,整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图 10 中为 P1、图 11 中为 p2,求: 2 1 P P =? 四、实验探究题四、实验探究题(共共 21 分分) 21,两个相国的溢水杯分别部装满水和甲液体,放进球状和确状两个不同的物体后,两个相 同的容器分别承们出的水和甲液体

    13、、两物体静止时,小明观察到:一沉底、一漂浮(如图 12、 13 所示),两个电子天平的示数相同 判断:(均选填“”、“=”、“”) 球状物所受的浮力 碗所受的浮力:P水 P甲液体 第 7 页 共 10 页 在两个溢水杯中放足量的盐,杯中液体的密度都增大.文杰观察到两物体仍然处于原来的状 态、由此可以判断:(均选填“变大”、“变小”、“不交”) 球状物所受的浮力 ,碗状物所受的浮力 22.利用一个重为 G 的钠码,进行两组关于杠杆的实验 (1)首先调好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挂上钩码,并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使杠 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如图 14 所示)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由此可以推

    14、导出:G= N (2)把测力计顺时针转动至图 15 位置时,杠杆仍保持水平位置平衡 画出测力计拉力的力臂 与图 14 测力计相比,图 15 测力计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依据是 (3)借助此钩码,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 16、图 17 所示)测出了一根木棍的质量 m.在图 17 的步骤中,他用刻度尺测量了两个长度 L1和 L2 在图 17 中,用“”标出测量的两个长度 L1和 L2 用题目所给及所测出的物理量推导出木棍质量的表达式:m= 23.在验证“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电阻成反比”的实验中,小明用同一组干电池为电源, 依次将不同阻值的电阻 R 连入电路,进行实验,如图

    15、18 所示 (1)第 3 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 19 所示,所测电流 I= A (2)分析上表的实验数据,没能验证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成反比” 原因是 在原来器材的基础上,四个小组再増选两个器材及足够的导线,设计电路.能实现实验目的 的小组有哪些?答:( )组 A 组:两个电流表 第 8 页 共 10 页 B 组:一个电压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C 组:一个电流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D 组:两个电压表 24.两个电磁铁 A 和 B 都用粗细相同的漆包线绕制而成,其外形及所用的铁芯都相同,但线 圈面数不同(外观上看不出)要比较哪个电磁铁的线匝数多,小明用相同的恒压电源、滑动变 阻器、导线、开关,并提供足够多的大头针,连接电路进行了图 20 两个实验 (1)关于小明的实验 磁性较强的电磁铁是 (选填“A”或“B”).依据是 该实验,无法比较哪个电磁铁的线圆匝数更多 原因是 (2)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要求能比较哪个电磁铁的线圈匝数更多(可增加一个器材,或不 增加器材) 步骤(可用文字或画图表述) 结论分析: 第 9 页 共 10 页 第 10 页 共 10 页


    注意事项

    本文(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一模)物理试题(含答案))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