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4课 戊戌政变 学案(含答案)

    • 资源ID:141867       资源大小:124.0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4课 戊戌政变 学案(含答案)

    1、第第 4 课课 戊戌政变戊戌政变 目标导航 1.了解百日维新期间新旧势力交锋的表现。(重点) 2.理解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认识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近代道路的曲折性。(难点) 一、新旧势力的交锋 1原因:维新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抵制和反对。 2交锋举措 (1)旧势力:以慈禧太后为首。 解除支持新政的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 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 大部分中央和地方官员对新政抵制。 荣禄等人暗中勾结,密谋由慈禧太后训政。 (2)新势力:以光绪帝为首。 光绪帝革去礼部两名尚书及四名侍郎的职务,任命谭嗣同等“军机四卿”。 拉拢袁世凯,却不识其真面目,

    2、游说列强支持落空。 3态势:光绪帝和维新派形势危急。 思维点拨 1 新旧势力各自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采取一系列措施, 双方的交锋点是人事安排和军事力 量的控制,交锋中新势力处在弱势。 2维新派变法措施严重触及了守旧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抵制和反对。这些从中央到地 方的反对势力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社会基础。 二、百日维新的失败 1导火线 (1)光绪帝受到慈禧太后训斥,召见杨锐商议对策,授以密谕。 (2)谭嗣同拜访袁世凯,但没有得到袁世凯的明确支持。 (3)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2过程 (1)1898 年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

    3、南海的瀛台。 (2)慈禧太后下令逮捕“军机四卿”及其他维新派人士,“戊戌六君子”被杀害。 (3)政变后除了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之外, 其他新政措施全被取消。 “百日维新”宣告失败。 历史认识 戊戌政变的发生是必然的,这主要取决于守旧势力对自身根本利益的维护。戊戌变法的实质 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 主要目的是通过变法在中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 这是封建地主势力的代表慈禧太后所无法容忍的。 三、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 1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2)主观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一

    4、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幻想。 2教训 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漫长而又坎坷的。 3历史意义 (1)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派以变法图强、 救亡图存为目标, 希望通过改革实现中国独立、 民主和富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2)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他们试图实行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 工商业,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易错提醒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过于强 大,而不是袁世凯的告密。袁世凯告密加快了戊戌政变的进程及斗争的

    5、激烈程度。 史论要旨 1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它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 族意识,给沉闷的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2 戊戌变法要在近代中国推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这是近代中国追求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体现。 知识图示 主题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性质和意义 史料一 戊戌变法初期,康有为认为“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 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连类并败,必至无功”。戊 戌政变后,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市民百姓围观(戊戌)六君子,纷纷叫骂:“乱 臣贼子,书生狂徒,割了他们的舌头

    6、!不好好读圣贤之书,跑出来惑乱人心!” 史料二 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 的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 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 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史料三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 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 史的连续性, 也正因为如此, 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

    7、戊戌 重温历史 史料解读 说明变法者急于求成,没有正确认识到变法的困难。 说明维新派的维新活动和流血牺牲没有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指出戊戌变法是一场近代化性质的改革。 肯定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强求变法的“速度”“全变”, 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2)据史料二,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法在文化上进行了哪些 “现代化变革尝试”。 提示 影响:拉开了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序幕。 尝试:废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选派留学生等。 (3)据史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戊戌变法在中

    8、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提示 评价:变法触动了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是近代中国政治 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力量薄弱,变法以失败告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 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双方力量悬殊。 (2)具体原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和少 数官僚;对袁世凯和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变法策略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 的过程,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 2戊戌变法的性质

    9、 (1)从背景和条件来看: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 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的背景和条件下发生的,其目的是挽救民族 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因而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政治运动。 (2)从纲领和内容来看: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要求光绪帝仿效日本、俄国的改 革进行变法,从而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光绪帝在变法过程中颁布了一系列变法 法令,适应了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是一场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3戊戌变法的意义 (1)爱国性:从时代背景分析,变法运动是在甲午战争失败于邻国日本后,中华民族遭遇空

    10、前 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所以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 是进步的。 (2)进步性:从变法的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 主义,这些要求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3)启蒙性:从变法运动的过程看,上书、演讲、办团体、宣传变祖宗之法,乃至掀起百日维 新, 这些使民众接触到了资产阶级思想, 认识到封建思想的弊端, 从而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1光绪帝诏令:“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 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从 本质上表明光绪帝( ) A主张变法图

    11、强,建立资产阶级立宪政治 B杂糅中西学精华,创造新儒学体系 C维护封建根本,与守旧派根本利益一致 D崇尚经世致用,主张兼容中西 答案 C 解析 由“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可知,光绪帝变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体 系,与顽固派根本诉求一致,故本题选 C;A 错误;B、D 并非本质性内容。 2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 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B维新派的软弱妥协 C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 D帝国主义的破坏 答案 C 3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 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 来了。

    12、”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 答案 C 解析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 治运动; 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结合材料所述, 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 19 世纪(中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 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 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 来的

    13、统治危机。但改革计划在不同国家效果也截然不同,在俄罗斯和中华帝国,保守的 统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围;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 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而在日本,反对派倒幕运动的成功,使改革者有机会进行 比在俄罗斯和中国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 在 20 世纪早期, 在明治维新领导人所实施的 改革的基础上, 日本成为一个政治、 军事和经济上的强国。 美杰里 本特利 新全球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俄、中、日各进行了哪些改革。 (2)根据材料概括,三国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 识,说明为什么日本的改革能够成功。

    14、答案 (1)改革: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2)表现:经济工业化;军事近代化。 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 进行了大刀阔斧、 行之有效的改革; 列强集中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等。 解析 第(1)问依据所学可知应为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第(2)问,第一小问灵感的表现,由“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得出经济工业 化、军事近代化;第二小问原因,由“在日本比在俄罗斯和中国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 计划”得出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进行了更为彻底的改革; 从国际环境分析, 可知在东亚地区列强关注的目光集中在中国身上, 日本改革环境相对宽松等。


    注意事项

    本文(第4课 戊戌政变 学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星星)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