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我与地坛(节选) 学案(含答案)

    • 资源ID:140790       资源大小:844.3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我与地坛(节选) 学案(含答案)

    1、 文本文本 1 我与地坛我与地坛(节选节选) 史铁生 核心素养目标 1.思维:(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结构与主题;(2)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 2.审美:赏析景物描写,品味其艺术手法。 任务情境: 当我们为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而惊叹的时候, 当我们为刘伟“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而感动的时 候,我们是否能够想起还有那么一个人曾从容不迫地说过,“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个人就是史铁生。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的著名散文 我与地坛 。 下面是本文的结构思维导图,读完课文后,将处的内容填写完整。 答案 人

    2、与人 生机 残废自伤 希望 微任务活动一 深入文本,把握情感 1阅读第一部分,思考:“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这两句话有什么区 别?为何要强调这种区别?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答:_ 答案 (1)“地坛离我家很近”:以“我家”为中心,向外辐射,延及地坛。 “我家离地坛很近”:以“地坛”为中心,向外辐射,延及“我家”。 (2)前二十年,作者的生命按常态进行,自然是以家为中心。20 岁时突至的疾病使作者的人生 道路急转直下,作者为了排解内心的苦闷与困惑,来到地坛,又在地坛的启示下完成了对生 命的新认识,树立起自己的生命观、世界观,从而获得了全新的生命。此时,地坛已经成为 作者精神的家

    3、园,灵魂栖息的所在。作者这样写二者的变化实质上表现了他的心路历程。 2 文章第 4 段的开头写道: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识中进了这园子, 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 作者为什么如此依恋、痴迷一个荒芜冷落的园子呢? 答:_ 答案 地坛作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地神的神圣场所,曾有过怎样的繁华与辉煌,不难想象。 可经过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却冷落如一片野地,由盛到衰;史铁生在风华正茂的 20 岁忽然残废了双腿,由健全到残缺。相同的命运轨迹,令他对地坛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惺 惺相惜之感。在这个失魂落魄的人眼里,其他一切地方的繁华与热闹都与他无关。只有在地 坛沧桑、宁静的怀抱里,他那颗颓废绝望的心才能找到

    4、心灵的抚慰。地坛,给了他母爱般的 慰藉。 3阅读第 5 段的景物描写,看看它们有何特点,给作者以怎样的生命启示。 景物特点 生命启示 (1)蜂儿: (2)蚂蚁: (3)瓢虫: (4)蝉蜕: (5)露水: 答案 景物特点 生命启示 (1)蜂儿:“稳稳地” 生活得优雅、淡定、从容 (2)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 “转身”“疾行” 生活得快乐、悠闲、自在; 说明它充满活力,充满信心,有目标 (3)瓢虫:先是“爬”,接着是“祈祷”, 最后是“升空” 按自己的方式,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无拘无 束,自由,靠自己的力量行动来改变自己的 生活轨迹 (4)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要获得重生、新生,需要耐

    5、得住寂寞,必须 像蝉一样经历蜕壳的煎熬 (5)露水:“摔开万道金光” 虽微小、 短暂, 但即使面临死亡也精彩度过, 而不是消极等死 4怎样理解“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答:_ 答案 这是作者在地坛经过漫长的思考而得出的关于死的认识: “死”不再令人恐惧, “死” 与其说是生命的结束,倒不如说成是一个漫长的节日。因此,可以安然于生命的逆转与命运 的安排,可以坦然地面对人生的重大问题。 5在作者的心目中,“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答:_ 答案 母亲是一位“疼爱”而且能够“理解”儿子的母亲, 是一位注定“活得最苦”的母亲, 而且是一位“意志坚忍”的母亲。 6体会

    6、下面语句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深沉情感。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 有过母亲的脚印。 答:_ 答案 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我”的每一寸进步都凝聚着 母亲的心血,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走不出母亲的心。母亲的关爱像一颗会发芽的种子,不 知不觉它就埋入了土地,然后潜滋暗长。直到有一天,成熟了的心灵才突然发现,母亲的爱 原来已经长成了一棵苍翠的松柏,一直为“我”遮风挡雨。“我”在此时的顿悟与这一部分 的首段“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遥 相呼应,完成了作者对母爱的诠释。充分传达出“我”的懂得

    7、与后悔。 微任务活动二 品味语言,赏析手法 7“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 工作,找不到 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 了, 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连用三个 “找不到”有何表达效果? 答:_ 答案 反复手法,连用三个“找不到”,强调作者生命突然被逸出轨道的不知所措和迷茫。 8“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 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请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几句的语句特点、表达效果。 答:_ 答案 (1)动词本身含有一种力度,作者把“剥蚀了”“淡褪了”“坍圮了”“散落了”这些 谓语动词提前,更强化了

    8、一种动作,更有了力度。同时,四个一起连用构成排比,就能很好 地表达对于地坛来说“时间的无情与自然风雨的力量”。 (2)这几句与上文“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的句子结构是一致的。这里作者 没有表述为“我的双腿忽地残废了”,而是说“我忽地残废了双腿”,而紧接着写它剥蚀了 什么淡褪了什么,句型上就构成了一种呼应关系。同时也让残缺不全的“我”和残败不堪的 地坛形成了一种呼应关系。而前面所谓的“宿命”,作者见到地坛后的“惺惺相惜”通过这 种表达也就有了着落。 9“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试对这句话 的丰富内涵加以赏析。 答:_ 答案 作者残疾之后,地

    9、坛公园是他较长时间活动的场所,是这一独特“沉静”的环境,使 他活过来,使他感悟到人生的艰难,从而产生了质的飞跃和超越。这种环境“弥漫”着沉静 的“光芒”,是培养他飞跃超越的土壤。他感受到了“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更看到了自 己残疾的“身影”。可见,这句话将环境、时间和个人的遭遇紧紧联在一起,揭示了时间的 无情和现实的残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逃避、不懦弱、勇敢面对现实的坚强意志。 10在第一部分第 7 段中,作者对景物的描写连用了六个“譬如”,用五个分号隔开,为什 么要写这些意象(或者说这些意象有何共同之处)?前后顺序是怎样的?这样有什么样的表达 效果? 答:_ 答案 六个“譬如”句中所选意象

    10、都表现了生活中种种不屈服于命运, 充满生命活力、 恒久、 坦然的生命存在。这段文字从“不屈”到“活力”,再到“恒久”,最后是“坦然”。用六 个“譬如”领起,把丰富的生活场景和细节组织起来,给人一种绵绵不绝的感性冲击,启发 人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活着的意义。 11“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 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 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试分析“不幸”的内涵及表达效果。 答:_ 答案 这句话先说自己“不幸”,后说母亲“不幸”。前者是说肢体的残疾,后者是说心灵的 苦难。它将两个人两种不同的不幸联在一起,以自己的不幸来衬托母亲的更不幸,既表现了母 亲对儿子不幸的无奈和痛苦,更突出了作者对母亲痛苦

    11、心理的感受,是对母亲深沉的爱,是对 母亲深切的理解,以此来揭示母子之间各以对方为重的纯真感人的深情厚谊,极具震撼力。 文中“我与地坛”和“我与母亲”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但“地坛”与“母亲”颇有相通 之处,试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答:_ 答案 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 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母亲伴随了作者对生命思 考,母亲在作者生命中的重要性。更主要的是体现出母亲与地坛已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了。 阅尽沧桑的地坛以宽阔的胸怀静静地接纳包容了曾经痛不欲生的“我”;历尽苦难的母亲以 聪慧坚忍的关爱默默地理解容忍着茫然失

    12、措的“我”。地坛像一个悲天悯人的智者,荡涤着 “我”的灵魂;母亲是一个聪慧而坚忍的女子,指引着“我”的人生。没有地坛“我”不知 道该不该活下去,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没有母亲“我”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如何实现生命 的意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地坛是曾经的母亲,母亲过世后融入地坛,母亲是现在的 地坛。作者在感情上感激地坛,在精神上仰赖地坛,在心理上也十分迷恋地坛,因作者对生 存的全部理由都产生怀疑的时候是地坛给他提供了审视人生的空间,并给予他许多感悟,从 而改变了作者的生死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地坛在不动声色中拯救了作者。地坛的沧桑 睿智、宽容接纳在某种程度上像一个人作者的母亲,不断包容、理解、

    13、支持着作者。 助读材料 1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中国现代作家。21 岁时双腿瘫痪,后来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 症,一直靠做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 “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易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 以便不断地去看它,不是不断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 作着的灵魂,看这灵魂的可能与去向!” 史铁生的所有作品均贯穿一点,就是“对生命的解读”。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插 队的故事 夏日的玫瑰 合欢树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奶奶的星星曾获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14、奖。小说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2002 年,史铁生获得华语文学 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散文我与地坛影响最大,感动了无数读者。史铁生的创作比 较突出地表现出对残疾人命运的关注,有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与人生的某些带有哲理性的 思考,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2)史铁生的生命感悟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 不再是它们了。 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 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 我与地坛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

    15、都是一样, 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 特殊。病隙碎笔 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从不屈获得骄傲,从 苦难提取幸福,从虚无创造意义。日常生命观 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 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我与地坛 人不是苟死苟活的物类,不是以过程的漫长为自豪,而是以过程的精彩、尊贵和独具爱愿 为骄傲的。病隙碎笔 (3)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2002 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

    16、一起,在 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 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 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 2002 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 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 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 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 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 遇的警醒和关

    17、怀。 2背景展示 地坛的正式名称叫作“方泽坛”,坐落在北京老城的东北角安定门外路东,是明清两代皇帝 祭祀地神的地方。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朝乾隆时又加以扩建,是一组颇具规模的古 建筑群。每年夏至,皇帝会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辛亥革命后,祭祀活动废止。1925 年辟为“京兆公园”;1928 年改称“平民公园”;“文化大革命”期间,因遭到毁弃及疏于 管理,园址荒芜。史铁生在那金子般的 21 岁时,突然失去了双腿,我们能充分理解他极端痛 苦的内心:“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便一天到晚耗 在这园子里。”地坛的树阴和夕阳笼罩着史铁生绝望的身影,他在这里一连几个小

    18、时专心致 志地静想苦思,想关于死的事,想了好几年。在地坛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境界中,他获得了 对生命的一些新的理解,从而走出了残疾自伤的阴影。 3名家评我与地坛 (1)我以为 1991 年的小说即使只有他一篇我与地坛 ,也完全可以说是丰年。韩少功 (2) 我与地坛 像是与整个人类精神的对话与探寻, 字字句句昭示“生命偶然, 但不能轻视” 主题,那些同期作品也揭示了“人生是一个经受磨难的过程”。史铁生曾经自嘲“被种在床 上”,这句话中充满了磨难和自我调侃,“几十年病痛对他的折磨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和承 受力,这种磨难早已融合进他的思想和灵魂”。曹文轩 必备知识积累卡片 字词知识 (1)坍圮 (tn

    19、p):倒塌,毁坏。 (2)恪 守(k ):严格遵守。 (3)焦灼 (zhu ):非常着急。 (4)撅 (ju):折。 (5)蝉蜕 (tu ):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蜕下的壳,可入药。 (6)颓 墙(tu ):倒塌的墙垣。 (7)嘈 杂(co):(声音)杂乱;喧闹。 (8)譬 如(p ):比如。 (9)祷 告(do):向神祈求保佑。 (10)熨 帖(y ):舒服,舒适。 (11)隽 永(jun):意味深长。 (12)亘 古不变(n):从古到今从未变过,形容空间上或时间上延续不断。 (13)声名狼藉 (j ):形容名声极坏。 (14)坚忍:(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 一、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20、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 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 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 边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 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 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 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 宿

    21、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 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 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 候?”“你要是愿意, 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 就明天。 ” 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 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 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 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22、, 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 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 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 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 儿,要好好儿活 赏析 本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 表现了他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对母亲无尽 的爱

    23、,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还有先前对母亲不理解的懊悔。 看似平凡的母亲,在看似平常的日子里,一言一行中却藏匿了对孩子无限深沉的母爱,读来 感人至深。 全文语言平淡, 文字朴实, 没有经过精心的编织与雕琢, 却句句含情, 字字如金。 二、 合欢树 史铁生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 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 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老师找到家来问, 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 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

    24、得够 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 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 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 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 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 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 ”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 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会知道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 而对我的腿,

    25、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 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 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 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 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 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 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

    26、样,抱了希望。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 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 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 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 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在树林里吹过。 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 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

    27、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 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 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 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 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 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 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 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28、。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 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 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 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 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 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 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

    29、,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 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 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 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 不急着回家。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 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 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赏析 这是一篇怀人散文,也是一首颂扬母爱的抒情乐章。作者以一种平实

    30、、简约、淡 泊、 洗炼的笔调, 甚至颇有些惜墨如金的况味, 在追述母亲生前和身后的几件往事的过程中, 抒发了对于亡母缅怀与忏悔相互交织的深厚而又复杂的情感。 同样是写自己的母亲,这两篇文章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_ 答案 秋天的怀念主要通过记叙母亲生前的两个生活片段,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 歉疚、悔恨之情。 合欢树则记叙了在自己几个人生阶段中,母亲对自己的影响,以及与合 欢树有关的事。 你对母亲或母爱有怎样的认识和评价?请写出你的想法。 答:_ 答案 (示例) 令人难忘的细节 深夜中的寂静,会把一切细微的声音凸显出来,唰唰的奋笔疾书的声音,仿佛就成了这 静寂中唯一的声响 “吱”推门的声音划破

    31、了这寂静。妈妈轻轻地走进来,望了一眼我身旁垒起的一摞 书本,踮了踮脚,又望望我笔下的作业,转身又轻轻地走了,却留下一条门缝。 我只顾着写作业,压抑着内心想睡觉又不能睡而带来的怒火。不知过了多久,正准备拿 一旁的书本,突然在玻璃上看到了妈妈的影子。此时,她正踮着脚,望着我一旁的书本。我 想, 她是在估摸着我睡觉的时间我的心猛然抽了一下, 难道妈妈真的日日这样轻踮着脚, 在一旁静静地望着我学习?我不是能从窗户的倒影中看到妈妈轻踮着脚的样子?我仿佛感觉 这个世界所有的声音都戛然而止了,只留下妈妈轻踮起脚的声音,这声音令我震耳欲聋,冲 击着我的头脑与耳朵。 难道在我夜夜奋笔疾书时,妈妈都会轻踮起脚,从

    32、门缝处望着我的背影?在日后的几天 里,我都发现,妈妈始终在用这最无声的方式,但同样也是最有声的方式,陪伴我学习。 我没有告诉妈妈我看到她踮起脚、急切地望我的身影,因为我享受在这身影陪伴下的每 个令我苦不堪言的夜晚。每当我内心烦躁想要退缩的时候,我都会向那窗户映出来的身影处 望去。我知道我还有妈妈在陪伴着我,我并不是在孤身奋战。 母亲踮起脚,这一细小的动作,一直令我难以忘记。她这一踮,正踮在我的心头上。我 不禁反省自己时常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但如此看来,是我不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踮 起脚站在门缝处静静地陪伴,其实是最有力而最有声的陪伴。 每当我在困难面前退缩不进时,我的脑海里都会闪现出妈妈踮起脚

    33、的身影,这会让我感 觉到,我并不是一个人,我还有他们,那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前进? 妈妈轻轻踮起脚的陪伴是最令我难忘的细节,这也同样是最有力的陪伴。 望望窗户上的身影,我仿佛又看到她那急切的眼神和轻轻踮起脚的样子 素材点击 21 岁时,史铁生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一个本是生龙活 虎的男孩子只能靠两手摇着轮椅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年轻的史铁生曾经长达 10 年都无法理解 命运的安排,觉得自己的生命就是一场冤案。很自然地,他质疑自己活着的必要性,也曾想 到过用自杀的方式抗议,但他最终找到了文学这条路来解放自己。而史铁生的母亲,看到儿 子的痛苦,她比儿子还要痛苦。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

    34、而不是儿子。她甚至想,只要儿子能 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 的幸福;而这条路,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 母亲。 运用角度 精彩运用 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 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 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被轰然击倒。倒 在挫折的岸边、 苦难的岸边, 四周是无边的黑暗, 没有灯火, 没有星星, 甚至没有人的气息。 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

    35、有的人倒在岸边,再也没能爬起来;有 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21 岁,忽然残废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 他看穿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才在轮椅里给自己 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 写景要注意动静结合 课文借鉴 本文作者或捕捉静态的景物,写“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门壁上炫耀的朱红”,用以 表现地坛沧桑的历史; 或描摹动态的景物, 写“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 猛然间想透了什么, 转身疾行而去”, 来表现渺小生命生存、 思索、 奋斗的快乐; 写“露水在草叶上滚动, 聚集, 压弯了草叶,轰

    36、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表明即使短暂平凡的小生命也能创造出生命的辉 煌。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方式,把景物描写得生动、新奇、细腻。作者残疾之后,地坛公园 是他较长时间活动的场所,是这一独特“沉静”的环境,使他活过来,使他感悟到人生的艰 难,从而产生了质的飞跃和超越。 运用点拨 在写景散文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能写出传神动人的景色。那么,如何运用动静结合 的手法呢? (1)化动为静,以静写动。这种方法具体地说就是把运动的景物当作静止的景物来写,想 象并描写出动态景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 (2)动静结合,和谐完美。这种方法具体地说就是把运动的景物和静止的景物结合在一起 来写,是状物写景中高妙的一招,

    37、它能使文章情趣盎然。 (3)动静衬托,相映成趣。这种方法具体地说就是以静的景物来凸显动的景物的活力与灵 动,以动的景物来衬托静的景物的柔婉与淡雅。 即时训练 请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构思一段文字,不少于 200 字。 答:_ 答案 (示例)我家的后院很宽大,有 100 多平方米,地上长满了碧绿的草,露珠在阳光下闪 耀着;各种盆景中,绿叶托着绽放笑容的花朵,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中间的大花坛里,种 有一棵枣树,树干有小碗口粗,1 米高的地方分开成 3 条枝,成杯子形往上长,加上绿叶的 映衬,就像是个装着枣子的翡翠大杯子,款待来到后院的客人。那翡翠杯子口的枝条结满了 枣子,像珠帘似的往下垂,更是好看!整株枣树,又像是正在喷射的荷花状的喷泉,漂亮极 了! 后院的上空, 是蔚蓝的天空, 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 随着白云的移动, 轮换着遮挡阳光, 把后院映衬得时而明,时而暗,更加神采迷人!多美的后院啊!


    注意事项

    本文(我与地坛(节选) 学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星星)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