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学案(含答案)

    • 资源ID:141851       资源大小:124.8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学案(含答案)

    1、第第 2 课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目标导航 1.了解北魏孝文帝前期改革的主要内容。(重点) 2.认识孝文帝改革中关于移风易俗的改革内容。(难点)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 1前期改革的特点: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各种新的制度。 2措施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措施:484 年,孝文帝下诏实行俸禄制。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 许官吏自筹。 影响:吏治有所好转,成为北魏王朝走向兴盛的重要原因。 (2)推行均田制 前提: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 内容:485 年,冯太后和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 民耕种,土地

    2、不得买卖。 作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得到了土地,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概念阐释 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 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 (3)设立三长制 目的 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内容 设立邻长、里长和党长 职责 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 性质 北魏基层行政组织 影响 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取代了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 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 (4)推行新的租调制 内容: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作用: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增加

    3、了政府的收入。 思维点拨 1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制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 要缴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2均田制是孝文帝改革的核心内容,与其他创新制度密切配合、相互作用,推动北魏社会稳 定、经济恢复和发展,为其他改革措施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二、设巧计迁都洛阳 1原因 (1)政治上: 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都城平城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且保守势力强大, 改革遇到阻力。 (2)经济上:平城经济落后,粮食供给困难。 (3)军事上:与北边柔然相毗邻,很不安全。 (4)地理位置: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统治。 (5)文化:洛阳为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4、 2经过:孝文帝以“南伐”为名,巧设计谋迫使贵族大臣接受了迁都的决定。495 年正式迁 都洛阳。 归纳总结 1孝文帝迁都,实质上是一场是否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斗争。以孝文帝为首的改革派,为了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迁都洛阳,这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的关键性行动,为后来的一 系列改革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迁都是整个改革的关键,也是后期改革的前提,有利于巩固改革成果和进一步 推行深层次的社会改革,但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后遗症,反映了改革的局限性。 三、移风易俗 1目的: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2内容 (1)易服装: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2)讲汉话

    5、:官员上朝时必须讲汉话。 (3)改汉姓,定门第等级:将鲜卑人原有姓氏改为汉姓,按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 (4)通婚姻: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以加强民族联系,巩固统治。 (5)改籍贯:凡已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 3影响: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有力地推动 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 易错提醒 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在北魏所任官职高低分为甲乙丙丁四等级;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 门第最高外,以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为首,其门第与汉族大族四姓(卢、崔、 郑、王)相对应;其他则是一般士族。 史论要旨 1均田制的实行,一定程度上使无

    6、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 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可,有力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 知识图示 主题一 全面认识均田制 史料一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 此矣。九年(公元 485 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 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 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十年(公元 486 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 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魏书 史料二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

    7、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 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 兴富民之本。魏书 高祖孝文帝纪 史料解读 体现了均田制和租调制的核心内容:政府把控制的无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 租和调。 表明推行均田制的目的:抑制兼并,保护小农,增加政府收入。 问题思考 (1)史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措施是什么?援引史料说明孝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 提示 措施:推行均田制。原因:“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 (2)北魏均田制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 提示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因为均田制

    8、没有改变封建土 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 全面认识北魏均田制 (1)前提: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 (2)内容: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3)性质:封建土地所有制。 (4)影响 恢复经济:农民得到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巩固政权:有利于赋役征收,促进北魏政权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统治。 民族融合:推动了内迁各族由游牧转向农耕,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到来。 历史影响:影响深远,为隋唐封建社会的鼎盛局面奠定了物质基础。 (5)局限性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但土地不均依然存在

    9、。(国家控制的土地有限) 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突出。 政府剥削、掠夺农民的劳动力。 主题二 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史料一 北魏王朝于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 493 年):“定迁都之计”。十八年“二月甲 辰,诏天下,喻以迁都之意。十二月壬寅,革衣服之制”。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 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都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 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二十年“诏改姓为元氏”。并任用南朝儒士制定礼乐制度, 仿效南朝建立士族制度,同汉族通婚。北朝时期龙门石窟与洛阳历史文化 史料二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 除

    10、,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隋唐政治制度史 史料解读 表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从服饰、语言、丧葬、姓氏、制度方面采取汉化措施。 表明孝文帝的文化改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提示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移风易俗;加速了北魏社会封建化;促进了民族交流和融合。 但另一方面,消除了鲜卑民族特性的全盘汉化,使拓跋贵族迅速腐化堕落,为北魏发展埋下 了隐患。改革必须在立足自身主体性和文化土壤的基础上,学习其他先进文明,不能直接移 植、生搬硬套。 (2)结合史料二,分析孝文帝汉化政策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提示 影响:促进了民族融

    11、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汉化政策的评价 (1)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内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 会的发展;就中华民族而言,更加丰富、发展了汉族文化。 (2)从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来看,是为了加强鲜卑族的统治;从中华民族的形成过 程来看,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作出了贡献。 (3)该政策体现了落后民族必然会被先进民族的文化所征服的历史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讲,孝 文帝的汉化政策自觉地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值得肯定。 (4)从本质上说,汉化政策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又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5)孝文帝在

    12、改革过程中,全盘吸收汉文化,不加区别兼收汉文化的精华和糟粕,这是改革的 不足之处。 1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 还田。 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 课莳余, 种桑五十树”“桑田皆为世业, 身终不还。 ”“其 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杂调。”以下最能反映材料信息的是( )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按人口多少进行分配 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分给农民耕种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役 答案 D 解析 从孝文帝改革中规定的土地分配方案、承担的义务可以看出,农民耕种国家土地的同 时,需要承担租税的义务,故 D 与题意相符。

    13、2某位同学在复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整理了以下表格。表格内容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 ( ) 改革前的北魏 孝文帝改革措施 A 国家将控制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耕种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B 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以致“千里无烟” 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C 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 设立三长制,推行均田制 D 民族矛盾激化,威胁北魏统治 发动对南朝的征讨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其逻辑关系是:改革前的北魏(问题);孝文帝改革措施(解决问题)。由 于存在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役的现象,为了加强地方政权管理,故推行三长制, 故 C 项正确。 3北魏孝文帝强令实行一系列汉化政策

    14、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民族融合 B实现民族同化 C完成鲜卑封建化 D巩固对黄河流域统治 答案 D 4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举措就是迁都和汉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 问题。 材料一 在与宗室重臣的交流中, 孝文帝将他迁都的本意说的十分明白, 平城“虽富有四海”, 但只是“用武之地”,很难“移风易俗”。迁都后又说:“若永居恒北,值不好文之主,卿 等子孙不免面墙也。 ”同时孝文帝明确地认识到只有迁都於“王里”洛阳, 才能“光宅中原”。 迁都后,他接二连三地南征萧齐,虽然连遭失败,然而他的“期於混一”的壮志,直到临终 前仍念念于怀。摘编自尚志迈也谈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 材料二 孝文

    15、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这充分表现在他 对陆叡的谈话中:“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孝文帝 迁都、汉化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文化中心,也为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明奠定了基础。在 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族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 单一民族而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摘编自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迁都的意图。结合材料一、二中孝文帝与大臣的对话,激发孝文帝 改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据材料二,阐释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 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 答案 (1)意图:实现统一大业;减少改革阻力,革除鲜卑旧俗;巩固北魏王朝统治。 因素:关注鲜卑族长远利益;认识到汉文化的优越性。 (2)影响:推动北方民族的交融;为隋唐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基础;促进整个中华文明的 进步。 原因:善于学习先进文化;坚定改革的决心。


    注意事项

    本文(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学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星星)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